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宋高祖武皇帝劉裕,字德輿,小名寄奴,彭城縣綏輿裡人,《宋書白話文》武帝本紀

宋書白話文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宋書白話文

宋書白話文 - 武帝本紀

宋書白話文

武帝本紀

(一)

宋高祖武皇帝劉裕,字德輿,小名寄奴,彭城縣綏輿裡人,漢高帝弟弟楚元王交的後代。

交生紅懿侯富,富生宗正辟疆,辟疆生陽城繆侯德,德生陽城節侯安民,安民生陽城矨侯慶忌,慶忌生陽城肅侯岑,岑生宗正平,平生東武城令,東武城令生東萊太守景,景生明經洽,洽生博士弘,弘生琅王牙都尉悝,悝生魏定襄太守,魏定襄太守生邪城令亮,亮生西晉北平太守膺,膺生相國掾熙,熙生開封令旭孫。

旭孫生混,舉家遷到江南,住在晉陵郡丹徒縣京口裡,混官至武原令。

混生東安太守靖,靖生郡功曹翹,翹就是武皇帝劉裕的父親。

劉裕在晉哀帝興寧元年(363)三月十七日夜出生。

長大成一人,身長七尺六寸,風骨奇特。

家雖貧,志遠大,不拘小節。

因孝敬繼母而被世人稱頌。

劉裕最初當冠軍孫無終的司馬。

晉安帝隆安三年(400)十一月,孫恩在會稽揭竿而起,晉朝衛將軍謝琰前將軍劉牢之率兵東征。

劉牢之邀請劉裕參與。

十二月,劉牢之率部抵吳,起義軍沿路聚結,牢之派劉裕領幾十人偵察起義軍的動向。

不巧碰上了幾千起義軍,劉裕率眾迎戰,帶來的人多半戰死了,而他還在酣戰,手舞長刀,殺敵甚多。

牢之的兒子敬宣擔心高祖劉裕久沒音訊,恐怕是被起義軍圍困,就率輕騎尋找他。

一會兒,騎兵主力也到了,起義軍逃退,斬殺俘虜千餘人,劉裕乘勝追擊,平定山陰,孫恩逃回到海上。

隆安四年(401)五月,孫恩又攻克了會稽,殺衛將軍謝琰。

十一月,劉牢之再次領兵東征,孫恩敗退。

牢之駐紮上虞,派劉裕戍守句章城。

句章城矮小,士兵又不到數百名,劉裕常常披堅執銳,身先士卒,每戰都衝鋒陷陣,起義軍這才退回浹口。

當時東征的各路將領,由於治軍不嚴,士兵肆暴搶掠,為老百姓所憎惡。

只有劉裕一路法令嚴明,所到之處無不受到老百姓的熱烈歡迎。

隆安五年(402)春,孫恩頻繁進攻句章,每次都被劉裕擊敗,又撤到海上。

三月,孫恩北擊海鹽,劉裕跟蹤追擊,在海鹽縣城舊址築起城池。

起義軍白天來攻城,城內兵力空虛,劉裕就挑選數百人組成敢死隊,都脫掉盔甲,手持短兵器,擊鼓吶喊衝出城,起義軍被震懾得喪失了士氣,丟盔卸甲逃散,大帥姚盛被斬。

雖然連戰連勝,但眾寡懸殊太大,劉裕私下甚為憂慮。

一天晚上,偃旗息鼓,藏匿主力,像已逃遁。

第二天早晨開啟城門,派幾個老弱病殘上城牆。

起義軍在城外遠遠地問劉裕在什麼地方。

城樓上人回答說:「昨晚逃走了。」

起義軍信以為真,蜂擁進城。

劉裕乘其懈怠,指揮伏兵猛攻,大敗起義軍。

孫恩感到城攻不下來,就率部向滬瀆進發。

劉裕又棄城追擊。

海鹽縣令鮑陋派其子嗣之領吳兵一千,請求打先鋒。

高祖說:「起義軍很一精一干,吳兵又不擅戰,如若前鋒失利,必會導致我軍潰敗。

吳兵殿後作聲援吧。」

嗣之不聽。

當晚,劉裕四處設伏兵,又置備旗鼓,但一處不過數人。

次日,孫恩率萬餘人接戰。

前鋒遭遇後,伏兵齊出,舉旗擊鼓。

起義軍以為四面都有伏兵,撤退。

嗣之追趕,被起義軍殺。

劉裕邊戰邊退,由於起義軍人多勢眾,所率士兵幾乎都戰死、受傷。

劉裕考慮到可能難免一死,跑到設置伏兵的地方,停下來,命令隨從脫一下死者的衣服穿上。

起義軍以為劉裕本當逃走現在反倒停下來,懷疑設有埋伏。

劉裕乘機高呼再戰,英姿颯爽,英勇無比,起義軍以為真的設有伏兵,離去。

劉裕慢慢地撤退,再將衝散的士兵漸漸地集合起來。

五月,孫恩攻陷滬瀆,殺吳國內史袁山松,四千人戰死。

同月,劉裕又在婁縣打敗起義軍。

六月,孫恩乘勝渡海,突然進軍丹徒,士兵多達十餘萬人。

劉牢之還駐在山陰,京師震動。

劉裕日夜兼程,與起義軍同時抵達丹徒。

當時敵我眾寡懸殊,又加上長途急行軍十分疲憊,而丹徒守軍又無鬥志。

孫恩率兵數萬,擊鼓吶喊攻打蒜山,蒜山居民都拿起扁擔準備抵抗。

劉裕率部猛烈攻擊,大敗起義軍,起義軍跳崖投水而死者甚眾。

孫恩靠鼓排渡泗,才得以退回船上。

孫恩雖然被擊敗,但依仗其人多,逕直向京師進發。

由於樓船高大,又遇逆風難以前進,十天後才到白石。

得知劉牢之已撤回拱衛京師,朝廷有防備,就改向郁洲進軍。

八月,朝廷加封劉裕為建武將軍、下邳太守,派他帶領水軍追到郁洲討伐,劉裕又大敗孫恩。

孫恩南逃。

十一月,劉裕追擊孫恩到滬瀆,在海鹽,又大敗孫恩。

三戰三捷,俘虜的起義軍數以萬計。

起義軍自此之後,由於飢餓、疾病、瘟疫,死了一大半,從浹口逃到臨海。

元興元年(402)正月,驃騎將軍司馬元顯率軍西進討伐桓玄,桓玄亦率荊楚大軍,南下討伐元顯。

元顯派鎮北將軍劉牢之抵禦,劉裕協助劉牢之。

劉牢之率部到溧洲。

桓玄到了,劉裕請求發起攻擊,沒得到同意,劉牢之打算派兒子敬宣到桓玄營中講和。

劉裕與牢之外甥東海何無忌聯袂堅決諫阻,牢之不聽。

派遣敬宣到桓玄營中。

桓玄攻克京師,殺害元顯,任命牢之為會稽內史。

牢之恐懼,對劉裕說:「桓玄很快就會剝奪我的兵權,大禍即將臨頭啊。

現在應當向北邊的高雅靠近,在廣陵起義,你能隨我一起去嗎?」

劉裕答道:「你率一精一兵數萬,望風而降。

桓玄新得志,威震天下。

三軍人心,都向他了,廣陵豈能去得了!我看還是歸順他退回京口吧。」

牢之起義後自縊身亡。

何無忌問劉裕:「我該到哪裡去呢?」

劉裕說:「鎮北將軍起義肯定難免一死,你可隨我回京口。

桓玄若能守臣節北面侍君,我就與你歸順他;否則,與你共擊之。

現在正是桓玄驕橫為所欲為之日,肯定要用我們。」

桓玄堂兄桓修領撫軍銜鎮守丹徒,任命劉裕為中兵參軍,軍隊編制、郡轄範圍不變。

自從孫恩潰敗後,追隨他的士兵逐漸散去,他害怕被活捉,在臨海投水自一殺。

剩下的人推舉孫恩妹夫盧循為首領。

桓玄想盡快平定東方,就任命盧循為永嘉太守。

盧循雖然接受了任命,但仍然為所欲為。

五月,桓玄又派劉裕東征。

當時盧循從臨海進入了東陽。

元興二年(403)正月,桓玄又遣劉裕討伐盧循,攻下東陽,盧循逃到永嘉,劉裕追擊又攻下永嘉,殺盧循大帥張士道,並追到晉安,盧循渡海南逃。

六月,桓玄加封劉裕為彭城內史。

桓玄稱楚王,想篡奪皇位,桓玄堂兄衛將軍桓謙派人問劉裕說:「楚王功勳卓著德高望重,四海歸附。

