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文命到了冀州東部之後,細看那九河的工程,只有最北的《上古神話演義》第九十四章 伯益作井龍登玄雲 玄龜負泥封印山川

上古神話演義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上古神話演義

上古神話演義 - 第九十四章 伯益作井龍登玄雲 玄龜負泥封印山川

上古神話演義

第九十四章 伯益作井龍登玄雲 玄龜負泥封印山川

且說文命到了冀州東部之後,細看那九河的工程,只有最北的那條徒駭河頗有破壞,其餘尚好。

再向東行,察看逆河北岸,那水勢卻氾濫的厲害了。

文命暗想:「莫非海潮太猛的原故麼?然而從前施工的時候亦曾計慮到此,所以防禦工程做得很堅固,何至於破壞到如此呢?」

後來再一想:「莫非又是息土作怪,陡然起了變化嗎?但是明視這個人,自從九河成功之後,他就告退,隱居中山。

此刻諒無從尋找,只得罷休。」

想到後來,決計親自渡過去視察一周,再定方針。

便叫從人先去預備船隻。

哪知當地土人都說道去不得,去則必死。

文命聽了詫異,便問道:「為什麼去則必死呢?」

土人道:「自從前兩月起,逆河之中,狂風時起,起風之後,驚濤拍天,總要翻幾隻船。

船上之人,個個溺死,連一屍一首都無處尋找。

如去尋找,連尋找之人都溺死。

一屍一首亦不知去向,歷試歷驗。

所以我們只好將行船的事業擱起,不敢再冒險了。」

文命聽了,越加詫異道:「有這等事?」

土人道:「近來更不得了!堅固的堤防統統都被它打毀,堤防以內的村落人家都被波一浪一捲去,死人無算,但亦從沒有找到一屍一首。

大家都猜疑逆河中出了妖怪;或者碣山石開通之後,從海中來的那些妖魔,不知是不是?」

文命聽了,忽有所悟,也不再問,便即作起法來。

口中喝道:「逆河之神何在?」

哪知連喝數聲,絕無影響。

文命益發詫異,暗想道:「莫非逆河是新取的地名,還沒有神祇管理嗎,還是此法忽然不靈呢?正在沒法,忽然想起應龍,遂仰天大叫道:「應龍何在?」

只見應龍從空中夭矯飛來,到得文命面前,頓然縮小,向文命點頭為禮。

文命吩咐它道:「爾是神龍,水中當然可以去得。

現在逆河之中,是否藏有水怪,為民生之害?

爾可下去探聽,歸來報告。」

應龍聽了,掉轉身軀直竄水中而去。

文命等均立在岸邊等候。

過了多時,只見逆河中流波一浪一洶湧,忽起忽落,彷彿如在那裡爭戰一般。

七員天將於水一性一不熟,七員地將卻是來得的,看了之後,禁不住向文命道:「我們去助戰吧!」文命答應,七員地將即各綽兵器,一齊入水而去。

須臾之間,但見波一浪一洶湧得更加厲害了,忽而一個大一浪一,直向東方而去,後面無數大一浪一,跟著了去。

霎時間波平一浪一靜,聲息全無。

過了許久許久,只見應龍從東方拿攫而來,左爪之中,抓著一件圓如車輪,亮如明月的東西,到了文命之前放下。

大家細看,上面還有些血跡。

接著七員地將,亦陸續從水中鑽出來。

文命便問他們怎樣,章商氏道:「原來是個魚妖,已被應龍殺敗了。

這個就是它的鱗甲,我們趕到之後,八面圍攻,它便向碣石山外逃去。

我們迫了一陣,忽然不知所在,尋找無蹤,深恐崇伯在此盼望,所以先歸來報告,明天我們一定去擒捉它來!」文命問道:「這個是什麼魚怪?」

鴻濛氏道:「怪得很,頭像個蛇,有六隻腳,兩眼又和馬耳相似,不知道它究竟是魚妖不是?」

犁婁氏道:「我看這魚妖凶殘得很,河底裡堆滿了人的骸鼻,一定是它所吃的。

倘不除去,為害不校現在不知躲到海外去,還是仍在逆河之中,假使仍在逆河之中,一定可以捉祝」文命聽了,剛要發言,忽見水中又鑽出一個人來,衣冠敝敗,面目黧黑,形容枯槁。

