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紀:龍圖閣學士孫■,嘗畫《書·無逸》為圖以進《帝鑒圖說》74受無逸圖

帝鑒圖說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帝鑒圖說

帝鑒圖說 - 74受無逸圖

帝鑒圖說

74受無逸圖

宋史紀:龍圖閣學士孫■,嘗畫《書·無逸》為圖以進。

上命施於講讀閣。

及作「邇英」、「延義」二閣成,又命蔡襄寫「無逸」篇於屏。

【解】 宋史上記,仁宗時,有龍圖閣學士孫■,日侍講讀。

每至前代治亂,必反覆規諷。

嘗取《書經》「無逸」篇中所載古帝王勤政恤民的事跡,畫作一圖,叫做「無逸」圖,進上仁宗,欲其知所法也。

仁宗喜之,命掛在講讀閣裡,日日觀覽。

其後,新造邇英、延義二閣成,又命館閣校勘蔡襄,把「無逸」一篇寫在二閣之屏上,使隨處皆得觀覽。

夫「無逸」一書,乃周公告成王的話,大意欲成王知稼穡勤政事。

兢兢業業,不敢自安。

能如此,則福祚綿長。

不如此,則壽命短促。

因舉商中宗、高宗、祖甲、周太一王、王季、文王以為法,商紂以為戒,其言深切懇至,實萬世人言之龜鑒也。

仁宗既受孫■之圖,又命蔡襄書之,蓋必有味其言矣! 則其觀後苑之麥、忍中夜之饑,孰非自此書中得來,所以明君以務學為急。

【注】本則出自〈續資治通鑒長編〉卷110。

龜鑒:意即借鑒。

古時燒龜甲占卜吉凶。

鑒是銅鏡,能辨美惡。

味:體會。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帝鑒圖說》古代兵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宋史紀:龍圖閣學士孫■,嘗畫《書·無逸》為圖以進《帝鑒圖說》74受無逸圖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