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與無忌久別重逢,兩人感慨頗多,相對哭泣《史記新讀》戰國四君子(11)

史記新讀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史記新讀

史記新讀 - 戰國四君子(11)

史記新讀

戰國四君子(11)

魏王與無忌久別重逢,兩人感慨頗多,相對哭泣。

之後,魏王把上將軍的印綬授予了無忌,讓他統率軍隊、執掌國政。

不久,無忌又派使臣出使各諸侯國,把自己回國執政的消息通告給了他們,並且希望與各國聯合抗秦。

各國執政者久仰無忌的大名,同時又出於共同的利益,所以他們紛紛派出軍隊前來救援魏國。

無忌統帥著五國的聯軍,在黃河以西打垮了秦軍,將其驅逐出魏國的領土。

之後,聯軍乘勝西進,一直把秦軍趕到了函谷關內。

當時,無忌的威名再次震動了整個天下,各國的賓客紛紛向他進獻兵法,無忌一一為之題名,世人將把這些兵法總稱為《魏公子兵法》。

情非得已

秦王吃了敗仗,他對無忌更加害怕起來。

於是,秦人故伎重施,也想在魏國行使反間計,離間魏王和無忌。

秦王秘密派人帶著一萬斤黃金來到了魏國,先尋找到了晉鄙的門客,賄賂了他們。

在舊怨和金錢的雙重驅使下,這些人在魏王面前譭謗無忌說:「公子在國外一流亡了十年,可一回來就擔任了魏國的上將軍,各國的將領都隸屬於他。

因而各國只聽說魏國有公子無忌,卻不知道大王您的存在。

我等聽說,公子想趁這個時候篡位而稱王呢,由於別國都懼於他的聲威,打算擁立他。

因而,大王不如趁早除去無忌,以免後患。」

起初,魏王不相信這些話。

但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秦國多次派人到魏國施行反間計,假裝祝賀無忌,為他的所謂的篡位製造聲勢。

魏王幾乎每天都能聽到這些譭謗的話和假造的輿論攻勢,時間長了,就對無忌產生懷疑了和戒心。

再後來,魏王就找了個借口派人取代了無忌上將軍的職位。

無忌知道自己再次由於遭到他人的譭謗而被魏王疏遠,便徹底對魏王和這個國家失去了信心。

最後,他索一性一借口生病而不再上朝,整日裡與賓客們通宵達旦地飲酒、作樂。

這樣頹廢、墮一落的日子持續了四年之久,最終,因為身一體的過度損耗,特別是心裡的暗淡、消沉,無忌患上了病,而這一病他就再也沒有起來。

無忌去世的同年,魏王也去世了。

無忌死了,秦國的目的達到了,緊接著,秦王就派軍攻打魏國,並不費吹灰之力佔領了它的二十座城邑,將其設置為東郡。

此後,秦國逐漸蠶食魏國,十八年以後,秦軍攻破了大梁,俘虜了魏王,魏國就此滅亡。

力阻秦王

春申君黃歇是楚國人。

他曾周遊各地從師學習,知識淵博,侍奉楚頃襄王。

頃襄王認為黃歇能言善辯,就讓他出使秦國。

當時秦昭王剛剛打敗韓魏兩國,正要要挾兩國共同進攻楚國。

黃歇就上書秦王說:「大王,我聽說物極必反,現在秦國的土地,佔著天下西、北兩方邊地,這是自古以來任何天子的領地都不曾有過的。

大王四處征戰,挫敗了六國五次聯合進攻,大王的威勢也可以說發揮到極點了。

大王現在如果去掉攻伐之心,廣施仁義之道,您的霸業可與三王五霸媲美。

大王如果僅僅憑靠軍備強大,就想使天下的諸侯屈服,我恐怕您以後會有禍患啊。

從前,吳王夫差只看到進攻齊國的利益卻沒有想到會被越王勾踐打敗。

吳王不是沒有建立過功績,但由於貪圖眼前利益,最終使自己處於不利之地,成了越國的階下囚。

正如大王現在嫉恨楚國想滅掉楚國一樣。

如果楚國和秦國發生戰爭,韓魏就會趁機強大起來,到時再聯合攻打秦國,而秦國正是疲憊之時,哪有力氣還擊呢!我替大王考慮,還是不要攻打楚國了吧。

「再說,韓、魏兩國的父子兄弟接連死在秦國刀下的將近十代了。

他們土地殘缺,國家破敗,全國上下對秦國仇恨入骨,所以韓、魏兩國不滅亡,這是秦國最大的憂患。

如今大王卻借助他們一起攻打楚國,豈不是自討苦吃嘛!大王一旦進攻楚國,韓、趙、魏、齊四國必定趁機擴張。

秦、楚相爭到難分難解,卻讓他們得到好處。

這是大王的失策啊。

我替大王考慮,不如與楚國親善友好。

秦、楚兩國聯合,東方五必然不敢輕舉妄動,然後再各個擊破,方可成就霸業。」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史記新讀》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魏王與無忌久別重逢,兩人感慨頗多,相對哭泣《史記新讀》戰國四君子(11)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