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提督向榮得了巡撫周天爵的命令,接應烏軍,兼敵洪秀全《皇清秘史》第六十六回 咸豐帝嗣統誅奸臣 賽尚阿奉旨督軍務

皇清秘史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皇清秘史

皇清秘史 - 第六十六回 咸豐帝嗣統誅奸臣 賽尚阿奉旨督軍務

皇清秘史

第六十六回 咸豐帝嗣統誅奸臣 賽尚阿奉旨督軍務

且說提督向榮得了巡撫周天爵的命令,接應烏軍,兼敵洪秀全。

即令總兵張敬修為前鋒記名提督張必祿為合後。

正在督兵馳下,忽前途探馬報到,說烏軍全軍覆沒,都統烏爾泰,協領國恩陣亡,都司陳國棟不知下落。

現永安城池失守,洪軍大隊正望洪口而來。

向榮聽罷,呆了半晌。

張敬修說道:「洪軍既勝,銳氣百倍,又兼有羅大岡之眾,未可輕敵,不如回見周巡撫再商行止。」

向榮道:「廣西一精一銳,盡在本軍,若不戰而回,人心益亂,不如先圖恢復永安,以鎮民心,若是不然,洪軍大勢益盛,廣西危矣。」

便不聽張敬修的話,即下令直趨永安。

忽又流星馬報稱,石達開一軍已從梧州上游,蜂擁而來。

向榮大驚道:「此時若趨永安,恐腹背受敵,不如撤回桂林,以待敵軍。」

遂改令俱回桂平,豈知未到桂平又被洪軍楊秀清會殺一陣。

廣西愈加緊急,周天爵即令向榮分軍救援。

又接得恭城縣令失城文報,一發催向榮趕緊分兵,向榮接著兩道令箭,便向張敬修道:「本軍正與洪秀全相持,忽有分兵之令,恐桂平難保。

請將軍以本軍堅守,如不能守則退保桂林,我卻從後追擊楊秀清,得失在此一舉,願將軍勉之。」

張敬修領諾,向榮便交割軍符,再三囑咐:「將軍非洪某敵手,守則可保,戰必無功,不可不慎。」

張敬修聽得此言,只道向榮小覷自己,怏怏不樂。

向榮無話,即令本部大兵,望全州而行,馳到恭城,已知楊秀清望北而走,以軍士過勞,正欲稍息,記名提督張必祿道:「迤北一帶州縣,雖知救兵已到,而楊秀清軍無人可敵,州縣紛紛降附,不如趕至灌一陽一,以鎮人心。」

