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胡太后引入皇叔,自薦枕席。這位皇叔為誰?就是清河《南北史演義》第四十四回 築淮堰梁皇失計 害清河胡後被幽

南北史演義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南北史演義

南北史演義 - 第四十四回 築淮堰梁皇失計 害清河胡後被幽

南北史演義

第四十四回 築淮堰梁皇失計 害清河胡後被幽

卻說胡太后引入皇叔,自薦枕席。

這位皇叔為誰?就是清河王懌。

懌為孝文諸子中,最美豐儀,胡太后看上了他,授以重位,事必與商。

且嘗至懌第夜宴,目逗眉挑,已非一日。

懌卻不願盜嫂,虛與周旋,未嘗沾染。

偏胡太后欲一火上炎,忍耐不住。

一夕召入寢宮,托名議事,懌只好奉詔進去,哪知她與懌相見,開口敘談,便是一床一頭兵法。

懌始知中計,但已無法脫身,不得不通變達權,將順了事。

嗣是出入宮闈,幾成慣習,漸漸的穢聲騰播,貽謗都中。

只因懌素有才望,好賢下士,輔政後亦多所裨益,所以毀不掩譽,一時尚能免害。

但日長時久,總不免為人所乘,翩翩佳公子,恐跳不出後來一著呢。

色上有刀。

小子因胡後聽政時,有梁、魏爭奪淮堰一事,不得不將魏廷內政,暫從緩表,且將淮堰事敘明。

梁天監十二年,魏壽一陽一城為水所渰,漂沒廬舍。

鎮帥李崇,勒兵泊城上,天雨不止,水漲未已,城垣僅露二版。

將佐皆勸崇棄去壽一陽一,往保北山,崇喟然道:「我忝守藩岳,德薄致災,淮南萬里,系諸我身,我一動足,百姓瓦解,此城恐非我有了!但士民無辜,不忍令他同死,可結筏隨高,各使自脫,決與此城俱沒,幸勿多言!」治中裴絢,率城南民數千家,泛舟南走,避水高原。

因水勢迭漲,還道崇必北歸,乃自稱豫州刺史,送款梁將馬仙湫,情願投誠。

崇聞絢叛,未測虛實,特遣僚吏韓方興單舸召絢,絢且驚且悔,轉思勢成騎虎,已是難下,乃遣方興返報道:「適因大水迷漫,為眾所推,不得已便宜從事。

今民非公民,吏非公吏,願公早行,無犯將士!」崇得報始憤,即遣從弟李神等,率領舟師討絢。

絢戰敗竄匿,被村民執住,械送壽一陽一。

絢至中途,對湖長歎道:「我有何面目再見李公!」因投水自盡。

馬仙湫調兵救絢,不及而還。

壽一陽一水勢漸退,居民復安。

為這一番水溢,遂由梁降將王足,獻策梁廷,請堰淮水以灌壽一陽一。

王足降梁見四十回。

梁主衍,稱為良策,便遣材官將軍祖曬,水工陳承伯等,相地築堰,大發淮、揚兵民,充當工役。

命太子右衛率康絢,權督淮上各軍,看護堰作。

這次築堰,為梁廷特別巨工,南起浮山,北抵巉石,依岸培土,合脊中流,役夫需二十萬眾,兵士不足,取派人民,每二十戶令出五丁,併力合作,自天監十三年仲冬為始,直至次年孟夏,草草告成。

不料一宵風雨,水勢暴一漲,澎湃奔騰,竟將辛苦築成的堤堰,衝散幾盡。

當時輿論紛紜,早有人謂淮岸聚沙,地質未固,恐難成功,梁主不以為然,決擬興作,及經此一潰,仍然不肯中阻,再接再厲。

實是多事。

或謂蛟龍為祟,能乘風雨破堰,唯一性一最畏鐵,可用鐵冶入水中,免致沖損,於是采運東西冶鐵,得數千萬斤,沉諸水濱,仍不能合。

蛟龍畏鐵,不知出自何典?乃改用他法,伐樹為井槁,填以巨石,上加厚土,沿淮百里內,木石無論鉅細,悉數取至。

兵民朝夕負擔,肩上皆穿,更且夏日薰蒸,蠅蚋攢集,釀成一股疫氣,不堪觸鼻。

可憐充當巨役的苦工,迭受驅迫,無法求免,沒奈何拚去一性一命,與天時相搏戰。

究竟人不勝天,死亡相踵。

好容易到了秋天,暑氣已退,乘流增築,尚堪耐勞,奈轉眼間又是寒冬,淮、泗盡凍,朔風凜冽,勞役諸人,手足俱僵。

天公也故意肆虐,雨雪連宵,比往年更增冷度,浮山堰中的兵民,十死七八,真可謂一大巨劫了。

為誰致之?孰令聽之?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那淮堰尚未竣工,魏已復起楊大眼為平南將軍,督諸軍屯荊山,來爭淮堰。

