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芝傳、張翼傳、宗預傳、廖化傳《三國誌白話文》卷四十五 蜀書十五 鄧張宗楊傳第十五

三國誌白話文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三國誌白話文

三國誌白話文 - 卷四十五 蜀書十五 鄧張宗楊傳第十五

三國誌白話文

卷四十五 蜀書十五 鄧張宗楊傳第十五

(鄧芝傳、張翼傳、宗預傳、廖化傳、楊戲傳、鄧孔山傳、費賓伯傳、王元泰傳、糜芳等)

鄧芝傳,鄧芝,字伯苗,義陽郡新野縣人,漢司徒鄧禹的後人。

漢朝末年進入蜀地,當時無人瞭解和起用他。

其時益州從事張裕善於相面,鄧芝前去請他相面,張裕對鄧芝說:「您年過七十後,官至大將軍,並能被封侯。」

鄧芝聽說巴西太守龐羲十分好士,於是前去依附他。

先主劉備平定益州,鄧芝作郫縣糧倉管理員。

先主巡視到郫縣,和鄧芝交談,對他的知識才幹大感驚奇,於是提拔他為郫縣縣令,又升為廣漢太守。

他作過官的地方太平清靜,頗有政績,故入朝為尚書。

先主在永安去世。

在此之前,吳主孫權請求兩家講和,先主多次派遣宋瑋、費禕等人回訪東吳。

丞相諸葛亮深恐孫權聽到先主去世,會對蜀國有什麼陰謀,不知怎麼處理。

鄧芝進見諸葛亮說:「現在後主年幼,剛剛即位,應該派大使前往東吳與其重新和好。」

諸葛亮回答說:「我考慮很長時間了,只是沒有得到合適的人選,今天才得到了。」

鄧芝問此人是誰,諸葛亮說:「就是使君您呵!」於是派遣鄧芝前往東吳與孫權修好。

孫權果然心中狐疑,沒有及時會見鄧芝,鄧芝自己要求孫權召見,說:「我今天來也是為了吳國,而不僅僅為我們蜀國。」

孫權於是接見他,對他說:「我的確想與蜀國和親,但是耽心蜀主年幼,蜀國弱小而外敵強一逼一,被魏國欺凌,不能自我保全,故此心存猶豫。」

鄧芝回答說:「吳、蜀二國據有四州土地,大王您是當世英雄,諸葛亮也是一代人傑。

蜀有重重天險可以御守,吳有三江阻隔可為屏障,將這兩個長處合起來,共為唇齒之邦,進可併吞天下,退可鼎足三分,這是很自然的道理。

大王您如今如果去投靠魏國,魏國必定首先要求您去朝拜,繼而想要您的太子進朝作人質,如果您不從命,他們就有了借口進兵前來討伐,那樣蜀國也必定會隨勢順流而見機行一事。

這樣一來,江南的江山恐怕不再為大王的國土了!」孫權沉默良久說:「您所言極是。」

於是自動與魏國絕交,而與蜀國聯和,派遣張溫回訪蜀國。

蜀國再派鄧芝前往東吳,孫權對鄧芝說:「如果天下太平了,二主分治天下,該是多麼令人高興的事!」鄧芝回答說:「天無二日,地無二主,如果併吞魏國之後,大王您也不知道天命把天下許賜給誰。

