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曰:世故繼有,禮教漸頹。敬讓莫崇,傲慢成俗。儔類飲會《抱朴子》外篇 卷四十五 疾謬

抱朴子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抱朴子

抱朴子 - 外篇 卷四十五 疾謬

抱朴子

外篇 卷四十五 疾謬

抱朴子曰:世故繼有,禮教漸頹。

敬讓莫崇,傲慢成俗。

儔類飲會,或蹲或踞。

暑夏之月,露首袒體。

盛務唯在摴草捕彈棋,所論極於聲色之間,舉足不離綺繻紈褲之側,游步不去勢利酒客之門。

不聞清談講道之言,專以丑辭嘲弄為先。

以如此者為高遠,以不爾者為騃野。

於是馳逐之庸民,偶俗之近人,慕之者猶宵蟲之赴明燭,學之者猶輕毛之應飆風。

嘲戲之談,或上及祖考,或下逮婦女。

往者務其必深焉,報者恐其不重焉。

倡之者不慮見答之後患,和之者恥於言輕之不塞。

周禾之芟,一溫一 麥之刈,實由報恨,不能已也。

利口者扶強而一黨一 勢,辯給者借鍒以刺瞂。

以不應者為拙劣,以先止者為負敗。

如此,一交一 惡之辭,焉能默哉!

其有才思者之為之也,猶善於依因機會,準擬體例,引古喻今,言微理舉,雅而可笑,中而不傷,不棖人之所諱,不犯人之所惜。

若夫拙者之為之也,則枉曲直湊,使人愕愕然,妍之與媸,其於宜絕,豈唯無益而已哉!

乃有使酒之客,及於難侵之性,不能堪之,拂衣拔棘,而手足相及,丑言相加於所尊,歡心變而成讎,絕一交一 壞身,構隙致禍,以杯螺相擲者有矣,以一陰一私相訐者有矣。

昔陳靈之被矢,灌氏之泯族,匪降自天,口實為之。

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二緘之戒,豈欺我哉!

激雷不能追既往之失辭,班輪不能磨斯言之既玷。

雖不能三思而吐清談,猶可息謔調以防禍萌也。

尊其辭令,敬其威儀,使言無口過,體無倨容,可法可觀,可畏可愛,蓋遠辱之良術,全一交一 之要道也。

且夫慢人者,不愛其親者也;輕斗者,不重遺體者也。

皆陷不孝,可不詳乎!然而迷謬者無自見之明;觸情者諱逆耳之規。

疾美而無直亮之針艾,群惑而無指南以自反。

諂媚小人,歡笑以贊善;面從之徒,拊節以稱功。

益使惑者不覺其非,自謂有端晏之捷過人之辯,而不悟斯乃招患之旌召害之符傳非之驛傾身之車也。

豈徒減其方策之令聞,虧其沒世之德音而已哉!

蓋雖有偕老之慎,不能救一朝之過,雖有陶朱之富,不能贖片言之謬。

故毫釐之失,有千里之差;傷人之語,有劍戟之痛。

積微致著,累淺成深,鴻羽所以沈龍舟,群輕所以折勁軸,寸飆所以燔百尋之室,蠹蠍所以僕連抱之木也。

古賢何獨口止局口止脊恂恂之如彼,今人何其憒慢傲放之如此乎!

是以高世之士,望塵而旋跡;輕薄之徒,響赴而影集。

謀事無智者之助,居危無切磋之益。

良史懸筆,無可書之善;談者含音,無足傳之美。

令聞不著,丑聲宣流,沒有餘敗,貽譏將來,始無可法,終無可紀,斯亦志士之恥也。

安忍為之!餅而不改,斯誠委夷路而陷叢棘,捨嘉旨而咽鉤吻者也,豈所謂以小善為無益而不為,以小惡為無損而不止,以至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者邪!余願世人改其無檢之行,除其驕吝之失,遣其誇矜尚人之疾,絕息嘲刑不典之言,則趙勝之門無去客,黃祖之棓無所用矣。

抱朴子曰:或有不治清德以取敬,而仗氣力以求畏。

其入眾也,則亭立不坐,爭處端上,作色諧聲,逐人自安,其不得意,恚懟不退。

其行出也,則逼狹之地,恥於作途,振策長驅,推人於險,有不即避,更加攄頓。

鳴呼,非哉!此雲古之卑而不可逾,推蔭讓路,勞謙下士,無競於物,立若不勝衣,行若不容身者,何其緬然之不肖哉!

