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公差鄭洪見拿出元寶,朱氏總要想分開《施公案》第七十七回 馮大生圖財害命金有義提審出監

施公案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施公案

施公案 - 第七十七回 馮大生圖財害命金有義提審出監

施公案

第七十七回 馮大生圖財害命金有義提審出監

且說公差鄭洪見拿出元寶,朱氏總要想分開。

他說道:「給他三個,也使不了;我留下三個,也使不了。

不如他倆我倆,鄭叔叔一個。

給他兩個打點官司,我這兩個買些嫁妝,好留著嫁人。」

鄭洪見元寶對了數兒,說:「嫂子這麼分不行的,你跟我進城去,見了大人那裡分去吧。」

說著就把臉一翻,掏出鎖子,把朱氏鎖上,掏好了疙疸說:「嫂子走吧,當堂等問口供呢。」

朱氏自知難脫,遂把銀包好,扛在肩上,將門鎖上。

二人徑奔公館,直到堂前跪下。

大生一見朱氏,不住的著忙害怕。

施公一見,並非善良之婦。

遂問道:「那一婦人從實的說來,那裡來的銀子?若要與你夫主言語有差,便要重重的責打。

所作之事實道。」

朱氏聞聽,跪爬半步說:「小婦人不敢說謊:奴的夫主馮大生,與趙三是夥伴。

那日他叫我夫主去打牲,我夫主起來,拿了腰刀,出門去了。

約有兩個更次,天沒亮,他回來叫門。

小婦人將門開放,他走到屋裡,連忙打火點燈,從懷內掏出五個元寶,用紅繩捆成一包。」

小婦說罷,磕頭碰地。

馮大生聽了這一片言語,真魂早已嚇掉。

施公說:「馮大生,你有何曲折?你細細講來。」

說:「大人容稟:那日趙三前來叫小人出去,那時天尚未明,不過三更以後。

想著要回家,忽然想起一件事來——往常過早,路過富家窪,常聽有小孩吵鬧。

小人去看,卻是富家一個菜園子,裡面有五個小孩,渾身一精一光,都穿著紅兜肚。

屢次走到切近,都不見了。

那一天小人就將此事告訴趙三。

我們兩人去追趕小孩,又不見。

趕到蘆葦坑邊,趙三踢著個匣子。

拿過來看,卻有現成鑰匙,開了一看,裡面是五個元寶。

我們二人看見了元寶,他也要多。

我也要多,誰知財多是禍,我們二人爭吵起來,我一刀把他砍死,元寶我獨揣在懷內。

把他的首級砍下來,放在匣內。

小人想著這場官司,叫姓富替打,將匣子放在富家門首。

我又去叫趙三的門,為的解人心疑。

人是小人殺死,誰想青天大老爺的駕到,可巧又有鴻雁鳴冤,可見得善惡都有報應。

這雁替金有義鳴冤,內中也有個原故:小人那日與趙三打了一隻雁,可巧金有義走到跟前,他有三百錢買去,放了生咧!那知他遭屈,就有雁來鳴冤,救他之命,真乃是行好得好,作惡惡報。

