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大小苻女,並邀一寵一幸,與慕容熙歡一愛一數宵,大苻女《兩晉演義》《兩晉演義》第八十八回 呂隆累敗降秦室 劉裕屢勝走孫恩

兩晉演義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兩晉演義

兩晉演義 - 《兩晉演義》第八十八回 呂隆累敗降秦室 劉裕屢勝走孫恩

兩晉演義

《兩晉演義》第八十八回 呂隆累敗降秦室 劉裕屢勝走孫恩

卻說大小苻女,並邀一寵一幸,與慕容熙歡一愛一數宵,大苻女娀娥,受封貴人,小苻女訓英,受封貴嬪,兩姊妹輪流伴寢,說不盡的鳳倒鸞顛。

但小苻女年既嬌一小,態愈鮮妍,更足令人生一愛一,所以得熙專一寵一,比阿姊還突過一籌。

看官試想,兩苻女貌本相同,只為了年齡上長幼,略有區別,便覺大不如小,何況這太后丁氏,已過中年,任她如何美艷,究竟殘花敗葉,不及嫩柳嬌枝,自從兩苻女入宮,熙遂與丁氏斷絕關係,好幾月不去續歡。

丁氏忍耐不住,嘗遣侍女請熙,熙哪裡肯往,有時還要謾罵侍女,侵及丁氏。

癡心女子負心漢,教丁氏如何不惱?如何不怨?七兵尚書丁信,為丁氏兄子,當由丁氏召他入議,密謀廢熙。

天道禍一婬一,不使丁氏再得快意,竟至密謀發洩,信被執下獄,所有丁氏定策功勞,一筆鉤消,反說她是謀逆首犯,活活的脅使自盡,還算保全太后臉面。

丁氏至此,悔也無及,只有一死罷了。

是一婬一婦結局,後之婦女其鑒諸。

熙命用後禮殮葬,謚曰獻幽皇后,想還念舊日恩情。

惟將丁信處斬了事。

高而不危之言,奈何忘卻?越年,進大苻女為昭儀,嗣復立小苻女為皇后,阿妹竟高出阿姊麼?大苻女好微行遊宴,熙為鑿曲光海,清涼池,盛暑興工,役夫多半渴死。

小苻女好騎馬游畋,熙嘗與她並輦出獵,北登白鹿山,東過青嶺,南臨滄海,沿途征索供億,不堪一騷一擾。

士卒多為豺狼所害,並因路上遇寒,凍死至五千餘人。

熙全不顧恤,但教得兩美人的歡心,還管甚麼兵民,眼見是要好色亡國了。

好色未必亡國,好色不一愛一兵民,國必亡。

且說後涼主呂隆,僭稱天王,壹意逞威,收捕內外叛一黨一,不遺餘力。

楊軌王乞基等,早自廉川奔降南涼,郭黁亦自魏安奔依西秦。

應八十五回。

南涼主利鹿孤,本收納楊軌等人,既而楊軌一陰一有異謀,為利鹿孤所殺。

了卻楊軌。

西秦主乞伏乾歸,服屬後秦,勢力方衰,郭黁雖然投奔,不過苟延殘喘,未能唆使乾歸,進圖後涼。

呂隆本可少安,偏他尚疑忌群臣,只恐為呂纂復仇,稍涉嫌疑,即加誅戮,因此內外一騷一然,各有戒心。

魏安人焦朗,遣人至後秦,慫恿隴西公姚碩德道:「呂氏自武皇棄世,後涼謚呂光為懿武皇帝,見前文。

諸子相攻,政治不修,但務威虐,百姓饑饉,死亡過半。

明公位尊分陝,威振遐方,何不棄呂氏衰殘,弔民伐罪,救此一方塗炭呢?」

也是一個虎倀。

碩德遂轉告秦主姚興,興令率步騎六萬人,進攻後涼。

乞伏乾歸亦領七千騎從軍。

碩德自金城渡河,直一逼一姑臧,部將姚國方獻策道:「今懸軍深入,後無援應,乃是危道,宜乘我銳氣,與他速戰,他總道我遠來疲乏,可以力拒,我若得將他殺敗,他自然生畏,無慮不克了。」

