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繁體:譚 拼音:tán 五行:火 筆劃:19 姓名學解釋:溫和賢能,英敏清雅,中年吉祥隆昌,晚年勞神。 (吉)
【乙】 繁體:乙 拼音:yǐ 五行:土 筆劃:1 姓名學解釋:孤獨,幼年多災,中年成功,離祖大吉,出外貴人現,環境良好。 (吉)
【剛】 繁體:剛 拼音:gāng 五行:金 筆劃:10 姓名學解釋:智勇雙全,武官大吉,中年勞,晚年成功隆昌,清雅榮貴,二子吉祥。 (吉)
譚字 起名用字參考
譚:同談。說的意思。(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3250次)
譚字出處:[康熙字典]:頁1188第18
譚字的解釋
譚
(形聲。從言,覃聲。本義:同「談」,說)
同本義 [talk]
夫子何不譚我於王。--《莊子·則陽》
又如:譚笑(談笑);譚藝(談論文學藝術);譚說(議論;談論);譚吐(說話時的措詞和態度);譚助(談資);譚言微中(說話隱微曲折而切中事理)
綿延相及 [have an effect on]
不稱而祀譚,次祖。犯詛渝盟,傷言。--《管子》
譚
宏大,廣大 [big]
富恭有本能圖,修業居久而譚。--《大戴禮記》。王聘珍解詁:「《廣韻》:『譚,大也。』業安於久而自大也。」
譚
同「談」。言論 [opinion on public affairs; views on politics]
此老生之常
譚tan
⒈同"談":老生常~。
⒉周代諸侯國名,在今山東省濟南市東。
乙字 起名用字參考
乙:天干第二位。也用作次序的第二;舊時樂譜的記音符號之一,相當於簡譜的7。(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6450次)
乙字出處:[說文解字]:編號9691,第14卷下,乙部第1字 [康熙字典]:頁83第15
乙字的解釋
乙
(象形。甲骨文字形。本義:象植物屈曲生長的樣子)
同本義 [winding]
乙,草木冤曲而出也。象形。--《說文》
乙者,物蕃屈有節欲出。--《白虎通》
思乙乙其若抽。--陸機《文賦》。註:「抽也。」
其於十母為甲乙。甲者,為萬物剖符甲而出也;乙者,言萬物生軋軋也。--《史記·律書》
又如:乙乙(難出之貌)
第二,次一等 [second]。如:乙部(古代群書四部分類法的第二部)
乙
天干的第二位,與地支相配,用以紀年、月、日 [the second of the ten Celestial Stems]
其日甲乙。--《禮記·月令》
甲乙。--《淮南子·天文》
乙yǐ
⒈天干第二位。也用作次序的第二。
⒉舊時樂譜的記音符號之一,相當於簡譜的"7"。
⒊打鉤 (〈表〉看書已看到該處,或某處文字有顛倒、脫落等)。
剛字 起名用字參考
剛:意為堅強。剛的意思是堅硬,《易經?雜卦》云:「乾剛坤柔。」;另一層意思是剛強、堅強,《商君書?立本》云:「強者必剛鬥。」。在傳統觀念中,陽剛是男子所應秉賦的氣質,因而剛字常用於男名。(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817840次)
剛字出處:[康熙字典]:頁137第30
剛字的解釋
剛
(形聲。從刀,岡聲。本義:堅硬)
同本義 [hard]
剛,堅也。--《增韻》
剛,彊斷也。--《說文》
撟然剛折。--《荀子·臣道》
斷之以剛。--《左傳·昭公六年》
柔則茹之,剛則吐之。--《詩經·烝民》
又如:剛巨(堅硬銳利的爪);剛條(堅硬的樹枝);剛木(木質堅硬的樹木);剛土(硬土)
堅強 [firm]
剛,強也。--《廣韻》
柔弱勝剛強。--《老子》
剛而塞。--《書·皋謨》
吾未見剛者。--《論語·公冶長》
強者必剛斗其意。--《商君書·立本》
鮑叔牙為人,剛愎而上悍。--《韓非子·十過》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剛(剛)gāng
⒈堅硬,堅定,堅強:跟"柔"相對:~正。~毅。~強。以柔克~。
⒉副詞。才,方才:~才。她~走。
⒊副詞。正好,恰好:~好。~ ~合適。
⒋[剛愎自用] 固執任性,自以為能而獨斷獨行。
你想瞭解自己的名字譚乙剛有何涵義嗎?我們依據中華傳統姓名學理論,提供2025年姓名測試譚乙剛算命,譚乙剛名字測試,測名字譚乙剛預測名字與人生的關係,並且提供姓名查詢解釋,根據詞典逐字解釋名字譚乙剛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