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齊書白話文
張欣泰傳
張欣泰字義亨,竟陵人。
父親張興世,宋朝時任左衛將軍。
張欣泰從小有志向氣節,不甘心只從事武業,喜歡隸書,一愛一讀諸子歷史之文。
十多歲時,去謁見吏部尚書褚淵,褚淵問他:「張郎弓馬技藝如何?」
張欣泰回答:「生一性一畏馬,無力牽弓。」
褚淵深以為奇。
張欣泰先是被聘為州主簿,歷任諸王府佐。
元徽年間(473~477),張興世在家,擁有雍州帶回的現錢三千萬,蒼梧王親自領人搶劫,一一夜殆盡,張興世憂懼交加,生病而亡。
張欣泰之兄張欣華當時就任於安成郡,張欣泰將餘下錢財全部封上等他回來。
建元初年,他官至寧朔將軍,並被授予尚書都官郎。
世祖與張欣泰從前就交往密切,及世祖即位,任命他為直閣將軍,統領禁軍。
又任豫章王太尉參軍,出任安遠護軍、武陵內史。
回京又任直閣將軍,步兵校尉,兼領羽林監。
張欣泰與雅俗都有接觸,交結的多是名士。
下班後就遊覽園池,帶著鹿皮冠,穿衲衣持錫杖,挾素琴。
有人報告給世祖,世祖道:「一個武將怎敢作這樣的舉止!」後來欣泰隨從世祖出遊新林,世祖命令張欣泰率領衛隊前往查訪,張欣泰把隊伍停在一邊,在松樹下飲酒賦詩。
制局監呂文度路過看見了,報告給世祖,世祖大怒,打發他出京,幾天後,怒氣稍減,又召回他,對他說:「你不願做武將那就給你個文職罷。」
任命他為正員郎。
永明八年(490),出京任鎮軍中兵參軍、南平內史。
巴東王蕭子響殺了僚佐,皇上派中庶子胡諧之討伐,命張欣泰為副將。
張欣泰對胡諧之說:「如今太歲星在西南方向,逆歲行軍,是兵家大忌,不可開戰,開戰就有危險。
今日之行,勝也無名,敗更可恥。
他們是一夥凶殘狡詐之徒,之所以能為他效力,有的是被利誘,有的是被威一逼一,很容易就渙散了。
如果暫且駐兵夏口,向他們曉以利害,可以不戰而擒獲他們。」
胡諧之不聽,進駐江津,尹略等人被殺。
事平後,張欣泰調任隨王蕭子隆鎮西中兵,改領河東內史。
蕭子隆非常一寵一信他,屢次與他宴談,州府的一些機構多是讓他負責,待遇和謝眺差不多。
典簽官秘密報告皇上,世祖大怒,召張欣泰還都。
他回來後閉門不出,在南岡下購置房屋,面接松山。
張欣泰每日帶著弓箭去打野雞,恣情閒放。
各種雜技藝術多有所一精一通。
明帝即位,張欣泰被任命為領軍長史,遷任諮議參軍。
上書陳述對國家有利之事二十條,其中之一說應毀廢塔寺,明帝都一一優詔答覆了他。
建武二年(495),北虜圍困鍾離城。
張欣泰作為中軍主將,跟隨崔慧景去救援。
張欣泰在寫給北虜廣陵侯的移文中說:「聽說圍攻鍾離城是閣下的老謀深算,真是大錯呵!《兵法》上說『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
難道沒聽說過嗎?我們國家有舟舸百萬,覆海橫江,至今按兵不動的原因,不過是想用邊城把你魏國的士卒拖垮。
況且我若千里運糧,行留都有不利,單等一旦逢著大雨,川谷水勢大漲,然後乘帆渡海,百萬雄師一齊進發,閣下用什麼來抵擋?讓魏主以萬乘之重,攻打這麼一個小城,是什麼道理?攻而不克,是誰的恥辱?即使攻下來了,閣下在此守禦,我若連舟千里,舟船相接,西過壽陽,東接滄海,不必另取軍糧,士卒可以躺下休息,然後起而接戰,而你們魚鱉不通飛鳥斷絕,一支孤軍深入在淮水南邊,必然是不能守住,這前景是明白可見的。
如果你不能攻克,那我便要借助你們魏的有關部門和法律,來追究你的過失。
如果損兵甚眾,久攻不下,或者死傷慘重,攻克了而不能守,則魏朝名士,對你就該另有評價了罷?這是我所不能估量的。