碩德遂嚴申軍律,準備廝殺。

呂隆遣弟呂超,及龍驤將軍一品邈等,出城迎戰。

兵刃甫交,秦軍如潮湧進,十蕩十決,殺斃涼兵無數,超慌忙遁回,邈遲走一步,已被秦軍打倒馬下,活捉去了。

姑臧大震,巴西公呂他,率東苑兵二萬五千,出降秦營。

隆驚惶得很,急忙收集離散,嬰城拒守。

西涼主李暠,北涼主沮渠蒙遜,南涼主禿髮利鹿孤,俱遣使貢秦,且賀秦勝涼。

涼尚書姜紀,前因隆超僭奪,懼奔南涼。

南涼廣武公辱檀,與談兵略,甚相契合,坐必同席,出必同車。

利鹿孤常語辱檀道:「姜紀原有美才,但我看他目動言肆,必不肯在此久留。

倘若入秦,必為我患,不如趁早除去。」

辱檀聞言大驚,忙接口道:「臣以布衣交待紀,料紀必不負我,請勿他疑。」

未免過信。

利鹿孤乃止。

不意秦涼戰起,紀竟潛奔秦軍,往說碩德道:「呂隆甭城乏援,明公率大軍圍攻,城中危急,勢必乞降,但乞降乃是虛文,非真心服,公若班師,彼又抗命,現請給紀步騎三千,與焦朗等互為犄角,箝制呂隆,隆必無能為了。

否則禿髮在南,兵強國富,若乘公退兵,入據姑臧,威勢益振,李暠沮渠蒙遜等,必且折入禿髮,豈非公將來大患麼?」

碩德大喜,遂表為武威太守,給兵三千,使屯晏然,再督兵進攻姑臧。

城中多謀外叛,將軍魏益多,且煽惑兵士,謀殺隆超,事洩被誅,連坐至三百餘家。

於是群臣多向隆上書,請與秦軍通和。

隆尚不許,再經超一再進勸,略說「強寇外一逼一,兵糧內竭,上下嗷嗷,勢難自固,不如遣使乞和,卑辭退敵。

敵果退去,完境息民,若卜世未終,自可復舊,萬一天命已去,亦得保全宗族」等語。

隆乃依議,派使出城,乞降秦營,願遣子弟為質。

碩德不欲苛求,允如所約,一面轉報長安。

秦主興即使鴻臚卿桓敦,冊拜隆為鎮西大將軍,都督河西軍事,領涼州刺史,封建康公。

隆對使受命,乃遣母弟一愛一子,及文武舊臣慕容築楊穎等五十餘家,入質長安。

碩德振旅而還,往返皆嚴肅部伍,秋毫無犯,西土皆稱為義師。

過了兩日,呂超又引兵攻姜紀,因紀嚴守不下,轉攻焦朗。

朗向南涼求救,南涼廣武公辱檀,率兵赴援,到了魏安,見城下並無一人,只城門還是緊閉,一些兒沒有影響。

辱檀大是驚疑,即在城下大呼,促朗出迎,但聽城上有人應聲道:「寇已退走,無勞援軍費心,也請退還,恕不送迎。」

好似一種調侃語。

辱檀勃然怒起,便欲麾兵攻城,部將俱延諫阻道:「朗但靠孤城,總難久持,今歲不降,明年自服,何必多勞士卒,同他拚命?且為叢驅雀,轉非良策,不如退兵數里,發使曉諭,令他自知無禮,定然出來謝罪了。」