向榮亦覺有理,復督兵追來。

時馮雲山計算,向軍將到,便傳令諸將道:「向軍到時,必爭入灌一陽一閉城休息,惟我軍休令他入城,等其到時,喘未定,急攻之,可獲全勝。」

分撥已定,忽見南路塵頭大起,向軍星馳電卷趕來。

向榮先望見楊秀清將軍少,心中大疑。

因新軍已有三千餘,又多降附,今所見僅千人,料有埋伏,便欲先爭灌一陽一。

忽見楊秀清軍中,號炮一響,已分頭殺出,向榮見地勢失了便宜,急令人馬退後,惟楊軍清軍養一精一蓄銳,向軍如何抵敵,聞得一個清字,已各自逃竄。

馮雲山令前營洪仁達先出,左有李開芳,右有蕭朝貴,分三路進殺。

向軍大敗,立腳不定約追至三十餘里,卻可好一片戰場。

向榮急令前軍紮營待戰,自己卻自死力支撐一陣。

不料楊秀清壓住中軍,卻令李開芳陳列接應洪仁達,分兩路攻擊向榮。

向榮便令左三營統將,提督張必祿抵禦李開芳,自領本軍抵禦洪仁達。

兩軍正在混戰之時。

偏是新軍後營蕭朝貴,已自趕到,便從右路轉出,追擊向榮前軍。

向榮那一軍,正在安營未定,如何抵禦。

向榮知不是頭路,恐全軍俱敗,立再分兵兩營,佯攻蕭明貴,便乘勢退兵,先令張必祿領三營先進,自己親自斷後而去。

蕭朝貴便領了一支生力軍,橫貫邀截張必祿,張必祿此時已腹背受敵,李開芳又漸漸一逼一近。

張必祿猶望向榮救應,不想向榮本軍已被洪仁達牽制,移動不得。

張必祿心慌,早失了隊伍,軍士紛紛敵竄,蕭朝貴親領百人衝入中軍,來捉必祿,蕭朝貴大呼道:「捉得張必祿的受上賞。」

三軍一聲得令,冒死單攻必祿一軍。

張必祿知不能免,急提槍自擊而亡。

這時軍士見統領已死,哪裡有心戀戰,只有各自逃命,朝貴一一招降,便令李開芳監住降軍,自己卻來會追向榮。

時向榮已緩緩退去,恰值黃昏時分,天有微雨,楊秀清只得傳令收軍,只一場惡戰,好不利害,還虧向榮一員老將,竭力支持,除了張必祿,三營之外,軍士還死傷不多,只折了提督張必祿,挫動銳氣。

料不能進戰,便詳文申報催取救兵。

廣西巡撫周天爵,得著向榮詳報,知全州不保,嚇得手足無措。

即令向榮與張敬修合軍堅守,以後待命。

一面派勞崇光領新軍萬人,前去截堵,一面申奏朝廷,那穆彰阿接到兩廣總督徐廣縉,廣西巡撫周天爵,二本滿紙告急的奏章。

知道事態,愈鬧愈大,再也瞞不得了。

便將奏章,攜到圓明園,遞呈皇帝,道光帝一見,才知道廣西金田洪秀全謀亂,抗抵官軍,副都統烏蘭泰陣亡,提督向榮兵敗,桂平會州失守,大為震驚。

以封疆大吏,對於小丑跳梁,不能防患未然,竟弄得勢成燎原,就想起舊日老臣林則徐來了,當由軍台召回,起復原官。

並加恩為督師大臣前去兩廣協辦。

誰知徐未到廣西,中途病筆。

後又改調兩江總都李星沅到粵督師,亦得暴病而亡。

接著英國人不肯罷戰,又是寧波失守。

上海失守,福建被圍的消息,接三連二的報來。

道光帝久睡在鼓裡,聽見這許多奏告,大為吃驚。

道光皇帝已是年近古稀的人,怎擔得起內訌外侮的驚嚇。

又值皇太后一病長逝。

他一性一情純孝,未免悲哀過度,皇四子福晉薩克達氏又復病歿,種種不如意事,叢集一齊,道光帝遂一病不起了。

延至三十年正月,召宗人府宗令載銓,御前大臣載垣,端華,僧格林沁,軍機大臣穆彰阿賽尚阿,何汝霖,內務府大臣文慶,入圓明園,諭令諸大臣到正大光明殿額後,取下秘匣,宣示御書,立皇四子奕宗為皇帝。

