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是我國著名的外貿城市,早在唐宋,對外《千古之謎》廣州「十三行」從何得名?

千古之謎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千古之謎

千古之謎 - 廣州「十三行」從何得名?

千古之謎

廣州「十三行」從何得名?

廣州是我國著名的外貿城市,早在唐宋,對外貿易就十分興旺,至清代就更加繁榮了。

現在,在廣州文化公園後面,有一條名叫「十三行」的街道。

在今天看來,這不過是一條極為平常的街道,普通的商店,普通的住宅,與別的街道沒有什麼兩樣。

然而你可曾知道,從清代初期到鴉片戰爭的100多年時間裡,清代著名的對外貿易機構——十三行商就設立在這裡,使之成為當時廣州最為熱鬧的地方。

十三行商(也稱洋行),在清代的對外貿易活動中舉足輕重。

行商由政一府指定,屬半官半商一性一質,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做外商的代理人,同時還負有約束和監視外商的責任,有時也代表政一府向外商傳達有關官方的文件和政策。

十三行商是外國資本主義商人和中國封建統治階級的中介人,既帶有封建一性一,又帶有買辦一性一。

從某種意義上說,行商可算是近代中國買辦階級的前身。

由於十三行在清代對外經濟中的特殊地位,引起了以後很多經濟史,地方志史等方面專家學者的興趣,發表了不少研究和考據文章。

關於具有外貿機構意義的十三行,人們一般認為它誕生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但也有說建立於1686年的。

十三行這個名稱是怎樣來的?除了清代洋行這個意義外,還有沒有別的解釋?對此,人們眾說紛壇,莫衷一是。

有人認為十三行的得名,是因為行商成立時不多不少,剛好是十三家,故名十三行,日本學者根岸佶就持這樣的觀點;有人認為十三行這個名稱在明代已有,清代是「沿明之習」而已;我國學者彭澤益等人則認為不是「沿明之習」,其命名含義也無另有所指,而是隨著洋貨行的產生而出現的一個因循習俗特有的名稱,用以區別其他行口,同時作為一個洋行商人的行幫統稱而已。

換一句話說,十三行是約定俗成的名稱,沒有什麼特定的含義。

有人認為上述三種說法都依據不足。

以根岸佶論點為例,十三行商在全盛時期實不止13家。

雍正時有四五十家,乾隆時亦多至26家。

後來也有少至13家以下的,最少時只有4家。

只有嘉慶十八年、道光十七年,洋行數才恰好為13家。

因此,認為十三行的得名與洋行數有關的論點不能成立。

至於「沿明之習」的說法,依據也不充分,因為明代經營商業的行商只有「三十

六行「,並無」十三行「之名。

著名學者吳晗在《廣東十三行考書評》中認為」廣東洋貨行也許恰好是前明所留三十六行中之十三行,故即稱之為十三行「,這一論點被許多學者認為可作十三行得名的參考。

1984年6月3日,《廣州日報》發表一篇題為《十三行得名新考》的短文(以下簡稱《新考》),對十三行的得名和含義,提出了新的看法。

研究十三行的人,無不熟知清代廣東著名詩人屈大均的《廣州竹枝詞》:「洋船爭出是官商,十字門開向二洋。

五絲八絲廣緞好,銀錢(一作洋錢)堆滿十三行。」

十三行之名,最早見於此。

學術界一般認為屈大均這首《竹枝詞》是描寫洋行十三行的繁華景色,但《新考》卻認為這是誤解。

《新考》認為,屈大均寫這首詩時,粵海關尚未設立,廣州也未有洋行。

屈詩中的「十三行」,並不是清代外貿機構意義上的「十三行」。

據史籍記載:粵海關設立於康熙廿四年,此後才陸續設有洋行。

而屈大均的《廣州竹枝詞》雖沒有寫作年代,但裡面的第一首曾描繪了當年廣州降雪的情況。

據考證,廣州降雪非常罕見,百年不一遇。

在屈大均一生中,只有甲子年(公元1684年)廣州降過雪。

據此,《廣州竹枝詞》當寫於1684年,比粵海關的設立早一二年,那時廣州還未有洋行,因此,屈詩中的「十三行」,當然也就不是幾年後才出現的洋行。

那末,屈詩中的「十三行」,指的是什麼?十三行的真正得名源於何處?這可在《廣東新語》中找到端倪。

《廣東新語》十五「黷貨」條說:「東粵之貨,出於九郡者曰廣貨;出於瓊州者曰瓊貨,亦曰十三行貨……」明代廣東共十府(郡),九郡指除瓊州以外各郡。

瓊州府共領十三個州縣,各州縣均設推銷瓊貨的行棧於此。

所以瓊貨亦稱十三行貨,此地也就被稱為十三行。

根據上述考證,十三行的得名,是來源於瓊州府的十三個州縣在廣州設立的十三個瓊貨棧,它的原始意義也在於此。

事實上,屈大均《廣州竹枝詞》所描述的是「官商」們用洋船裝載廣東特產「五絲八絲廣緞」駛向外洋出口,而不是洋行進口洋貨的情況。

這又從另一個側面證實了屈詩中的「十三行」不是作為清代外貿機構的十三行。

後來由於粵海關設立,准許洋商進口洋貨,由於十三行瀕臨江邊,便於卸貨,清政一府也就在這裡設立洋行,這樣,十三行也就變成了清代洋行的名稱,到了鴉片戰爭以後,香港開埠,洋行又陸續遷到香港。

此地為錢銀業取代、在解放前,十三行又成了銀錢業的代名詞。

綜上所述、《新考》認為十三行得名於明代瓊州十三個州縣在廣州設立的十三個瓊貨棧。

清康熙年間,清政一府在這裡設立洋行,開展對外貿易,使十三行成了洋行的名稱。

在十三行存在的幾百年間,洋行只不過是其中一個短短的時期。

圍繞十三行的由來,上述幾家各抒已見,並能自圓其說,目前尚很難說誰家之言更接近事實。

誰能最終解一開十三行何以得名這個謎呢?

(林華軒)

有沒有過堯舜禪讓? 周太王亶父號「古公」嗎? 武王伐紂究竟在哪一年? 周穆王到過西域嗎? 太伯是吳國的開創者嗎? 越王勾踐是否夏禹的後代? 春秋五霸指的是哪五霸? 曹操赤壁戰敗的原因是什麼? 北朝17位帝后為何出宮為尼? 建文帝的下落如何? 明景帝是有疾而終還是被害身亡? 崇禎皇帝死於何地?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千古之謎》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廣州是我國著名的外貿城市,早在唐宋,對外《千古之謎》廣州「十三行」從何得名?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