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沙俄侵略蒙古的戰爭,不僅對於保衛中國領土《中國近代戰爭史》第五節 反對沙俄侵蒙戰爭的經驗教訓

中國近代戰爭史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中國近代戰爭史

中國近代戰爭史 - 第五節 反對沙俄侵蒙戰爭的經驗教訓

中國近代戰爭史

第五節 反對沙俄侵蒙戰爭的經驗教訓

反對沙俄侵略蒙古的戰爭,不僅對於保衛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而且在政治、軍事上也提一供了一些經驗教訓。

一、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必須進行針鋒

相對的鬥爭

沙俄選擇中國辛亥革命前後國內政局動亂之際,策動外蒙「獨立」,並唆使外蒙叛軍向內蒙大舉進犯,這對於我國反對沙俄的侵略擴張活動,確實帶來一定的困難。

但是,中國仍然具有不少有利的條件。

首先,庫倫集一團一的賣國投敵活動,不僅遭到廣大蒙古人民和許多一愛一國王公、喇嘛的反對,而且激起了全國人民的義憤,因而反擊沙俄侵略,乃是民心所向。

其次,當時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俄國的主要力量用於對歐洲的爭奪,其國內的階級矛盾也日趨激化,沙皇的反動統治已面臨崩潰的邊緣。

盡避沙俄的侵略野心很大,但也有不少困難。

俄國外交大臣沙佐諾夫曾直言不諱地供認:「今亟欲併吞蒙古,其勢有所不能」1。

因此,如果中國政一府能在外交上軍事上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是可以挫敗沙俄帝國主義對蒙古的侵略擴張活動的。

無奈,當時的北京政一府完全承襲了清政一府的「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在沙俄的威脅面前,不惜犧牲國家民族的利益,步步退讓妥協,結果反而助長了敵人的氣焰,使沙俄策動的「獨立」和暴亂接連得逞,未費多大氣力即佔領了外蒙及內蒙的廣大地區。

政治上退讓妥協,軍事上必然消極防禦。

當新疆大量出兵阿爾泰,準備收復科布多之際,北京政一府竟電令部隊實行消極防禦的方針,從而失去了攻殲敵人和收復失地的時機。

當沙俄參與並指揮外蒙叛軍大舉進犯內蒙時,我國在內蒙前線的兵力,就其數量與質量來說,都佔有一定的優勢。

但是,由於分兵把口,消極防堵,結果很快丟失了大片土地。

後來,在全國人民的壓力下,北京政一府調動軍隊進行反擊。

結果,非但沒有引起中俄之間的大規模戰爭,而且僅經半年多的時間,即打退了叛軍的進攻。

可是,在軍事反擊勝利之後,袁世凱為了取得帝國主義的支持,實現其獨一裁專制統治,不但不敢繼續用武力收復外蒙,反而很快與沙俄簽訂了《中俄聲明》和《中俄蒙協約》,使外蒙的權益幾乎全被沙俄攫齲如果不是俄國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一府,外蒙早已成為沙俄的殖民地。

這些事實再一次表明,國家不能堅持獨立自主的政策,便難於在外交和軍事上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擴張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也就難於捍衛領土主權的完整。

二、必須十分注意加強邊疆地區的建設

由於清政一府日益腐敗,長期忽視對邊疆地區的開發經營,致使經濟、文化、交通處於落後狀態。

這不僅影響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也給國防的鞏固帶來嚴重的影響。

由於物資貧乏,補給困難,中央政一府在邊疆地區的駐軍很少,因而一旦有事,便難以應付。

外蒙與內地橫隔沙漠戈壁,交通極為不便。

在沙俄不斷侵略我國邊境的情況下,清政一府曾有關於加強邊疆建設的議論,並有修築張庫鐵路的建議,但又認為張庫鐵路收益不大,因而改建了京綏鐵路,致使張家口至庫倫的交通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結果,外蒙事變發生後,北京政一府不能及時迅速地將大批軍隊調往前線。

由於交通不便,造成了補給困難,許多部隊由於軍械、糧秣不濟,不能及時發動進攻,甚至被迫後撤。

三、必須因地因敵制宜地編組部隊,

講求戰法

根據蒙古地區的自然條件,自古以來用兵作戰利於騎兵,不利於步兵。

外蒙叛軍大部是騎兵,行動快速。

這就多少彌補了其數量不足和組織不嚴的弱點。

政一府軍的裝備雖優於叛軍,但多數是步兵,行動緩慢,以致外蒙叛軍向內蒙進犯初期,政一府軍經常受到襲擊。

當一地吃緊時,增援部隊往往緩不濟急,以致遭到不少損失。

政一府軍在連遭挫折以後,認識到「出探搜索及傳達命令,以及抄襲禦敵迅速,非有得力馬隊,萬難取勝」1。

於是,就地招募和改編部隊,組建騎兵營、一團一,並從後方增調騎兵旅,從而大大改善了部隊的機動能力,在反擊戰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同時,還認識到「非有得力炮隊,不能收殺敵之效」1,因而組建了以步、騎、炮、工、輜諸兵種合成的混成旅、一團一,增配了火炮和機槍,進一步加強了步兵的火力,有效地遏制了叛軍騎兵的突擊。

在戰術上,後來接受了由於孤軍冒進,多次遭敵圍攻的教訓,改取多路協同,迂迴包抄等戰法,既避免了敵騎的襲擊,又增加了殲敵的機會,從而改變了被動局面,終於取得了反擊作戰的勝利。

四、平時必須切實做好戰備工作

外蒙「獨立」後,傀儡集一團一在沙俄支持下,組織叛軍四處攻城掠地,得逞於一時。

而北京政一府遲遲不能組織軍隊進行反擊,除了政治上執行退讓妥協政策外,平時戰備工作不落實,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當前線戰事吃緊時,從赤峰派往林西、開魯增援的部隊,途中遇河水暴一漲,因無工兵,只好臨時雇工趕造船隻、架設浮橋,不僅延緩了時間,也貽誤了戰機。

由於平時沒有固定的儲備物資,當前線械彈告急時,不得不拆東牆補西牆,從後方部隊中一抽一調,以保證前線的需要。

又由於未能根據沙漠草原地區的特點,組織數量充足的駝馬運輸隊,因而前線需要作戰物資急如星火,而後方的物資遲遲不能前運。

這也影響了部隊的作戰。

此外,政一府軍的編制、裝備也極不統一,如毅軍全系大營、淮軍全系小營,在練軍二百餘人的騎兵營中,步槍即有五種之多。

這樣,不僅影響後方供一應,也影響作戰指揮。

這些都說明,平時不切實做好戰備工作,戰時是難以應付裕如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中國近代戰爭史》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反對沙俄侵略蒙古的戰爭,不僅對於保衛中國領土《中國近代戰爭史》第五節 反對沙俄侵蒙戰爭的經驗教訓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