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上《釋名》曰:星,散也,列位布散也《太平御覽》卷五 ◎天部五

太平御覽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太平御覽

太平御覽 - 卷五 ◎天部五

太平御覽

卷五 ◎天部五

○星上

《釋名》曰:星,散也,列位布散也。

宿,宿也,星各止宿其所也。

《說文》曰:萬物之一精一,上為列星。

《三五歷記》曰:星者,元氣之英,水之一精一也。

《易》曰:日中見鬥,幽不明也。

又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象況日月星辰,形況山川草木。

)

《書》曰:堯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又曰:日中,星鳥,以殷仲春。

又曰:庶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

(星民象,故眾民惟若星。

箕星好風,畢星好雨。

亦民所好也。

)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月經於箕則多風,月離於畢則多雨。

政教失常,以從民欲亦所以亂也。

)

《詩》曰:晥彼牽牛,不以服箱。

註:"晥,星明貌。

河鼓,謂之牽牛也。

"

又曰: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鬥,不可以挹酒漿。

又曰:東有啟明,西有長庚。

(日旦出謂明星為啟明,日既入謂明星為長庚。

庚,續也。

)

又曰:嘒彼小星,三五在東。

(三,心也。

五,噣也。

嘒,微明兒。

噣音晝,柳也。

)

又曰:子興視夜,明星有爛。

又曰:三星在戶。

又曰:月離於畢,俾滂沱矣。

又曰:定之方中,作於楚宮。

(定,營室星也。

)

又曰:維南有箕,載翕其舌;維北有鬥,西柄之揭。

又曰:昏以為期,明星煌煌。

《禮》曰:八月中氣。

是月也,命有司享壽星於南郊。

又曰:十二月。

是月也,日窮於次,月窮於紀,星回於天。

又曰:幽禜,祭星也。

又曰:天秉一陽一,垂日星。

又曰:宿離不忒,無失經紀。

註:"二十八宿為經,七曜為紀。

"

《周禮》曰: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以觀天下之遷,辨其吉凶。

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觀妖祥。

《左傳》曰:魯莊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恆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與雨偕也。

又曰:魯僖公五年,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問於卜偃曰:"吾其濟乎?"對曰:"克之。

童謠云:丙子之晨,龍尾伏辰。

"(杜預曰:龍尾是尾星也。

)

又曰:十六年春,隕石於宋五,隕星也。

又曰:魯襄公二十八年春,無冰。

梓慎曰:"今茲宋、鄭其饑乎?歲在星紀,(星紀在丑。

)而一婬一於玄枵,(玄枵在子虛危之次,星紀在鬥牛之次。

)以有時災,一陰一不堪一陽一。

蛇乘龍。

(龍,歲星木也。

木為青龍,蛇為玄武,龍失次也。

)龍,宋、鄭之星也,宋、鄭必饑。

玄枵,虛中也。

枵,耗名也。

土虛而民耗,不饑何為?"

又曰:昔高辛氏有二子,長曰閼伯,季曰實沉,居於曠林,不相能也。

日尋干戈,以相征討。

後帝不臧,(後帝,堯也。

臧,善。

)遷閼伯於商丘,主辰。

(商丘,東地也。

主祀辰星。

辰,大火也。

)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

(商人湯先祖因閼伯,故國祀辰星。

)遷實沉於大夏,主參。

(大夏,今晉一陽一縣也。

)唐一人是因,故參為晉星。

又曰:火中,寒暑乃退。

(心以季夏昏中而暑退,季冬旦中而寒退。

)

又曰:昭三十二年,吳伐越。

史墨曰:"不及四十年,越其有吳乎!越得歲而吳伐之,必受其凶。

"

《穀梁傳》曰:列星曰恆星,亦曰經星。

(恆,經,皆常也。

)

《爾雅》曰:星紀鬥,牽牛也;玄枵,虛也。

又曰:祭星曰布。

(布,散食於地上。

)

又曰:西陸,昴也。

郭璞曰:"昴,西方之宿,別名旄頭。

"

《論語》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易是類謀》曰:五星合狼張,晝視無日光,虹霓煌煌。

太山失金雞,西嶽亡玉羊。

太山失金雞者,箕星亡也。

箕者,風也。

風動雞鳴,今箕候亡,故雞亦亡也。

西嶽亡玉羊者,羊星在未,未為羊,雞失羊亡,臣縱恣,萬人愁,不祥。

京房《對災異》曰:人君不行仁恩,破胎傷孕,春殺無辜,則歲星失度。

《尚書考靈曜》曰:歲星木一精一,熒惑火一精一,鎮星土一精一,太白金一精一,辰星水一精一也。

又曰:歲星得度五穀滋,熒惑順行甘雨時,鎮星得度地無災。

太白出入當,五穀成熟人民昌。

又曰:心大星,天王也,其前星太子,後星庶子也。

《詩紀歷樞》曰:箕為天口,主出氣。

尾為逃臣賢者叛,十二諸侯列於庭。

(《元命苞》曰:五諸侯。

此雲十二,則兼他星為數也。

)

