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時期,朝代更迭簡直叫人目不暇接,也就《中華上下五千年》馮道縱橫官場

中華上下五千年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中華上下五千年

中華上下五千年 - 馮道縱橫官場

中華上下五千年

馮道縱橫官場

五代十國時期,朝代更迭簡直叫人目不暇接,也就只有在這樣的歷史環境中,才能出現了一位歷經四個朝代,十位君主,做了二十多年宰相的官一場「不倒翁」,他的名字叫馮道。

唐朝末年,馮道投入劉守光麾下,做了一名參軍。

後來,劉守光兵敗,馮道逃亡到太原,在河東監軍張承業手下任職。

馮道很有學識,非常擅長寫文章,並因此獲得了張承業的賞識。

張承業向晉王李克用舉薦了他,他就成了李克用麾下的河東節度掌書記,為李存勖所器重。

登上帝位以後,李存勖擢升馮道為戶部侍郎。

根據歐一陽一修在《新五代史》中的記載,馮道是一個非常節儉自律的人。

後晉與後梁在黃河作戰期間,馮道跟隨軍隊居住在茅草屋裡,晚上就以柴草為被褥。

他將自己的俸祿全都拿出來,跟侍從們分享。

吃飯的時候,他跟侍從們吃的都是一模一樣的飯菜。

軍中有人將美貌的女子擄來,要送給馮道。

盛情難卻,馮道只得將那名女子收下,並找了一間房子將她安頓下來。

等找到這名女子的父母以後,就將她送回去,讓他們一家一一一團一一一圓。

父親死後,馮道返回家鄉景城,為父親守孝。

當時正逢饑荒,為了救濟家鄉父老,他散盡家財。

後來,他便搬進茅草房一中居住。

無論是耕作還是打柴,他都親力親為。

有的人家因為缺少壯丁,無力耕種農田,只得放任良田變成了荒地。

馮道便趁著夜間無人時,到田間幫忙耕作。

農田的主人知道真相後,來向他道謝。

可是在馮道看來,自己的行為根本就不值得別人這樣感恩戴德。

等他的守孝期結束以後,便在後唐擔任了翰林學士一職。

之後,李嗣源起兵造反,登上帝位,馮道又被任命為端明殿學士。

對於馮道的大名,李嗣源早有耳聞,十分賞識他。

馮道不斷獲得晉陞,僅僅過了一年,就當上了後唐的宰相。

這引來了某些人的嫉妒,他們不斷打擊馮道,不過,李嗣源卻始終將馮道視為心腹。

當時,有很多世家子弟依靠關係在朝中謀得官職,但實際上,這些人根本就沒有什麼能力。

馮道在後唐為官期間,不斷打壓這些世家子弟,與此同時,他又提拔了很多出身貧寒但很有才華的讀書人。

李嗣源統治時期,後唐局勢穩定,連年豐收。

為了防止李嗣源驕傲自滿,麻痺大意,馮道便舉了一個切身實例來提醒他。

馮道說,從前自己在河東地區為官,有一次外出,在經過一處極為險峻的地方時,便緊緊一抓住馬韁繩,走得如履薄冰,生怕會出現什麼意外。

等到了平地上,以為這下終於安全了,哪曾想就在這時,自己一不小心竟從馬背上摔了下來。

馮道總結了自己的教訓:當處在危險中時,人們往往會表現得小心謹慎,從而能夠成功地避開災禍;而當進入安全的環境中時,人們往往會粗心大意,災禍便有可能趁機突襲。

馮道還對李嗣源說:「谷貴餓農,谷賤傷農。」

這本是聶夷中《田家詩》中的一句話,雖然通俗易懂,卻包含一著治國的大道理。

李嗣源馬上叫侍從將這首詩抄下來,自此之後,他時常會將這首詩拿出來吟誦。

後來,有人將一個玉杯獻給了李嗣源,在玉杯上刻著「傳國寶萬歲杯」的字樣。

對此,馮道表示,君王最珍貴的寶物其實是仁義。

李嗣源起初並不明白馮道的意思,後來聽文臣講解了一番才醒悟過來,馬上就接納了馮道的意見,並給予他賞賜。

李嗣源在位期間,馮道用雕版印刷了九部儒家經典,這在中國古代的歷史記載中還是第一回。

要知道五代十國是多麼混亂的年代,如果不是因為馮道的努力爭取,這件事簡直就是不可能實現的。

石敬瑭建立後晉以後,馮道再度出任宰相,直至石敬瑭的兒子石重貴被遼國俘虜後病死,後晉滅亡。

此後,馮道出任了遼國太傅,繼而是後漢太師,後周太師。

後周世宗柴榮對北漢發動進攻時,受到了馮道的阻撓。

馮道說以柴榮的能力,並不能與唐太宗同日而語。

柴榮聞言大怒,命令他去給後周太祖郭威的陵墓修建工程做監工,不必再跟隨自己出征。

工程結束後,沒過多長時間,馮道就病逝了。

在他死後,柴榮還將他追封為瀛王,並贈謚號文懿。

馮道的一生,歷經後唐、後晉、後漢、後週四朝,先後效忠於四朝之中的十位君王,這種行為在提倡忠君的中國古代,注定要飽受非議。

包括歐一陽一修與司馬光在內的許多史學家都相當鄙視他的政治道德,但是聯想到馮道當時所處混亂的社會環境,只要他選擇出仕,就不可避免地要跟多個朝代、多位君王打一一一交一一一道,某種角度而言,馮道的選擇是情有可原的。

___相關文章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中華上下五千年》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五代十國時期,朝代更迭簡直叫人目不暇接,也就《中華上下五千年》馮道縱橫官場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