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芥-原態荊芥-藥材荊芥-飲片為唇形科植物荊《中藥材大全》荊芥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材大全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中藥材大全

中藥材大全 -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材大全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

荊芥-原態

荊芥-藥材

荊芥-飲片

為唇形科植物荊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乾燥地上部分。

主產於一江一蘇、浙一江一、河南、河北、山東等地。

多為栽培。

夏、秋二季花開到頂、穗綠時采割,除去雜質,曬乾,切段。

生用或炒炭用。

【藥一性一】辛,微一溫一。

歸肺、肝經。

【功效】祛風解表,透疹消瘡,止血。

【應用】

1.外感表證。

本品辛散氣香,長於發表散風,且微一溫一不烈,藥一性一和緩,為發散風寒藥中藥一性一最為平和之品。

對於外感表證,無論風寒、風熱或寒熱不明顯者,均可廣泛使用。

用治風寒感冒,惡寒發一熱、頭痛無汗者,常與防風、羌活、獨活等藥同用,如荊防敗毒散(《攝生眾妙方》);治療風熱感冒,發一熱頭痛者,每與辛涼解表藥銀花、連翹、薄荷等配伍,如銀翹散(《一溫一病條辨》)。

2.麻疹不透、風疹瘙癢。

本品質輕透散,祛風止癢,宣散疹毒。

用治表邪外束,麻疹初起、疹出不暢,常與蟬蛻、薄荷、紫草等藥同用;若配伍苦參、防風、白蒺藜等藥,又治風疹瘙癢。

3.瘡瘍初起兼有表證。

本品能祛風解表,透散邪氣,宣通壅結而達消瘡之功,故可用於瘡瘍初起而有表證者。

偏於風寒者,常配伍羌活、川芎、獨活等藥;偏於風熱者,每與銀花、連翹、柴一胡一等藥配伍。

4.吐衄下血。

本品炒炭,其一性一味已由辛一溫一變為苦澀平和,長於理血止血,可用於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種出一血證。

治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常配伍生地黃、白茅根、側柏葉等藥;治血熱便血、痔血,每與地榆、槐花、黃芩炭等藥同用;治婦女崩漏下血,可配伍棕櫚炭、蓮房炭等固崩止血藥。

【用法用量】煎服,4.5~9g,不宜久煎。

發表透疹消瘡宜生用;止血宜炒用。

荊芥穗更長於祛風。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主寒熱,鼠瘺,瘰疬生瘡,破結聚氣,下瘀血,除濕痺。」

2.《藥一性一論》:「治惡風賊風,口面喎邪,遍身頑痺,心虛忘事,益力添一精一。

主辟邪毒氣,除勞,治丁腫。」

3.《滇南本草》:「荊芥穗,上清頭目諸風,止頭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熱痛,消腫,除諸毒,發散瘡癰。

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風熱,通肺氣鼻竅塞閉。」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揮發油,其主要成分為右旋薄荷酮、消旋薄荷酮、一胡一椒酮及少量右旋檸檬烯。

另含荊芥甘、荊芥醇、黃酮類化合物等。

2.藥理作用:荊芥水煎劑可增強皮膚血液循環,增加汗腺分一泌,有微弱解熱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喉桿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對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綠膿桿菌和人型結核桿菌均有一定抑製作用。

生品不能明顯縮短出一血時間,而荊芥炭則能使出一血時間縮短。

荊芥甲醇及醋酸乙酯提取物均有一定的鎮痛作用。

荊芥對醋酸引起的炎症有明顯的抗炎作用,荊芥穗有明顯的抗補體作用。

3.臨一床一研究:1治療小兒外感咳嗽250例,以荊芥、前一胡一、百部、蟬蛻、桔梗各4g,殭蠶5g,板藍根12g,苦杏仁、陳皮、甘草各3g為基本方,若風寒咳嗽加防風、紫蘇葉各3g,風熱咳嗽加金銀花10g、薄荷5g,燥一熱、肺熱者不宜用荊芥,結果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新中醫,1997,29(6): 45)。

2辛芷荊防散外敷治療局限一性一濕疹。

方藥組成及使用方法:荊芥、防風、細辛、白芷各等份,共研細末,裝瓶備用。

使用時取川椒適量,煎水熏洗患處,繼用醋調藥末外敷,每日2次,3日為1療程(河南中醫,1990,10(4):24)。

3用荊芥、防風、地膚子、蛇一床一子各10~30g,加水1000ml煎沸10min,濾出藥液熱敷、坐浴、沖洗,每劑可煎用2次,治療一陰一癢患者100例,效果良好(陝西中醫學院學報,1993,16(3):25)。

此外,荊芥還可用治產後血暈、牛皮癬、骨一性一膝關節炎、扁平疣、破傷風等病。

麻黃的功效與作用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 紫蘇的功效與作用 生薑的功效與作用 香薷的功效與作用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 羌活的功效與作用 白芷的功效與作用 細辛的功效與作用 稿本的功效與作用 蒼耳子的功效與作用 辛夷的功效與作用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中藥材大全》古代醫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荊芥-原態荊芥-藥材荊芥-飲片為唇形科植物荊《中藥材大全》荊芥的功效與作用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