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詔薄葬公元前158年,劉恆在未央宮逝世《史記新讀》文景之治(5)

史記新讀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史記新讀

史記新讀 - 文景之治(5)

史記新讀

文景之治(5)

遺詔薄葬

公元前158年,劉恆在未央宮逝世。

他留下遺詔說:「我聽說天下萬物萌芽生長,最終沒有不死的。

死是世間的常理,事物的自然歸宿,有什麼值得悲哀呢!當今世人都喜歡活著而不樂意死,死了人還要厚葬,以致破盡家產。

我認為這樣做很不對。

況且我生前沒什麼德行,沒有給百姓什麼幫助,現在死了,又讓人們服喪哭吊,遭受嚴寒酷暑的折磨,使天下的父子為我悲哀,使天下的老幼心靈受到損害,減少飲食,中斷對鬼神的祭祀,其結果是加重了我的無德,我怎麼向天下人交代呢!我有幸得以守護宗廟,憑著我這渺小的身一體依托在天下諸侯之上,至今已二十多年了。

靠的是天地的神靈,社稷的福氣,才使得國內安寧,沒有戰亂。

我不聰敏,時常擔心行為有過錯,使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蒙受羞辱,歲月長久了,總是擔心不能維持始終。

如今沒想到能僥倖享盡天年,將被供奉在高廟裡享受祭祀。

我如此不賢明,卻能有這樣的結果,已經心滿意足,還有什麼可悲哀的呢!現在詔令全國官吏和百姓,詔令到達後,哭吊三日就除去喪服。

不要禁止婚嫁、祭祀、飲酒、吃肉之事。

應當參加喪事、服喪哭祭的人,都不要赤腳。

服喪的麻帶寬度不要超過三寸,不要陳列車駕和兵器,不要動員民間男一女到宮殿來哭祭。

宮中應當哭祭的人,都在早上和晚上各哭十五聲,行禮完畢就停止。

不是早上和晚上哭祭的時間,不准擅自哭泣。

下葬以後,按制度應服喪九個月的只服十五日,應服喪五個月的只服十四日,應服喪三個月的只服七日,期滿就脫一去喪服。

其他不在此令中的事宜,都參照此令辦理。

要把這道詔令通告天下,使天下人都明白地知道我的心意。

葬我的霸陵周圍山水要保留其原來的樣子,也不要有所改變。

後宮的夫人全都讓她們回一娘一家。」

劉恆死後,大臣們就按照他的意思簡單舉行了葬禮,把他葬在霸陵。

劉恆被尊稱為孝文皇帝。

身後評說

文帝的兒子劉啟即位之後,著手討論文帝的功績。

他下詔給御史說:「我聽說古代帝王,有取天下有功的人稱為『祖』,有治天下有德的人稱為『宗』,制定祭祀他們的禮儀音樂,各有原因。

孝文皇帝治理天下,開放了關卡橋樑,使處處暢通無阻;廢除了誹謗有罪的法令,取消了肉刑,賞賜東西給年老的人,收養撫恤孤兒寡老,來養育天下百姓;他杜絕自己的各種嗜好,也不接受大臣們進獻的貢品,不求自己的私利;處治罪犯不株連家屬,也不誅連無罪的人;廢除宮刑,放出後宮美人,不輕易讓人斷絕後代。

我不聰敏,不能全面認識孝文皇帝所做的一切。

以上這些都是古代帝王做不到的,而孝文皇帝親自實行了。

他的功德顯赫,比得上天地,恩惠廣施,遍及四海。

他的光輝日月一樣照耀四方,而祭祀時所用的歌舞卻不相稱,對此我心中非常不安。

應當為孝文皇帝廟製作《昭德》舞,來顯揚他的美德。

然後將祖宗的功德載入史冊,流傳萬代。」

丞相申徒嘉等人說:「世間取天下之功沒有大過高皇帝的,治天下之德沒有超過孝文皇帝的,高皇帝廟應當作為本朝帝王的太祖廟,孝文皇帝廟應當作為本朝帝王的太宗廟。

後代天子應當世代祭祀太祖和太宗之廟。

各郡各國諸侯也應當為孝文皇帝建立太宗之廟。

每年朝廷祭祀時,諸侯王和列侯都要按時派使者來京陪侍天子祭祀,每年都要祭祀太祖、太宗。」

漢景帝認為他們說的非常有道理,於是採納了他們的建議,建立了太宗、太祖廟,每年都會定時祭祀。

提倡節儉

孝景皇帝劉啟,在孝文皇帝的兒子們裡排行中間,他的母親是竇太后。

孝文帝還是代王的時候,先前的王后為他生下了三個兒子。

等到竇太后得一寵一時,先前的王后已經死去。

不久以後,她所生的三個兒子也相繼死去。

正因為如此,劉啟才得以即位為天子。

即位以後,劉啟首先下令為先帝建立太宗廟。

為了節省朝廷開支,他下令群臣不要上朝道賀。

緊接著,劉啟又下詔說:「前幾年農業收成不好,百姓忍饑挨餓,有不少人因此而喪命,朕對此深表哀痛。

眾多郡國之中,有的土地貧瘠,不適於農牧業的發展;而有的則水土肥一美,但是窮苦地區的百姓卻不能夠遷居於該地。

因此朕特意頒布此詔,允許不同地區之間的百姓自一由流動。」

他又大赦天下,賞賜平民每戶一級爵位,並且削減田租數額的一半。

後來,大赦天下、賞賜平民爵位的舉措在景帝時期多次的出現,成為緩和階級矛盾、鞏固統治的有效的措施。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史記新讀》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遺詔薄葬公元前158年,劉恆在未央宮逝世《史記新讀》文景之治(5)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