朝廷有禪讓的意思,你意下如何?」

劉裕已立志推倒桓玄,故意謙遜地答道:「楚王,宣武之子,功德蓋世。

晉室微弱,失民心已久,乘天運取而代之,有何不可。」

桓謙高興地說:「你認為可以,那就真的可以。」

十二月,桓玄篡位,把天子送到尋陽。

桓修入朝,劉裕跟他一起到京師。

桓玄見過劉裕後,對司徒王謐說:「昨日看見劉裕,氣度不凡,是人中豪傑。」

每次遊獵集會,都熱情地邀劉裕同往,給劉裕的饋贈賞賜也很豐厚。

劉裕更討厭他。

有人對桓玄說:「劉裕龍行虎步,相貌不凡,恐怕不願為人下,宜早點打算。」

桓玄說:「我正欲平定中原,只有劉裕能擔此大任。

關隴平定後,再作計議。」

桓玄於是下詔說:「劉裕以少勝多,屢次打擊了起義軍的氣焰。

渡海追寇,十滅其八。

諸將奮力作戰,多數受過重傷。

上自元帥下至將士,論功行賞,以表功勳。」

當初劉裕東征盧循,何無忌跟隨到山陰,他勸劉裕在會稽起義。

劉裕認為桓玄未篡皇位,而且會稽距京城遙遠,起義成功難,等他篡位的事實彰著後,再在京口起兵,定能成功。

這時桓修回京師,劉裕借口傷口疼痛,受不了陸路行走之苦,與無忌坐船同回京城,共謀復興王室之計。

於是與弟道規、沛郡劉毅、平昌孟昶、任城魏詠之、高平檀憑之、琅王牙諸葛長民、太原王元德、隴西辛盧興、東莞童厚之共同籌謀。

當時桓修弟桓弘為征虜將軍、青州刺史,鎮守廣陵。

道規是桓弘的中兵參軍,孟昶是主簿,劉裕派劉毅秘密前去與孟昶接頭,在江北聚結力量,圖謀起兵殺桓弘。

長民是豫州刺史刁逵左軍府參軍,計劃在歷陽響應。

元德、厚之準備在京城聚集力量攻打桓玄,並約定同時起義。

元興三年(404)二月初一,劉裕借口遊獵,與無忌等集聚親信心腹,同謀者有何無忌、魏泳之、泳之弟欣之、順之、檀憑之、憑之侄兒韶、韶弟祗、隆、道濟、道濟堂兄范之、劉裕弟道憐、劉毅、劉毅堂弟藩、孟昶、孟昶族弟懷玉、河內向彌、管義之、陳留周安穆、臨淮劉蔚、堂弟王圭之、東莞臧熹、堂凝寶符、侄子穆生、童茂宗、陳郡周道民、漁陽田演、譙國范靖等二十七人,願追隨的百餘人。

二十八日晨,城門開,無忌著傳詔服,假稱傳詔居前。

眾義士隨他急馳入城。

齊聲呼叫,守城官兵驚嚇紛紛散開,不敢阻攔,很快將桓修斷首示眾。

劉裕哭得很悲慘,厚葬桓修。

孟昶勸桓弘這天出城狩獵。

為讓狩獵人出城,天沒亮就開了城門,孟昶、道規、劉毅等率壯士五、六十人乘機長一驅一直一入。

桓弘正在吃粥飯,當即斬了他,收集他的餘部渡江而去。

義軍剛攻下京城時,桓修的司馬刁弘率文武官吏前來救援。

劉裕登上城樓對他說:「郭江州已奉聖諭在尋陽反正,我等也被密詔,前來誅除逆賊叛臣,約在今日相會。

叛賊桓玄的首級已掛在大航示眾。

諸君難道不是大晉之臣嗎,今天來想怎樣?」

刁弘等人信以為真,率眾撤走。

劉毅到後,劉裕命他殺刁弘。

劉毅兄劉邁先在京師,起義前幾天,劉裕派同謀周安穆告他,叫他到時做內應。

劉邁表面上答應了,內心卻很震驚恐懼。

安穆見他惶恐,估計事情肯定會洩露,趕忙返回。

當時桓玄委任劉邁為竟陵太守,劉邁不知該如何辦才好,乘船欲去竟陵郡。

這夜,桓玄寫信給劉邁說:「北府人有何動向?你最近見到劉裕說了些什麼?」

劉邁以為桓玄已獲知他們的密謀,早晨一起來就告訴了桓玄。

桓玄驚恐,封劉邁為重安侯;後又怪罪他沒有拘留安穆,讓他逃了,就殺了他。

殺元德、戶興、厚之等人。

召集桓謙、卞范之等人商討對付劉裕的辦法。

桓謙等建議:「速派兵攻打。」

桓玄說:「不妥。

劉裕兵力一精一銳,行動敏捷,若派兵去攻打等於去送死。

如果先派水軍迎戰,恐怕又不足以與之抗衡,假如出了差錯,劉裕就成了氣候而我們就輸定了。

不如將大軍集結在覆舟山等待劉裕的軍隊。

劉裕軍如入無人之地二百里,所向披一靡一沒遇敵手,銳氣肯定會受挫,等到了覆舟山突然發現這麼多兵力嚴陣以待,肯定會驚慌恐懼。

我們按兵不動固守陣地,不與他們交鋒,他們想打打不成,自然會解散離去。

這才是上策。」

由於桓謙一再懇切請求出兵,桓玄於是派遣頓丘太守吳甫之、右衛將軍皇甫敷北上抗拒義軍。

桓玄自從獲悉劉裕率眾起義後,成天憂心忡忡,想不出對策。

有人說:「劉裕等力量弱小,哪裡具備成氣候的力量,陛下何必擔憂呢?」

桓玄回答說:「劉裕堪稱當代雄才;劉毅家無多少儲蓄,卻像擲骰子一樣捐出百萬;何無忌,劉牢之的外甥,很像他舅舅。

他們聯合起來,共舉大事,怎能說他們不會成功呢?」

起義大眾推舉劉裕為盟主,並在京城傳遞檄文,檄文說:

治亂相沿襲,天理不常興,狡黠放縱橫行,偶爾遇上君主聖明。

我大晉朝,皇位一再變更,尤其是自隆安以後,皇室難以集在一起,忠臣死於虎口,善良斃於豺狼。

叛逆之臣桓玄,是凌虐百姓的魔鬼,屯兵荊郢,肆虐京師。

蒼天沒滅掉這個禍害,凶殘的勢力得到了發展昌盛,一年多點時間,就推翻了皇位。

皇上被送到遙遠的地方,流離失所,神器沉一淪,宗廟墜毀。

夏朝滅於浞、豕壹,漢朝亡於王莽、董卓,將桓玄比作浞、豕壹、莽、卓,還不足以形容其罪惡。

桓玄篡位,到現在已一年了,長久的大旱,民無生氣。

加上士子庶民疲於傳送運輸,文武百官困於大興土木,父子離散,夫妻分離。

上觀天文,下察人事,倘若桓玄的胡作非為能夠長久,還有什麼會死亡呢。

凡是有良知的人,誰不扼腕痛惜。

這就是劉裕等義憤填膺,揭竿而起,不願安居的原因。

因此以前依附桓玄,現在揭竿而起,聯合勸勉忠烈之士,秘密共同籌謀大計,險些因出差錯而被鎮壓。

輔國將軍劉毅、廣武將軍何無忌、鎮北主簿孟昶、兗州主簿魏泳之、寧遠將軍劉道規、龍驤將軍劉藩、振威將軍檀憑之等人,忠烈之氣能截鐵斬釘、衝霄漢,拿起武器,號召民眾,立志完成上蒼賦予的使命。

益州刺史王璩,在萬里之外響應,平定了荊楚。

江州刺史郭昶之,恭迎皇上,在尋陽建造宮殿。

鎮北將軍王元德等,率領部下,收復了石頭城。

揚武將軍諸葛長民,網羅義士,已佔歷陽。

征虜參軍庚賾之等,暗中聯絡,作內應。

同心協力,各地並舉,就在當天斬了桓玄的徐州刺史安城王修、青州刺史弘。

起義將士已經集結,文臣武將奮勇爭先,都認為沒有一人領頭,則難成大事。

我劉裕堅辭不許,不得已總領軍政要務。

希望上靠祖宗保佑,下憑義眾之力,翦除叛逆,平定京師。

諸君,或世代忠良,或身受皇恩,卻都向狡詐的小人低頭,自己都會覺得這樣做沒道理,對照周禮,難道不感到羞恥嗎?今日舉旗起義正是醒悟的好機會,我劉裕沒有名望,才不如古人,接權於起義之初,受命於既傾之時。

