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楊林出陣要和羅士信拚命,羅士《瓦崗英雄》第五十二回 楊林兵敗金雞嶺 邱瑞薦舉裴仁基

瓦崗英雄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瓦崗英雄

瓦崗英雄 - 第五十二回 楊林兵敗金雞嶺 邱瑞薦舉裴仁基

瓦崗英雄

第五十二回 楊林兵敗金雞嶺 邱瑞薦舉裴仁基

且說楊林出陣要和羅士信拚命,羅士信把大槍一擺,站在那裡等候。

秦瓊知道楊林厲害,深怕羅士信有失,高聲喝喊:「士信!趕緊回來!」羅士信翻了翻白眼,仍站在那裡不動,秦瓊急忙命人嗚鑼收兵。

瓦崗隊裡鑼聲一響,羅士信不敢違拗,只好提著大槍,跑回本陣,他來到秦瓊跟前:「哥哥!我要把他們一個個的腦袋都揪下來,你偏叫我回來幹什麼?」

「好兄弟!你已經立了大功,不要胡鬧,再不聽話我可要生氣了。

快回山寨去吧!」羅士信還真怕秦瓊生氣:「哎!我聽話,我不惹您生氣。

我回山寨找咱一娘一去啦。」

說著話他連躥帶蹦地走了。

這時徐懋功和秦瓊說了幾句話,秦瓊點頭,只見他把大槍向空中一舉,說了一聲撤兵。

剎那間,鑼聲大振,瓦崗軍後隊作前隊,眾戰將斷後,大兵緩緩撤進山裡。

楊林一看自己死傷三員大將,豈能就此罷休。

於是也把虯龍棒向前一擺,隋兵隋將在後邊就追。

由於隋軍道路不熟,怕中埋伏,所以也是緩緩而進。

追來追去,拐過一個山頭,再看瓦崗軍蹤影皆無。

在前邊不遠有一座石頭城,城門緊閉,吊橋高懸;往城牆上觀看,靜悄悄沒有一人。

楊林帶的十萬大軍已經有一多半進了金雞嶺的山道。

前隊已經站住,後隊還在前進,楊林和他的十二家太保縱馬來到城下觀看,剛剛站定,忽聽城頭上三聲炮響,霎時間城牆上到處旌旗招展,瓦崗軍一個個排列整齊;緊跟著鼓樂齊奏,城頭上出現了旗羅傘蓋。

在歪把黃羅傘下站定一人,頭戴龍冠,身穿龍袍,正是混世魔王、大德天子程咬金。

左有魏征、徐懋功,右有秦瓊和一般武將。

程咬金沖楊林一拱手說:「城下來的可是靠山王嗎?不知王駕光臨敝山,本魔王未曾遠迎,恕罪恕罪!」楊林一聽,心說:「你一個販賣私鹽、打死人命、死囚牢裡的死囚犯,你搶了我的皇綱,我還沒有和你算賬呢,還給我來這一套,我豈能就此罷休?說:「程咬金!你聚眾造反,罪不容誅,本王奉了當今天子的聖旨,帶領三十萬大軍,已經把瓦崗山一團一團一圍住,你要識時務就從速下城投降,本王在皇上面前保你不死。」

程咬金聽了哈哈大笑,說:「楊林,老匹夫!你還想活著回去嗎?你活不了啦!」說著話程咬金袍袖一甩,頃刻間炮聲隆隆,殺聲震天,埋伏一在城垛下面的弓箭手一齊出現,強弓硬一弩一,亂箭齊發。

楊林慌忙後退,盔頭上已經中了一箭,馬身上中了兩箭。

戰馬疼得「灰兒灰兒」直叫,蹦起老高,差點把楊林掀下馬來,十二家太保一看不好,說:「父王千歲!快跑吧!」楊林本不想跑,無奈他的馬疼痛難忍,不聽使喚,馱著他衝入人群裡狂奔起來。

