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梅【藥用部分】本品為薔薇科植物《中藥學教材》烏梅的功效與作用·十八 收斂藥

中藥學教材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中藥學教材

中藥學教材 - 烏梅的功效與作用·十八 收斂藥

中藥學教材

烏梅的功效與作用·十八 收斂藥

烏梅

【藥用部分】本品為薔薇科植物梅的經加工的未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酸,平。

入肝、脾、肺、大腸經。

【功效】斂肺,澀腸,生津,安蛔。

【臨床應用】1.用於久咳不止。

烏梅斂肺而止咳,對於久咳不止,痰液稀少等症,可與罌粟殼、半夏、杏仁等藥配伍應用。

2.用於久瀉久痢。

烏梅又有澀腸止瀉作用,治療瀉痢日久不止,常與肉豆蔻、訶子、蒼朮、茯苓等配伍。

3.用於虛熱口渴。

烏梅能生津止渴,可治氣陰兩虛的煩熱口渴及暑熱煩渴,可與天花粉、葛根、麥冬、人參、黃耆等藥同用。

4.用於蛔蟲為患所致的嘔吐腹痛等症。

烏梅味酸,蛔得酸則伏,故能和胃安蛔,常與黃連、黃柏、乾薑,細辛、花椒、附子等配伍,治蛔厥腹痛。

本品外用,又可用於牙關緊閉,以烏梅肉擦之;用於外瘍弩肉,以烏梅炭研末外敷。

【處方用名】烏梅、大烏梅(帶核用)。

烏梅肉(去核用,用量宜小)。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烏梅丸《傷寒論》:烏梅、黃連、黃柏、乾薑、附子、蜀椒、桂枝、細辛、人參、當歸。

治蛔厥腹痛。

【文獻摘錄】《本經》:「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蝕惡肉。

《大明本草》:「和建茶、乾薑為丸服,止休息痢。

《本草綱目》:「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蛔厥吐利。

《本經逢原》:「烏梅酸收,益津開胃,能斂肺澀腸,止嘔斂汗,定喘安蛔。

一 發散風寒藥·一 解表藥 麻黃的作用與功效·一 解表藥 桂枝的作用與功效·一 解表藥 紫蘇的作用與功效·一 解表藥 荊芥的作用與功效·一 解表藥 防風的作用與功效·一 解表藥 羌活的作用與功效·一 解表藥 細辛的作用與功效·一 解表藥 白芷的作用與功效·一 解表藥 稿本的作用與功效·一 解表藥 香薷的作用與功效·一 解表藥 生薑的作用與功效·一 解表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中藥學教材》古代醫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烏梅【藥用部分】本品為薔薇科植物《中藥學教材》烏梅的功效與作用·十八 收斂藥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