辱檀依議而行,果由朗復使謝過,乃仍與朗連和,順道進軍姑臧,就胡坑立營。

夜間防涼兵掩襲,蓄火戒嚴,兵不解甲。

到了夜半,營外突然火起,涼將王集,果來劫壘,辱檀徐起,縱兵出擊,內外火炬齊明,光同白晝。

集部下不過千人,敵不住辱檀大營,便欲返奔。

偏辱檀驅兵殺上,集措手不及,竟被砍死。

敗兵逃回姑臧,呂隆驚駭,與超密謀,想出一條詐計,致書辱檀,偽與修好,且請辱檀入盟。

辱檀也恐有詐,因使將軍俱延往代。

俱延入城,由超引至東苑,發伏出攻。

俱延不及上馬,徒步急奔,還虧城寔兩旁,有南涼將軍郭祖,引兵待著,讓過俱延,截住超兵,且戰且走,才得退歸營中。

辱檀大憤,遂攻顯美城。

昌松太守孟禕,固守待援,呂隆遣將荀安國石可等,領兵往救,中道卻還。

孟禕守了數旬,援軍不至,竟被辱檀陷入,禕巷戰被擒。

辱檀問他何不早降?禕抗聲道:「禕受呂氏厚恩,分符守土,若明公大軍甫至,便即歸附,如何對得住呂氏?想明公亦必斥為不忠呢。」

辱檀改容禮禕,命即釋縛,面授為左司馬。

禕固辭道:「呂氏將亡,聖朝必取河右,可無疑義。

但禕為人守,城不能全,若再忝居顯任,益增愧赧。

果使明公加惠,令禕就戮姑臧,禕死且知感了。」

詞婉意誠,不失為忠,辱檀稱為義士,縱使歸去。

且恐師勞糧絕,收兵自歸。

會姑臧大饑,斗米值錢五千,人自相食,餓莩盈途。

呂隆恐有變禍,飭閉城門,日夜不開,樵采路絕。

百姓乞出城覓食,願為胡虜奴婢,日有數百。

隆恨他煽動眾心,索一性一把他拘住,盡行坑死,一屍一積如山。

北涼主沮渠蒙遜,乘隙攻姑臧,隆不得已卑辭厚幣,向南涼乞援。

南涼再使辱檀赴急。

蒙遜聞辱檀將至,勒兵挑戰,為隆所敗,乃與隆講和結好,留谷萬餘斛,賑濟涼民,然後退還。

辱檀到了昌松,得知蒙遜回兵消息,因亦引軍折回,途次接到利鹿孤命令,囑他移討魏安,乃改轍北行,再攻魏安守將焦朗。

朗無力守城,不得已面縛出降。

辱檀送朗赴西平,徙魏安人民至樂都。

嗣是復屢寇姑臧,再加沮渠蒙遜,與呂隆背了前盟,也去侵擾。

辱檀在南,蒙遜在北,恰好似喝著同心酒,共圖後涼,累得隆南防北守,奔走不遑。

偏後秦又來作祟,遣使征呂超入侍,隆急得沒法,只好令超繼著珍寶,奉獻秦廷,情願將姑臧歸秦,請兵相迎。

秦主興遂遣左僕射齊難等,率步騎四萬人迎隆。

軍至姑臧,隆素車白馬,出候道旁。

難令司馬王尚署涼州刺史,給兵三千,權守姑臧,分置守宰,鎮守倉松番禾二城。

隆使呂胤告辭光廟道:「陛下前抒遠略,開建西夏,德被蒼生,威震遐裔,後嗣不肖,迭相篡弒,二虜交迫,將歸東京,謹與陛下訣別,從此長離。」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胤告畢覆命,隆即率宗族僚屬,及民萬戶至長安。