當年北魏小名佛狸的太武帝,傾一國之眾,攻巴掌大的小城,死亡大半,撿了條命才逃回去。
既在金城之下智盡計窮,又有雖能攻克但不能守的可能,這都是謀劃不當,至今仍為笑一柄一。
前車之鑒還不算遠,閣下已忘了嗎?我勸閣下還是罷兵,大家相安無事豈不很好。」
北虜被徐州軍挫敗以後,又想在邵陽洲築城。
崔慧景擔心會造成大危害。
張欣泰說:「北虜之所以築城,外表虛張聲勢,其實是怕我們隨後襲擊。
現在如果去動員他們,雙方都願罷兵,那麼這個危害自然就消除了。」
崔慧景聽從他的意見。
便派張欣泰到虜城下說明此意。
後來北虜退走,而洲上還南齊書剩萬餘士兵,願意用五百匹馬作條件借個道撤兵,崔慧景欲斷路攻擊他們。
張欣泰勸崔慧景說:「俗話說回家的隊伍不要阻擋,古人也畏懼這個置於死地的軍兵不容輕視。
勝了他不算英雄,敗給他則白白喪失前功。
不如答應他們。」
崔慧景於是聽憑北虜兵過去。
當時領軍蕭坦之也在援救鍾離,還京啟奏明帝說:「邵陽洲有死賊萬人,崔慧景、張欣泰放走他們而不攻打。」
明帝因此對二人都不加封賞。
建武四年(497),張欣泰出任永陽太守。
永元初年還京。
崔慧景圍城時,張欣泰入城內,領軍守備。
事件平定後,被任命為輔國將軍、廬陵王安東司馬。
義師暴發以後,張欣泰被任命為持節、督雍、梁、南秦、北秦四州、郢州的竟陵、司州的隨郡軍事、雍州刺史。
將軍如故。
其時少帝昏亂,人心都在等待機會起事。
張欣泰和弟弟前始安內史張欣時密謀勾結太子右率胡松、前南譙太守王靈秀、直..將軍鴻選、含德主帥苟勵、直後劉靈運等十餘人,共同尋找機會發難。
皇帝派中書舍人馮元嗣領兵援救郢城,茹法珍、梅蟲兒及太子右率李居士、制局監楊明泰等十餘人相送於中興堂。
張欣泰等人派人暗中帶刀進入,在座中砍死馮元嗣,頭掉到果盤裡,又砍倒楊明泰,開膛剖腹,梅蟲兒數處受傷,手指全都掉了。
李居士越牆得以逃走,茹法珍也逃回宮中。
王靈秀便到石頭去迎立建安王蕭寶夤,率數百文武官員,清道警戒,來到杜姥宅。
張欣泰開始聽說事發,立即騎馬往皇宮來,指望茹法珍等人在城外,自己的人在殿內料理,一定是全都分派妥當了,於是裡應外合,便完成了君主廢立大事。
不料茹法珍得以跑回來,吩咐關閉宮門。
侍衛部隊進入戰位時,卻沒有分配給張欣泰人馬,鴻選雖在殿內也不敢動手。
城外自己的人眾也很快散去了。
幾日後他們的事情敗露,朝廷下詔把張欣泰、胡松等都抓起來殺死了。
張欣泰在少年時,曾有人看他的相說以後能官至三公,而年壽只有三十歲。
後來屋瓦掉下傷了他的額角,又問看相的人,那人說:「沒有三公之相了,但年壽可以增加,不過還可以做到一方長官。」
張欣泰死時四十二歲。
本史作者認為:崔慧景乃宿將老臣,處於憂危昏悖之際,於是再振正統之威,舉晉陽之兵,乘著時機施行權變,內襲小皇帝,憑借樂亂之民,以及淮、楚驍捷之卒,終於讓驍將投降,群帥聽命,並且一舉佔領了京都和皇宮,然而由於出現了背叛,終於士氣衰竭,功虧一簣,雖多次發兵,無奈缺少強援,其情形有類於公孫瓚的喪失易京,只能是魚爛待盡了。
征虜將軍(蕭衍)以國為重投袂而起,勒馬出師,橫江競渡,風馳電掃,輕鬆取制,越城之戰,旌旗蔽野,津舟行大捷,獻俘宮門,於是各地望風而降,迅速掃平帶、襄,這真是前所未有。
太壯觀了,簡直像齊桓公晉文公異世而出一樣!
贊語:叔業外叛,淮、肥便失了天險。
慧景倒戈內襲,宮門白晝閉掩。
欣泰行一事倉促,兵刃都不曾血染。
這些都起因於時政昏悖,如堅冰一樣互為積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