上前向文命稽首道:「逆河水神叩見。」

文命大駭,便問道:「原來爾就是逆河水神嗎?我剛才召爾,爾為什麼不來?到此時才來?」

水神又稽首道:「不瞞崇伯說,小神自前數月蒙上帝簡放來此,受逆河水神之職。

不料過了一月,就有這妖一精一來與小神爭奪。

說道這個逆河水神應該歸他做的,說小神不配做,硬要將小神驅逐。

小神官職雖微,系出自帝簡,豈肯相讓?但是斗它不過。

結果,給它捉住,囚禁在水道之下。

到現在已有好多月了。

若是生人,早已餓死,然而小神亦狼狽不堪。

適才崇伯敕召,小神亦知道。

只因身遭囚禁,不能前來,尚乞原恕!」

文命道:「那麼此刻怎樣能夠來呢?」

水神道:「剛才有小神舊日的侍從被妖一精一協去的,跑來解放小神。

說道:妖一精一已為神龍殺敗遁逃去了。

因此小神得脫,特來叩見請示。」

文命道:「原來如此。

你可知道這妖一精一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它的巢一穴一,在什麼地方?」

水神道:「小神初到此地受任,即被妖物囚禁,一切都沒有調查清楚,所以不甚了了。

但知道它是個魚一精一罷了!」文命聽了,沉吟一會向水神道:「那麼汝且請轉去好好的受任治事。

待我再設法,除此妖怪。」

水神稽首入水而去。

這裡文命就問七員地將道:「汝等確見那妖物向碣石山東而去嗎?」

眾將道:「是,」文命乃再吩咐預備大船,要渡到碣石山去。

這時百姓看見文命呵叱鬼神,又知道妖一精一已殺敗遁逃,知道行船決無危險,於是個個都將大船撐來聽用,共有三十餘艘之多。

文命率領大眾上船,七員地將和應龍都在水中護送,以備不虞。

不兩日到了碣石山旁,文命站在船首,作起法來。

喝道:「碣石山神何在?」

轉瞬間,那個彘身蛇尾八足的碣石山神已到面前,向文命稽首。

文命便問道:「此地有妖一精一為患,汝可知道它的來歷和行蹤嗎?」

山神道:「小神知道,它是個蒲夷魚之一精一,又名叫冉遺魚。

形狀甚怪,魚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馬耳,就出在此山的澠水裡面。

前數年天吳、罔象為患的時候,它亦曾投在它們部下,共同為害。

後來天吳、罔象收伏,不知它如何竟得漏網?可是舊一性一不改,依然到此地來虐害百一性一,這是它的歷史了。」

文命道:「它此刻躲在什麼地方?汝知道嗎?」

山神道:「山神之職,專司山林。

水中之事,不甚了了,不知它在何處?」

文命道:「那麼多謝費心,請轉吧!」山神行禮而隱。

文命又作起法來,向東大喝道:「東海神阿明何在?」

隔了好一會,不見影響。