求老大人也不必追問咧,小人這都是實招,情願領死。」

且說施公聽了馮大生所招的口供,料無虛假。

帶怒說道:「金有義,你母子可曾聽見嗎?」

他母子叩頭說:「全都聽見。」

施公說:「金有義背母貪財,致有此禍,險些作了刀頭之鬼。」

金有義母子望上磕頭說:「多虧青天大人判明此案,我兒死去重生。

不但小婦人深感大德,就是民婦亡夫在九泉下,也感念大人恩德非淺。」

施公說道:「梅氏,你夫主趙三被馮大生殺死,你還不知,誣賴好人。」

梅氏連忙說道:「大老爺在上,此乃府尊老爺親拿的兇犯,當堂審問,金有義當堂領罪,與小婦人無干。」

說罷叩頭。

施公說:「貴府你可聽見?請問趙三是金有義殺的不是?本部堂這等問法,是與不是?倘有不到之處,貴府只管明言,施某決不自是護短。」

陳知府深打一躬說:「卑職無才,求大人寬恕。」

施公又提筆判斷:「馮大生殺死趙三,暫行收監,俟放糧之後,斬首示眾。

金有義貪財背母,應有罪過;念其遭屈冤,今釋放回家。

這幾個元寶,雖然天賜,乃富家之物,也有金姓之分,賞與任氏兩個元寶,以為祭奠趙三受梅氏痛打,為子懸心,家業困苦之費。」

任氏連連叩頭說:「金有義今日蒙老爺救了一性一命,就是莫大之恩。

又蒙賞賜銀兩,叫民婦刻骨難忘。

只是焚香叩拜天地,願老爺世世官高爵顯,扶保朝廷。」

言罷連連叩頭。

施公說:「梅氏,你一娘一家還有什麼親眷?」

梅氏說:「小婦人亡夫在世,盡交狐朋狗友,並沒有連心親人。

小婦人七歲喪父,出嫁之後,我母親身亡。

並沒姑舅兩姨親眷,無依無靠,孤苦伶仃。」

言罷淚如雨下。

施公說:「梅氏不必傷感。

我看此事,是一舉兩得:金有義一精一明務正,他母亦有賢德,你的素行倒也守正。

可與金有義成就夫婦,賢孝一家,倒也相當。

賞你三個元寶,為你夫死養身、夫婦過活之助。

願不願即刻言明,我不嗔怪。」

梅氏哭道:「青天大老爺,與亡夫辨明冤枉,得著正凶償命,小婦人應當盡節才是。

奈因趙三為人,也當不起盡節之婦。

此時但憑青天老爺作主,恩深四海,願依尊命,不敢有違。」

施公聞言,滿心歡喜,說是:「金任氏,你子雖遭冤枉,總算是前因後果。

元寶為媒,證梅氏該當入你家門的。」

任氏說:「叩謝老爺天恩,小婦人謹遵老爺之命。」

施公扭項望知府說道:「貴府,你問此事,乃是誣良,應該降罪,這是你粗心之過;還有可恕——並不是貪贓。

本部堂念你是兩榜,正非容易,姑開恩赦你。

以後事事須得留心仔細。」

知府唯唯的聽從。

施公說:「罰你一宗銀子:梅氏改嫁金有義,花燭之費,須得你辦。」

回說:「卑職領命。」

施公吩咐,將馮大生收監,餘者盡釋放回家。

但見官屬民役、閒雜人等,各各不勝歡喜,稱揚施大人的天才。

施公退堂,歸書房坐定,與天保、王棟、天霸、小西、殿臣、起鳳等大家相見,言講此事。

說罷更衣,吩咐家丁設座,叫眾好漢一同落座。

獻茶,茶罷,又吩咐設擺酒席。

施公親自把盞,奉敬諸位英雄。

眾人領謝,各按次序歸座。

手下人把酒盞酌上。

施公帶笑擎杯說道:「你們幾位英雄,與施某情同骨肉。

自從江都天霸行刺,被我一片綱常大義之言,勸他棄邪歸了正道,本有志氣,要爭功名。

關家堡同著天保二人,救我出了火坑。

這黃天霸擒拿水寇,黃壯士真算一舉成功。

斬犯,多虧了賀天保酒樓上洩漏機關,殺了盜寇。

惡虎莊上,施某看看危險,幸虧又遇英雄。

後來不知那件事是我的錯,叫義士寒心。

這如今康熙老佛爺,欽點施某前來放賑。

聽說山東出盜寇,於家兄弟大有威風,施某心中為難。

賀壯士一言提起,他又知道寓處,這才一同天保前去敦請。

走張家窪投宿,又遇強盜。

賀義士夜未眠,才得拿住此賊。

又到臥虎山,見了黃、王二義士,不忘舊義,幸來相從。

這沒的說,仍求眾位扶保施某,放糧無事才好。

上與國家出力,下能保養饑民。

事完回京復旨,施某定要奏明聖上,決不埋沒英雄的功勞。

施某若有一點忘恩負義之心,臨危必不得善終。

列位皆是正人君子,必是一樣。」

當時黃天霸不跟施公進京,以為施公負義,雖不能說,暗想跟到京中,也不過白效力,所以心中有些寒透人。

搭著王棟、王梁,當中懈怠。

彼時施公本無保奏之任,故此好漢辭了賢臣,雲遊山水。

雖則如此,可總不提賢臣過處。

想著既跟過大人,再說大人不好,豈不落江湖朋友恥笑?莫若自己善退了,彼此都不漏著方好看,這是英雄行一事過常人的地方。

那知他的命中是個顯發之運,不該閒散,又遇賢臣拜訪,義不容隱,故又有這一番賢良相濟。

要知天霸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施公案》古典俠義小說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且說公差鄭洪見拿出元寶,朱氏總要想分開《施公案》第七十七回 馮大生圖財害命金有義提審出監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