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節驚悸【脈】寸口脈動而弱,動為驚,弱為悸《脈因證治》卷四 第四十六節驚悸

脈因證治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脈因證治

脈因證治 - 卷四 第四十六節驚悸

脈因證治

卷四 第四十六節驚悸

第四十六節驚悸

【脈】寸口脈動而弱,動為驚,弱為悸。

趺一陽一脈微而浮,浮為胃氣虛,微則不能食,此恐懼之脈,憂迫所作也。

寸口脈緊,趺一陽一脈浮,胃氣則虛,是以悸。

肝脈暴,有所驚駭。

【證】悸有三,驚、悸、忪悸。

痰飲閉於中脘,其證短氣自汗,四肢浮腫,飲食無味,心虛煩悶,坐臥不安。

悸,心築然而動。

【治】因血虛。

肝主血,無血養則木盛,故易驚。

心神忤亂,氣與涎結,遂使驚悸。

血虛,治宜硃砂安神丸。

氣涎相結,宜溫膽湯,在心膽經。

小兒驚搐,涎潮如死,乃母胎時受怖。

為腹中積熱,可墜其涎,鎮火清心等是也。

悸因失志氣鬱,涎聚在心脾經,治宜定志丸。

失志者,或事不如意,久思所一愛一。

少一陰一心悸,乃邪入於腎,水乘心,唯腎欺心,火懼水也。

治在於水,以茯苓導其濕,四逆散調之。

枳實、柴胡、芍葯、甘草是也。

與驚悸不同,名亦謂之悸,故書以別之。

發搐痰飲為證,脈必弦澀,皆用下之。

外有肝痺、心肺瘧,言虛寒,皆驚。

硃砂安神丸治血虛驚悸。

硃砂(一兩,另研)黃連(一錢二分)當歸(五分)甘草(五分)生地(三錢)炊餅丸。

溫膽湯治心膽一性一易驚。

半夏竹茹枳實(二兩)茯苓(一兩五錢)陳皮(三兩)甘草(一兩)寒水石散治因驚心氣不行,郁而生痰,結為飲。

寒水石()滑石(水飛,各一兩)甘草(一兩)龍腦(少許)熱則水下,寒姜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脈因證治》古代醫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第四十六節驚悸【脈】寸口脈動而弱,動為驚,弱為悸《脈因證治》卷四 第四十六節驚悸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