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名】亦名山薊、楊、薊、馬薊、山姜、山連、吃力伽《本草綱目》草部  術(白朮)

本草綱目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 - 草部  術(白朮)

本草綱目

草部  術(白朮)

【釋名】亦名山薊、楊、薊、馬薊、山姜、山連、吃力伽。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

1、胸膈煩悶。

用白朮研細,每取一茶匙,白水送下。

2、五飲(一、留飲,水在胸部;二、癖飲,水在兩脅下;三、痰飲,水在胃中;四、溢飲,水在五臟間;五、流飲,水在腸間。

這些都是因為飲食胃寒,或飲茶過多所致)。

用白朮一斤、乾薑(炮)半斤、桂心一斤,共研為末,和蜜成丸,如梧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溫水送下。

此方名「倍術丸」。

3、四肢腫滿。

用白朮三兩,每服半兩用口嚼碎,加大棗三枚,煎服。

一天服三、四次。

4、中風口禁,不省人事。

用白朮四兩,加酒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

5、產後中寒,遍身冷直,口禁。

不省人事,用白朮四兩、澤瀉一兩、生薑五錢,加水一升煎服。

6、頭忽暈眩,四體消瘦,飲食無味,好食黃土。

用白朮三斤、曲三斤,搗亂篩淨,加酒和丸,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一天服三次。

忌食菘菜、桃、李、青魚。

7、中濕骨痛。

用白朮一兩,加酒三杯,煎成一杯,一次服完。

不喝酒的人,可用水煎服。

8、小兒蒸熱(脾虛人瘦,不思飲食)。

用白朮、白茯苓、白芍葯各一兩,甘草半兩,加姜棗煎服。

此方名「吃力伽散」。

9、皮疹。

用白朮研細,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10、自汗不止。

用白朮末,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11、盜汗。

用白朮四兩,分別以一兩同牡蠣炒,同石斛炒,同麥麩炒。

共研為末。

每服三錢,傑米湯送下。

一天服三次。

12、產後嘔吐。

用白朮一兩二錢、生薑一兩五錢,加酒和水各二升,煎成一升,分三次服。

13、脾虛脹滿(脾氣不和,冷氣客於中,雍塞不通)。

用白朮二兩、桔皮四兩,共研為末,加酒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飯前服,木香湯送下。

此方名「寬中丸」。

14、脾虛洩瀉。

用白朮五錢、芍葯一兩,共研為末,加米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

一天服兩次,冬月加肉一豆蔻煨為末。

15、久瀉腸滑。

用白朮(炒)、茯苓各一兩,糯米(炒)二兩,共研為末,加棗肉拌食或做成丸子服下。

16、小兒久瀉(米谷不化,飲食不進)。

用白朮二錢半(炒過),加半夏曲二錢半、丁香半錢,共研為末,再加薑汁、麵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

按小兒年歲,酌量給服,米湯送下。

17、腸風痔漏、脫一肛一瀉血,長期不愈。

用白朮一斤,黃土炒過,研細;另用干地黃半斤,在飯上蒸熟。

兩藥搗和,如太干,可加酒少許。

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十五丸,米湯送下。

一服服三次。

18、妊婦束胎(按:束脂是指產期已到而遲遲不生)。

用白朮、枳殼(麩炒),等分為末,和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飯前服,溫水送下。

19、牙長不休(漸至張口進食亦感困難,這叫「髓溢病」)。

用白朮煎湯漱口兼內服,有效。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本草綱目》古代醫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釋名】亦名山薊、楊、薊、馬薊、山姜、山連、吃力伽《本草綱目》草部  術(白朮)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