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秋 (作者:張淑芳)
墨痕香,
紅蠟淚。
點點愁人離思。
桐葉落,
蓼花殘。
雁聲天外寒。
五雲嶺,
九溪塢。
待到秋來更苦。
風淅淅,
水淙淙。
不教蓬徑通。
沁園春 (作者:劉氏)
我生不辰,
逢此百罹,
況乎亂離。
奈惡因緣到,
不夫不主,
被擒捉去,
為妾為妻。
父母公姑,
弟兄姊妹,
流落不知東與西。
心中事,
把家書寫下,
分付伊誰。
越人北向燕支。
回首望、雁峰天一涯。
奈翠鬟雲軟,
笠兒怎帶,
柳腰春細,
馬性難騎。
缺月疏桐,
淡煙衰草,
對此如何不淚垂。
君知否,
我生於何處,
死亦魂歸。
滿庭芳·漢上繁華 (作者:徐君寶妻)
漢上繁華,
江南上物,
尚遺宣政風流。
綠窗朱戶,
十里爛銀鉤。
一旦刀兵齊舉,
旌旗擁、百萬貔貅。
長驅入,
歌台舞榭,
風捲落花愁。
清平三百載,
典章人物,
掃地俱休。
幸此身未北,
猶客南州。
破鑒徐郎何在,
空惆悵、相見無由。
從今後,
夢魂千里,
夜夜岳陽樓。
祝英台近 (作者:褚生)
倚危欄,
斜日暮。
驀驀甚情緒。
稚柳嬌黃,
全未禁風雨。
春江萬里雲濤,
扁舟飛渡。
那更聽、塞鴻無數。
歎離阻。
有恨落天涯,
誰念孤旅。
滿目風塵,
冉冉如飛霧。
是何人惹悉來,
那人何處。
怎知道、愁來不去。
百字令 (作者:褚生)
半堤花雨。
對芳辰消遣,
無奈情緒。
春色尚堪描畫在,
萬紫千紅塵土。
鵑促歸期,
鶯收佞舌,
燕作留人語。
繞欄紅藥,
韻華留此孤主。
真個恨殺東風,
幾番過了,
不似今番苦。
樂事賞心磨滅盡,
忽見飛書傳羽。
湖水湖煙,
峰南峰北,
總是堪傷處。
新塘楊柳,
小腰猶自歌舞。
一剪梅 (作者:醴陵士人)
宰相巍巍坐廟堂。
說著經量。
便要經量。
那個臣僚上一章。
頭說經量。
尾說經量。
輕狂太守在吾邦。
聞說經量。
星夜經量。
山東河北久拋荒。
好去經量。
胡不經量。
六麼令 (作者:李琳)
淡煙疏雨,
香徑渺啼鴂。
新晴畫簾閒卷,
燕外寒猶力。
依約天涯芳草,
染得春風碧。
人間陳跡?
斜陽今古,
幾縷游絲趁飛蝶。
柳向尊前起舞,
又覺春如客。
翠袖折取嫣紅,
笑與簪華髮。
回首青山一點,
簷外寒雲疊。
梨花淡白,
柳花飛絮,
夢繞闌干一株雪。
水調歌頭 (作者:胡幼黃)
有喜君初度,
風雨作秋聲。
連旬烈日,
稻畦麥垅欲揚塵。
好是天瓢在手,
笑把君龍呵叱,
四野注如傾。
勃勃生意滿,
翠浪湧縱橫。
君知否,
仁者壽,
壽斯仁。
自從三代而下,
民命寄蒼旻。
滿目桑麻谷粟,
滿目簿書期會,
試說與仁人。
小試作霖手,
甦醒永新民。
婆羅門引 (作者:熊禾)
秋宵倦起,
起來風露濕人衣。
休休未是早行時。
旋摘青蔬炊飯,
暖酒就爐轉。
值青山有意,
且把詩題。
興闌便歸。
忽邂逅、故人期。
道是遊山正叔,
消息曾知。
茶煙午灶,
聽擊棹、歌聲笑語遲。
雲靄散、皓月呈輝。
湘月 (作者:董嗣杲)
蓮幽竹邃,
舊池亭幾處,
多愛君子。
醉玉吹香還認取,
忙裡得閒標緻。
心逐雲帆,
情隨煙笛,
高會知誰繼。
宵筵會啟,
驀然身外浮世。
因見杜牧疏狂,
前綠夢裡,
謾蹙雙眉翠。
香滿屏山春滿幾,
爐擁麝焦禽睡。
月落梅空,
霜濃窗掩,
兩耳風起。
艷歌終散,
輸他鶴帳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