秦主興授隆為散騎常侍,超為安定太守,其餘文武三十餘人,量才錄用,不使向隅。

但後涼自呂光開基,至隆亡國,共歷四主,合十九年。

先是太史令郭黁,佔得術數,謂代呂者王,故叛涼起兵,先推王詳,後推王乞基。

及呂隆東遷,代以王尚,恰如黁言,可惜黁徒算得一半,知姓不知名,所以終歸失敗。

且奔投西秦後,從乞伏乾歸降秦,又暗中推算,以為滅秦者晉!卻是算著,但不能自算存亡,終歸差了半著。

乃復潛身東奔,偏被秦人追獲,割去頭顱,這叫做人有千算,天教一算,算到盡頭,徒落得身首兩分,追悔無及了。

了過郭黁。

那呂隆仕秦數年,亦連坐亂一黨一,終至伏誅,待後再表。

此處卻要補述晉事了。

自孫恩被逐入海後,余灰復燃,又糾眾進寇勾章,轉攻海鹽。

接應八十五回。

勾章守將劉裕,隨地抵禦,且就海鹽添築城堡。

恩屢來攻城,由裕麾兵出擊,得破孫恩,陣斬恩一黨一姚盛,然後收兵還城。

惟恩雖敗挫,余焰未衰,城中兵少勢孤,恐難久持;裕乃想出一法,待至夜半,把城上旗幟,一齊拔去,密遣一精一兵伏住城闉。

到了天明,竟把城門大開,只遣幾個老弱殘兵,囑付數語,登城立著。

恩探得城內空虛,驅兵復進,將到城下,遙見城門開著,便厲聲喝問道:「劉裕何在?」

城上羸卒答應道:「昨夜已引兵出走了。」

賊眾信為真言,擁眾入城,陡聽得一聲鼓響,城門左右,突出兩路伏兵,大刀闊斧,向賊亂斫。

賊擠住城闉,進退無路,除被裕軍殺死外,多半由自相蹴踏,倒斃無數。

恩尚在城外,掉頭急奔,幸逃一性一命,餘眾死了一半,一半隨恩北走,逕趨滬瀆。

裕復棄城追擊,海鹽令鮑陋,遣子嗣之率吳軍一千,從裕討賊。

嗣之年少,自恃驍勇,請為前驅。

裕與語道:「賊眾善戰,非吳軍所能與敵,卿為前驅,倘或失利,必至牽動我軍,不如隨著我後,可作聲援。」

嗣之勃然道:「將軍亦未免小覷後生了。

嗣之決意前行,效力殺賊,雖死無怨。」

確是前去送死。

說著,引兵即去。

裕明知不佳,沒奈何從後繼進,但使兩旁多伏旗鼓,作為疑兵,等到前驅遇賊,兩下交鋒,裕令伏兵揚旗吶喊,擂鼓助威,賊果疑他四面有軍,倉皇引退。

偏嗣之不肯少停,策馬急追,竟致裕軍落後,無人相助,冒冒失失的闖將進去,被賊眾翻身殺轉,圍住嗣之。

嗣之獨力難支,竟至戰歿。

賊眾既得勝仗,便乘勢來擊裕軍。

裕見來勢兇猛,也只得且戰且走,走了數里,賊尚未肯捨去,麾下兵卻死傷多人。

裕索一性一下馬,令左右脫一去死人衣,故示閒暇。

賊眾見了,倒不禁生疑,勒馬停住。

裕反上馬大呼,麾兵殺賊,賊始駭退,裕得從容引歸。

劉裕用兵彷彿曹阿瞞。

孫恩知裕不易敵,竟北赴滬瀆,攻入守將袁山松營壘,將山松殺死,山松部下傷斃四千人。

恩劫掠三吳丁壯,脅使為賊,遂航海直往丹徒。

一黨一羽十餘萬,樓船千餘艘,烽火夜一逼一建康,都城大駭,內外戒嚴。

百官入命省內,使冠軍將軍高素等守石頭,輔國將軍劉襲堵淮口,丹一陽一尹司馬恢之戍南岸,冠軍將軍桓謙等備白石,左衛將軍王嘏等屯中堂,征豫州刺史譙王尚之入衛京師。

會稽都督劉牢之,自山一陰一發兵邀擊孫恩,已是不及,乃使劉裕從海鹽入援。

裕聞命即行,部兵不滿千人,偏兼程前進。