為君者各自去光大自己的仁德,為臣者各自盡自己的忠心,而身為將領之人則握拿鼓棰擂鼓,爭戰才剛剛開始。」

孫權大笑說:「您確實誠實。」

孫權在給諸葛亮的信中說:「丁瞇淺薄艷飾,陰險不誠,使兩國合和結好只有鄧芝一人。」

及至諸葛亮北往駐守漢中,以鄧芝為中監軍、揚武將軍。

諸葛亮逝世後,鄧芝被升為前軍師前將軍,兼兗州刺史,被封為陽武亭侯,不久又作江州都督。

孫權多次與鄧芝互致問候,他給予鄧芝很豐厚的饋贈。

延熙六年(243),鄧芝被就地升任為車騎將軍,後又獲假節。

延熙十一年(248),涪陵屬國有人殺死都尉反叛,鄧芝率軍征討,很快將其首領斬殺,使百姓安居。

延熙十四年(251),鄧芝逝世。

鄧芝任大將軍二十餘年,賞罰分明,撫一愛一軍士,自身的衣、食都靠公家供一應,生活樸素儉節,終生不積蓄產業,家屬也不免連帶受饑寒,去世時家中沒有任何過剩的財產。

他一性一格剛強質樸,不掩飾自己的情緒,因而與同僚們關係很不和諧。

當時的人很少有受他敬重者,唯獨器重姜維。

鄧芝之子鄧良,承襲鄧芝的爵位,景耀年間,為尚書左選郎,後為晉朝的廣漢太守。

張翼傳,張翼,字伯恭,犍為郡武陽縣人。

他的高祖父是漢朝的司空張浩,曾祖父為廣陵太守張綱,都很有聲名業績。

劉備平定益州,兼任益州牧,張翼為書佐。

建安末年,張翼被舉為孝廉,任職江陽縣縣長,調為涪陵縣縣令,升為梓潼太守,歷任廣漢郡、蜀郡太守。

建興九年(231),張翼為胇降都督、綏南中郎將。

張翼秉一性一執法嚴厲,故得不到當地少數民族的歡心。

當地首領劉胄背叛作亂,張翼出兵討伐。

尚未打敗劉胄就被徵召回朝,他手下的人都認為應該馬上快馬返回朝中請罪,張翼說:「不可。

我因少數民族起義反叛,治政不稱職而被召還,然而接替一我的人尚未到任,我剛身臨戰場,應當運積糧草,做好消滅敵人的物資準備工作,豈可因撤職的原故而耽誤國家的大事!」於是統率部隊毫不鬆懈,接替者來到後才開始出發。

馬忠後來依靠他作好的物資準備而消滅了劉胄,丞相諸葛亮聽說後對張翼頗為讚揚。

諸葛亮出兵武功,以張翼為前軍都督,兼任扶風太守。

諸葛亮逝世後,張翼被任命為前領軍,追論他在征討劉胄一事上的功績,賜爵關內侯。

延熙元年(238),張翼入朝為尚書,不久升為建威都督、假節,晉封都亭侯、征西大將軍。

延熙十八年(238),張翼同姜維一道返歸成都。

姜維建議再次出兵,只有張翼在朝廷力爭,認為國家弱小而百姓勞苦,不宜窮兵黷武。

姜維不聽從,帶領張翼等人出征,升任張翼為鎮南大將軍。

姜維前至狄道,大敗魏國雍州刺史王經,王經的士卒死於洮水者數以萬計。

張翼對姜維說:「可以到此為止了,不宜再向前推進,再前進有可能葬送已取得的大功。」

姜維大怒,說:「為蛇畫足!」姜維終於將王經包圍在狄道,但一直不能攻破城池。

自張翼提出出兵的反對意見以來,姜維心中對張翼很不樂意,然而卻常帶著他一道出征,張翼也是不得已跟著他行動。

景耀二年(259),張翼被任命為左車騎將軍,兼任冀州刺史。

景耀六年(263),張翼與姜維都在劍閣,共同前往涪縣投降鍾會。

第二年正月,他跟隨鍾會到成都,被亂兵殺死。

宗預傳,(附廖化傳)宗預,字德艷,南陽郡安眾縣人。

建寧年間,他隨張飛入蜀。

建興初年(223),丞相諸葛亮用他為主簿,升為參軍右中郎將。

及至諸葛亮逝世,吳國擔心魏國有可能乘蜀國失去重臣而取蜀,增添巴丘守兵一萬人,一方面打算救援蜀國,另一方面企圖趁勢與魏國爭分蜀國土地。

蜀國聽說,也增加了永安的守兵,以防萬一。

宗預身負使命出使東吳,孫權向宗預說:「東吳與西蜀,二國如一家,而我聽說您們增加了白帝城的防守部隊,這是為什麼?」

宗預回答說:「為臣認為東吳增添巴丘的戍卒,西蜀才增加白帝的守兵,都是事情和形勢使然,全不值得過問。」

孫權大笑,讚賞他能抗禮直言,對他特加一愛一待,他在東吳所受到的敬重和禮節,僅亞於鄧芝、費禕。

於是宗預被升為侍中,調任尚書。

延熙十年(247),宗預為屯騎校尉。

當時車騎將軍鄧芝從江州還朝,對宗預說:「周禮規定,六十歲不出軍上陣,而您又接受帶兵打仗的任務,什麼原因?」

宗預回答說:「您已七十歲卻帶兵在外,我六十歲的人為何不受出征之命呢?」

鄧芝一性一情驕傲,自大將軍費禕等都迴避他的傲氣,而宗預獨不屈服。

宗預再次出使東吳,回國時孫權抓著宗預的手,流著眼淚說:「您總是身負使命來結合二國之好,如今您年歲已高,我也已衰老,恐怕再也不能相見了!」贈給宗預一斛大珍珠,於是返國。