十二家太保跟在後邊也跑。

他的兵將不知道出了什麼事,見主帥如此逃跑,也都跟著跑起來。

徐懋功命令開城追趕,程咬金手提大斧,頭一個騎馬衝出城來,瓦崗山眾將兵也都衝出城來,追殺不捨。

金雞嶺兩面陡巖絕壁,中間一條大道,楊林的十萬人馬人擠人、人踩人、馬踩人、車壓人,互相擁擠,自相殘殺,亂成一片。

而瓦崗軍伏兵四起,喊殺連天,滾木、礌石一齊打下,直打得隋軍將兵抱頭鼠竄。

直到天黑,楊林和他的十二太保好不容易退出金雞嶺外,檢點人馬,剩下不到一萬人了。

十二太保盔歪甲斜,護著楊林繼續往回撤。

正走之間,來到一個地方,左邊是高山,右邊是山澗,沿山有一條道路可以通過,楊林左右看看,對身邊的羅方說道:「你看這個地方何等險要,倘若在這裡埋伏一支兵馬,你我父子就真的回不去了。」

說到這裡,忽聽炮聲一響,燈球火把亮成一片,一隊人馬攔住去路,為首的正是都招討大元帥秦瓊。

秦瓊見了楊林在馬上欠身說道:「王駕千歲!秦瓊在此等候多時了!」楊林大怒,喝道:「秦瓊,你不要欺人太甚,今日老王我和你決一死戰!」「王駕千歲!請您消消怒氣。

你現今是十萬大軍,全部覆沒,還說什麼決一死戰?告訴你,我們魔王千歲有好生之德,給你留了一條活路。

老人家!我看在往日情分上,還要勸你幾句。

隋朝江山氣數已盡,現在滿朝文武,除了你是忠心耿耿之外,還有哪個真心保他楊廣。

文官一愛一財,武官惜命,現今天下到處舉義旗,遍地是烽火,就是你老人家的本領再大,你替隋朝打下的江山,掙下的家當再多,也擋不住你那個寶貝侄子楊廣揮霍呀!楊廣如若是個有道明君,天下的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誰能起來造反?我看你老人家不要替他賣命啦,我念過去之情,放你逃命,不過這殘兵敗將可得給我留下。」

楊林還不服,說:「好你秦瓊!拿命來!」一擺虯龍棒,催馬直取秦瓊。

秦瓊把馬一閃,讓過了楊林和十二太保,截住隋軍的殘兵敗將,又是一場混戰,直殺到天亮。

楊林出了山口,看看身後,除去十二太保以外,就剩下二十幾個親兵跟隨,其餘的有投降的,有戰死的,有受傷的,漫山遍野到處扔的是旌旗、刀器、器皿、鑼鼓,連老楊林的金頂黃羅帳篷也給瓦崗義軍留下了。

楊林想:我這一路打了敗仗,那三路官軍為什麼不來接應?等我回去再作道理。

其實那三路人馬也是無能為力。

原來,徐懋功早派王伯一黨一、謝映登帶兵一千,趕到虎牢關後方去騷擾,散佈流言,說是瓦崗軍要搶奪虎牢關。

尚師徒在瓦崗寨外得到報告,恐虎牢關有失,便撤兵走了。

徐懋功又派金城、牛蓋領一千人馬趕奔虹霓關,八馬將辛文禮也把兵撤回了虹霓關。

濟南大帥唐壁本來和隋朝就不是一條心,他奉楊林之命到瓦崗山來是不得已。

秦瓊和唐壁過去交情不錯,他給唐壁寫了一封信,派人送去,信裡說明了天下形勢,擺了唐壁的處境,勸他趁此和瓦崗山一起共圖大業。

因此唐壁也把兵撤回了濟南。

楊林帶著十二太保回到金堤關,越想越氣,病倒一床一上。

十二家太保延醫調治,左右侍候,楊林病體稍好,命人修下告急本章,說明兵敗情由,請求朝廷火速派兵。

昏君楊廣接到告急本章之後,嚇得顏色大變。

第二天早朝,楊廣升坐三寶殿,文武朝賀已畢,分列兩廂。

楊廣說:「眾家一愛一卿!朕皇叔送來告急本章,言說:瓦崗寨聲勢浩大,皇叔兵敗,現今臥病金堤關,不知哪位將軍能替孤分憂解愁,掛帥平定瓦崗?」

這時有一人出班跪倒,高舉象牙笏板,三呼萬歲!楊廣一看,乃是長平王邱瑞。

楊廣說:「老一愛一卿有何良策!」「啟奏萬歲!臣保舉一人掛帥,可平定瓦崗山之亂。」

「但不知你保舉何人?」

「臣舉薦山馬關總兵裴仁基。」

「噢!你說的是鐵戟將軍裴仁基裴老將軍?」

「正是!裴仁基善使一對鐵戟,六十四斤,勇冠三軍,武功蓋世。

他有三個兒子,長子裴元龍,次子裴元虎,各使一口大鐵刀,也都武藝出眾,尤其他的三子裴元慶,勇力過人,十五歲時就能倒拔垂楊柳,十八歲時單臂力舉千斤鼎,如今已經二十歲了,他曾受紫陽真一人傳授武藝,善使一對八楞梅花亮銀錘,力大錘重,無人能敵。

