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代說秦王公元前286年,齊國討伐宋國《史記新讀》姜子牙的子孫們(10)

史記新讀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史記新讀

史記新讀 - 姜子牙的子孫們(10)

史記新讀

姜子牙的子孫們(10)

蘇代說秦王

公元前286年,齊國討伐宋國。

宋國跟秦國的關係一直不錯,秦昭王生氣地說:「我十分喜一愛一宋國,齊國的韓聶和我是朋友,可是卻進攻我所一愛一的地方,這是為什麼呢?」

蘇代受命到秦國為齊國遊說秦王說:「大王不要驚慌,韓聶進攻宋國,就是為了大王您啊。

齊國強大了,再有宋國的輔助,楚國、魏國必然恐慌,到時它們就一定向西侍奉秦國。

這樣,大王不用一兵,不傷一卒,不用費事就會使魏國割讓安邑。」

秦王對蘇代說:「我所擔心的是齊國難以琢磨,一會兒合縱,一會兒連橫,這怎麼解釋呢?」

蘇代回答說:「天下各國的情況齊國能都知道嗎?齊國進攻宋國,宋國知道侍奉秦國就會有萬乘之國的力量輔助自己,不向西侍奉秦國,宋國也就不會安定啊。

中原那些遊說之士都絞盡腦汁想離間齊、秦的聯合。

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們都不想讓齊、秦聯合。

為什麼三晉與楚那麼聰明而齊、秦那麼愚蠢呢?三晉與楚聯合一定要商議進攻齊、秦,齊、秦聯合就一定要謀劃進攻三晉和楚。

請大王根據現在的情況決定該怎麼辦吧!」秦王聽了蘇代的分析說:「好,那你們就打吧!」於是齊國就去討伐宋國,結果宋王戰敗出逃,最終死在了溫城。

齊國在南方佔據了楚國的淮水以北的土地,在西邊侵入了三晉,還打算吞併周室,自立為天子。

泗水一帶如鄒、魯等國的國君也都向齊國稱臣,各國諸侯也都如履薄冰,擔心齊國進攻自己。

齊國的災難

公元前284年,燕、秦、楚和三晉合謀,各自派出一精一兵來進攻齊國,並在濟水以西打敗了齊軍。

燕將樂毅攻入齊都臨淄,掠取了齊國的珍寶禮器。

齊湣王出逃到莒。

楚國派淖齒領兵救援齊國,想讓他輔佐齊湣王,沒想到淖齒竟把湣王殺掉,並與燕國一起瓜分了侵佔齊國的土地和掠奪的寶器。

湣王遇害之後,他的兒子法章更名改姓,逃到莒國太史敫的家中當傭人。

太史敫的女兒看到法章的相貌不凡,認為他不是平常之人,因此對他另眼相待,時常偷著送他一些衣食,長此以往,雙方產生了感情,兩人於是就開始私通。

等到淖齒離開莒城之後,莒城的人和齊國大臣才四處尋找湣王的兒子,想要立他為齊王。

法章先是害怕他們要殺害自己,剛開始躲藏起來不肯相認,過了很久,發現大家確實是想立自己為王,才敢自己聲稱自己是湣王的兒子。

在眾人的擁戴下,法章最終繼承了王位,這就是襄王。

襄王即位後,立太史氏的女兒為王后,稱為君王后,生了兒子名建。

太史敫卻說:「女兒不經媒人而私自嫁人,不能算我的後代,她玷污了我們的家風啊。」

他從此終身不與自己的女兒見面。

君王后十分賢惠孝順,並不因為父親不見她就失掉做子女的禮節。

襄王在莒住了五年,齊將田單依靠即墨軍民打敗了燕軍,到莒去迎接襄王,把他接回了臨淄。

齊國原有的土地也全部重新歸屬了齊國。

唇亡齒寒

公元前260年,秦國進攻趙國。

秦王盤算說:「到時齊、楚一定會援救趙國,如果他們關係親近,我們就退兵;如果他們不親近,我們就進攻它,先試一下再說。」

趙國遭到秦國長時間的圍攻,糧食消耗殆盡,便請求齊國支援,齊國不答應。

大臣周子弟對齊王說:「大王,我們答應趙國的請求就會使秦兵撤退,如果不答應秦兵就不會撤退,這樣就使秦國的計謀得逞,而齊、楚的計謀就失敗了。

況且趙國對於齊、楚來說,就是一道屏障,好像牙齒外面有嘴唇一樣,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感到寒冷。

今天趙國滅亡,明天禍患就該輪到齊國和楚國了。

而且救趙是高尚的義舉,使秦兵退卻,還可以顯揚您的威名。

如果因為吝惜糧食而不去做這件事,那就大錯特錯了。」

齊王不聽勸諫,堅決不派兵援助。

秦軍終於在長平打敗了趙國的四十多萬軍隊,並包圍了邯鄲。

齊國滅亡

齊王建是齊國的最後一個國君。

他的母親君王后賢德有名,謹慎地侍奉著齊國,在諸侯中一直享有美名。

由於齊國處在東部海濱,因此秦國日夜進攻三晉、燕、楚。

由於秦國勢力強大,這五個國家面對秦國的進攻只能自守不能反攻,而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他們又都成了齊國的天然屏障,因此齊國也派兵支援他們。

齊王建在位四十多年沒有遭受戰禍。

後來,後勝就做了齊國國相。

後勝這個人極為貪婪,他接受了秦國間諜的金錢,派了很多賓客到秦國。

秦國又給他們很多錢,賓客們便都回來進行反間活動,勸說齊王放棄合縱而歸向秦國。

五國得不到齊的支持,最後被秦國一一擊破了。

五國滅亡後,秦軍終於攻入齊都臨淄,百姓沒人敢反抗。

齊王建只得投降,他也被遷到共城。

秦王嬴政終於統一了全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史記新讀》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蘇代說秦王公元前286年,齊國討伐宋國《史記新讀》姜子牙的子孫們(10)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