赤膽忠心未昭示於眾時,就感慨憤怒,躍躍欲試,仰觀雲霄星漢長久地懷念,斜看山河豪情壯志日增。

接受檄文之日,心思已奔向了朝廷。

任命孟昶為長史,總管後勤事務,檀憑之為司馬。

百姓願意追隨的千餘人。

三月三十,吳甫之領兵到江乘。

甫之,桓玄的猛將,他的部隊很一精一銳。

劉裕親自拿著長刀,高喊著衝向敵軍,所向披一靡一,很快就殺了甫之。

進軍到羅落橋,皇甫敷率數千餘人迎戰。

寧遠將軍檀憑之和劉裕各領一隊人馬,憑之戰敗被殺,其部下潰敗逃散。

劉裕越戰越勇,前衝後突,在約定時間內打敗了敵軍,擊斃了皇甫敷。

當初劉裕與何無忌等人共籌大計時,有個善看相的人說劉裕和無忌等人都會大富大貴,很快就會應驗,只有檀憑之無福。

劉裕與無忌私下談論說:「我們幾個已是風雨同舟,按理應無差異。

如果我們都大福大貴,檀憑之就不應該例外。」

覺得相面人的話不可思議。

到了檀憑之戰死的時候,劉裕知道他的事業必定成功。

桓玄獲悉皇甫敷等人都覆沒了,更加恐懼。

派遣桓謙駐紮東陵口,卞范之駐守覆舟山西側,兩地駐軍合起來有二萬人。

早晨,起義軍用完早飯後,丟棄剩餘糧食,進至覆舟山東側,派原是乞丐的士兵在山上插旗,迷惑敵人。

桓玄又派武騎將軍庚韋前來,配以一精一兵銳器,援助桓謙等人。

劉裕身先士卒衝向敵軍,將士都奮力死戰,無不以一當百,喊殺聲震天動地。

當時東北風大,劉裕就下令放火,煙火遮天蔽日,擊鼓聲、喊殺聲震動京師。

桓謙等各路軍,一時間土崩瓦解。

桓玄當初雖然派兵佈陣,但已打定了逃走的主意,囑咐領軍將軍殷仲文在石頭城備好船,帶著他的子侄渡江南逃了。

高祖平定了石頭城,設置留台官,在宣陽門外焚燒桓溫的神廟,在太廟立了東晉的新皇帝。

派遣眾將帥追擊桓玄,尚書王嘏率百官恭迎聖駕。

司徒王謐與眾人推舉劉裕管理揚州,劉裕堅辭不肯。

於是以王謐為錄尚書事,兼任揚州刺史。

後又推舉劉裕為使持節,統管揚州、徐州、兗州、豫州、青州、冀州、幽州、并州八州軍務,領軍將軍、徐州刺史。

先前朝廷接手的是晉朝這個亂攤子,政治混亂,百官放縱,百業廢弛,桓玄雖然也想整治,但眾人都不聽他的。

劉裕以身示範,先以威嚴約束宮廷內外,百官皆認真供職,二三天時間內,風氣大變。

況且桓玄雖然憑著英雄豪氣被推舉獲得了擁護,但很快就篡奪了皇位,晉朝的各地刺史和在朝大臣,都盡心盡力地服侍他,君臣名分定了。

劉裕在朝廷裡職位卑微,又無一支軍隊,在草莽之地振臂高呼,倡導大義恢復帝位。

因此王謐等人覺得失去了民心,沒有不愧疚恐懼的。

諸葛長民過了約定的時間還不能起事,刁逵拘捕了他,並押送石頭城,還未到桓玄就失敗了。

桓玄逃往尋陽,江州刺史郭昶之將事先準備好的皇室信物送給他。

桓玄搜羅二千餘人,挾天子逃往江陵。

冠軍將軍劉毅、輔國將軍何無忌、振武將軍劉道規率領軍隊追趕。

尚書左僕射王愉、王愉的兒子荊州刺史王綏等人,是江東的名門望族。

王綏少時名氣就很大,因為劉裕出身平民,很是看不起他。

王綏,還是桓玄的外甥,也有奪取王位的志向。

劉裕都殺了他們。

四月,尊奉武陵王遵為大將軍,承襲舊制。

大赦天下,惟有桓玄一族的後人不在大赦之列。

當初劉裕家境貧寒,曾欠刁逵社錢三萬,長時間無力償還。

刁逵執法甚嚴拘捕了劉裕,王謐拜訪刁逵,暗地為劉裕代還了欠款,於是劉裕獲釋。

劉裕名微位卑,名流都不與他往來,只有王謐同他交往。

桓玄打算篡位時,王謐親手解下了安帝的玉璽和系璽絲帶,成了桓玄的篡位功臣。

等到起義軍攻克了石頭城,眾人都認為王謐該殺,只有劉裕保護他。

劉毅曾乘朝會的時候問王謐玉璽在什麼地方,王謐更加恐懼。

等到王愉父子被殺,王謐堂弟王諶對他說:「王駒本無罪,而起義軍殺了他,這是翦除異己,斷絕百姓的指望。

你是桓玄的同夥,名位又如此顯赫,想倖免能嗎?」

駒,是王愉的小名。

王謐害怕,逃到曲阿。

劉裕寫信告訴大將軍,好好保護王謐,迎接他回來官復原職。

光祿勳卞承之、左衛將軍褚粲、游擊將軍司馬秀奴役官差,御史中丞王員之追查,他們表示道歉,言辭充滿著怨恨憤悱。

卞承之拜訪主管部門想隱瞞。

劉裕給大將軍寫信,說:「褚粲等人是準備擔當重任的大臣,心懷應開闊坦蕩。

執法不公,理應據理上訴力爭,卻亂興怨氣忿恨,將怨恨歸咎到執法衙門,對他們應嚴加處理,以保證政治清明法規嚴正。

將他們一起免職。」

桓玄哥哥的兒子桓歆,聚集兵力向尋陽進軍,劉裕命令輔國將軍諸葛長民迎擊,桓歆敗走。

無忌、道規在桑落州大敗桓玄大將郭銓,各路義軍進據尋陽。

皇上授權劉裕掌管江州軍務。

桓玄逃回荊郢後,大規模地招兵買馬,招募水軍建造樓船、製造武器,很快率兵二萬,挾天子從江陵出發,順江東下,與冠軍將軍劉毅等人在崢嶸洲遭遇,眾將士奮勇拚搏,大敗桓玄。

桓玄丟下將士,又挾天子逃向江陵。

桓玄同一黨一殷仲文恭迎東晉二皇后回京師。

桓玄逃到江陵後,想趁機西逃。

南郡太守王騰之、荊州別駕王康產恭迎天子到南郡郡府。

當初征虜將軍、益州刺史一毛一璩,派遣堂孫一毛一..之與參軍費恬護送弟弟的靈柩順江而下,護靈柩有二百人,一毛一璩弟弟的兒子一毛一修之當時是桓玄的屯騎校尉,引一誘桓玄入四川。

桓玄到了枚回洲,費恬與一毛一..之迎擊。

益州督護馮遷砍下了桓玄的頭,並將它在京師傳看示眾。

接著又在江陵殺了桓玄的兒子。

當初桓玄在崢嶸洲大敗,義軍以為大局已定,未及時追擊。

桓玄死後近十天,義軍的主力還未到。

桓玄的侄兒桓振逃到華容的湧中,招聚桓玄的一黨一徒數千人,清晨襲擊江陵城,城內居民爭相出城投奔桓振。

王騰之、王康產都被殺了。

先前藏在沮川的桓謙,也聚眾響應。

桓振為桓玄治喪,設喪廷。

桓謙率文武百官將玉璽綬帶送還給了安帝。

何無忌、劉道規到江陵後,在靈溪與桓振交戰。

桓玄的部屬馮該又在楊林設置伏兵,義軍潰敗,退回尋陽。

兗州刺史辛禺心懷叛逆。

恰逢北青州刺史劉該叛變,辛禺請命征討劉該,到了淮陽,辛禺也叛變了。

辛禺長史羊穆之殺辛禺,並把他的首級在京師傳遞示眾。

十月,劉裕任青州刺史。

率披鎧甲執銳器的衛隊百人進入州衙。

劉毅等各路人馬又進軍到夏口。

劉毅攻魯城,劉道規攻偃月壘,都攻克了。

十二月,各路軍挺一進平定巴陵。

義熙元年(405)正月,劉毅等抵江津,擊敗桓謙、桓振,平定江陵,皇帝歸順。

三月,皇帝從江陵到了。

下詔說:「我孤陋愚昧,加上命運不濟,遭遇大禍。

叛賊桓玄,乘機製造事端、窮凶極惡肆意妄為,欺誑國人,誣蔑人主,犯上作亂,篡奪皇位。

祖宗的基業淪喪,宗廟被毀。

「老天爺保佑我晉朝,派來英才。

使持節、都督揚徐兗豫青冀幽並江九州軍事、鎮軍將軍、徐、青二州刺史劉裕,忠心耿耿,神武命世,選賢任能,恪守信義,忠義之士雲聚他的麾下。

他振臂一呼,天下響應。

冠軍將軍劉毅、輔國將軍何無忌、振武將軍劉道規,率領水師出擊,斬殺了起義軍首領,回師又平定了荊、漢。

這樣,皇位穩固,我又登基。

他們的功德,我永記在心,鎮軍將軍升為侍中、車騎將軍、統管全國軍事,使持節、徐青二州刺史職務照舊擔任。」

劉裕堅辭不受。

加封為錄尚書事,又不受,屢次請求回到自己的屬地。

天子不許,派百官懇勸,又親自到劉裕府第。

劉裕惶恐,上殿請求,天子不好駁回。

當月,劉裕很快就去鎮守丹徒。

天子又派大使去勸請,還是不接受。

就改任劉裕管理荊、司、梁、益、寧、雍、涼七州,並總攬前十六州軍事,原來的官職保留。

於是不再任青州刺史,改任兗州刺史。

盧循渡海攻下廣州,活捉刺史吳隱之。

朝廷任命盧循為廣州刺史,任命其同一黨一徐道覆為始興相。

義熙二年(406)三月,劉裕管轄交州、廣州。

十月,劉裕上書說:「往昔天降禍皇室,大一奸一臣篡位,我等出於過去的君臣之義,先前又蒙受過國恩,上合忠信之義,下借萬人之憤,雖說上天有靈,但也依靠眾人之力。

褒獎忠誠、勤勉盡力的文臣武將,既表現自己謙遜,又事關國家社稷興亡。

當機立斷地率先揭竿而起,共同籌謀,這才平定京口、廣陵二城,我和撫軍將軍劉毅等二百七十二人,一起參加起義;出京城沿途大戰,剩下一千五百六十六人,加輔國將軍諸葛長民,原給事中王元德十人,共一千八百四十八人,請求天子論功行賞。

