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公走進高師爺的衙捨,見高師爺正伏一在書案上批閱公文《大唐狄公案》黑狐狸-第五章

大唐狄公案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大唐狄公案

大唐狄公案 - 黑狐狸-第五章

大唐狄公案

黑狐狸-第五章

狄公走進高師爺的衙捨,見高師爺正伏一在書案上批閱公文。

「呵,狄大人,請坐。

待在下去沏盅雲霧茶來。」

高師爺一見狄公,慌忙施禮接引。

「高先生請自穩便。

我此刻要去內衙見羅縣令,羅縣令將發案現場的調查結果告訴了你嗎?」

狄公問道。

「羅老爺正忙著款待貴賓。

他只要我呈文申報長安禮部,要他們查尋宋一文的親屬。」

「你最好要禮部將秀才的家門履歷詳備告訴我們。

高先生,你是如何認識孟菽齋的?」

「我們是棋局對奕的老相識了。

孟菽齋是個十分嚴正守舊的人物。

他的母親是一位很有名望的詩人。

孟菽齋自己則從了商,而他的兒子則聰明穎達,才十四歲使進了縣學。」

「嗯,孟掌櫃給我的印象也頗有學者的氣度,像個上流人物。

高先生,告辭了。」

狄公剛要進羅應元內衙,忽見一個官差急匆匆來尋高師爺,要高師爺引他去見羅縣令。

這官差胸前佩著一枚圓圓的銅徽——這通是州府委派去京師執行押送任務的標誌。

狄公心中思索,究竟是什麼重要罪犯正途徑金華押去京師。

狄公不便衝撞羅應元的公事,便信步踱進了後花園。

花園裡一派秋色宜人的景象:天高雲遠,金風送爽,丹桂飄香,楓葉如火。

狄公忽然想到,不如乘此去拜訪一下邵樊文和張嵐波兩位大人,儘管他們已經致仕退職,但遺澤芳一香,官威尚熾,身為後進官吏,也是禮份上的事。

狄公打聽實了邵樊文在東院水殿左廂種大書齋歇宿,張嵐波則住在西偏院的一個獨立一精一捨。

狄公轉進東院來到水殿左廂的大書齋門口,用手扣了扣朱漆雕花一房門,一個深沉的聲音傳出:「進來」

狄公進得書齋抬頭一望,見大學士正坐在臥榻涼簟上認真看書。

魁偉的體軀穿著一件海藍錦袍,腰間繫著一根黃絲帶,絲帶長長的兩端拖曳在西域厚駝一毛一的氈毯上。

臥榻後一橫紫檀木大書架,架上錯落有致地陳列著古玩、圖書、瓷瓶、畫軸。

書架前一個大瓷盆裡栽著墨色、碧色的名貴菊花。

(簟:讀『墊』,竹蓆。

——華生工作室注)