恩甫至丹徒,裕亦踵至,丹徒守軍,本無鬥志,百姓多荷擔欲逃。

恩率眾登岸,鼓噪登蒜山,聲震江流,兵民益駭。

獨裕曉諭兵民,叫他勿懼,自率步兵上山奮擊,一當十,十當百,竟把恩眾擊退,復乘勝殺下,大破恩眾。

恩狼狽遁回船中,賊一黨一投崖溺水,不下萬人。

惟恩尚有餘眾八九萬,勢還猖獗,他想丹徒有劉裕守住,未可輕進,不如直趨建康,遂駛艦西上,步步進一逼一。

會稽世子後將軍元顯,發兵拒戰,並皆失利。

會稽王道子,無他謀略,但向蔣侯廟中焚香禱禳,日日不休。

蔣侯名叫子文,系東漢時廣陵人,嗜酒好色,嘗自謂骨具青色,死當為神。

及漢末為秣陵尉,逐賊至鍾山下,受創而死。

吳據江東,有故吏見子文出現,乘白馬,執白扇,遮道與語道:「我當為此間土神。」

言訖不見。

後來土地祠中,果常見靈異,吳主乃封為都中侯,加印綬,立廟堂,改鍾山為蔣山,表示神靈。

說明蔣侯來歷,亦不可少。

道子很是敬信,所以鎮日祈禱,只望他暗中顯靈,驅除賊寇,哪知寇氛甚惡,日一逼一日緊,宮廷內外,恟懼的了不得。

幸虧譙王尚之,率銳馳至,入屯積一弩一堂。

恩樓船高大,又遇逆風,不得疾行,莫非就是蔣侯顯靈了。

好幾日才到白石,探得尚之已至建康,都城有備,倒也不敢徑進。

又恐劉牢之截住後路,或至腹背受敵,因浮海北走郁洲,另遣一黨一羽攻陷廣陵,殺斃守兵三千人。

朝旨調劉裕為下邳太守,集兵討恩。

裕仗著謀力,與恩大小數十戰,無一不勝。

恩逃至滬瀆,再走海鹽,俱由裕督兵尾追,好似飆迅電掃一般,殺得恩抱頭狂奔,仍然竄入海中。

到了安帝六年,改年元興,恩還想出來一騷一擾,入寇臨海,被太守辛景一場痛擊,幾乎殺盡賊一黨一,恩投海自溺,方才畢命。

親一黨一及妻妾等,從死百人,殘眾還稱他為水仙。

小子有詩歎道:

黃巾左道盡虛誣,篝火狐鳴嚇腐愚。

若果水仙通妙術,海濱何事伏兵誅。

恩既溺死,尚有殘眾數千,未曾解散,又由眾推出一個頭目來了。

欲知頭目為誰,容至下回報明。

呂隆呂超,篡逆得國,兄為君,弟為相,躊躇滿志,謂可安享天年,孰知焦朗姜紀,為秦作倀,竟導姚碩德之進攻乎?超戰敗請降,秦軍即返,威雖盡殺,國尚倖存,孰知北有沮渠,聲有禿髮,相一逼一而來,竟欲分割後涼而後快乎?隆超兩人,無術保全,不得已棄國降秦,此非鄰國之不肯容隆,實天意之不肯恕隆也。

孫恩以海島餘孽,招集亡命,一騷一擾東南,得良將以撲滅之,原非難事,乃一誤於王凝之,再誤於謝琰,遂致匪一黨一日盛。

當時尚疑其妖術勝人,未可力敵,然觀於劉寄奴之累戰累勝,乃知恩固無術,徒為脅從之計而已。

寄奴非能破法者,胡為足使水仙之返劫乎?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兩晉演義》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卻說大小苻女,並邀一寵一幸,與慕容熙歡一愛一數宵,大苻女《兩晉演義》《兩晉演義》第八十八回 呂隆累敗降秦室 劉裕屢勝走孫恩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