西征軍應照上例行賞。」

於是尚書上奏天子,加封義軍盟主鎮國將軍劉裕豫章郡公,食邑萬戶,賞絹三萬匹。

其他人論功行賞,各有不同。

鎮國將軍的僚佐,比原太傅謝安府的僚佐低一等。

十一月,天子重申前令,封劉裕為侍中,晉陞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劉裕堅辭。

皇上派百官懇勸。

義熙三年(407)二月,劉裕回到京師,準備拜訪廷尉,安帝先召見了廷尉,劉裕的辭呈未被接受,進宮面陳推辭,天子才同意,很快劉裕回到丹徒。

閏二月,府內大將駱冰謀劃叛亂,將要被抓時,一個人騎馬逃走,劉裕追上去斬了他。

殺駱冰的父親永嘉太守駱球。

駱球本來是東陽郡史,孫恩起義的時候,他在長山起兵鎮壓,所以得到提拔。

當初桓玄戰敗,因為桓沖的忠貞不貳,給他的孫子取名為桓胤。

到此時駱冰謀劃讓桓胤稱帝,與東陽太守殷仲文暗地勾結。

劉裕於是斬殺了殷仲文以及他的兩個弟弟。

到這個時候,桓玄的殘一黨一餘孽,都被處死了。

十二月,司徒、錄尚書、揚州刺史王謐去世。

義熙四年(408)正月,天子召劉裕入朝輔佐,加封為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錄尚書,照舊擔任徐兗二州的刺史。

劉裕上書辭去了兗州刺史一職。

先前,派冠軍將軍劉敬宣討伐四川的叛逆譙縱,無功而回。

九月,劉裕以派劉敬宣討伐無功,請求降職,天子不恩准。

於是降為中軍將軍,開府的官職照舊擔任。

當初,燕王鮮卑人慕容德在青州僭越稱帝,他死後,他哥哥的兒子慕容超繼位,先後多次在邊境製造禍患。

義熙五年(409)二月,在淮河以北大肆掠奪,俘虜了陽平太守劉千載、濟南太守趙元,驅逐搶掠了一千多家。

三月,劉裕發佈北討的檄文,委派丹陽尹孟昶兼管中軍留守處理開府事務。

四月,水師從京師出發,沿淮河進入泗水。

五月,到下鄴,留下艦船輜重,用步兵進攻琅王牙郡。

每過一處都築城派兵留守。

戍守梁父、莒城的鮮卑人都逃跑了。

聽說晉軍將到,慕容超的大將公孫五樓勸他說:「應佔據大峴,割掉粟苗,堅壁清野以待來敵,晉軍遠道而來沒有糧草,想交戰又不能,一、二十天之後,就可折斷刑杖鞭笞他們了。」

慕容超不聽,說:「敵軍遠道而來,肯定不能長久有戰鬥力,一旦引他們過了大峴,我用一精一銳的騎兵去攻打,不用擔心不會擊敗他們,哪用得著先毀莊稼,自己先示弱於人呢。」

在劉裕即將出兵時,謀士們認為,鮮卑人聽說大軍去討伐他們,一定不敢迎戰,如果不截斷大峴,就會堅守廣固,割粟苗堅壁清野,來斷絕三軍的糧草,這樣不只是很難成功,而且還會回不來。

劉裕說:「這件事我考慮成熟了,鮮卑人貪婪,想不到這麼遠,貪圖眼前小利,他們捨不得粟苗。

認為我們孤軍深入,不能長久作戰,只能進駐臨朐,退守廣固。

我軍一旦進入大峴,將士們就沒有後退的想法。

帶領懷有必死之心的軍隊,對付懷有野心的叛逆,何愁不成功!他們不能堅壁清野牢固死守,是替各位保護財產。」

劉裕進入大峴後,用手指著天說:「我們大功告成了。」

六月,慕容超派遣五樓和廣寧王賀賴盧首先佔據了臨朐城。

聽說晉朝大軍到了,留下年老的瘦弱的士兵守廣固,其餘的全部出擊。

臨朐有一條巨蔑河,離城四十里。

慕容超告訴五樓:「趕快去佔領它,晉軍得到了水源,就很難擊敗了。」

五樓率騎兵急進。

晉龍驤將軍孟龍符率領騎兵打先鋒,急馳爭奪巨蔑河,五樓敗退。

晉軍穩步前進,戰車四千輛,分為左右兩翼,成方陣徐徐前行,車子全部蒙上青布,駕車的人手持長槊。

又把輕騎兵作為機動部隊。

軍令嚴肅,隊伍整齊。

在離臨朐幾里的地方,燕軍一精一銳的騎兵一萬多人,先後都到了,劉裕命令兗州刺史劉藩、劉藩弟并州刺史劉道憐、諮議參軍劉敬宣、陶延壽、參軍劉懷玉、慎仲道、索邈等,合力攻打。