《禮稽命圖》曰:作樂制禮得天心則景星見也。

《禮斗威儀》曰:鎮星黃時則祥風至。

《春秋說題辭》曰:星之為言一精一也,榮也,一陽一之一精一也,一陽一精一為日,日分為星,故其字日生為星。

《春秋元命苞》曰:直弧北有一大星為老人星,見則治平,主壽;亡則君危,主亡。

常以秋分候之。

又曰:商紂之時,五星聚於房。

房者,蒼神之一精一,周據而興。

又曰:玉衡北兩星為玉繩。

玉之為言溝,刻也。

瑕而不掩,折而不傷。

宋均注曰:"繩能直物,故名玉繩。

溝,謂作器。

"

又曰:心三星五度,有天子明堂布政之宮。

又曰:尾九星,箕四星,為後宮之場,列為南宮。

其庭太微。

又曰:蟾蜍一陰一精一,流生織女,立地候。

宋均注曰:"地候,鎮星別名也。

"

又曰:三台星色齊,群臣和;不齊,大乖。

《春秋合誠圖》曰:天文地理各有所主,北斗有七星,天子有七政也。

又曰:軒轅,主雷雨之神。

旁有一星玄戈,名曰貴人。

旁側郎位,主宿衛、尚書。

《春秋運斗樞》曰:北斗七星:第一天樞,第二璇,第三機,第四權,第五玉衡,第六闓一陽一,第七搖光。

(《廣雅》又云:樞為雍州,璇為冀州,機為青、兗州,權為徐、揚州,衡為荊州,闓一陽一為梁州,搖光為豫州。

)第一至第四為魁,第五至第七為杓,合為鬥,居一陰一布一陽一,故稱北。

又曰:五帝所行,同道異位,皆循斗樞機衡之分,遵七政之紀,九星之法。

又曰:天樞得則景星見,衡星得則麒麟生,萬人壽。

《春秋佐助期》曰:蕭何稟昴星而生。

《春秋後傳》曰:魏人唐睢對秦王曰:"專諸之刺王僚,彗星籠月色。

"

《春秋文耀鉤》曰:老人星見則主安,不見則兵起。

《論語韱》曰:仲尼曰:"吾聞堯率舜等游首山,觀河渚,有五老游河渚。

一老曰:'河圖將來告帝期。

'二老曰:'河圖將來告帝謀。

'三老曰:'河圖將來告帝書。

'四老曰:'河圖將來告帝圖。

'五老曰:'河圖將來告帝符。

'龍銜玉苞,金泥玉檢封盛書,五老飛為流星,上入昴。

"

《孝經援神契》曰:歲星守心,則年穀豐。

《廣雅》曰:太白謂之長庚,或謂之太囂。

又曰:熒惑謂之罰星,或謂之執法。

又曰:天宮謂之紫宮,參伐謂之大辰,太微謂之明堂。

《史記·天官書》曰:星者,金之散氣。

又曰:漢中四星曰天駟,旁一星王良,王良策馬,車騎滿野。

又曰:星墮至地則石也。

河濟之間,時有墜星。

又曰:畢為罕車,為邊兵,主弋獵。

其大星傍小星為附耳。

附耳動,有讒臣在側。

又曰:四鎮星所出四隅,若月始出也。

又曰:咸池曰天五潢,帝車捨。

又曰:中,端門,門左右,掖門。

門內六星,諸侯。

其內五星,五帝坐。

又曰:漢武帝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

夜祠到明,忽有流星至於祠壇上,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十九章之歌。

又曰:魁下六星,兩兩相比者曰三能。

蘇林曰:"能音台。

"

又曰:東宮蒼龍,房、心。

心為明堂,房為天府。

又曰:國皇星,大而赤,狀類南極。

徐廣注曰:"南極,老人星也。

"