升為後將軍,都督永安,就地被任命為征西大將軍,賜爵關內侯。

景耀元年(258),宗預因病被召還成都。

後為鎮軍大將軍,兼任兗州刺史。

其時都護諸葛瞻開始統領朝政,廖化路過看望宗預,想同宗預一道去拜見諸葛瞻。

宗預說:「我們都年過七十的人,已超過自己所希求的年紀,現在只少一死了,為何去求年少之輩而勞碌自己,小心翼翼地去登門造訪呢!」於是不往。

廖化傳,廖化,字元儉,原名廖淳,襄陽人。

為前將軍關羽的主簿,關羽失敗後,歸附東吳。

思念歸附先主劉備,於是詐死,當時的人都很相信,因而他得以扶持老母晝夜西行。

正逢劉備東征,與他在秭歸相遇。

劉備大喜,用廖化為宜都太守。

劉備去世,廖化為丞相參軍,後為廣武都督,逐漸升至右車騎將軍、假節,兼任并州刺史,封中鄉侯,以果敢剛烈著稱於世。

廖化官位與張翼相等,而在宗預之上。

紅潮網

鹹熙元年(264)春,廖化、宗預都內遷洛陽,在半路上病死。

楊戲傳,(附鄧孔山等傳)楊戲,字文然,犍為郡武陽縣人。

他年少時與巴西人程祁(字公弘),巴郡人楊汰(字季儒),蜀郡人張表(字伯達)都知名於世。

楊戲常常推重程祁為他們這群人之首,丞相諸葛亮深為賞識。

楊戲二十餘歲,從州書佐升為督軍從事,掌管刑獄,執法辦案解決疑難,人稱處辦公平得當,被徵召為相府主簿。

諸葛亮去世後,楊戲為尚書右選部郎,刺史蔣琬請他為治中從事史。

蔣琬以大將軍職位建立府署,又召楊戲為東曹掾,升任南中郎參軍為胇降都督的副手,兼任建寧太守。

因病徵召回成都,任命為護軍監軍,外行兼職梓潼太守,入朝為射聲校尉,他所任職的地方都能做到政事清明約簡而不煩苛。

延熙二十年(257),楊戲跟隨大將軍姜維出征到芒水。

楊戲一向心裡不服姜維,酒後談笑,常對姜維有傲慢嘲弄的言語。

姜維外表寬容而內心忌恨,思想上難以忍受楊戲的不敬,軍隊返回後,有關官員逢迎姜維心意彈劾楊戲,於是楊戲被免為庶人。

後於景耀四年(261)去世。

楊戲一性一格雖說簡約輕慢疏略,從不用甜言蜜語奉承人,與人交往從不阿諛逢迎。

他的書信、命令等文字,很少有寫滿一張紙的時候,然而他很重視故舊朋友間的感情,忠誠厚道居家待人。

他與巴西人韓儼、黎韜自幼就十分友好親厚,後來韓儼因病不被任用,黎韜因品行不端而被免職,楊戲幫他們經營和料理生活,經常救濟體恤,恩好如初。

又當時人們說譙周沒有濟世才幹,很少有人敬重他,只有楊戲對他十分看重,曾經稱賞說:「我們這些後生,終究不如這位大個子。」

有識見者為這件事而尊重楊戲。

張表有威儀風度,開始名位與楊戲相當,後官至尚書,督胇降後將軍,先於楊戲逝世。

程祁與楊汰都已早死。

楊戲在延熙四年(241),撰著《季漢輔臣贊》,其中所讚頌敘述的人,現在大部分記載在《蜀書》中,這些都記載在前面。

自此以後(即延熙四年)去世者,則不予追記稱號,所以其中有的人應該加以記敘而不在此《季漢輔臣贊》一書中,其中楊戲對其有贊而現在沒有作傳的人,我(著者陳壽)都在這些文字下面註疏本末,由此可以粗略地瞭解這些人的生平事跡。