梁主衍意圖先發,亟派左游擊將軍趙祖悅,襲據魏境西硤石,進一逼一壽一陽一。

魏假定州刺史崔亮旌節,命充鎮南將軍,出攻硤石。

又起蕭寶夤為鎮東將軍,進次淮堰。

梁將趙祖悅聞崔亮到來,出城迎擊,為亮所敗,退歸拒守。

亮竟率兵圍城,並約壽一陽一鎮帥李崇,水陸並進。

崇屢次愆約,遂致亮圍攻硤石,隔年未下。

魏胡太后聞崔亮無功,料知諸將不一,特簡吏部尚書李平,任鎮軍大將軍,兼尚書右僕射,率步騎二千,馳抵壽一陽一,別為行台,節度諸軍,准令軍法從事。

平至壽一陽一,督諭李崇,令即調發水陸各軍,助攻硤石,一面促蕭寶夤進攻淮堰。

寶夤遣部將劉智文等,渡淮攻破三壘,又在淮北擊敗梁將垣孟孫。

梁使左衛將軍昌義之,率兵救浮山。

義之未至,護淮軍使康絢,已麾兵殺退蕭寶夤軍。

義之在途奉敕,與直閤將軍王神念,溯淮往救硤石。

魏將崔亮,遣將軍崔延伯守下蔡,延伯與別將伊甕生,夾淮為營,取車輪去輞,削銳輪輻,兩兩接對,一揉一竹為巉,互相連貫,穿成十餘道,橫木為橋,兩頭施火轆轤,隨意收放,不使燒斫。

既斷趙祖悅走路,又得堵截梁援。

義之、神念,不能前進,只得暫駐梁城。

李平自至硤石,督令水陸各軍,奮力猛撲,攻克外城。

趙祖悅勢窮出降,為平所斬,餘眾盡為魏俘。

平復進攻浮山堰。

崔亮以前日李崇愆期,隱懷宿憾,平又為崇從弟,更不願受他節制,遂托疾請歸,帶領部曲,竟自返洛。

平奏請處亮死刑,胡太后意在袒亮,但詔許立功補過,平不免怏怏,索一性一全軍退還。

崇前守壽一陽一,頗見忠誠,不知他何故愆期?平不責從兄,專咎崔亮,亦屬未是。

魏廷論功加封,進李崇為驃騎將軍,加開府儀同三司,李平為尚書右僕射,崔亮亦進號鎮北將軍。

平在殿前爭論亮罪,亮亦斥平挾私排異,由胡太后曲為調解,改亮為殿中尚書。

蕭寶夤尚在淮北,梁主衍致書招降,令襲彭城。

寶夤將來書陳報魏廷,胡太后下詔嘉獎,令他靜守邊防。

楊大眼亦斂兵不出,但在荊山駐守。

梁人得專力築堰。

至天監十五年四月,淮堰始成,長約九里,上闊四十五丈,下闊一百四十丈,高二十丈,雜種杞柳,間設軍壘。

有人獻議康絢道:「淮列四瀆,天所以節宣水氣,不宜久塞;若鑿湫同湫。

東注,使它波流紆緩,這堰可長久不壞了。」

說近無稽。

絢又開湫東注,又使人縱反間計,往語蕭寶夤道:「梁人但懼開湫,不畏野戰。」

寶夤正患水漲,遂為所誑,乃開湫北注,水勢日夜分流,尚不少減。

李崇就硤石戍間,築橋通水,又在八公山即北山。

東南,築魏昌城,作為壽一陽一城保障。

居民多散處岡壟,舊有廬舍塚墓,多被浸沒,此嗟彼怨,不得寧居。

李崇隨處撫一慰,大眾益仇恨梁人,誓死守境,各無叛心。

梁徐州刺史張豹子,自謂築堰監工,必歸己任。

偏梁廷簡派康絢,並飭豹子受絢節制。

豹子慚憤交迫,多方讒構,誣絢與魏有交通情事。

梁主衍雖然未信,但因築堰事畢,召絢還朝,絢既奉詔入都,淮堰歸豹子管轄。

豹子不復加修,堰受水激,不免鬆動。

惟魏廷以壽一陽一被水,引為大患,更授任城王澄為上將軍,都督南討諸軍事,將東下徐州,大舉攻堰,僕射李平進言道:「淮堰不久必壞,何須兵力!」乃敕任城王暫從緩進,靜待秋汛。