又喝了一聲,只見海中湧一出一乘青色華麗的車子,上坐著一個美麗的婦人,年約三十餘歲,一徑來到文命面前,下了車,深深向文命行禮。

文命詫異之至,便問道:「尊神何人?」

那婦人道:「賤妾乃東海君馮修青之妻朱隱娥是也。

東海神阿明,與妾夫剛於前數日以公事往崑崙山去,據說須要後日方可歸來。

頃間奉崇伯敕召,不能前來,又不能置之不理,一霎時水府中惶恐之至。

不得已,只好由賤妾前來代見,並且說明緣由,實屬冒昧之至,不知崇伯敕召東海神阿明,有何要事?」

文命聽說,連連道歉道:「原來如此。

反勞夫人玉趾了。

某所要問的,就是蒲夷魚妖為患,傷害百姓。

現在已被殺敗,但不知躲藏何處?某想誅滅它,以絕後患,不稔夫人亦知道此事嗎?如不知道,不妨請轉!待東海神歸時,某再商量。」

朱隱娥道:「此事賤妾亦有點知道,這妖魚的大巢一穴一就在此碣石山下。

更有一個大洞,向西北直去,連通幾百里,處處有一穴一,可以出入。

前日東海神阿明與妾夫見它為患,便派兵來驅除。

但是部下都是海軍,利於深水,一到內河便覺不宜,那魚妖躲到深巢長窟之中,那更奈何它不得了。

這次到崑崙山去,聽說就是為這魚妖之事。

崇伯且靜待他們歸來,必有除妖之法也。」

文命聽了大喜道:「既然如此,夫人請轉。

勞駕了!」夫人向文命行禮,登車自去。

伯益問文命道:「既有東海神,又有東海君,是什麼道理?究竟神位大呢,君位大呢?」

文命道:「是呀,我亦正在這裡疑惑,且等將來再問吧。」

過了兩日,東海神阿明前來謁見。

文命問他魚妖之事,阿明道:「小神為此,特誠到崑崙山,請求西王母設法。

據西王母說,不久崇伯就要來此擒捉它。

但此怪雖惡,姑念它修煉苦功,暫貸其一死。

它的巢一穴一,在此碣石山下。

它的別府,在離此西北五百餘里之地。

請崇伯到彼處掘一深井,穿通他的別府。

那時小神等自有擒制它的方法。

請就去佈置它!」文命道:「它的別府究在何處地點,某不知道,怎樣呢?」

阿明道:「崇伯身邊自有至寶,何以不用呢?」

文命聽了,恍然大悟,阿明即告辭而去。

這裡文命就率領天、地十四將及各僚佐向阿明所指示的地方水陸前進,一面時時用赤碧二珪向地中探照。

果然離地面數十丈之下,有長溝一道,自東方而斜向西北。

於是大眾遂沿著這條長溝而行。

七員地將看了,商議道:「我們起初以為這妖魚逃到海中去了,無處可尋,所以只好隨它。

如今既然知道就在這條長溝的兩頭,那麼我們盡可以去捉來獻功,何必等那東海神,更何必請求西王母,如此小題大做呢?難道我們七個人連一條妖魚都捉不住嗎?」

七員地將商議定了,也不稟告文命,就要入地而去。

到是七員天將知道了,阻止他們道:

「西王母不叫人們去,一定要如此大舉,必有一個原故在內。

我看你們還不如省事些吧。」

七員地將哪裡肯聽,都說道:「我們試試何如,好在就使捉不著,亦不礙事。」

說罷,相率入地而去。

章商氏、烏塗氏在前,陶臣氏、盧氏、兜氏居中,鴻濛氏、犁婁氏斷後。

到得長溝邊,只聽見溝中水聲汩一汩,仔細一看,原來是向東南流去的。

七人商議道:「現在我們先攻它的總一穴一呢,還是先攻它的別府?」

盧氏道:「我們分作兩隊,一隊攻總一穴一,一隊攻別府,如何?」

烏塗氏道:「不可。

我們七個人豈可分離!還是在一起為是。」

正說間,只見溝中之水忽然洶湧起來,改變了方向,剛才向東南流的,忽而向西北流了。

眾人正是不解,哪知後面一條妖魚舒著它的六足,揚耆鼓鬣而來。

眾人看見,哪敢怠慢,各綽兵器,迎頭痛擊。

那妖魚出於不意,要想避開,卻因溝中狹小不能旋轉,只能伸著六爪,拚命的向前抵抗。

兜氏的叉,犁婁氏的犁,早給它抓住,向後一拖,兩人立足不住,丟一了兵器,往後便倒。

鴻濛氏、章商氏等見了,急忙奮身躍進,鞭矛齊下。

妖魚身上亦中了幾創。

那妖魚見不是事,忙將大口一張,忽而又一翕,那溝中之水一進一退,迅速異常搖擺不定,各地將置身不穩,前仰後合,紛紛倒地,急遁入土中。

那時兜氏、犁婁氏亦早遁入土中,七人會集之後,再到溝中來尋那妖魚,早已不知所往了。

兜氏、犁婁氏找著了它的兵器,又是忿怒,又是詫異,然而知道妖魚厲害,不敢再擒捉它,只得仍舊回來,跟了文命,一路沿著長溝前進。

一日,忽見長溝盡處,有一個極大的深潭,知道已經到了妖魚的別府了。

於是認定方向,就在它的上面動工鑿井。

鑿井之事,本來只有太尉舜最為擅長。

但是伯益於此道亦很有研究,文命就將這個工程委託了他。

伯益指揮工人,教授方法,一層一層的掘下去。

可是這個工程比尋常的鑿井為難。

因為尋常的井,至多不過十幾丈深,這口井要深到五六十丈,愈深則愈困難,幸喜得七員地將在地中行走,如在空間,絕無障礙,因此一切都是他們的功績。

過了二日,已經與妖魚的別府鑿通,成了一口深井,忽聽得地底隆隆之一聲,震動不絕。

接著,一股一陰一寒之氣,從井中直衝出來,眾人觸著,都打了一個寒噤,正是不解。

文命用赤碧二珪一照,但見井底深潭之中,水波起落,蕩漾高低,震動得不了,亦看不出其中有什麼原故。

遂向七員地將道:「你們下去探聽情形,前來報告!」七員地將領命,逕入地中,到了深潭和長溝相接之處,只見一個黑面小人,後面跟著一條小蛇,正由長溝向深潭而來。

那小人看見七員地將,就向他們說道:「我已將妖魚擒住,就要向井口出來,煩諸位先去通報崇伯一聲吧!」七員地將聽了,四面一看,並無妖物,然而亦不好問,只能出來報告。

文命就率領眾人在井口等候。

須臾之間,只聽得地中隆隆之一聲愈厲,然一道黑光從井口湧一出。

大家定睛細看,原來是一位黑面黑鬚黑盔黑甲的神將,跨了一條黑龍,手中牽著一條黑索,那黑索一端還在井內。

那黑神出井之後,下了黑龍,過來與文命行禮道:「崇伯請了!妖魚已經擒獲,現在禁錮在水底,用此黑索鎖著。

請崇伯在此井外,立一根石柱,就將此黑索繫在柱上,那妖魚可以永永無患。

但是不可以將黑索向上一抽一掣,恐妖魚牽動,水將上湧,切記,切記!」

文命不絕的稱謝,便問他姓名爵秩,那黑神道:「某乃崑崙神將之一也,奉西王母命,特來收此妖孽。

今將仍棲於崑崙矣。」

說罷,將黑索遞與文命,聳身西躍,倏爾不見。

那條黑龍亦奮身而起,一道黑雲氤氳包裡,漸升漸高,黑雲亦愈濃,久而久之,方才不見。

《淮南子》上有兩句,叫作:「伯益作井而龍登玄雲,神棲崑崙」,就是指此事而言。

閒話不提。

且說文命自從聽了黑神之言,就叫人在這口井的旁邊立起一根石,造得非常堅固,便把黑索繫在柱上,一樁捉魚妖之事總算完了。

現在河北省盧龍縣城內,此井此柱均尚在,黑索亦仍繫著。

如有人將黑索一擊,水即上湧。

真是幾千年留傳之古跡了。