從前文王作歌讚賞德行,武王作歌慶賀興盛,承受天命主宰人世的君王,立身行道,並非只在一時,也是為了開創世代傳續的基業,使它光大於來世。

自我中漢末年,朝綱弛廢,豪強並起,勞役繁冗,生靈塗炭。

於是先帝感慨憂慮。

初在燕、代便仁聲卓著,轉行齊、魯則英名播揚,立業荊、郢時君臣同心,聯合吳、越時賢愚風從,奮威巴、蜀則萬里振肅,出兵庸、漢而元兇畏縮,故此他能繼承高祖皇帝開創的事業,恢復劉漢皇朝世系的宗祀。

然而一奸一凶殘暴陰險,上天懲罰尚未施加,猶如武王在孟津班師,還須要在鳴條再戰。

可歎人生有限,早逝歸天。

雖說天下已歸於一,萬國合而一家,當時俊傑扶助輔戴,是明德之主所招致而成,英才濟濟,誠為可觀。

於是將他們的業績風範一併記敘,以傳後世。

其辭為:(略「贊」,留「傳」)

鄧孔山傳,鄧孔山,名方,南郡人。

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隨劉備入蜀。

蜀地平定後,鄧方為犍為屬國都尉,因郡名改換,為朱提太守,被銓選為安遠將軍、胇降都督,駐守南昌縣。

章武二年(222),鄧方去世。

其事跡失考,故此沒有立傳。

費賓伯傳,費賓伯,名觀,江夏郡黽縣人。

劉璋的母親是費觀的堂姑,劉璋又將女兒許配費觀。

建安十八年(214)費觀作李嚴的參軍,抵拒劉備於綿竹,同李嚴一道投降。

劉備平定益州後,費觀被任命為裨將軍,後為巴郡太守、江州都督,建興元年(223)被封為都亭侯,加任振威將軍。

費觀為人善於交結,都護李嚴一性一格自傲,護軍輔匡等人年紀、官位與李嚴差不多,而李嚴卻與他們無親密之處,費觀年紀小李嚴二十多歲,反而與李嚴親密相處如同輩人一樣。

費觀三十七歲時去世。

其事跡失考,故此沒有立傳。

王元泰傳,王元泰,名謀,漢嘉郡人。

他頗有一操一行,容貌舉止不凡。

劉璋時期,他為巴郡太守,返成都後為州治中從事。

劉備平定益州,兼任益州牧,任命王謀為州別駕。

劉備為漢中王,任命荊楚故舊零陵人賴恭為太常,南陽人黃柱為光祿勳,以王謀為少府。

建興初年(223),王謀被賜爵為關內侯,後替代賴恭為太常。

賴恭、黃柱、王謀都因事跡失考,故此沒有立傳。

賴恭的兒子賴瞇,為丞相西曹令史,跟隨諸葛亮到漢中,早逝,諸葛亮深為痛惜,予留府長史參軍張裔、蔣琬的信說:「令史中失去賴瞇,掾屬中死了楊顒,這都對朝廷是大損失。」

楊顒也是荊州人。

後來大將軍蔣琬向張休說:「漢嘉前輩中有王元泰,現在有誰可繼承他?」

張休回答說:「說到王元泰,州里都無人能繼承他,何況我們漢嘉郡呢!」他就是如此受到推重。

何彥英,名宗,蜀郡郫縣人。

師從廣漢人任安學習,一精一深探究任安的學術,與杜瓊同師而名聲卻超過他。

劉璋時期,何宗為廣漢太守。

劉備平定益州,兼任益州牧,徵召何宗為從事祭酒。

後來他援引圖、讖勸劉備稱帝。

劉備登基以後,升何宗為大鴻臚。

建興年間,何宗去世。

其事跡失考,故此沒有立傳。

他的兒子何雙,字漢偶,滑稽詼諧,頗有淳於髡、東方朔的風範,作過雙柏縣縣長,早亡。

吳子遠,名壹,陳留人。

他隨劉焉入蜀。

劉璋時期,吳壹為中郎將,領兵抵禦劉備於涪縣,後降。

劉備平定益州,以吳壹為護軍、討逆將軍,娶吳壹的妹妹作夫人。