夫德盛操清,則雖深自挹降,而人猶貴之。

若履蹈不高,則雖行凌暴,而人猶不敬。

假令外服人一體 ,內失人心,所謂見憎惡,非為見尊重也。

昔莊生未食,趙王側立;騶衍入疆,燕君擁彗;康成之裡,逆虜望拜;林宗之庭,莫不卑肅。

非力之所服也。

夫以抄盜致財,雖巨富不足嘉,凶德脅人,雖見憚不足榮也,然而庸民為之不惡。

故聞其言者,猶鴟梟之來鳴也;睹其面者,若鬼魅之見形也。

其所至詣,則如妖怪之集也;其在道途,則甚逢虎之群也。

愚夫行之,自矜為豪;小人徵之,以為橫階。

亂靡有定,實此之由也。

然敢為此者,非必篤頑也。

率多冠蓋之後,勢援之門,素頗力行善事,以竊虛名,名既粗立,本情便放。

或假財色以一交一 權豪,或因時運以佻榮位,或以婚姻而連貴戚,或弄毀譽以合威柄。

器盈志溢,態發病出,一黨一 成交 廣,道通步高。

清論所不能複製,繩墨所不能復彈,遂成鷹頭之繩,廟垣之鼠。

所未及者,則低眉埽地以奉望之。

居其下者,作威作福以控御之。

故勝己者則不得聞,聞亦一陽一不知也;減己者則不敢言,言亦不能禁也。

夫災蟲害谷,至降霜則殄矣。

佞雄亂群,值嚴時則敗矣。

獨善其身者,唯可以不肯事之,不行效之而已耳。

有斧無柯,其如之何哉!

抱朴子曰:《詩》美睢鳩,貴其有別。

在禮,男女無行媒,不相見,不雜坐,不通問,不同衣物,不得親授,姊妹出適而反,兄弟不共席而坐,外言不入,內言不出,婦人送迎不出門,行必擁蔽其面,道路男由左,女由右,此聖人重別杜漸之明制也。

且夫婦之間,可謂暱矣,而猶男子非疾病不晝居於內,將終不死婦人之手,況於他乎!昔魯女不幽居深處,以致他扈犖之變;孔妻不密潛戶庭,以起華督之禍;史激無防,有汗種之悔;王孫不嚴,有杜門之辱。

而今俗婦女,休其蠶織之業,廢其玄紞之務,不績其麻,市也婆娑。

捨中饋之事,修周施之好。

更相從詣之適親戚,承星舉火,不已於行,多將侍從,瑋曄盈路,婢使吏卒,錯雜如市,尋道褻謔,可憎可惡。

或宿於他門,或冒夜而反,遊戲佛寺,觀視漁畋,登高臨水,出境慶吊,開車褰幃,周章城邑。

杯觴路酌,絃歌行奏,轉相高尚,一習一 非成俗。

生致因緣,無所不肯。

誨一婬一之源,不急之甚,刑於寡妻,家邦乃正。

願諸君子,少可禁絕。

婦無外事,所以防微矣。

抱朴子曰:輕薄之人,跡廁高深,一交一 成財贍,名位粗會,便背禮判教,托雲率任,才不逸倫,強為放達,以傲兀無檢者為大度,以惜護節操者為澀少。

於是臘鼓垂無賴之子,白醉耳熱之後,結一黨一 合群,游不擇類,奇士碩儒,或隔籬而不授,妄行所在,雖遠而必至,攜手連袂,以遨以集,入他堂室,觀人婦女,指玷修短,評論美醜,不解此等何為者哉?

或有不通主人,便共突前,嚴飾未辦,不復窺聽,犯門折關,逾垝穿隙,有似抄劫之至也。

其或妾媵藏避不及,至搜索隱僻,就而引曳,亦怪事也。

夫君子之居室,猶不掩家人之不備,故入門則揚聲,升堂則下視,而唐突他家,將何理乎?

然落拓之子,無骨鯁而好隨俗者,以通此者為親密,距此者為不恭,誠為當世不可以不爾。

於是要呼憒雜,入室視妻,促膝之狹坐,一交一 杯觴於咫尺,絃歌一婬一冶之音曲,以言兆文君之動心,載號載呶,謔戲丑褻,窮鄙極黷,爾乃笑亂男女之大節,蹈《相鼠》之無儀。

夫桀傾紂覆,周滅陳亡,鹹由無禮,況匹庶乎!扒信不由中,則屢盟無益,意得神至,則形器可忘。

君子之一交一 也,以道義合,以志契親,故淡而成焉。

小人之接也,以勢利結,以狎慢密,故甘而敗焉。

何必房集內宴,爾乃款誠,著妻妾飲會,然後分好暱哉!