依老臣看來,此子勇武不亞於天寶將軍宇文成都,況且他熟悉兵書戰策,攻殺戰守,斗隱埋伏,用兵之道,無一不曉。

請萬歲下旨調裴家父子進京,掛二路元帥,何愁瓦崗不平!」楊廣聽過之後,十分高興:「不是老一愛一卿提起,孤倒忘了。」

楊廣立刻命人寫了旨意,差人送往山馬關。

裴仁基接旨之後,不敢貽誤,父子四人臨走之前,全家吃了一頓離別飯。

裴老夫人和女兒彩霞都坐在一起。

裴仁基只彩霞一個女兒,一愛一如珍寶。

彩霞姑一娘一不僅長得美貌,一性一格溫柔,而且知書達理。

吃飯中間,裴仁基看看女兒,看看夫人,歎了一口氣說:「我已是六十開外的人了!此一番召見,是要我掛帥去征討瓦崗山。

有句俗話說得好:瓦罐難離井沿破,大將不免陣前亡。

這一次前去,吉凶禍福難於預料。

聖旨已下,又不能違抗。

我們走後,望你等在家平安無事,彩霞要好生孝順你母,以免為父掛念。」

「爹爹只管放心前去,吉人自有天相,母親面前孩兒自當孝順,請爹爹不必掛念!」「孩子!現在刀兵四起,兵荒馬亂,為父離去之後,你和母親在家要多加檢點。」

「爹爹放心,孩兒知道了!」吃完了離別飯,父子四人頂盔貫甲,戎裝整齊,帶了一百名親兵,全家灑淚而別。

一路無話,這一天父子四人進了京城,住在迎賓館驛,先到午門報到,打聽萬歲何時召見,太監叫他先回館驛聽信,第二天太監告知:「萬歲明日在御花園金水亭召見。」

爺兒四個一宿也沒有睡好覺。

先是裴仁基令兒子演習君臣大禮,次日天明沐浴更衣,穿上朝服,由太監領著,從偏門進入皇宮,來到御花園金水亭外。

太監用拂塵一指:「老將軍請在此等候,待咱家啟奏聖上。」

「是!」太監進到亭內,不多時出來說:「萬歲傳旨,讓裴家父子金水亭上進見!」「謝恩!」裴仁基帶著三個兒子,低著頭,彎著腰,魚貫進到亭內,偷眼觀看,只見楊廣和一個老頭兒正在下棋。

楊廣每天除去吃喝玩樂,再不想別的事情,今天他高興了,正和西宮妃子張正艷的父親國丈張大賓下棋。

張大賓頭戴一字相雕,身穿大紅一團一龍袍,面似油粉,兩道大抹子眉,秤砣臉蛋往下嘟嚕著,兩撇黃焦焦灼鬍鬚,咧著大板牙的嘴。

這小子跟宇文化及穿一條褲子,跟老裴家是明合暗不合。

長平王邱瑞推薦裴家父子掛帥,張大賓和宇文化及都不痛快,他們知道裴家父子為人正直,深怕他們得勢,總想設法從中作梗,欲把裴家父子置於死地而後快。

今天他知道要召見裴家父子,特意趕來和楊廣下棋,下棋之前已經說好,誰要連輸五盤,就輸一萬兩銀子,楊廣已經連輸四盤了,第五盤楊廣的棋也快輸了,張大賓的小卒已經坐了中心,只差一將,這時裴家父子進到了亭內。

裴仁基為首,爺兒四個跪在當地:「臣裴仁基叩見吾皇萬歲!」楊廣衝著棋盤發愣,想著怎麼才能解圍呢?要不然這一萬兩銀子就輸了。

裴仁基父子跪下叩頭他根本沒有看見。

裴仁基見皇上沒有說話,只好再說一聲:「裴仁基叩見吾皇萬歲!恭候聖安!」這一次楊廣倒是聽見了,瞅了裴仁基一眼,剛要說話,張大賓說:「聖上!該您走了,您這一萬兩銀子算是輸定了。」