忽由東益州刺史元法僧,呈入警報,乃是葭萌亂民任令宗,擅殺晉壽太守,舉城降梁。

梁益州刺史鄱一陽一王恢,遣太守張齊迎納令宗,據住葭萌。

法僧遣子景隆拒齊,連戰皆敗,齊更進圍武興,全境岌岌,速請濟師等語。

魏遂授傅豎眼為益州刺史,引兵赴援,倍道入益州境。

轉戰三日,行二百餘里,連獲勝仗,解武興圍。

張齊退保白水,嗣復出兵侵葭萌關。

關城守將,為梓潼太守苟金龍,時適患疾,不能督戰,妻劉氏率厲兵民,登關守禦。

副戍高景謀叛,由劉氏察覺,拿下斬首。

嗣因水道為梁兵所據,守卒乏飲,幸值天雨,劉氏出公私布絹,及所有衣服,懸諸空中,絞取雨水,儲以雜器,於是飲水不竭,人心乃固。

特敘劉氏為巾幗勸。

豎眼復移師往救,擊退張齊,齊乃引還,葭萌復為魏有。

魏封金龍子為平昌縣子,旌劉氏功。

應該加旌。

已而時值季秋,淮水盛漲,梁堰崩潰,聲如雷吼,震動三百里左右。

沿淮城戍及村落兵民約十餘萬口,一古腦兒漂入海中,連一屍一骸都無著落。

胡太后聞報大喜,優賞李平,停止任城王進兵。

惟梁主衍懊悵終日,空耗了許多財帛,死了若干生命,終弄到前功盡棄,毫無效益,漸漸的自怨自艾,迷信佛教。

詔罷宗廟牲牢,薦祭只用蔬果,朝野詫為奇聞,統說宗廟去牲,乃是不復血食。

再由廷臣參議,擬用大脯代牛。

偏梁主決意捨牲,但命用面捏成牲像,以餅代脯,這真叫做捨大就小,輕人重畜哩。

越弄越錯。

臨川王宏自洛逃歸,未嘗加罰,仍令為揚州刺史,加官司徒。

宏好內一愛一酒,沈湎聲色,侍女數百人,皆極綺麗,妾吳氏更擅國色,一寵一冠後一庭。

有弟法壽,一性一璪且悍,恃勢殺人,一屍一家指名申訴,怎奈法壽匿宏府中,有司不能搜捕。

旋為梁主所聞,始令宏繳出法壽,即日伏法。

南台御史,請並罪宏,罷免官爵。

梁主揮涕批答道:「一愛一宏是兄弟私情,免宏是朝廷王法,准如所議!」罷宏歸第。

未幾復以宏為司徒,宏一婬一侈如故。

天監十七年,梁主將幸光宅寺,忽聞都下有謀變情事,乃從各航中搜索,得一刺客,訊知為宏所使。

乃召宏入,涕泣與語道:「我人才勝汝百倍,幸居天位,時恐顛墜,汝奈何尚作妄想?我非不能為周公、漢文,周公誅管蔡,漢文廢死濟北、淮南二王。

為汝愚昧,特加憐憫,汝反不知感,真太無人心了!」宏頓首道:「無是!無是!」梁主因再免宏官,勒令回第。

嗣又有人密報梁主,謂宏私藏鎧仗,包藏禍心。

梁主乃送盛饌與宏,且親往就飲。

酒至半酣,逕入宏後堂檢視。

列屋約三十餘間,各有色紙標封。

旁顧及宏,面色沮喪,益疑是所報非虛,便命隨從校尉邱佗卿,啟封查閱,每屋多貯制錢,百萬為一聚,標用黃簽,千萬為一庫,標用紫簽,梁主與佗卿屈指計算,凡三十餘間屋內,約得現錢三億余萬;尚有旁屋數所,各貯布絹絲棉漆蜜紵蠟朱紗黃屑雜貨等,滿室堆砌,不知多少。