古人鑒一婬一敗之曲防,杜傾邪之端漸,可謂至矣。

修之者為君子,背之者為罪人。

然禁疏則上宮有穿窬之男,網漏則桑中有奔隨之女。

縱而肆之,其猶烈猛火於雲夢,開積水乎萬仞,其可撲以帚彗,過以撮壤哉!然而俗一習一 行慣,皆曰:此乃京城上國,公子王孫貴人所共為也。

余每折之曰:夫中州,禮之所自出也。

禮豈然乎!扒衰亂之所興,非治世之舊風也。

夫老聃,清虛之至者也,猶不敢見乎所欲,以防心亂,若使柳下惠潔(疑脫一字)高行,屢接褻宴,將不能不使情生於中,而色形於表,況乎情淡者萬未一,而抑情者難多得。

如斯之事,何足長乎?

窮士雖知此風俗不足引進,而名勢並乏,何以整之!每以為慨,故常獲憎於斯一黨一 ,而見謂為野樸之人,不能隨時之宜,余期於信己而已,亦安以我之不可,從人之可乎!可歎非一,率如此也。

已矣夫,吾未如之何也!彼之染入邪俗,淪胥以敗者,曷肯納逆耳之讜言,而反其東走之遠跡哉!

抱朴子曰:俗間有戲婦之法,於稠眾之中,親屬之前,問以丑言,責以慢對,其為鄙黷,不可忍論。

或蹙以楚撻,或繫腳倒懸。

酒客酗醟,不知限齊,至使有傷於流血,口止委折支體者,可歎者也。

古人感離別而不滅燭,悲代親而不舉樂禮,論禮,娶者羞而不賀。

今既不能動蹈舊典,至於德為鄉閭之所敬,言為人士之所信,誠宜正色矯而呵之,何謂同其波流,長此弊俗哉!然民間行之日久,莫覺其非,或清談所不能禁,非峻刑不能止也。

遂詘周而疵孔,謂傲放為邈世矣。

或因變故,佻竊榮貴,或賴高援,翻飛拔萃,於是便驕矜誇驁,氣凌雲物,步高視遠,眇然自足,顧瞻否滯失群之士,雖實英異,忽焉若草。

或傾枕而延賓,或稱疾以距客,欲令人士立門以成林,軍騎填噎於閭巷,呼謂尊貴,不可不爾。

夫以勢位言之,則周公勤於吐握;以聞望校之,則仲尼恂恂善誘。

鹹以勞謙為務,不以驕慢為高。

漢之末世,則異於茲。

蓬髮亂鬢,橫挾不帶。

或褻一衣 以接,或裸袒而箕踞。

朋友之集,類味之遊,莫切切進德,門言門言修業,攻過弼違,講道一精一義。

其相見也,不復敘離闊,問安否。

賓則入門而呼一奴一,主則望客而喚狗。

其或不爾,不成親至,而棄之不與為一黨一 ,及好會,則狐蹲牛飲,爭食競割。

掣撥淼摺,無復廉恥,以同此者為泰,以不爾者為劣。

終日無及義之言,徹夜無箴規之益。

誣引老莊,貴於率任,大行不顧細禮,至人不拘檢括,嘯傲縱逸,謂之體道。

嗚呼,惜乎,豈不哀哉!

於是嘲族以敘歡一交一 ,極黷以結情款。

以傾倚申腳者為妖妍標秀,以風格端嚴者為田舍樸馬矣;以蚩鎮抗指者為巢力令鮮倚,以出言有章者為摺答猝突。

凡彼輕薄之徒,雖便辟偶俗,廣結伴流,更相推揚,取達速易,然率皆皮膚狡澤,而懷空抱虛。

有似蜀人瓠壺之喻,胸中無一紙之誦,所識不過酒炙之事。

所謂傲很明德,即聾從昧,冒於貨財,貪於飲食,左生所載,不才之子也。

若問以《墳》《索》之微言,鬼神之情狀,萬物之變化,殊方之奇怪,朝廷宗廟之大禮,郊祀禘祫之儀品,三正四始之原本,一陰一陽一律歷之道度,軍國社稷之殿式,古今因革之異同,則怳悸自失,喑鳴俯仰,濛濛焉,莫莫焉。

雖心覺面牆之困,而外護其短乏之病,不肯謐己,強張大談,曰:雜碎故事,蓋是窮巷諸生章句之士,吟詠而向枯簡,匍匐以守黃卷者所宜識,不足以問吾徒也。

誠知不學之弊,碩儒之貴,所祖一習一 之非,所輕易之謬,然終於迷而不返者,由乎放誕者無損於進趨故也。

若高人以格言彈而呵之,有不畏大人而長惡不悛者,下其名品,則宜必懼然冰泮而革面,旋而東走之跡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抱朴子》道教書籍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抱朴子曰:世故繼有,禮教漸頹。敬讓莫崇,傲慢成俗。儔類飲會《抱朴子》外篇 卷四十五 疾謬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