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名】櫱。根名檀(俗作黃柏)。【氣味】苦、寒、無毒《本草綱目》木部  櫱木

本草綱目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 - 木部  櫱木

本草綱目

木部  櫱木

【釋名】櫱。

根名檀(俗作黃柏)。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

1、男一女諸虛(如小一便淋一漓,遺一精一白一濁等症)。

用黃櫱(去皮,切細)二斤、熟糯米一升,在童便中九浸九曬,再蒸過曬乾,研為末,加酒煮麵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一百丸,溫酒送下。

2、痔漏下血。

用黃櫱皮(刮淨)一斤,分作四份:三份分別用酒、醋、童便各浸七天,洗、曬後焙乾;另一份生炒成黑色。

四份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

久服可以除根。

此方名「櫱皮丸」。

3、赤白一濁。

用黃櫱皮(刮淨)一斤,分作四份,分別在酒、蜜、人一乳一、淘糯米水中浸透,炙干,共研為末,加米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

此方名「百補丸」。

4、下血數升。

用黃櫱一兩,去皮,以雞蛋白塗炙為末,加水調成丸子,如綠豆豆大。

每服七丸,溫水送下。

此方甸「金虎丸」。

5、小兒熱瀉。

用黃櫱削皮,焙為末,加米湯和丸,如粟米大。

每服一、二十丸,米湯送下。

6、赤白一濁及構洩一精一肖。

用黃櫱(炒)、真蛤粉各一斤,共研為末,每服一百丸,空心服,溫酒送下。

又方:再加知母(炒)、牡蠣粉(鍛)、山藥(炒)等分為末,調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八十丸,鹽湯送下。

7、積熱夢一遺(心神恍惚,膈中有熱)。

用黃櫱末一兩、片腦一錢,加煉蜜做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十五丸,麥門冬湯送上。

8、消渴,食多,尿多。

用黃櫱一斤,加水一升,煮開幾次,渴即飲用。

如此數日,可見效果。

9、熱極嘔血。

用黃櫱蜜塗炙干,研為末,麥門冬湯調服二錢。

10、眼目昏暗。

每天清晨含黃櫱一片,吐唾液洗眼,堅持,不停,保無目疾。

11、口舌生瘡。

用黃櫱放口內含噙。

又方:蜜漬黃櫱,取滇汁含噙,吐涎。

又方:蜜炙黃櫱、青黛各一分,研為末,加生龍腦少許,敷患處。

又方:用黃櫱、細辛、等分為末;或黃櫱、乾薑,等分為末,敷患處。

12、鼻中生瘡。

用黃櫱、檳榔,共研為末,調豬油塗搽。

13、唇瘡痛癢。

用黃櫱研末,調薔薇根汁塗搽。

14、鬈一毛一毒瘡(生頭中,初時如葡萄,極痛)。

用黃櫱一兩,一乳一香二錢半,共研為末,另以槐花煎水,調末成餅,貼瘡上。

15、一乳一癰初起。

用黃櫱末和雞蛋白塗搽,藥干即換。

16、癰疽腫毒。

用黃櫱皮(炒)、川烏頭(炮)等分為末,唾液調塗患處,留出瘡頭,頻頻以淘米水潤一濕。

17、小兒膿瘡,遍身不幹。

用黃櫱末加枯礬少許,敷搽即愈。

18、男子一陰一瘡。

用黃櫱、黃芩等分,煎湯洗患處,洗後用黃櫱、黃連研末敷搽。

19、臁瘡。

用黃櫱末一兩、輕粉三錢,調豬膽汁塗搽。

單用蜜炙黃櫱研末敷搽。

20、凍瘡裂痛。

用一乳一汁調黃櫱末塗搽。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本草綱目》古代醫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釋名】櫱。根名檀(俗作黃柏)。【氣味】苦、寒、無毒《本草綱目》木部  櫱木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