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莢-原態皂莢-藥材皂莢-飲片為豆科植物皂《中藥材大全》皂莢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材大全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中藥材大全

中藥材大全 - 皂莢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材大全

皂莢的功效與作用

皂莢-原態

皂莢-藥材

皂莢-飲片

為豆科植物皂莢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果實,又名皂角。

形扁長者,稱大皂莢;其植株受傷後所結的小型果實,彎曲成月牙形,稱豬牙皂,又稱小皂莢,均入藥。

主產於四川、河北、陝西、河南等地。

秋季採摘成熟果實,曬乾,切片生用,或炒用。

【藥一性一】辛、鹹,一溫一。

有小毒。

歸肺、大腸經。

【功效】祛頑痰,通竅開閉,祛風殺蟲。

【應用】

1.頑痰阻肺,咳喘痰多。

本品辛能通利氣道,鹹能軟化膠結之痰,故頑痰膠阻於肺見咳逆上氣,時吐稠痰,難以平臥者宜用之,可單味研末,以蜜為丸,棗湯送服,即《金匱要略》皂莢丸。

近代有以本品配麻黃,豬膽汁製成片劑,治咳喘痰多者。

2.中風、痰厥、癲癇、喉痺痰盛。

本品味辛而一性一竄,入鼻則嚏,入喉則吐,能開噤通竅,故如中風、痰厥、癲癇、喉痺等痰涎壅盛,關竅阻閉者可用之。

若配細辛共研為散,吹鼻取嚏,即通關散(《丹溪心法附余》);或配明礬為散,一溫一水調服,湧吐痰涎,而達豁痰開竅醒神之效,即稀涎散(《傳家秘寶》)。

此外,本品熬膏外敷可治瘡腫未潰者,有散結消腫之效;以陳醋浸泡後研未調塗,可治皮癬,有祛風殺蟲止癢之功。

又本品味辛,能「通肺及大腸氣」,而有通便作用,治便秘,可單用,也可配細辛研末,加蜂蜜調勻,製成栓劑用。

【用法用量】研末服,1~1.5g;亦可入湯劑,1.5~5g。

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內服劑量不宜過大,以免引起嘔吐、腹瀉。

辛散走竄之一性一強,非頑疾證實體壯者慎用。

孕婦、氣虛一陰一虧及有出一血傾向者忌用。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主風痺死肌,邪氣;風頭淚出,下水。

利九竅。」

2.《本草綱目》;「通肺及大腸氣,治咽喉痺塞,痰氣喘咳,民癘濟癬。」

「其味辛而一性一燥,氣浮而散。

吹之異之,則通上下諸竅;服之則治風濕痰喘腫滿,殺蟲;塗之則散腫消毒,搜風治瘡。」

3.《本經逢原》:「大小二皂,所治稍有不同,用治風痰,牙皂最勝,若治濕痰,大皂力優。」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三萜類皂甘、鞣質、蠟醇、廿九烷、豆甾醇等。

2.藥理作用:皂甘能刺激胃粘一膜而反射一性一地促進呼吸道粘一液的分一泌,從而產生祛痰作用:煎劑對離體大鼠子一宮有興奮作用;對堇色一毛一癬菌,星形一奴一卡氏菌有抑製作用。

大量皂莢中所含之皂甘,不僅刺激胃腸粘一膜,產生嘔吐、腹瀉,而且腐蝕胃粘一膜,發生吸收中毒,甚至產生全身毒一性一,引起溶血,特別是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先痙一攣後麻痺,呼吸中樞麻痺而死亡。

3.臨一床一研究:皂莢研細末吹入鼻腔,可止呃逆(中醫雜誌,1995,7:389)、治療急一性一心悸(竇一性一心動過速、室上一性一心動過速)(中醫雜誌,1995,7:418);皂莢蜜丸服,治痰稠不易咳出之肺結核、肺膿腫、肺心病、支氣管擴張、支氣管肺炎、支氣管炎及肺不張等呼吸系統疾病,有較好祛痰作用(中華內科雜誌,1982,12:783);皂莢研末,用糖拌服,治小兒厭食症,總有效率94.5%(湖北中醫雜誌,1987,1:25);大皂角炒,研末,入醋收膏,貼敷患側口角,治面神經炎300例,痊癒250例,好轉40例,無效10例(陝西中醫學院學報,1995,4:25);皂莢與苦參煎水熏洗,治滴蟲一性一陰一道炎68例,近期治癒39例,遠期治癒12例(甘肅中醫,1996,3:36);皂莢用水、酒、醋、香油等製成浸出液或糊劑外搽或敷,可治療疥瘡(湖北中醫雜誌,1989,5:32)、帶狀皰疹、足癬、漆瘡、丹毒、痱子(新中醫,1995,1:45)。

4.不一良反應:皂莢所含的皂莢甘有毒,對胃粘一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胃粘一膜被破壞而吸收中毒,故用量過大,誤食種子或豆莢,及注射用一藥均可致毒一性一反應。

初感咽干、上腹飽一脹及灼一熱感,繼之噁心、嘔吐、煩躁不安,腹瀉,大便多呈水樣,帶泡沫。

並有溶血現象,出現面色蒼白、黃疸、腰痛、血紅蛋白尿及缺氧症狀等。

同時出現頭痛、頭暈、全身衰弱無力及四肢酸麻等。

嚴重者可出現脫水、休克、呼吸麻痺、腎衰而致死亡。

中毒早期應立即催吐、洗胃、並口服牛一乳一、蛋清等以保護胃粘一膜,必要時可導瀉;靜脈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並促進毒素排一洩;有溶血徵象者,應用碳酸氫鈉以鹼化尿液,嚴重者輸血、給氧、酌用可的松類激素,如氫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並作對症處理。

中藥解毒:以生薑9g、香芋9g、赤芍9g、烏藥9g、藿香6g、羌活6g、大腹皮12g,水煎服。

或以黃柏9g,甘草6g,煎服。

附藥皂角刺

為皂莢樹的棘刺,又名皂角針。

一性一味辛一溫一。

功能消腫排膿,祛風殺蟲。

用於癰疽瘡毒初起或膿成不潰之證以及皮癬、麻風等。

煎服3~10克。

外用適量,醋煎塗患處。

癰疽已潰者忌用。

麻黃的功效與作用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 紫蘇的功效與作用 生薑的功效與作用 香薷的功效與作用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 羌活的功效與作用 白芷的功效與作用 細辛的功效與作用 稿本的功效與作用 蒼耳子的功效與作用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中藥材大全》古代醫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皂莢-原態皂莢-藥材皂莢-飲片為豆科植物皂《中藥材大全》皂莢的功效與作用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