宏恐梁主見斥,越加慌張,哪知梁主反露笑容,溫顏與語道:「阿六,宏排行第六。

汝生計大佳!」民膏民脂,豈容斂積,如何梁主反為得意!遂返座暢飲,至夜方還。

自經此次檢查,料宏徒知私積,當無大志,乃更使復原職。

梁主次子豫章王綜,仿晉王褒《錢神論》,戲作《錢愚論》譏宏,梁主猶命綜速毀,但已流傳都中。

宏引為愧恨,稍自斂束,不久復萌故態,更闖出一樁逆倫傷化的重案。

這也由梁主姑息養一奸一,為私忘公,一誤再誤,貽患實不淺呢。

事且慢表。

且說魏胡太后稱制五年,奢一婬一無度,一擲千萬,毫不吝惜,賞賜左右,不可勝計。

又命內外添築寺塔,競尚崇閎,特派使臣宋雲,與比邱僧徒別稱。

慧生等,往西域求佛經,西行約四千里,度過赤巔,乃出魏境。

再西行歷二年,至乾羅國,始得佛書百七十部而還。

其時交通不便,所以有此困難。

胡太后分供佛寺,設會施僧,又糜費了無數金銀。

諸王貴人,宦官羽林軍,迎一合意旨,各在洛一陽一建寺,所費不資。

且因奢風傳播,習成豪侈。

高一陽一王雍,富甲全國。

河間王琛,系文成帝浚孫。

與他斗富,廄畜駿馬十餘匹,俱用銀為槽,窗戶上裝潢一精一美,相傳為金龍吐旆,玉鳳銜鈴。

宴會酒器,有水一精一峰、瑪瑙碗、赤玉卮等,統是絕無僅有的珍品。

嘗誇語僚友道:「我不恨不見石崇,晉人。

但恨石崇不見我。」

當時傳為異談。

看官,試想宇宙間所出財產,地方上所供賦稅,本有一定數目,不能憑空增添,虧得北魏歷朝皇帝,按時節省,代有餘積,熙平、神龜年間,府庫頗稱盈溢。

偏經這位胡太后臨朝,視若糞土,一浪一用一空。

他如宗室權幸,雖由祖宗積蓄,朝廷賞賚,博得若干財帛,但為數也屬不多,要想爭奢斗一靡一,免不得貪贓納賄,橫取吏民。

一班熱中干進的下僚,蠅營狗苟,恨不得指日高昇,榮膺爵祿,所以仕途愈雜,流品益淆。

小說中有此大議論,益增光采。

征西將軍張彝子仲瑀,獨上封事,請量削選榜,排抑武人。

羽林虎賁各軍士,得此消息,立集千人,至尚書省詬罵。

省門急閉,亂眾拋瓦擲石,鬧了片時,便趨詣張宅,把張彝父子拖出,拳打腳踢,幾無完膚。

一面縱火焚宅,仲瑀兄始均叩頭乞恕,被亂一黨一提擲火中,燒得烏焦巴弓。

仲瑀奄臥地上,賊疑為已死,不加防守,他得忍痛走免。

彝氣息僅屬,再宿即死。

胡太后聞變,慌忙派官宣撫,但收捕亂首八人,斬首伏辜,余皆不問。

且下詔大赦,並令武人得依資入選。

適懷朔鎮函使高歡至洛一陽一,函使謂函奏往來之使。

見張彝死狀,還家散財,結交賓佐,或問為何意?歡答道:「宿衛軍將,焚殺大臣,朝廷不敢窮究,政事可知,私產怎能守呢?」

亂世梟雄,類具特識。

歡系渤海蓨縣人,字賀六渾,曾祖湖為燕郡太守,奔投魏國。

祖謐為魏御史,坐法徙懷朔鎮,因世居北邊。

歡執役平城,有富人婁氏女,見他狀貌魁梧,願嫁為婦,乃得資購馬,報效鎮將,充做函使。

後來便是北齊始祖,事見下文。

志北齊之所自始。

魏尚書崔亮遷掌吏部,因官不勝選,特創立停年格,不問賢否,只論年限,雖為杜絕幸進起見,未始非權宜計策;但賢能或因此負屈,庸才反循例超升,選舉失人,實自此始。

洛一陽一令薛琡,一再辨謬,終不見從,就是亮甥劉景安,貽書勸阻,亮亦不從。

尋且以國用不足,減損百官俸祿,四成中短少一成。

任城王澄,謂不如節省啊費,較全大體,胡太后置諸不理,恣肆依然。

宦官劉騰恃功怙一寵一,由太僕遷官侍中,兼右光祿大夫,干預朝政,賣官鬻爵。

胡太后不加禁止,反擢騰為衛將軍,加開府儀同三司。