邵樊文隆準豐頷,氣宇軒昂,四方的臉面上圍繞了圈絡腮鬍子,頭上一頂黑一絲方帽中間嵌著一塊碧玉。

兩目虎虎有神。

他見狄公進來,放下了手中的書本。

狄公走上前,弓身施禮。

遞上名帖。

說道:「晚生狄仁傑叩見邵大人。」

邵樊文將名帖看了納入衣袖,說:「你就是浦陽縣的狄仁傑!聽說你在浦陽毀了佛寺,遣放僧尼,收拘了一干敗壞佛門清規的敗類,我很是欣賞。

你坐下,這兒不是朝廷,不必拘什麼禮法。

狄仁傑——你也寫詩嗎?」

「晚生只寫過一首詩。

昔時也刻苦學過點金針詩格,奈何天分陋薄,總不見有甚長進。

以後忝身縣務,更無暇及詩了。」

「狄縣令不聽說許多詩人正是以一首詩萬口燴炙。

做了千古絕唱而流芳擂名的嗎?不知你這一首詩是什麼題引。」

大人,那是一首《勸農詩》,五言百韻,無非是指出農為國家之根本,百行之首要。」

大學士好奇地望著狄仁傑:「你為何要取這個題目?」

晚生只是想將勸農重本的道理用詩歌來表述,押韻又富於節奏,普通人都能聽懂,農夫或許更喜見樂聞。」

大學土哈哈笑出聲來:「新奇的道理,有趣,有趣。

詩歌固然要人能懂,但要緊的是言志抒情,在宣達情志的過程中傳出自己脈博的跳動和呼吸的節律。

韻一律最是至關重要。

狄縣令不妨將你的《勸農詩》背幾句老夫聽聽。」

狄公感到有點踟躇不安,答道:「學士大人,那首詩還是十多年前寫的,現在恐怕一句都背不上口了。

大人若是一定要看時,待晚生回浦陽找來呈上。」

「哈哈,恕老夫直率了。

那肯定是一首糟糕的詩。

詩裡倘有佳句、警策,自然通體生光。

你的詩本已平平,且無佳句、警策,日子一久便背不出來了。

古人不是說『水懷珠而川媚,石蘊玉而山輝』嗎?——你讀過聖上的《告征西軍聖諭》嗎?」

「大人,這個晚生卻能背誦出來。」

狄公答道。

「那是高宗皇帝頒賜給軍事上失利的征酉軍一道鼓舞人心的聖諭。

這聖諭改變了整個涼州戰場的形勢。

大人,那開頭的幾句莊嚴雄偉,氣魄闊大,使人想起春秋時周宣王的出師。」

「正是,正是。

狄縣令,我猜來你是忘不了那篇聖諭的全文的。

因為那實在是大唐開國以來最好的一篇文字了。

它的節奏與參戰的征西將士們的脈搏一併跳動,使人鼓舞激奮,不能自己,真所謂『配霑潤於雲雨,像變化於鬼神』。

說來也慚愧,這聖諭正是老夫替聖上起的草。

好,不談這個。

狄縣令可知道縣令之職往往是宦海沉浮的起點,老夫三榜出身起先也只是做個縣令,後來陞遷到嶺南道邕州當刺史,三年又調這婺州金華府。

十八年前九太子忤逆謀反,這裡著實混亂了一陣,後來妖氣靖除,適巧老夫的幾篇議論文學的文字驚動了宸聽,便被召為集賢殿學士,之後又代理過集賢殿的知院事,專掌聖上制詔、書敕之事。

那年還有幸陪侍聖上去川蜀宣恩,途中我寫過一首《蜀中山川頌》,很得聖上嘉許。

我一直認為那是老夫一生中最好的一篇文字,也是老夫榮華的頂峰。」

(邕:讀『庸』;婺:讀『霧』,古州名,隋開皇十三年由吳州更名,治所在今浙江省金華縣。

——華生工作室注)

邵樊文說得眉飛色舞,項頸上的青筋都在隱隱蠕一動。

「呵,狄縣令。

與你談話真有一種樂趣,使老夫竟幾乎忘懷所以。

好吧,晚上見。

晚上我很想聽聽你們年輕的官員聊聊衙裡的話題。」

狄公長揖拜辭,出得書齋,下水殿,轉出東院又急忙忙奔西院來拜會張嵐波大人。

狄公進西偏院時,見張嵐波在池塘觀魚,狄公拜揖了,遞上名帖。

那張大人正為池塘裡一條行將死去的金魚奉奉惻隱,與狄公寒暄幾句,又聊了些今夜酒宴的話,便急忙傳話要人去搶救那條瀕死的金魚。

狄公便乘勢告辭,張嵐波也不挽留。

狄公拜會畢邵、張兩大人,只覺口焦舌干,剛才張嵐波無意透露的一件事卻使他萌生了許多好奇。

晚上宴席間將還有一位曾經名滿天下後又聲名狼藉的大詩人出席。

他萬沒想到羅應元的葫蘆裡還埋了這一味藥,夜裡的酒宴想來是十分發興的了。

再者,狄公對那位尚未見過面的如意法師也有濃厚興趣。

走著想著,不覺已到內衙門首,狄公猛想起他還沒有向羅縣令匯報在孟菽齋家詢問女僕的結果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大唐狄公案》古典俠義小說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狄公走進高師爺的衙捨,見高師爺正伏一在書案上批閱公文《大唐狄公案》黑狐狸-第五章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