楊廣又把眼睛盯向棋盤,把裴仁基又晾到那裡了。

如此三回。

裴仁基和裴元龍、裴元虎只好忍著。

可小將裴元慶一性一如烈火,心裡氣不過:我們風塵僕僕,千里迢迢,不辭勞苦,趕到京城,只道是討山滅寇,十萬火急,誰知道皇上倒有閒情逸致,在這裡下棋。

下棋也可以,你召見我們,我們進來給你叩頭,你跟這個老頭兒下棋,連理也不理。

這個老頭兒也壞,皇上剛要說話,他就攔過去了。

這個老頭兒不就是西宮一娘一娘一的父親張大賓嗎?我知道他不是個好東西,仗著女兒陪王伴駕,有權有勢,在朝裡上欺天子,下壓文武。

老小子!今日三爺我要教訓教訓你。

裴元慶想到這裡,突然來了個鯉魚打挺,從地上蹦了起來,往前一步,「噗」地一把把張大賓的衣領子揪住:「老傢伙!我叫你使壞!」張大賓嚇壞了,連叫:「主公!救我!」話還沒有喊完,只見裴元慶把張大賓提出亭外,雙手舉到頭上:「去你的吧!」一下子把張大賓扔到了金水河裡去了。

這可把楊廣嚇了一跳,棋盤翻了個兒,棋子灑了一地,宮娥太監也都嚇得亂跑,那張大賓在河裡撲騰一陣,喝了幾口水,多虧河水不大深,兩腳著地,走到河邊,太監們把他拽上了岸。

張大賓如落湯雞一般,紗帽也沒了,渾身往下淌水,肚子灌得鼓鼓的。

他把衣服上的水擰了擰,把靴子脫一下來倒了倒水,進到亭裡,跪在地上:「吾皇萬歲!老臣冤啊!」那老將軍裴仁基頭上的汗珠子比黃豆還大,順著臉往下流。

裴元龍、裴元虎也嚇得渾身打顫顫,暗道:「三弟呀!你這可惹下了滅門大禍了!」獨有裴元慶面不改色,在旁邊叉腰一站,瞪著張大賓喘粗氣。

當時在場的宮娥太監一個個面面相覷,都以為楊廣非發脾氣,把裴家父子綁出午門問斬不可。

誰知道楊廣這個昏君喜怒無常,今天他竟一反常態,一點沒有生氣。

為什麼?原來他剛才和張大賓下的那盤棋,眼看要輸啦,張大賓又在旁邊一逼一他。

這一盤棋一輸,一萬兩銀子他倒不在乎,只是臉上下不來。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裴元慶替他解了圍,救了他的駕,所以他不但沒有生氣,還挺感激這個愣小伙子。

同時張大賓剛才一逼一他,裴元慶把張大賓扔到河裡,還替他出了氣,所以他衝著張大賓,笑著說:「國丈,不必介意。

他是個孩子,甚是頑皮,讓你洗了個便宜澡。

老一愛一卿,快去換換衣服,回頭再下五盤,再分輸贏。」

張大賓不敢不走,不走就是抗旨不遵。

張大賓走後,裴仁基趕緊跪在地上叩頭:「吾皇萬歲、萬萬歲!我兒裴元慶無禮,驚動聖駕,罪該萬死!」「老一愛一卿!孤不怪他就是!來來來,過來叫我瞧瞧!」裴元慶緊走幾步,來到楊廣身邊。

楊廣拉著裴元慶的手上下左右看了好一會兒問:「小伙子今年多大了?」

「臣今年二十歲。」

「我聽說你的能耐不錯。」

「萬歲誇獎!」「朕召見你們父子,意欲命你們掛二路元帥去攻打瓦崗山,不過你得當眾練練你的武藝,免得有人不服,你看如何!」「臣遵旨。」

「好!明日我召集群臣,看你獻藝!你們去吧!」裴家父子謝恩之後,回到館驛,單等第二天金殿獻絕技。

要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瓦崗英雄》古典俠義小說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且說楊林出陣要和羅士信拚命,羅士《瓦崗英雄》第五十二回 楊林兵敗金雞嶺 邱瑞薦舉裴仁基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