道光帝已到彌留時候,遂下顧命,夾輔嗣君,竟爾賓天去了。

皇太子即皇帝在位,以明年為咸豐元年,道光帝生時,本欲立皇六子奕訴為太子。

是時濱州人杜受田,在上書房行走,授皇子讀書。

他與皇太子感情頗好,滿擬皇太子入承宗社,將來穩穩是一個傅相。

旋因道光帝意有別屬,未免替皇太子捏一把汗。

一日,皇太子到上房請假,杜老先生問他何事,皇太子答道:「奉父皇命,赴南苑校獵。」

杜便走至皇太子前,與他耳語道:「大阿哥至圍場中,但坐觀他人馳射,萬勿發一矢一槍,並當約束從人,不得捕一生物。」

皇太子道:「這是怎麼說?如何覆命?」

杜受田道:「大阿哥須如此如何,定能邀上聖眷,這是一生榮枯關頭,切勿忘記。」

皇太子答應了。

行到圍場,諸皇子興高采烈,急先驅逐,獨他一個人,呆呆坐著,諸從人亦垂手而立。

諸皇子問道:「今日校獵,阿哥為什麼不出手?」

皇太子只推說身上不快,獵了一日,回宮覆命。

皇六子奕訴,獵得禽一獸獨多,入報時,欣欣得意。

偏偏皇太子妙手空空,沒有一物。

道光帝不禁怒道:「你去馳獵一日,為何一物沒有?」

皇太子從容稟道:「子臣雖是不肖,若馳獵一日,何至於一物沒有?但因時當春和,鳥獸正在孕育,子臣不忍傷其生命,致於天和,且不願就一旦弓馬,與諸弟爭勝。」

道光帝聽到此語,不覺轉怒為喜道:「好,好,看汝不出,有這麼大度,將來可以君人,我方放心得下啦。」

於是密書皇四子名字,緘藏金匣。

咸豐即位後。

專謚道光為宣宗成皇帝,因生母孝全皇后,早已崩逝。

尊靜妃為康慈皇貴太紀,奉居壽康宮。

後又尊為太后,奉居綺春園。

封弟奕宗為親王奕訴為恭親王,奕環為郡王,奕匡為鍾郡王,奕惠為孚郡王。

追念杜師傅擁戴大功,擢為協辦大學士。

第一道上諭,就把穆彰阿革職。

宣佈穆彰阿從前在朝種種罪狀,至同一黨一耆英,亦系姑恩溺職,勒令休致。

現今發寇猖獗,喪我林李兩大臣,出師大為不利。

咸豐皇帝到大費躊躇因想到發寇以排滿為詞,勢必勾一引漢一奸一,那漢大臣是萬不能假以事權。

在朝派來派去,卻派出一位軍機副座賽尚阿來。

咸豐皇帝這時也無可奈何,遂派賽尚阿為總督軍務大臣,前去征剿賽尚阿到了廣西,便會合各路人馬,且有勞崇光的一支新軍,自然指揮如意。

遂大舉南下,來攻洪軍。

惟提督向榮心上,欲堅守以待廣東援兵,頗與賽尚阿意不同。

只得把一切情形,詳稟巡撫周天爵。

奈周巡撫見洪氏羽翼已成,早沒了主意。

又因柳州一帶告警,所以移動不得。

惟有勸向榮謹顧大局而已。

那一日賽尚阿,便令張敬修為前部,勞崇光為後應,自與向榮親攻秀全。

此時兩軍對峙,那洪大軍如出山猛虎,一擁而進。

向榮隊伍錯亂,軍士被殺的,不計其數這時賽尚阿聽得前軍大敗,正要提兵救應。

忽然正東一帶,鼓聲震地,火光中現出無數旗幟立即使人探聽,卻是黃文金一路,賽尚阿更不敢妄動。

向榮看看救兵不到,便奮力殺退韋昌輝,只望與賽尚阿合兵。

誰想羅大岡併力趕來,槍彈如雨一般。

黃文金又從東殺至,韋昌輝見向榮左右受敵,復奮力趕來,三路軍把向榮困在核心。

向榮正自危急,忽然西路上一支軍殺入,衝動羅大岡一軍直入重圍。

力擋韋昌輝,救護向榮,卻是張敬修。

此時向榮心中稍定,張敬修道:「四周圍皆是敵軍,不宜再戰,速退為妙。」

向榮與張敬修會同,帶領殘敗士軍,只顧在槍林內奔走,那賽尚阿正在中軍指揮,見向榮軍隊退去,驚惶失措。

忽一人撞入,口稱奉向提督將令到此,賽尚阿急令傳他進來面稟。

那人便上前稟道:「向提督以三軍大敗,若是各軍會合一處而逃,必被敵人追趕,且敵軍又有援應,望中堂速行打算。」

賽尚阿聽了,暗忖此言,甚是有理。

便令張敬修退入永福,向榮望灌一陽一而去,自己卻回桂林。

計點殘敗軍士,不滿三千,欲待進桂林省城去,又羞見滿城文武。

況且自己奉命,都督廣西諸軍,是斷不能不出去進剿的。

聽得勞崇光一軍正扎靈川,不如移兵那裡,待與勞崇光合兵,較有把握,想罷,便先令軍士埋鍋煮飯,然後起程望靈川進發。

正是:敗兵如山倒不堪問路程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皇清秘史》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且說提督向榮得了巡撫周天爵的命令,接應烏軍,兼敵洪秀全《皇清秘史》第六十六回 咸豐帝嗣統誅奸臣 賽尚阿奉旨督軍務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