太陽偏西時,劉裕派諮議參軍檀韶直奔臨朐。

檀韶率領建威將軍向彌、參軍胡藩急馳前往,當天攻下臨朐城,砍斷燕軍牙旗,繳獲慕容超的全部輜重。

慕容超聽說臨朐城已被攻克,帶領大軍逃走,劉裕親自帶兵追趕,燕軍狂奔不已。

慕容超逃到廣固。

晉軍俘獲了慕容超的馬匹、車輦、玉璽、豹尾等物,送到京師。

斬殺了段暉等十幾名大將,殺傷俘虜的士兵數以千計。

第二天,東晉大軍進一逼一廣固城,立即攻外城,慕容超退守內城。

並且築長長的壁壘來守衛它,壁壘高三丈,外面三道壕溝穿插其間。

停泊長江、淮河上的船隻,將糧食屯集在齊地。

劉裕安一撫接納歸順的士兵,漢族人和少數民族人都很高興,根據才能授給官職,所以士兵們都信任他。

七月,天子下詔加封劉裕為北青、冀兩州刺史。

慕容超的大將垣遵及他的弟弟垣苗都率領士兵來歸順晉朝。

劉裕準備製造攻城的器械時,守內城樓的燕兵說:「你們沒有得到張綱,怎麼能夠製造出來呢?」

張綱,南燕國的尚書郎,他善於思考。

碰巧慕容超派張綱向後秦國姚興稱臣求援,請求派兵救助。

姚興假裝答應他,而實際上害怕晉軍,不敢派兵。

張綱從長安返回,泰山太守申宣俘虜了他並送給晉軍。

劉裕於是讓張綱坐在樓車的頂端,讓城內人看到,城裡人沒有不感到大驚失色的。

於是讓張綱大規模製造攻城器一具。

慕容超沒有得到救援,張綱反而被俘虜了,變得擔心害怕了,於是請求作晉的藩國,請求割地以大峴為界,進獻馬匹一千隻。

劉裕不答應,圍攻城池更加厲害。

黃河以北的百姓帶武器糧食來投奔的,日以千計。

錄事參軍劉穆之,謀略過人,劉裕讓他充當首席謀士,一舉一動都向他咨詢。

當時姚興派使者告訴劉裕說:「慕容超素與我相鄰友好,現在因為處境艱難向我求援,我當派一精一銳騎兵十萬,逕直佔據洛陽。

晉軍如果還不後退,我就命令鐵騎長一驅一直一入。」

劉裕大聲地告訴後秦使者:「你告訴姚興,我平定南燕之後,停戰三年,就去平定關中、洛陽。

現在自己能夠送上門來,就快些過來吧。」

劉穆之聽說有後秦的使者,迅速趕來,然而劉裕已經打發他走了。

劉裕把姚興的話以及他的回答,詳細地告訴了劉穆之。

劉穆之憂慮地對劉裕說:「平常事情不論大小,都讓我先考慮一下。

這件事應該好好地考慮,為什麼那麼倉猝地答覆呢。

你答覆姚興的言辭,不能威懾敵人,反而只會激怒他們。

如果南燕還沒攻克,後秦的援軍突然到了,不慎重怎麼對付他們?」

劉裕笑著說:「這是軍機,不是你所能理解的,所以不告訴你。

兵貴神速,他們如果真的出兵救援,一定害怕我們知道,怎麼可能先派遣使者呢。

這是他們看到我軍攻打南燕心裡已經恐懼,說一些自我掩飾的話罷了。」

九月,天子加封劉裕為太尉、中書監,劉裕堅決推辭。

南燕的徐州刺史段宏先跑到索虜。

十月,在黃河以北歸順晉朝。

張綱製造的攻城器械,設計奇巧,像飛樓木幔之類,莫不齊備。

城上的火石、弓箭等守城工具,都沒有用了。

義熙六年(410)二月初五,攻下廣固城,慕容超越城逃走,征虜賊曹喬胥俘獲了他,殺南燕王公以下、以及俘虜的人口一萬多,馬二千匹,慕容超被押送回師,在建康街頭斬首。

劉裕北伐的時候,徐道覆還有伺機而動的野心,勸盧循乘虛而出,盧循沒有聽從。

徐道覆就到番禺(廣東)勸說盧循:「我們居住在南嶺以南,難道真的只能限此一隅,只是因為打不過劉裕罷了。

如今他在圍攻固若金湯的廣固城,不知什麼時候才能攻下。

乘這個時候,用歸鄉心切的將士,偷襲何無忌、劉毅的部隊,成功易如反掌。

不趁這一有利時機而圖保全暫時的平安,如果劉裕平定南燕之後,稍稍休養生息,過不了一、二年,一定有檄文征討你。

如果劉裕親自率軍隊到豫章,派遣一精一銳的部隊越過南嶺,即使將軍再勇一猛,恐怕也抵不住。

現在這個機會,萬萬不可錯過。

如果佔領了他們的都城,搗了他們的老巢,劉裕即使回師,也無能為力。」

盧循聽從了他的話,於是帶兵越過了南嶺。

同月,攻克了南康、廬陵、豫章三郡,各郡的郡守都棄職逃走。

此時平定南燕的消息還未傳回,天子派使者騎馬告訴劉裕,劉裕剛剛攻下南燕國,想在下邳休整,進而平定河、洛,但不久朝廷的使臣到了,當天就班師回朝。

鎮南將軍何無忌與徐道覆在豫章交戰,晉軍戰敗,何無忌被殺。

朝廷內外非常震驚。

朝廷想請晉帝渡江北上靠近劉裕的軍隊,不久得知起義軍還未到,京城的人心稍稍安定。

劉裕到了下邳,用船運載輜重,自己帶領騎兵回師。

到山陽,聽說何無忌被殺,擔心京城失守,於是日夜兼行,和幾十個人到了淮河,向行人詢問京城的消息。

有人告訴他們說:「起義軍還沒有到,劉裕如果回來了,就不用擔心。」

劉裕很高興,一個人乘船過江,逕直趕到京口,京城的人心大為安定。

四月初二日,劉裕回到京師,解除戒嚴讓士兵休息。

撫南將軍劉毅上書請求南征,劉裕寫信給劉毅說:「我以前常和起義軍作戰,知道他們的戰術,他們近來又接連獲勝,不可輕視。

最好等我休整完畢,我們一同前往。」

又派劉毅的堂弟劉藩去制止他。

劉毅不聽,率水師兩萬從姑孰出發。

盧循北上,派徐道覆向尋陽進攻,自己進攻湘中的各郡。

荊州刺史劉道規派兵到長沙迎戰,被盧循打敗。

起義軍直入巴陵,準備攻江陵。

徐道覆聽說劉毅率軍沿江西上,派人報告盧循說:「劉毅的軍隊很強大,成敗在此一舉,應該合力擊敗他。

如果這次勝利了,奪取天下就沒有什麼問題了。

根本安定了,就不用擔心枝葉不平定。」

盧循當天從巴陵出發,與徐道覆聯手東下。

另外有艚艦九艘,艦上有四層樓,高十二丈。

劉裕因為南方諸郡失守,上書請求免職,皇上不允。

五月,劉毅在桑海洛洲(今江西九江)被擊敗,棄船從陸路逃走,其餘逃走不及的人,都被起義軍俘虜。

盧循剛到尋陽時,聽說劉裕已經回來了,不相信。

擊敗劉毅的軍隊後,詢問凱旋將士,都相顧失色。

盧循想退回尋陽,佔領江陵,佔據兩地來對抗晉軍。

徐道覆認為應當乘勝追擊,據理力爭,商討幾天後,才被採納。

劉毅失敗的消息傳來,朝廷內外動盪不安,此時北伐的軍隊才回到京師,大部分都受傷染病,京城的戰士,不過數千。

起義軍已經攻破江、豫兩州,士兵十幾萬,車船綿延百里。

一些逃回的士兵,都說起義軍聲勢浩大。

孟昶、諸葛長民擔心起義軍步步進一逼一,想保護天子渡長江北上,劉裕不同意,孟昶一再堅決請求。

劉裕說:「現在重鎮被佔,強敵向腹地一逼一進,人心惶惶,沒有長久的打算。

如果天子北渡,那麼就會土崩瓦解,長江以北又怎麼去得了呢!假使能夠渡江北上,也只不過苟延一段時間罷了。

現在士兵雖然少,還可以一戰。

如果京城被攻破,那麼君臣同歸於盡,假如厄運一定要降臨,我必當以死來護衛社稷,橫一屍一宗廟,實現多年以來以身報國的志願,決不逃到民間苟且偷生,我已拿定了主意,你不要再說什麼!」孟昶害怕劉裕不能成功,就上書天子說:「劉裕北伐的時候,大家都不贊同,只有我贊同劉裕的行動,導致強敵乘機而入,社稷危急,這是我的罪過,現在我只有以死來謝罪。」

