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陽明洞。 夜深時、猿啼鶴唳, 露寒煙重。 家在神霄歸未得, 十二玉樓無夢。 夢裡聽、瑤琴三弄。 醉臥長安人不識, 晚秋天、此意西風共。 黃金印, 吾何用。 雲衢高策青鸞革空。 把天書玉篆, 留與世人崇奉。 垂手入廛長是醉, 醉則從教懵懂。 那些子、凝然不動。 一劍行空神鬼懼, 金粟兒、日向丹田種。 把得穩, 任放縱。
昔在神霄府。 是上皇嬌惜, 便自酣歌醉舞。 來此人間不知歲, 仍是酒龍詩虎。 做弄得、襟情如許。 俯仰紅塵幾今古。 算風燈、泡沫無憑處。 即有這, 煙霄路。 淮山浙岸瀟湘浦。 一尋思、柳亭楓驛, 淚珠濺俎。 此去何時又相會, 離恨縈人如縷。 更天也、愁人風雨。 語燕啼鶯莫相管, 請各家、佔取閒亭塢。 人事盡, 天上去。
極目神霄路。 斗柄南、丹華翠景, 紅霞紫霧。 手折琪花今似夢, 十二樓台何處。 猶記得、當時伴侶。 東府西台知誰主, 憶當時、自瀉金瓶雨。 人間事, 等風絮。 上皇赫赫雷霆主。 我何緣、清都絳闕, 遽成千古。 白鶴青烏消息斷, 夢想鸞歌鳳舞。 應未得、翻身歸去。 業債須教還淨盡, 這一回、嘗遍紅塵苦。 歸舉似, 西王母。
仙鵲梁銀漢。 見青原、白鷺一點, 秋光猶嫩。 青鳥密傳雲外信, 王母夜臨香案。 與河鼓、天孫為伴。 太素真人乘此景, 到薌城、即嗣胡忠簡。 南極上, 星璀璨。 松溪居士多詞翰。 是神仙風骨, 元自無心仕宦。 人道月卿臨總餉, 便合機廷揆館。 還又愛、山林蕭散。 玉女金鐘縈暖響, 指靈椿、仙鶴祈遐算。 公自有, 青精飯。
醉見千山面。 晚晴初、蟬聲未了, 鳥聲尤遠。 知道仙人丹灶在, 尚有陳灰猶暖。 但只恐、松枯石爛。 笑問年華應不換, 又如何、洞裡笙簫斷。 還念我, 去歸晚。 千巖萬壑猿啼遍。 一思量、一回懊恨, 一回淚眼。 豈是自家無仙骨, 尚被紅塵牽絆。 要分此、煙霞一半。 當日朱仙和葛老, 更老黃、亦合同蕭散。 上帝近, 永容懶。
一別蓬萊館。 看桑田成海, 又見松枯石爛。 目斷虛皇無極處, 安得殿頭宣喚。 指歸路、鈞天早晚。 此去罡風三萬里, 但九霞、渺渺青雲遠。 望不極, 空淚眼。 瑤池昔會群仙宴。 此秋來、荻花楓葉, 令人淒惋。 滿面朱塵那忍見, 酒病花愁何限。 知幾度、春鶯秋雁。 從此飛神騰碧落, 向清都、來往應無間。 丹漸熟, 骨將換。
倏又西風起。 這一年光景, 早過三分之二。 燕去鴻來何日了, 多少世間心事。 待則甚、功成名遂。 楓葉荻花動涼思, 又尋思、江上琵琶淚。 還感慨, 勞夢寐。 愁來長是朝朝醉。 剷地成、宋玉傷感, 三閭憔悴。 況是淒涼寸心碎。 目斷水蒼山翠。 更送客、長亭分袂。 ˍˍ山前梧桐雨, 起風檣、露舶無窮意。 君此去, 趁秋霽。
謂是無情者。 又如何、臨歧欲別, 淚珠如灑。 此去蘭舟雙槳急, 兩岸秋山似畫。 況已是、芙蓉開也。 小立西風楊柳岸, 覺衣單、略說些些話。 重把我, 袖兒把。 小詞做了和愁寫。 送將歸、要相思處, 月明今夜。 客裡不堪仍送客, 平昔交遊亦寡。 況慘慘、蒼梧之野。 未可淒涼休哽咽, 更明朝、後日才方罷。 卻默默, 斜陽下。
飛盡桃花片。 倚東風、高吟大嘯, 開懷消遣。 芍葯牡丹開未遍。 不道韶華如電。 無心向、小庭幽院。 秉燭夜遊雖不倦, 奈一番、風雨花容變。 春去也, 無人見。 何處鶯鶯啼不斷。 探後園、紅稀翠減, 青稠綠滿。 蝶在花間猶死戀。 早有行人搖扇。 故自要、與春為餞。 笑指白雲歸去好, 對夕陽、瀉酒憑誰薦。 柳深處, 有雙燕。
露白天如洗。 淡煙輕、疏林映帶, 遠山橫翠。 對此情懷成甚也, 雲斷小樓風細。 獨倚遍、畫闌十二。 花館雲窗成憔悴。 聽賓鴻、天外聲嘹唳。 但不過, 悶而已。 房櫳深靜難成寐。 夜迢迢、銀台絳蠟, 伴人垂淚。 巴得暫時朦朧地。 還又匆匆驚起。 漫自展、雲間錦字。 往後各收千張紙。 念夢勞魂役空凝睇。 終不負, 驂鸞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