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 繁體:却 拼音:què 五行:木 筆劃:9 姓名學解釋:刑偶傷子,天生聰明,多才伶俐,成功榮貴,女人多災。 (吉)
【攖】 繁體: 拼音:yīng 五行:土 筆劃:21 姓名學解釋: (凶)
【雪】 繁體:雪 拼音:xuě 五行:水 筆劃:11 姓名學解釋:薄倖之字,再嫁守寡,中年多災,晚年吉祥。 (吉)
卻字 起名用字參考
卻:暫無。(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0次)
卻字出處:[康熙字典]:頁1270第26
卻字的解釋
卻
(形聲。本作「卻」,俗字作「卻」。從,谷聲。,像人下跪的樣子,即腿骨節屈曲的樣子。從「」與腳的活動有關。本義:退)
同本義 [step back;retreat;withdraw]
卻,節欲也。--《說文》。按:「退也」。
卻行仄行。--《考工記·梓人》
吾行卻曲。--《莊子·人間世》
怒戰慄而卻。--《戰國策·秦策》
卻下而載之。--《儀禮·既夕禮》
卻騏驥以轉運兮。--《楚辭·愍命》
北救趙而卻秦。--《史記·魏公子列傳》
已卻秦存趙。
持璧卻立。--《史記·廉頗藺相列傳》
曳笏卻立。--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又如:退
卻(卻)que
⒈退:退~。望而~步。
⒉推辭,謝絕,不接受:推~。謝~。~而不受。
⒊去,掉:冷~。忘~。失~。
⒋副詞。還,且,倒:~話巴山夜雨時。大家都去,他~不去。
────────────────—
卻xi 1.空隙;間隙。 2.嫌隙;隔閡。
攖字 起名用字參考
攖:碰,觸犯;擾亂,干擾。(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60次)
攖字出處:[康熙字典]:頁453第19
攖字的解釋
攖
(形聲。從手,嬰聲。本義:擾亂,干擾)
同本義 [disturb]
不以人物利害相攖。--《莊子·庚桑楚》
又如:攖寧(外物的擾亂);攖心(擾亂心神)
纏繞 [twine]
勿撓勿攖,萬物將自稱。--《淮南子》。高誘註:「攖,纓也。」
又如:攖城(環城);攖挽(糾纏)
觸犯 [offend]
殺害既多,必攖鬼神之怒。--《綠野仙蹤》
又如:攖怒(觸怒);攖拂(觸犯,拂逆);攖鱗(喻觸怒帝王)
觸 [touch]
事勢至此,陛下且忍之,不可攖其鋒也。--《三國演義》
又如:攖寧(接觸外物而不為所動,保持心神寧靜);攖鋒(觸碰鋒鏑)
向…挑戰或撩斗 [challenge]
虎負嵎,
攖yīng
⒈碰,觸犯:~其鋒芒。無人敢~。
⒉擾亂,干擾:~人之心。
雪字 起名用字參考
雪:雪字的意思是指冬天天空中以落的雪花,此外也指雪農曆24節氣中的大雪、小雪兩個節氣。由於雪花飄落下來時潔白無理,人們也習慣把雪作為純潔的象徵並用一以表示人的操守堅貞、純正。作人名時,除一部分使用原義外,大多採用它的象徵意義。(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945700次)
雪字出處:[說文解字]:編號7492,第11卷下,雨部第8字 [康熙字典]:頁1371第29
雪字的解釋
雪
(會意。從雨,從彗,彗省聲。本義:空氣中的水汽,冷卻到攝氏零度以下時,就有部分凝結成冰晶,由空中降下,叫做雪)
同本義 [snow]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小雅·采薇》
春洩氣為雨,雨凝為雪。--謝惠蓮《雪賦》題注引《五經通訓》
平地尺為大雪。--《左傳·隱公九年》
麻衣如雪。--《詩·曹風·蜉蟲游》
[孟冬之月]行秋令,則雪霜不時,小兵時起,土地侵削。--《禮記·月令》
平生所嬌兒,顏色白勝雪。--杜甫《北征》詩
又如:雪案螢窗(比喻勤學苦讀);雪裡鴻(即雪泥鴻爪);雪浪紙(一種有波浪形暗紋的宣紙)
雪
借喻
雪xuě
⒈從天上落下的白色結晶物,它是高空水汽在攝氏零度以下凝結而成的:~兆豐年。萬里~飄。
⒉揩,拭,洗刷:~恥。~恨。
⒊顏色或光澤像雪的:~白。~亮。
你想瞭解自己的名字卻攖雪有何涵義嗎?我們依據中華傳統姓名學理論,提供2025年姓名測試卻攖雪算命,卻攖雪名字測試,測名字卻攖雪預測名字與人生的關係,並且提供姓名查詢解釋,根據詞典逐字解釋名字卻攖雪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