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藥用】本品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根《中藥學教材》黃芩的功效與作用·二 清熱藥

中藥學教材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中藥學教材

中藥學教材 - 黃芩的功效與作用·二 清熱藥

中藥學教材

黃芩的功效與作用·二 清熱藥

黃芩

【藥用】本品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根。

【性味與歸經】苦,寒。

入心、肺、膽、大腸、小腸經。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安胎。

【臨床應用】1.用於濕溫發熱、胸悶、口渴不欲飲,以及濕熱瀉痢、黃疸等症。

黃芩清熱燥濕作用頗強,對濕溫發熱,可與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應用;對濕熱瀉痢、腹痛,又常與白芍、葛根、甘草同用;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可與綿茵陳、梔子、淡竹葉等同用。

2.用於熱病高熱煩渴,或肺熱咳嗽,或熱盛迫血外溢的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以及熱毒瘡瘍等症。

黃芩能清實熱,瀉肺火。

治熱病高熱,常與黃連、山梔等配伍;治肺熱咳嗽,可與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熱妄行,可與生地、丹皮、側柏葉等同用;對熱毒瘡瘍,可與銀花、連翹等藥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清熱安胎作用,可用於胎動不安,常與白朮、竹茹等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黃芩、淡黃芩、淡芩、子芩(生用,清熱瀉火)、炒黃芩(炒用,減弱寒性,用於安胎)、酒炒黃芩、酒芩(酒炒用,清上焦濕熱)、黃芩炭(炒治黑色,用於止血)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黃芩能瀉上焦肺火,清腸中濕熱,為臨床常用藥物。

本品配以柴胡,則清透解熱;配桑白皮,則瀉肺火;配黃連,則清熱瀉火而燥濕;配白芍,則清熱止痢而除痛;配白朮,則清熱補脾而安胎。

【方劑舉例】黃芩滑石湯《溫病條辨》:黃芩、滑石、蔻仁、通草、豬苓、茯苓、大腹皮。

治濕溫身熱。

黃芩瀉肺湯《張氏醫通》:黃芩、大黃、連翹、山梔、苦杏仁、枳殼、桔梗、薄荷、生甘草。

治肺熱喘嗽,裡實便秘。

黃芩湯《傷寒論》:黃芩、芍葯、甘草、大棗。

治太陽、少陽合病下利。

一 發散風寒藥·一 解表藥 麻黃的作用與功效·一 解表藥 桂枝的作用與功效·一 解表藥 紫蘇的作用與功效·一 解表藥 荊芥的作用與功效·一 解表藥 防風的作用與功效·一 解表藥 羌活的作用與功效·一 解表藥 細辛的作用與功效·一 解表藥 白芷的作用與功效·一 解表藥 稿本的作用與功效·一 解表藥 香薷的作用與功效·一 解表藥 生薑的作用與功效·一 解表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中藥學教材》古代醫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黃芩【藥用】本品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根《中藥學教材》黃芩的功效與作用·二 清熱藥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