又曰:五星皆大,其事亦大;皆小,其事亦校早出為盈,盈者為客;晚出為縮,縮者為主。

同捨為合,相陵為鬥。

《漢書》曰:皇甫嵩為太尉,以流星免官。

又曰:武帝時中星盡遙占曰:民勞也。

後征伐四夷。

又曰: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

杓攜龍角。

(孟康曰:杓,斗柄也。

龍角,東方宿也。

攜,連也。

)殷衡南鬥,魁枕參首。

又曰:營室為清廟,亦曰離宮。

又曰:河鼓大星,上將。

其北織女。

織女,天女孫也。

又曰:高帝七年,月暈,圍參、畢七重。

占曰:"畢、昴間天街也,街北一胡一 也,街南中國也。

"後有平城之圍。

又曰:太微之十二星,東相西將。

又曰:戴主六星,曰文昌宮:一曰上將,二曰次將,三曰貴相,四曰司命,五曰司祿,六曰司災。

又曰:危東六星,兩兩相比,曰司寇。

又曰:古人有言曰:天下太平,五星循度。

又曰:革命創製,三章是紀;應天順人,五星同軌。

又《郊祀志》曰:漢祖詔御史,令天下立靈星祠,常歲時祠以牛。

又《天文志》曰:金木水火土五星,天之五佐,為經緯,伏見有時,歲星東方春,於人五常仁也,五事貌也。

仁虧貌失,逆春令,傷木氣,罰見歲星。

熒惑南方夏,禮也,視也。

禮虧視失,逆夏令,傷火氣,罰見熒惑,太白西方秋,義也,言也。

義虧言失,逆秋令,傷金氣,罰見太白。

太白經天。

(孟康注曰:謂出東入西,出西入東也。

太白一陽一星,出東當伏西,過午為經天,晉灼曰:星盡見午上為經天。

)天下兵革,更主,是謂亂紀,人民流亡。

晝見與日爭明,強國弱,小國強,女主昌。

辰星北方冬,智也,聽也。

智虧聽失,逆冬令,傷水氣,罰見辰星。

鎮星中央土,主季夏,信也,思心也。

仁義禮智以信為主,貌言視聽以心為正,四星皆失,鎮星乃為之動。

又曰:凡五星色:皆白,為喪為兵為旱。

青為憂為水,黑為疾為多死,黃吉。

五星同色,天下偃兵,百姓安寧,歌舞以行,不見災疾,五穀蕃昌。

又曰:天星皆有州國分野:角、亢、氐、房、心,豫州之分。

尾、箕,幽州之分。

牽牛、婺女,揚州之分。

虛、危,青州之分。

營室、東壁,并州之分。

胃,徐州之分。

畢、昴,冀州之分。

觜、參,益州之分。

東井、輿鬼,雍州之分。

柳、七星、張,三河之分。

翼、軫,荊州之分。

析木之津,燕之分。

大火,宋之分。

壽星,鄭之分。

鶉尾,楚之分。

鶉火,周之分。

鶉首,秦之分。

實沉,魏之分。

大梁,趙之分。

降婁,魯之分。

訾(即移反。

)娵,(子於反。

)衛之分。

玄枵,齊之分。

星紀,吳之分。

太史掌之,以觀妖祥。

又曰:秦地於天官,東井、輿鬼之分野,周地柳、七星、張之分野,韓地角、亢、氐之分野,趙地昴、畢之分野,燕地箕之分野,齊地虛、危之分野,魯地奎之分野,宋地房、心之分野,衛地營室、東壁之分野,楚地翼、軫之分野,吳地斗、牛之分野。

《漢武故事》曰:西王母使者至,東方朔死。

上問使者,對曰:"朔是木帝一精一,為歲星,下遊人中以觀天下,非陛下臣也。

"

《漢書音義》曰:瑞星曰景星,亦曰德星。

妖星曰孛星、彗星、長星,亦曰挽搶。

絕跡而去曰飛星,光跡相連曰流星,亦曰奔星。

《後漢書》曰:嚴光,字子陵。

與光武為友。

後光武登祚,忘之,光怨帝。

是時,太史云:"天上有客星恨帝,"帝曰:"豈非朕故人嚴子陵乎?"遽命征之。

夜與子陵共臥,光以腳加帝腹。

太史奏:"客星侵御座。

"子陵縮腳,客星尋退。

竟不仕。

又曰:李固對詔:"陛下有尚書,猶天之有北斗。

北斗,天之喉舌;尚書,陛下之喉舌。

斗斟酌元氣,運乎四時。

尚書出納王命,所謂制氣之臣也。

"

又曰:和帝分遣使者二人,各至州郡觀采風謠。

二人當到益州,投候館吏李郃捨,郃問曰:"二君發京師時,知朝廷遣二使耶?"問何以知之,郃指星云:"前有二星向益州分野。

"

謝承《後漢書》曰:吳郡周敞師事京房,房為石顯所譖,系獄,謂敞曰:"吾死後四十日,客星必入天市,即吾無辜之驗也,"房死後,果如房言。

《東觀漢記》曰:光武破聖公,與伯叔書曰:"一交一 鋒之日,辰星晝見,太白清明。

"

《蜀志》曰:漢安二十五年,劉豹、向舉上言於先主曰:"乃年太白、熒惑、鎮從歲。

漢初興,五星聚歲。

歲星主義,漢位在西,義之上方,故漢法常以歲星候人主。

當有聖主起於此,以致中興。

頃者熒惑復追歲,見在胃昴畢;昴畢為天維,《經》曰:帝星處之,眾邪消亡。

"於是先主即位。

《續晉一陽一秋》曰:桓玄庶母馬氏,本袁真之妓也,與同列薛氏、郭氏夏夜同出月下,有銅甕水在其側,見一流星墮甕中,驚喜,共視,見星如二寸火珠於水底,冏然明淨,乃相謂曰:"此吉祥也,誰當應之?"於是,薛郭更以瓢接取,並不得,馬最後,取星正入瓢中,便飲之,既而若有感焉。

俄而懷玄。

玄雖篡位不終,而數年之中,榮貴極矣。

《太平御覽》宋·李昉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太平御覽》未分類項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星上《釋名》曰:星,散也,列位布散也《太平御覽》卷五 ◎天部五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