章武元年(221),吳壹為關中都督。

建興八年(230),他與魏延出兵南安境內,挫敗魏國將領費瑤,被封為亭侯,晉封為高陽鄉侯,升為左將軍。

建興十二年(234),丞相諸葛亮去世,朝廷派吳壹督領漢中,為車騎將軍、假節,兼作雍州刺史,晉封為濟陽侯。

建興十五年(237),吳壹去世。

其事跡失考,故此沒有立傳。

吳壹的族弟吳班,字元雄,漢朝大將軍何進的屬官吳匡之子。

吳班以豪俠著名,官位常與吳壹不相上下。

劉備時期,吳班為領軍。

後主劉禪時期,吳班逐漸升至驃騎將軍、假節,封爵為綿竹侯。

陳叔至,名到,汝南人。

他從豫州開始就跟隨劉備。

名聲地位常僅次於趙雲,兩人都以忠勇聞名。

建興初年(223),陳到官至永安都督、征西將軍,被封為亭侯。

輔元弼,名匡,襄陽人。

他隨劉備入蜀,益州平定後,為巴郡太守。

建興年間,輔匡調任鎮南,作右將軍,被封為中鄉侯。

劉南和,名邕,義陽人。

他隨劉備入蜀,益州平定後,為江陽太守。

建興年間,逐漸升至監軍、後將軍,賜爵關內侯,後去世。

劉邕的兒子劉式繼承了他的爵位。

小兒子劉武,有文才,與樊建齊名,也作官至尚書。

張處仁,原名存,南陽人。

他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南行到雒縣,被任命為廣漢太守。

張存一向不服龐統,龐統中箭陣亡後,劉備一說到他就嘉讚歎息,張存說:「龐統雖說竭盡忠心令人惋惜,然而您如此懷念不符大雅之義。」

劉備忿怒地說:「龐統殺身成仁,難道有什麼可否定的嗎?」

於是罷免張存官職。

不久張存病死。

其事跡失考,故此沒有立傳。

殷孔休,名觀,作過荊州主簿、別駕從事,其事見《先主劉備傳》,不知其籍貫。

習文祥,名禎,襄陽人。

他跟隨劉備入蜀,歷任雒縣、郫縣縣令、廣漢太守。

其事跡失考。

習禎的兒子習忠,官至尚書郎。

王國山,名甫,廣漢郡妻縣人。

他喜歡評品人物。

劉璋時期,他為州書佐。

劉備平定蜀地後,任命王甫為綿竹縣縣令,後回到州里為荊州議曹從事。

跟隨劉備出征東吳,在秭歸被打敗,遇害身亡。

他的兒子王..,有王甫的風範,官至尚書右選郎。

李永南,名邵,廣漢郡妻縣人。

劉備平定蜀地後,李邵為州書佐部從事。

建興元年(223),丞相諸葛亮召他為西曹掾。

諸葛亮南征,留李邵為治中從事,他在當年即去世。

馬盛衡,名勳;馬承伯,名齊。

兩人都是巴西郡閬中人。

馬勳,劉璋時期為州書佐。

劉備定蜀,召他為左將軍屬,後轉任州別駕從事,旋即去世。

馬齊為太守張飛的功曹。

張飛將他推薦給劉備,作尚書郎。

建興年間,馬齊任從事丞相掾,升為廣漢太守,又為丞相府參軍。

諸葛亮去世後,馬齊為尚書。

馬勳、馬齊都以才幹而自薦受到重用,在州中同仁之間,對他們的信任不如姚胄。

姚胄,字子緒,也是閬中人。

劉備平定益州後,姚胄為功曹書佐。

建興元年(223),姚胄任廣漢太守。

丞相諸葛亮北往駐守漢中,召他為掾。

他能薦舉文士武將,諸葛亮稱讚他說:「忠於國家有益於社稷的事,莫大於進舉人才,推薦人才的人都致意於自己喜歡的人,如今姚胄卻能剛柔並濟,以滿足朝廷對文、武兩方面人才的需要,真可稱得上博雅了,願為掾者們都能做到這一點,以不負國家厚望。」

