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繁體:姜 拼音:jiāng 五行:木 筆劃:19 姓名學解釋:多才巧智,清雅溫和,中年勞,晚年吉祥。 (吉)
【克】 繁體:克 拼音:kè 五行:木 筆劃:7 姓名學解釋:多刑克,命硬,刑偶傷子,有官運,一生平凡。 (凶)
【汗】 繁體:汗 拼音:hàn 五行:水 筆劃:7 姓名學解釋:幼年辛苦,清雅伶俐,雙妻之格,中年有災難,晚年吉祥。 (凶)

姜字 起名用字參考
姜:姜字最早是指一條名為姜水的河流.相傳是炎帝的活動中心。後來,周朝的祖先棄也在姜水一帶從事農業生產,成為我國最早的一個農業部落首領。棄的母親名為姜嫖,是受周前人尊敬的血緣先祖。因此,古代女子取名時也多以姜為名,如趙姜、孟姜等都是如此。(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8620次)
姜字出處:[說文解字]:編號8069,第12卷下,女部第3字 [康熙字典]:頁259第20
姜字的解釋
姜
(形聲。從女,羊聲。本義:水名。姜水)
同本義 [Jiang River]
岐水經姜氏城為姜水。--《水經注·渭水》注
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國語》
姓
姜,神農居姜水,以為姓。--《說文》
又如:姜太公釣魚(姜子牙世稱姜太公,即呂尚。曾輔佐周文王、周武王滅商。後被封為齊侯。傳說姜子牙在渭水邊釣魚的時候,釣繩端的直釣不設餌。歇後用法,願者上鉤,指事情出於自願)
[形]︰通「咧」。強 [strong]。如:姜姜(逞強爭鬥的樣子。)姜:通「咧」
姜
生薑 [ginger]
楠梓姜桂。--《史記·貨殖列傳》
一種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Z
姜(薑)jiāng通稱"生薑"。多年生草本,根莖呈塊狀,黃色,味辛辣,調味或供藥用。

克字 起名用字參考
克:克敵制勝,力戰群雄。意為戰勝,攻破,克制,能夠約定。(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218270次)
克字出處:[說文解字]:編號4349,第07捲上,克部第1字 [康熙字典]:頁124第15
克字的解釋
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個字形,像人肩物之形。本義:勝任)
同本義 [be competent]
克,肩也。--《說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於肩,故從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
佛時仔肩。--《詩·周頌·敬之》。傳:「仔肩,克也。」
子克家。--《易·蒙》
邾子克。--《左傳·隱公元年》
周王子克。--《左傳·桓公十八年》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詩·豳風·伐柯》
克勤於邦,克儉於家。--《書·大禹謨》
又如:克當(擔當,承受);克堪(勝利);克家(能承擔家事);克祚(能繼承祖輩的福祿);克家子(克家兒。能繼承祖業
克(
⒈至
⒋剋、
⒈至
⒋剋)ke
⒈攻破,戰勝:連~數城。~敵制勝。[克復]戰勝而收回失地。
⒉制伏,抑制:~服。~制。奉公~己。
⒊約定或限定(時間):~日起程。~期完成。[剋扣]私行扣減,暗中剝削:~扣工人的工資。
⒋通"刻"。雕刻,苛刻:~畫。性儉~。
⒌能夠:~勤~儉。~盡職責。
⒍消化:~食。
⒎公制重量單位,舊稱"公分"。一千克為一公斤。
⒏藏族地區的容量單位,一克青稞約為二十五市斤。也是土地的面積單位,一克約為一市畝。
────────────────—
克kēi 1.訓斥;狠狠批評。 2.方言。摳取。

汗字 起名用字參考
汗:汗是一個多音字,念han時,指可汗。念han,指汗腺分泌的液體,通過毛孔排出體外。念gān時,是古地名用字。(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3460次)
汗字出處:[說文解字]:編號7395,第11捲上,水部第450字 [康熙字典]:頁605第11
汗字的解釋
汗
可汗,古代鮮卑、柔然、突厥、回紇、蒙古等族對其統治者的稱號 [king]
汗,可汗。蕃王稱。--《廣韻》
咸豐四年,土謝圖汗、車臣汗兩部汗、王、公、台吉等請捐助軍需,溫旨郤之。--《清史稿》
(形聲。從水,乾聲。本義:汗腺的分泌物)
由人或高等動物皮膚內腺體分泌的一種含鹽的液體 [sweat;perspiration]
汗,身液也。--《說文》
汗者,精氣也。--《素問·評熱病論》
五藏化液心為汗。--《宣明五氣篇》
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也。--《漢書·劉向傳》
汗衣,近身受汗垢 之衣也。--《釋名·釋衣服》
汗出浹背。-
汗han汗腺分泌的液體,通過毛孔排出體外:~流浹背(滿身大汗。也形容萬分惶恐或慚愧不安)。
────────────────—
汗han[可汗] 〈古〉我國鮮卑、突厥、回紇、蒙古等族的君主之稱號。
────────────────—
汗gān 1.古地名用字。漢置餘汗縣。在今江西省余干縣境。
你想瞭解自己的名字姜克汗有何涵義嗎?我們依據中華傳統姓名學理論,提供2025年姓名測試姜克汗算命,姜克汗名字測試,測名字姜克汗預測名字與人生的關係,並且提供姓名查詢解釋,根據詞典逐字解釋名字姜克汗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