把奏折封好後,就喝藥死了。

朝廷開始重金招聘守城勇士,投身效力朝廷的人,都委以京城的官職。

征發老百姓修建石頭城,建牙城,戒備森嚴,當時有人主張分兵把守各要塞。

劉裕認為:「敵眾我寡,如果分兵駐守,敵人會摸清我們的虛實。

況且一地失利,就會沮喪三軍的士氣,現在將軍隊集中在石頭城,調遣起來機動靈活,既可以讓敵人無法知道我軍的人數,又可以集中力量。

如果部隊需要轉移,待以後再說吧。」

把軍隊轉移駐紮在石頭城,在淮河中設柵欄隔斷了查浦。

不久起義軍大部隊到了,劉裕分析說:「敵人如果在新亭向前挺一進,就銳不可擋,應當躲避,勝敗就難以估量,如果停泊在西岸,那麼就要成為我們的俘虜。」

徐道覆想在新亭、白石兩地上岸後焚船。

盧循猶豫不決,總想考慮出萬全之策,對徐道覆說:「我大軍還未到,孟昶就聞風自一殺,就大勢來說,晉軍在數日內就會潰敗。

現在急於決定勝負,既然不是必由之路,況且還要損傷士兵,不如按兵不動等他們自敗。」

劉裕此時登上石頭城觀察起義軍,開始看到他們向新亭方向進軍,環顧左右,臉都變了色。

不久起義軍的艦隻回頭停泊在蔡洲。

徐道覆還想前行,盧循阻止了他。

這個時候,晉軍陸續到京師附近集結,整修越城,修築查浦、藥園、廷尉三個堡壘,都派重兵把守。

冠軍將軍劉敬宣駐守京城北郊,輔國將軍孟懷玉駐紮丹陽郡西部,建武將軍五仲德駐守越城,廣武將軍劉懷默駐紮建陽門外。

還派寧朔將軍索邈率領鮮卑人的虎斑鐵騎一千多匹,都披上五彩的綢緞,從淮河以北趕到新亭。

起義軍站在一起觀看,都很害怕;然而還希望京城和三吳之地有響應起義軍的。

盧循派十幾隻艦船排除石頭城前柵欄,劉裕命令用神一弩一射擊,起義軍的艦船都被毀壞了,盧循於是下令停止攻柵欄。

偷偷地派兵在南岸埋伏,派一些年老體弱的士兵坐在船上向白石城進發。

劉裕擔心起義軍從白石城上岸,於是率領劉毅、諸葛長民從北面出擊,留下參軍徐赤特守衛南岸,命令他死守不要輕舉妄動。

劉裕帶兵走後,起義軍一火燒查浦後上岸,徐赤特的守軍被打敗,戰死失蹤的有一百多人。

徐赤特丟下餘部,坐小船渡過淮河,盧循就率領幾萬人屯紮在丹陽郡。

劉裕急忙率領軍隊回來援救。

大家擔心起義軍過了江,都認為劉裕應當從小路回城避免遇敵。

劉裕先前已分兵一路回到石頭城,大家都不知道。

讓戰士們休息,吃飽喝足之後,在南塘嚴陣以待。

因為徐赤特違抗軍令,處以斬首。

劉裕還命令參軍褚叔度、朱齡石率一精一兵一千多人渡過淮河。

起義軍幾千人,都手握長刀和短兵器,一精一制的盔甲在太陽下閃光,跳躍著蜂擁而進。

朱齡石所帶的士兵大多是鮮卑人,善於徒步長矛作戰,並且嚴陣以待。

起義軍的短兵不能敵,死傷了幾百人,退走。

在日落時,晉軍也返回了。

劉毅被打敗後,豫州主簿袁興國反叛晉朝,佔據歷陽響應起義軍。

琅王牙郡的內史魏順之派大將謝寶討伐並斬殺了他。

豫州司馬襲擊謝寶,魏順之不去救援反而撤退,劉裕憤怒,殺了魏順之。

魏順之,是魏泳之的弟弟。

這樣,有功的將領都受到震動,不敢不聽從命令。

六月,天子又加封劉裕為太尉、中書監,還授給黃金裝飾的鉞。

劉裕接受黃鉞,其他的封賞堅決不接受。

讓司馬庚悅擔任建威將軍和江州刺史兩職,從東陽向豫章進發。

七月初十,起義軍從蔡洲南撤,回尋陽駐紮。

劉裕派遣輔國將軍王仲德、廣川太守劉鍾、河間太守蒯恩追擊。

劉裕回到東府,大規模擴建水軍,船隻都是有高樓的大艦,有十幾丈高。

盧循派他的大將荀林進犯江陵。

桓謙先從江陵逃往後秦,後又從後秦進入四川,譙縱讓他當荊州刺史。

桓謙和譙道福率兵二萬人,進攻江陵,正好與荀林同時,相隔一百多里。

東晉的荊州刺史劉道規在枝江斬殺了桓謙,在江津擊敗荀林的軍隊,追殺到竹町,斬殺了荀林。

當初盧循逃走的時候,劉裕知道他必定進犯江陵,立刻派遣淮陵內史索邈率領騎兵從陸路援助荊州。

又派建威將軍孫委高率士兵三千,從海路襲擊番禺。

江州刺史庚悅到五畝嶠,盧循已派一千多人佔據山道,庚悅的前鋒鄱陽太守虞丘進擊潰了起義軍。

劉裕已治理好軍務。

十月,率領兗州刺史劉藩、寧朔將軍檀韶等水師南征。

讓後將軍劉毅兼任太尉留守郡府,後方的事情都委託給他。

同月,徐道覆率兵三萬進犯江陵。

荊州刺史劉道規又大敗了他,斬殺萬餘人,徐道覆又回到盆口。

開始劉裕派索邈入川,索邈在山道上被起義軍攔截,直到徐道覆被擊敗後才到達四川。

自從盧循南下,江陵方面與京城的音訊就斷絕了,傳遞消息的人都說江陵已被佔領。

直到索邈回京後,才知盧循已經逃走了。

盧循從蔡洲南逃時,留下他的親信范崇民率五千人,大艦一百多艘,戍守南陵。

王仲德等人聽說大軍將至,於是進攻范崇民。

十一月,大敗范崇民的軍隊,焚燒其艦船,收撫散兵。

盧循在廣州的守兵對海道沒設防。

同月,建威將軍孫季高從海路突然到廣州,起義軍的城池高峻嚴整,守城的士兵有幾千人。

季高焚燒了起義軍的船隻,全部上岸,從四面圍攻,當天就攻下了廣州城。

盧循的父親乘小船逃往始興。

季高安一撫老百姓,剿殺起義軍將士,派兵好好守城。

當初劉裕派遣季高出兵的時候,大家都認為從海路進攻遙遠,一定很艱難;且分散了兵力,費時又很長。

劉裕不贊同。

天子詔令季高說:「大軍在十二月底,一定打敗起義軍。

你現在到廣州去,搗毀他們的巢一穴一,讓他們潰逃時,沒有去處。」

季高依命而行,如期成功。

盧循這時正修整艦隻,製造一些攻城的器械。

劉裕想從長計議,於是駐軍雷池。

起義軍揚言不進攻雷池,順水而下。

劉裕知道起義軍想進攻,但考慮到起義軍戰敗後,可能從京江進入東海,派王仲德帶二百艘艦船往吉陽,斷絕起義軍的去路。

十二月,盧循、徐道覆率兵幾萬,乘船而下,前後相連,不見邊際。

晉軍出動全部的輕便小船,劉裕親自搖旗擂鼓,命令三軍合力出擊。

又在西岸派出一些步兵騎兵。

右軍參軍庾樂生坐在艦上不前進,劉裕將其斬首示眾。

於是三軍奮勇爭先。

晉軍中有很多威力大的神一弩一,所到之處沒有不被摧毀的。

劉裕在江中間焦急。

起義軍的船隻順著風和水流的去向,全部停泊在西岸上。

岸上的士兵首先預備了火攻的材料,於是點火燒起義軍的艦隻,煙霧滿天,起義軍大敗,追到夜裡才回來。

盧循等人退回尋陽。

當初派步兵駐西岸,沒有人不感到奇怪的,等到燒了敵軍船隻,大家才信服。

召回王仲德,讓他還擔任先鋒。

留下輔國將軍孟懷玉駐守雷池。

盧循聽說晉朝大軍沿江上溯,想逃往豫章,於是全力在左裡設置柵欄隔斷江面。

晉軍到左裡,準備決戰,劉裕手中拿的令旗旗竿斷了,折斷的旗子沉入水中,大家都感到很奇怪。

劉裕笑著說:「從前在覆舟的一戰,旗竿也折斷了,現在又是這樣,一定能夠打敗敵人。」

立即攻克柵欄前進。

盧循的軍隊雖然也拚命迎戰,但無能為力。

各路晉軍乘勝追擊,盧循乘小船逃走。

被晉軍殺的以及投水自一殺的起義軍,總共有萬餘人。

收納投降的士兵,原諒他們被一逼一走上了叛逆之路。

派劉藩、孟懷玉輕裝追擊殘兵,盧循收集殘兵剩將,還有幾千人,從小路逃回廣州。

徐道覆退守始興。

劉裕在左裡凱旋班師。

天子派侍中、黃門到軍營慰問軍隊。

(二)