唯清河王懌,用法相繩,不肯容情。

吏部請授騰弟為郡守,懌擱置不提,還有散騎侍郎元爰,超擢至侍中領軍將軍,驕恣不法,亦為懌所裁抑。

爰與騰共嫉懌如仇,一陰一圖報復。

龍驤府長史宋維,由懌薦為通直郎,浮薄無行,懌常加戒飭。

爰乘隙召維,用利相?,使告懌有謀反情事。

胡太后與懌通一奸一,更兼懌實無反情,一經案驗,全出冤誣。

懌當然無罪,維照例反坐。

爰亟入白太后道:「今若誅維,他日果有人真反,何人敢告!」胡太后聽了爰言,也覺有理,乃止黜維為昌平郡守。

爰與騰更日夜密謀,料知懌為太后所幸,非用釜底一抽一薪的計策,斷不能獨除一懌。

一不做,二不休,索一性一把太后幽禁,方好任所欲為。

當下使主食胡定,進白魏主,偽言懌將進毒,賄臣下手,臣不敢為逆,故即自首。

魏主年方十一,究是兒童一性一質,容易被欺,遂囑定轉告元爰,速圖去害。

是年為魏神龜三年,序值新秋,爰魏主御顯一陽一殿,騰閉住永巷門,杜絕太后出路,爰獨召懌入見。

懌至含章殿後,又為爰所阻,不令懌入。

懌大聲道:「汝欲造反麼?」

亦怒叱道:「爰不敢反,特欲縛汝反賊。」

懌再欲抗辯,已由爰指揮宗士,牽住衣袖,迫入含章東省,令人監守。

騰稱詔召集公卿,論懌大逆,擬置死刑。

群臣畏他勢力,莫敢抗議,獨僕射游肇,出言相阻。

爰、騰毫不理睬,竟入白魏主,謂公卿同議誅懌。

魏主有何主見,含糊許可,當即將懌處死,並詐為太后詔敕,自稱有疾,歸政嗣君。

遂將太后幽錮北宮,宮門晝夜長閉,內外斷絕。

騰自執管鑰,連魏主都不得入省,只許按時進餐。

太后不免饑寒,私自泣歎道:「養虎遭噬,便是我今日所處了!」

此時尚非真苦。

是時任城王澄已歿,爰與太師高一陽一王雍等,同掌朝政,改元正光,爰為外御,騰作內防,魏主呼爰為姨父,政由爰出。

高一陽一王雍等亦只能隨聲附和,不敢相違。

游肇憤悒而終。

朝野聞懌被殺,統皆喪氣,胡人為懌剺面,計數百人。

小子獨有詩譏懌道:

含章受刃似冤誣,筆伐難逃古董狐;

自古人生終有死,為何被脅作一婬一夫?

已而由相州遞入急奏,請誅元爰、劉騰,且將起兵討罪。

究竟相州是何人主持,待至下回表明。

梁主用降人王足計,命築淮堰,無論其勞民費財,實為厲階,即令淮堰易成,成且經久,亦豈遽足奪壽一陽一!丙使壽一陽一歸梁,於魏亦無一損,仁者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猶且不為,況喪民無數,以鄰為壑,必欲爭此一城,果何為者?甚矣哉梁武之不仁也!夫欲築淮堰,不惜民命,薦祭宗廟,乃欲廢牲,甚至如宏之一再謀亂,一再姑息,子弟可一愛一,百姓獨不必一愛一乎?犧牲可惜,人民獨不足惜乎?愚謬若此,真出意外。

若夫胡太后之驕奢一婬一佚,原足致亂,即無元爰、劉騰,亦豈能長治久安?清河王懌之罹害,不無冤累,但未能預為防閒,反甘受一牝一後之一婬一逼一,宮闈之樂事未終,而釜鑕已臨於頸上,畏死者仍歸一死,亦何若拒一婬一死義之為愈乎!吾於懌無所取焉。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南北史演義》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卻說胡太后引入皇叔,自薦枕席。這位皇叔為誰?就是清河《南北史演義》第四十四回 築淮堰梁皇失計 害清河胡後被幽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