應緣南國盡南宗, 欲訪靈溪路暗通。 歸思不離雙闕下, 去程猶在四明東。 銅瓶淨貯桃花雨, 金策閒搖麥穗風。 若戀吾君先拜疏, 為論台岳未封公。
天台一萬八千丈, 師在浮雲端掩扉。 永夜只知星斗大, 深秋猶見海山微。 風前幾降青毛節, 雪後應披白羽衣。 南望煙霞空再拜, 欲將飛魄問靈威。
微微春色染林塘, 親撥煙霞坐澗房。 陰洞雪膠知未入, 濁醪風破的偷嘗。 芝台曉用金鐺煮, 星度閒將玉鉿量。 幾遍侍晨官欲降, 曙壇先起獨焚香。
眉毫霜細欲垂肩, 自說初棲海岳年。 萬壑煙霞秋後到, 一林風雨夜深禪。 時翻貝葉添新藏, 閒插松枝護小泉。 好是清冬無外事, 匡林齋罷向陽眠。
不必探幽上郁岡, 公齋吟嘯亦何妨。 唯求薏苡供僧食, 別著氍毹待客床。 春近帶煙分短蕙, 曉來沖雪撼疏篁。 餘杭山酒猶封在, 遙囑高人未肯嘗。 已上星津八月槎, 文通猶自學丹砂。 仙經寫得空三洞, 隱士招來別九華。 靜對真圖呼綠齒, 偶開神室問黃芽。 方諸更是憐才子, 錫賚於君合有差。 名價皆酬百萬餘, 尚憐方丈講玄虛。 西都賓問曾成賦, 東海人求近著書。 茅洞煙霞侵寤寐, 檀溪風月掛樵漁。 清朝還要廷臣在, 兩地寧容便結廬。
一函迢遞過東瀛, 只為先生處乞銘。 已得雄詞封靜檢, 卻懷孤影在禪庭。 春過異國人應寫, 夜讀滄洲怪亦聽。 遙想勒成新塔下, 盡望空碧禮文星。
逐日生涯敢計冬, 可嗟寒事落然空。 窗憐返照緣書小, 庭喜新霜為橘紅。 衰柳尚能和月動, 敗蘭猶擬倩煙籠。 不知海上今清淺, 試與飛書問洛公。
經苑初成墨沼開, 何人林下肯尋來。 若非宗測圖山後, 即是韓康賣藥回。 溪籟自吟朱鷺曲, 沙雲還作白鷗媒。 唯應地主公田熟, 時送君家麴糵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