義熙七年(411)正月初八,劉裕在京師整編軍隊,皇上加封他為大將軍兼揚州牧,賜班劍二十名,原來的官職依舊,劉裕堅辭不受。

凡在南征北戰中戰死的,都登記姓名賜給安葬費。

一屍一首沒運回的,派主帥去迎接運回亡者的家鄉。

二月,盧循回到番禺,被孫季高擊敗,盧循收拾殘兵敗將南逃。

劉藩、孟懷玉在始興斬殺徐道覆。

自晉朝中葉以來,政治腐敗,豪強恃強凌弱大肆兼併土地,百姓流離失所,家產得不到保障。

桓玄很想整改,但做不到。

劉裕輔佐朝政後,頒布法規昭告天下,於是豪強大為收斂,人人知禁令。

這時會稽余姚虞亮藏匿一千多人的戶口,劉裕知道後處死了虞亮,免去會稽內史司馬休的職務。

天子重申先前的加封令,劉裕又一次堅辭,於是改封他為太尉、中書監,劉裕這才接受。

他將黃鉞還給天子,並辭掉冀州牧。

交州刺史杜慧度殺死了盧循,將其首級送到京師示眾。

先前各州郡送來的秀才、孝廉,多是濫竽充數。

劉裕上書天子,請求遵循舊制,用考試的辦法加以甄別。

征西將軍、荊州刺史劉道規因病請求回歸故里,義熙八年(412)四月,劉道規改任豫州刺史、後將軍,豫州刺史劉毅取代他為荊州刺史。

劉毅和劉裕同舉義旗,復興晉室,自詡為京城、廣陵,功勞足與劉裕匹敵。

他表面上擁戴劉裕,內心卻極度妒恨。

劉毅雄才大略志存高遠,朝廷素有威望之士多歸附於他。

他還與尚書僕射謝混、丹陽尹郗僧施結為生死同盟。

劉毅西戍江陵,豫州府的幕僚都自動追隨他。

劉毅邀郗僧施任南蠻校尉,劉裕知道劉毅不會甘居人下,終究是個對頭,就暗地策劃對付他。

劉毅到了江陵,假稱病重,上書請求派他的堂弟兗州刺史劉藩來當副職,劉裕假裝應許。

九月劉藩入朝,劉裕下令逮捕他和謝混,打入監牢賜死。

他又上書請求討伐劉毅,並憑借黃鉞率大軍西征,任命前鎮軍將軍司馬休之為平西將軍、荊州刺史,派兗州刺史劉道憐鎮守丹徒,豫州刺史諸葛長民監管太尉留守府事務。

封太尉司馬、丹陽尹劉穆之為建威將軍,撥給他兵力。

十一日從京師出發。

派參軍王鎮惡、龍驤將軍蒯恩打先鋒突襲江陵。

十月,王鎮惡攻克江陵,處死劉毅及其同一黨一。

十一月十四日,劉裕到江陵,發佈文告說:「去弊病拯救黎民,政令須簡潔寬容,廢除修改一些政令,雖然麻煩,但百姓易於理解。

江陵、荊州凋敝殘破,法令殘缺不全,近來戰事不斷,不得安寧。

百姓疲憊匱乏,每況愈下,為賦稅勞役所困,難以為生。

雖然凋敝殘破,但徵稅依舊,盤剝課徵,不遵法規。

治理兩州的命官,有些非善良之輩,不能節儉,一味追求盈足,時間長了就成了習慣,不知悔改。

「近來因為戰事,我劉裕來到二州,更體察到了百姓的疾苦,我想急百姓之急,救民出火海。

徵收租稅勞役,都以登記在冊的戶籍為據。

州郡縣的屯田、池塘、邊塞之稅未作軍用而流入官吏腰包中的,現一律免除。

州郡縣官吏,都依照舊制登記戶口。

朝廷徵調的癸卯梓材、庚子皮一毛一,可停征或減收,另外計作所交納的賦稅。

巴陵均輸折度支,照舊用軍隊運輸。

所關押的起義軍的家屬,一律放回原籍。」

劃荊州十郡建湘州,歸劉裕督治,任命西陽太守朱齡石為益州刺史,率軍伐蜀,皇上加封劉裕為太傅、揚州牧,賜給羽葆、樂隊,班劍二十名。

義熙九年(413)二月九日,劉裕到江陵。

當初諸葛長民驕一婬一貪婪,橫行霸道,為當地百姓所痛恨。

但因為他是劉裕起義的同謀者,劉裕寬容了他。

劉毅被殺後,諸葛長民對親信說:「去年殺彭越,今年誅韓信,災禍就要臨頭了。」

謀劃叛亂。

劉裕定好了回京的時間,但總是滯留不歸。

朝中大臣連日在新亭恭候,諸葛長民也來迎候。

劉裕乘船不聲不響地回了東府。

諸葛長民來到東府門前,傭人引其進府。

他不聽親信勸告,凡平時與他關係不錯的人都同他一起來了。

劉裕早已暗暗下令武士丁日午等人自幔帳後出來,拉倒諸葛長民的坐具,諸葛長民跌了下來。

丁日午上前猛打,諸葛長民死在坐具旁邊,劉裕派人用車裝上諸葛長民的一屍一首送交廷尉,又殺其弟諸葛黎明。

丁日午驍勇力大,時人稱讚他說:「不要飛揚跋扈,否則交付丁日午。」

先前山川湖澤都被豪強霸佔,百姓砍柴捕魚都要納稅,劉裕下令免征。

當時百姓居無定所,劉裕上書說:

「臣聞先王治國,天下井然有序,疆界劃分,各安其所。

在往昔盛世,人無職業變更,所以井田制,三代時興盛。

秦實行新政,漢襲秦制,豪強兼併土地,於是就發生了。

懇請陛下,憐惜萬民,把界定州郡區劃的重任交付臣下,如我懇請的合理,請允准,並迅速實行。」

於是重新劃定州界,只有晉陵附近的徐州、兗州、青州不在重新界定之列。

許多由北方流亡來的郡縣,多被合併裁汰。

皇上加封劉裕為鎮西將軍、豫州刺史。

劉裕堅辭不受太傅、州牧之職和班劍,奉還黃鉞。

七月,朱齡石平蜀,殺蜀王譙縱,並將其首級送京師示眾。

義熙九年(413)九月,皇上加封劉裕第二個兒子劉義真為桂陽縣令,作為他平定齊亂,斬殺盧循的獎賞。

天子重申前令,加封劉裕為太傅、揚州牧,賜羽葆(一種車蓋)、樂隊、班劍二十名。

派百餘名朝臣懇勸,劉裕這才接受羽葆、樂隊、班劍,其餘堅辭不受。

義熙十年(414),減輕徭役讓民休養生息,修建東府。

平西將軍、荊州刺史司馬休之,為宗室所倚重,又得江漢民心,劉裕疑其有奪取王位的野心。

休之哥哥的兒子譙王司馬文思在京師招集任俠之士,劉裕逮捕了他,把他送到司馬休之處,令司馬休之處理。

司馬休之上書請廢文思的王位,並寫信給劉裕表示謝罪。

義熙十一年(415)正月,劉裕逮捕司馬休之的兒子文寶和其侄兒文祖,打入牢中賜死。

劉裕率大軍西征,又持黃鉞,任荊州刺史。

五日,從京師發兵,中軍劉道憐監管留守府事務,司馬休之上書說:

「臣聞運氣不是一成不變的,治世亂世更迭。

國運衰敗了,不久又會興盛。

昔日一奸一臣橫行,皇室不振,今江山姓名未改,皇室再次興隆。

太尉劉裕威武一精一明果斷,首舉義旗,掃除元兇,皇室復位。

一介平民百姓,匡復社稷,南滅盧循,北定廣固,近千年來,功勞沒有比得過他的。

因此四海歸附,朝野推崇。

位居極位,權傾皇上,不能秉公處事,恃一寵一驕橫。

自以為功高蓋世,心目中無皇上,濫殺無辜,肆意苛政暴行,劉裕不守人臣之禮,篡位的跡象日益明顯。

陛下四季的膳食,得不到保征,宮廷的費用,供給的不足十分之一。

皇后患病時,湯藥侍奉不周,她親自寫信給家人,訴苦求助。

這些都是朝廷官員所共同聽到看到的,人人莫不傷感憤慨歎息,但口不敢言。

前揚州刺史司馬元顯頁第五個兒子法興,因為桓玄之禍牽連,遠逃在外,皇上開恩,這才回歸故里。

太傅之後,淪落絕境而又興旺起來,凡有良知的人都感到慶幸。

劉裕翦除異己,不管大小。

他認為法興聰穎明達,民心必歸附於他,胸懷仇恨,就製造謠言,殺戮法興。

大司馬德文和王妃公主為情勢所迫,聯合起來向皇上請命,劉裕肆虐慘毒,但他們誓不屈服。

他們蒙冤受害,其慘痛足以感動路人,我地位卑微,但受德文的恩重,就將女兒嫁給德文之子。

這樣做並不是突發奇想,實在是被一逼一出來的。

已故衛將軍劉毅、右將軍劉藩、前將軍諸葛長民、尚書僕射謝混、南蠻校尉郗僧施,或是功勞蓋世,或是德高望重,都是輔佐朝政的棟樑之材,國家希望之所在,無罪無故,一日之內全被殺戮。

劉裕猜疑殘忍之一性一,真是亙古少見。

「我家道敗落,依賴劉裕才得以生存。

劉裕為皇室所倚重,其程度自古少見,因此無論從公從私的角度考慮,我都該歸附投奔他,事事順著他。

第二次加授荊州牧時,我就苦苦陳述,自己才能低下而地位顯赫,不能這樣長久下去,屢次請求辭職,總得不到允許。

前些時攜帶老母、家庭的一半人遷往西邊,子侄都留在京城,臣兄兒子譙王文思,年少不懂事,喜好交結朋友,不知提防,朋友集會,為劉裕獲悉。

劉裕遂翦除文思的朋友,將他送到我處。

我順其旨意,上書請廢文思王位,改襲大宗,派兒子文寶送女兒回京城。

自以為真心實意地順著他,也不過如此。

豈料劉裕包藏禍心,領兵討伐,加害文思,製造事端。

幕僚議論劉裕,沸沸揚揚。

但臣愚笨,錯誤地認為其不致如此,先前我府下司馬張茂度倉惶回京城,南平太守檀憑之也在這個月的三號棄郡叛逃,找人尋問,才知劉裕早已攻上來了。

劉裕現在的舉措,不是因為與我有怨恨,而是因為我是王室的依靠,所處地位重要;時下賢能之士已被消滅殆盡,只有我還在。

劉裕打算滅掉我後,好達到篡奪王位的目的。

鎮北將軍宗之、青州刺史敬宣,都是劉裕所害怕的,想依次翦除,然後輕而易舉地篡位。

「如今荊、雍義眾,自發集結,人數眾多。

豈是我這個無德之人所能招集的?全靠宗廟之靈保佑所致。

加封文思為振武將軍、南郡太守,宗之兒子竟陵太守魯軌為輔國將軍。

我現與宗之統率大軍,據守江津,屯兵抵抗,相機出擊,今兵鋒所指,只是劉裕父子。

早就應該掃除叛賊,傳來捷報。

只是我位低軟弱,致使劉裕凌虐橫行,真是無顏見人。」

司馬休之府錄事參軍韓延之,跟隨司馬休之多年,頗有才幹。

劉裕到江陵前,暗地派人送信給他說:「司馬文思事件的緣由,遠近皆知。

去年派康之將文思送到司馬休之處,是很尊重他了。

但他毫不愧疚,又不上書請罪。

司馬文思知錯不改,為天地所不容。

我奉命西伐,只是討伐他們父子而已。

江陵境內的居民,都是被一逼一迫的,一概不追究。

往年郗僧施、謝郡、任集之等,結一黨一多年,專門為劉毅出謀劃策,所以被滅。

你等諸位,是一時被迫,原本不想挑釁。

期望會晤你的願望,由來已久。

現在正是諸位回歸的好時候。

若大軍出發,雙方交鋒了,我就分不清好人壞人了。

因此將我的意思先告訴你,並請你轉告他人。」

韓延之回信說:

「你親率兵馬遠征江陵,江陵百姓莫不驚駭。

為什麼?因為不知你為什麼出師。

今承蒙賜信,才知是因為譙王事件,更感歎息。

司馬平西忠貞一愛一國,待人接物的風度可比古之賢人。

因為你有匡復社稷之功,為國家所倚重,衷心推戴你,事事向你咨詢。

譙王往昔因為小事被彈劾,尚且上書請求降職,何況是大過失,他怎會置之不理呢?但康之先前沒有說清楚,因而又派胡道去表白自己的想法。

胡道還沒來得及回來,你已上書廢除康之王位。

康之未能達到目的,真是命啊!寄托相互的思念,應當如此嗎?有什麼不妥的,就興兵討伐!自從義軍掌權以來,各地官員,誰敢不先向你請示,而徑直上書皇上呢?譙王被宰相指責,你又上書請廢其王位,他到底有什麼錯,你上書究竟是為什麼,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劉裕君,四海之內,誰不知你的居心?你何必還想欺詐國人呢!天地所不容的,不是司馬休之,而是你劉裕!來信說『期望相見,由來以久』。

今伐我主,奪我利益,真是『期望相見,由來以久』啊!劉藩死於宮內,諸葛長民死在你的爪牙之手。

好話說得使地方命官驚詫,卻又派兵襲擊他們。

於是宮廷內沒有坦誠之士,宮廷外沒有誠信的諸侯。

為了篡位,你這樣做,真是可恥啊!你府內的將士官佐和朝廷賢德之士,提著身家一性一命度日,內心早已企望太平,我確實愚笨低下,但曾聽有德君子說過『一僕不侍二主』。

以司馬休之高尚的品德,難道不能勝任朝廷授予的官職嗎?他沒有自投虎口,比起郗僧施、任集之等人確實高明些。

假若上天要使天下長期動亂、暴虐橫行,我當與臧洪同歸冥府。

不必再多言了。」

劉裕看信後,長聲歎息,把信遞給左右看說:「追隨的人就當這樣!」

義熙十一年(415)三月,劉裕率軍到江陵。

當初雍州刺史魯宗之擔心劉裕不容他,與司馬休之結盟。

這時派他的兒子竟陵太守魯軌到江陵同司馬休之會合。

江夏太守劉虔之攔擊他,戰敗被殺。

劉裕派彭城內史徐逵之、參事王允之從江夏口出擊,又被魯軌打敗,雙雙斃命。

當時劉裕駐軍馬頭山,當天率軍渡江,親自指揮將士上岸,將士們莫不奮勇爭先。

司馬休之潰敗,與魯軌逃到襄陽,江陵平定。

皇上加封劉裕為南蠻校尉。

即將舉行授官儀式,剛好碰到「四」這個不吉祥的日子。

劉裕幕僚鄭鮮之、諸叔度、王弘、傅亮上書請求換個日子,皇上不同意,下詔說:「江陵積弊甚多,事故頻頻,百姓疲憊,田疇荒蕪,府庫空虛。

加上過去的政令苛刻模糊,勞役繁重,百姓食不果腹。

即使全家老少都去服役,也滿足不了需要。

我常常想起百姓的疾苦,寢食不安,確實該廢除苛政,讓民休養生息,望你在一月之內革除陳規陋習,使政局煥然一新,教化有序。

荊州、雍州、西局、蠻府府臣及服役十二年以上的士兵,或年達六十歲以上,以及負有撫養幼小責任,或一個男丁的困難戶,都讓他們回家。

那些生活困難難以生存的,給予賑濟,州府勤懇之士,根據功勞提拔選用,免去今年租稅。」

義熙十一年(415)四月,劉裕又率軍西征,追到襄陽,司馬休之逃到西羌。

天子又重申前令,加封劉裕為太傅、揚州牧。

授其佩劍上殿,上殿時不必小步走、參拜皇上時不必通報姓名的特權,賜給羽葆、樂隊,配給左右長史、司馬、從事中郎。

加封劉裕三子劉義隆為彭城縣公。

中軍將軍劉道憐為荊州刺史。

義熙十一年(415)八月二十日,劉裕自江陵回京城,將黃鉞還給皇上,堅辭太傅、州牧之職,不受羽葆、樂隊。

朝中大臣認為劉裕德高望重,不必再對皇上拘於臣禮,親自統率大軍,宜給他特殊待遇,上書時不必再稱皇上了,委任劉裕長子為兗州刺史。

義熙十二年(416)正月,皇上令劉裕依舊制取士。

劉裕任平北將軍、兗州刺史,管轄包括南秦在內的二十個州。

劉裕覺得平北將軍府文臣武將太少,不宜另外建府,就撤消平北府,將其與東府合併為一個大府。

指派長子為豫州刺史。

三月,皇上加封劉裕為中外大都督。

當初劉裕平定齊時,還有平定關、洛之意,因盧循襲擊後方,未能如願。

荊、雍州平定後,又圖謀向外拓展疆域,恰逢羌王姚興死,其子姚泓繼位,兄弟相互殘殺,關中動亂。

劉裕任征西將軍、司州豫州刺史,乘機北伐。

他委任長子為徐、兗州刺史。

發佈文告說:「我倡導大義,首先從本州做起,努力匡復王室,建立功勳,外滅勁敵,內除一奸一賊,都是國人共同竭誠努力的結果。

情義日月可鑒。

今奉旨西征關河,小兒本不應當擔任官職,今又加官封職,實在令我心緒鬱結,越來越嚴重。

想到國不富民不強,我更是心急如焚。

罪犯關押了五年以上的都釋放回家,再作良民。

文臣武將勞碌多年而未得陞遷的,都可按資歷深淺上報。」

劉裕接受了中外大都督的職務後到司州,謝絕了大司馬琅王牙王的禮物,朝中謀士都贊同其做法。

劉裕想以仁義的名聲使遠敵歸附,於是尊奉琅王牙王北伐。

五月羌人黃門侍郎尹部率兄弟歸順劉裕。

皇上加封劉裕為北雍州刺史,賞賜羽葆、樂隊,班劍增至四十名,免去中書監職務。

八月,劉裕率大軍從京師出發,委任長子為中軍將軍,管理太尉留守府事務。

委任尚書右僕射劉穆之為左僕射,主管監軍府、中軍府軍務,住進東府,總管大小事務。

九月,劉裕到彭城,任徐州刺史。

劉裕先派冠軍將軍檀道濟、龍驤將軍王鎮惡從陸路向許昌、洛陽進發。

沿路把守的羌人都望風而降。

駐守倉垣的羌人兗州刺史韋華也率眾歸順,劉裕又派北兗州刺史王仲德率水軍沿黃河挺一進,在東郡涼城打敗索虜,進軍平定滑台。

十月,各路大軍會師洛陽,圍攻金墉,姚泓弟弟平南將軍姚光投降,劉裕派人將他押送回京師。

又修繕東晉五帝陵墓,派兵把守。

天子下詔說:

「太尉劉裕是天降英才,一代聖賢,如日月照耀四方。

他勤懇報國,掃除妖孽,功在社稷,他是國人希望之所繫,社稷之依靠。

桓玄篡位,禍國殃民,是劉裕深明大義,首舉義旗,討伐叛逆,拯我晉室於危難之中,匡復王室,劉裕建功卓著,北定海、岱,南平百越,荊、雍臣服,庸岷歸順,剿滅各地叛亂,遏制外族肆虐。

平定各地後,秉尊周禮,整頓習俗,尊奉王訓,推行教化,聲名遠播。

周邊各族都想與我大晉結好。

他們自覺孤陋落後,多次來朝,這是劉裕仁義名聲遠播的功勞。

永嘉年間朝綱不振,諸侯割據一方。

劉裕義憤填膺,招集大眾,討伐叛臣。

一路凱歌,所向披一靡一。

他又收復京師,修復五帝陵墓。

有史以來,功勞未有如此之大者。

「褒獎有功之臣,給以顯位,是聖明君主之所為。

劉裕功德蓋世,不負眾望,加封他為相國,總攬各種政務,兼領揚州牧,封為宋公,劃封地十郡,享受九錫之禮遇。

授給玉璽綬帶、出遊的車蓋,位在王侯之上、佩帶相國綬帶。」

下詔贊曰:

「我孤陋愚昧,繼位後,一奸一臣乘機當道,發亂推翻王室。

祖宗基業,毀於一旦。

但天不滅我大晉,派來英才劉裕,重振朝綱,挽大廈於既傾。

劉裕大功大德,我確實靠他。

今給他書信以嘉獎。

「昔日桓玄篡位,禍國殃民,你忠心耿耿,氣沖宵漢,挺身而出,奮勇伐賊,收復京師,恭迎皇帝歸位。

你的忠義仁德自那次勤王時就表現出來了。

指揮大軍,挺一進崢嶸,收復南郢,剿滅起義軍,斬其頭領,這是你的功勞。

開源節流,予民休養生息,戶口日增,疆域逐漸拓展,民風淳樸,刑罰嚴明,天下安定。

這又是你的功勞。

鮮卑偷襲三齊,鯨吞青、冀,虎視沂、岱州,不斷在邊境挑釁,你親率大軍遠征,擊潰鮮卑,開拓疆域三千里,樹我大晉虎威於大漠。

這又是你的功勞。

盧循妖賊,割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宋書白話文》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一)宋高祖武皇帝劉裕,字德輿,小名寄奴,彭城縣綏輿裡人,《宋書白話文》武帝本紀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