於是升姚胄為參軍。

諸葛亮去世後,姚胄被升任為尚書僕射。

當時的人都欽佩他真誠、純厚。

他去世於延熙五年(242),即作「贊」之後。

李孫德,名福,梓潼郡涪縣人。

劉備平定益州後,用李福為州書佐、西充國長、成都縣令。

建興元年(223),升任為巴西太守,為江州督、揚威將軍,入朝為尚書僕射,並被封為平陽亭侯。

延熙初年(238),大將軍蔣琬出兵漢中,李福為前監軍兼職司馬,旋即去世。

李偉南,名朝,李福的哥哥。

李朝曾作郡功曹,被舉薦為孝廉,任臨邛縣縣令,入朝為別駕從事。

跟隨劉備東征東吳,章武二年(222),在永安去世。

龔德緒,名祿,巴西郡安漢縣人。

劉備平定益州,龔祿為郡從事牙門將。

建興三年(225),龔祿被任命為越轀太守,隨丞相諸葛亮南征,被少數民族所殺,時年三十一歲。

龔祿的弟弟龔衡,景耀年間為領軍。

王義瞗,名叫士,廣漢郡妻縣人,是王國山的堂兄。

他隨劉備入蜀後,被薦舉為孝廉,任符節縣縣長,升任牙門將,出朝上外任宕渠太守,移住犍為。

正逢丞相諸葛亮南征,轉任為益州太守。

將要南行時,他被少數民族的人所殺。

馮休元,名習,南郡人。

他跟隨劉備入蜀。

劉備東征吳國,用馮習為領軍,統率諸軍,在虎亭被吳軍大敗。

張文進,名南,也自荊州跟隨劉備入蜀,帶兵隨劉備征吳,與馮習一起戰死。

當時還有義陽人傅肜,劉備退軍,他斷後禦敵,兵卒全部戰死,吳國將領勸傅肜投降,傅肜大罵:「吳狗!哪有漢將軍來投降的!」於是戰死。

他的兒子傅僉被任命為左中郎,後又為關中都督。

景耀六年(263),傅僉又臨陣戰死。

人們稱讚他們父子奕世忠義。

程季然,名畿,巴西郡閬中人。

劉璋時期程畿為漢昌縣縣長。

該縣有宗貝人,其種族本一性一剛猛,從前漢高祖利用他們平定關中。

巴西太守龐羲考慮到天下紛亂,郡中應建立武衛部隊,頗招集有一些私人武裝。

有人向劉璋進讒言,說龐羲想造**,劉璋心中懷疑。

龐羲聽說後,很害怕,想要謀劃自保,派遣程畿的兒子程郁宣佈命令,求兵自衛。

程畿回話說:「郡中招集部曲,本來並非反叛,雖然有人讒言,關鍵在於盡誠,如若一定害怕,便生不一良之心,這並非是我想要聽到的事。」

並告誡程郁說:「我受州牧恩典,應為州牧盡節。

你是郡中官吏,應為太守效力,不要因為我而有異心!」龐羲派人告知程畿說:「您的兒子在郡中,不服從太守命令,那麼您的家庭就會遭受禍患了!」程畿回話說:「從前樂羊為將軍,飲過用他兒子作的羹,這並不是無父子恩情,而是大義使之然。

現在您即使把我兒子煮成羹,我也一定飲下去。」

龐羲知道程畿一定不會幫自己的忙,於是轉而殷切地向劉璋表示歉意以致免去禍患。

劉璋聽說這件事,升任程畿為江陽太守。

劉備兼任益州牧時,徵召程畿為從事祭酒。

他後來跟隨劉備征吳,遇大軍大敗,溯江而上退返蜀地,有人報告說:「後面追兵已到,解一開船隻隻身逃走,才能免於一死。」

程畿說:「我在軍中,從未看見敵兵就逃走,何況隨從主公出征而陷入困境。」

追兵於是趕上了程畿的船,程畿親手持戟與敵作戰,使敵人船只有的翻沉。

後來大隊敵軍趕來,一齊向他進攻,於是將他殺死。

糜芳傳,糜芳,字子方,東海人,為南郡太守;士仁,字君義,廣陽人,為將軍,駐守公安。

兩人統屬關羽,與關羽有矛盾,叛降迎進孫權。

郝普,字子太,義陽人。

劉備從荊州入蜀,任命郝普為零陵太守。

郝普被吳國將軍呂蒙所騙,開城降迎呂蒙。

潘睿,字承明,武陵人。

劉備入蜀,任命他為荊州治中,掌管荊州的留守事務,也與關羽不和。

孫權襲擊關羽,潘睿於是投奔吳國。

郝普官至廷尉,潘睿官至太常,並被封侯。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誌白話文》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鄧芝傳、張翼傳、宗預傳、廖化傳《三國誌白話文》卷四十五 蜀書十五 鄧張宗楊傳第十五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