石柱立好之後,文命就叫大臨、叔達二人留下,修理這次破壞的一切工程。

一面帶了眾人正要動身,忽見東方有兩條青龍,龍上各坐著一人直駛而來。

到文命面前降下,齊向文命行禮。

文命一看,兩個都是冕旒執笏,彷彿王者氣象。

一個認識,就是東海神阿明;一個卻不認識。

由阿明介紹道:「這就是東海君馮修青。」

文命聽了,慌忙致謝道:「原來就是東海君,失敬失敬!前日煩尊夫人,謝謝!如今妖魚已被禁錮,全仗二位大力,感激之至!」

阿明道:「此非某等之力,乃西王母所教也。

西王母還有一物,屬某等奉上,請崇伯收用,以為治水之助。」

說著,在龍背上取出一個玉盒,約有五寸見方,放在地上,又將盒蓋揭開,說道:「河一精一使者,可請出來了!」只見盒內所藏乃是一個小小玄龜,龜背上滿堆著青色的泥質。

那玄龜聽見阿明一叫,頓然蠕蠕而動,昂首舒足曳尾,立刻爬出盒外,頃刻之間身軀漸大,已有一丈周圍。

文命知是神物,但不知於治水有何用處,正在懸揣,馮修青道:「這是上天的鈐記。

崇伯治水,鑿山浚川之後,必須加上一個鈐記,一切妖魔,自然望而生畏,不敢肆行一騷一擾,才可以長治久安。

這次碣石山一帶已經鑿好,還有這妖魚來為患,西王母說,就是沒有加蓋鈐記之故。

所以叫某等將此物帶來,贈與崇伯。

以後一山一水鑿好,叫這玄龜用青泥印起來,那就好了。」

文命道:「它的印文在腹下嗎?」

阿明道:「不是,在它頷下。」

說著,那玄龜已昂起它的頭,身軀亦暴長到二丈以外。

文命細看它的頷下果然有印文,皆古篆形,作「九州山川」之字。

便又問道:「怎樣印呢,印在何處呢?

還是要指點它印呢,還是它自己會得印呢?」

馮修青道:「它自己會印,印在何處它亦能知道。

它的名字叫河一精一使者。

以後如須用印,崇伯但吩咐它一聲就是了。」

文命聽了,就向那玄龜說道:「如今碣石已鑿好,九大川已掘好,河一精一使者,你替一我用印吧!」這時文命等正站在逆河與徒駭河相會之際,玄龜聽說就蹣跚而行。

先到徒駭河岸旁,將身一搖,那背上的青泥簌簌落下,積成一大堆。

但是背上的青泥看去並不覺得減少,最是可怪。

那玄龜堆好了青泥之後,倒退下來,昂起它的大頭,將頭頸向泥上一按,隨即退轉,將身軀縮校眾人過去看時,只見青泥之堆約有八尺高,一個印文玲玲瓏瓏的印在上面。

大家都歎道:「這個真是神物!」

這時玄龜又蹣跚東行。

到得逆河旁邊,又將身軀張大,搖落些青泥,又用頷印好。

然後身軀再縮小,蹣跚的跑到那玉盒之邊,爬進盒中伏著不動。

阿明道:「想來這兩處都已印好,要換地方了。

照此看來,河一精一使者的用印情形,大略不過如此。

那邊碣石山,以及其它新開鑿的山川,統由崇伯帶去用印吧。

某等失陪了!」說罷,與馮修青一同行禮,便要起身。

文命忽然想起一事,忙止住他們道:「且慢且慢。

還要請教。

從前捉天吳、罔象的禺虢是管理東海全部的,尊神是管理東海一部的。

這位東海君又是管理何部的呢?二位官職究竟孰尊卑?還望明示!」阿明道:「某與東海君無所謂尊卑。

以職守而言,某稍稍吃重,大約如世間之所謂一正一副而已。」

文命聽說,方才明白。

阿明等去了,文命帶了玄龜先到碣石山,又到九大川,以及以外新開鑿的山川地方,一一叫玄龜用青泥封印訖,然後再到孟門山而來。

古書所記:夏禹行水,玄龜負青泥於後。

就是指的這樁事情。

而後人的印泥篆刻亦是肇端於此。

聚土為界,亦此遺像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上古神話演義》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且說文命到了冀州東部之後,細看那九河的工程,只有最北的《上古神話演義》第九十四章 伯益作井龍登玄雲 玄龜負泥封印山川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