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村野小店,烹大塊豬也許麻煩些,做狗比較方便《水滸傳》讀後感江湖好漢為何愛吃醬牛肉、不喜紅燒肉之小考

水滸傳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水滸傳

水滸傳 - 讀後感江湖好漢為何愛吃醬牛肉、不喜紅燒肉之小考

水滸傳

讀後感江湖好漢為何愛吃醬牛肉、不喜紅燒肉之小考

1

村野小店,烹大塊豬也許麻煩些,做狗比較方便。

醬牛肉之類是長期賣的等於熟食,不像紅燒肉是現做熱出來的。

醬牛肉這東西不需現做,小店拿來和花生一起湊。

這不豪客都是到地方了才叫牛肉吃,除了山神廟林教頭,誰都不把牛肉揣懷裡……

《水滸》中李逵去吃牛肉,回說沒有,還生氣潑人。

其實想來,那次是到了比較像樣的樓頭,人家不敢弄牛肉。

像武二、魯大師去的都是野店,隨意搞點牛肉啥的就無事。

順帶說句,那次宋三要喝魚湯,李逵去找,結果還挨了張順的打。

如今想來,倒是宋三郎多事。

好漢們吃吃花糕也似好肥肉,就都很滿意了;了不起牛 肉牛筋,狗腿蒜泥,只顧楂來吃,他偏要小資情調,一個囚徒貼著金印,就滿樓叫著要吃加辣點紅白魚湯醒酒。

給他吃個魚,還嫌醃了不中吃,戴宗也是客氣。

滷牛肉這類是便於拿出來賣,不必燒煮,和花生黃豆一起配冷酒,老少咸宜。

反而是隨身帶牛肉的,我就只見過山神廟林教頭這個案例。

到了大店頭,所謂「齊楚閣兒」「好整齊器皿」,就是宋三那種加辣點紅白魚湯的士大夫菜。

當然,最主要問題可能在於,宋時似乎對耕牛保護得緊,宰牛犯法。

吃牛等於現在吸大麻那樣偏犯戒,最合好漢胸襟了——但這樣的,也就是鄉野江湖敢賣。

城裡賣,衙役當門撲進來。

大致可以如此分類:江湖野店,牛肉村釀;大城高樓,鼎食魚羹。

豬肉太家常,野店和大樓都沒有,只適合家長裡短——宅男的最愛!

羊肉在宋,待遇不低。

林衝到莊,柴大官人看莊丁上了些米啊錢,就怒,說趕緊換羊肉款待。

2

當然也不是江湖好漢都不愛吃豬肉。

《圍城》裡方鴻漸就建議過饅頭夾風肉,是所謂「本位化三明治」。

《天龍八部》,萬劫谷企圖玉成段公子和木婉清,於是就給上了饅頭加紅燒肉。

《飛狐》裡鷹雁門汪三給石屋裡的胡斐弄了鍋紅燒肉,弄了點酒。

孟子說民眾的要求是肥甘適於口。

紅燒肉麼,又肥又甘,最適合性*情平和而且又經常餓的老百姓吃。

所以拿來給段公子這種膏粱子弟填肚子,也很合適。

中美合作所還拿白米飯回鍋肉勾一引革命烈士。

餓的人都吃這一套。

話說紅燒肉乃是正經配飯的菜,比如汪三給胡斐做那個,就是酒帶肉帶飯一起來的。

正經只配酒的,少見人使紅燒肉。

江湖好漢,走江湖喝酒多,因此多野店牛肉。

成名好漢宋江這類做宴席,就是士大夫菜。

家常家居紅燒肉蛋炒飯什麼的?還真的只有大家坐一起慢慢吃、不趕趟的縣鎮級的有。

比如,李尋一歡被押去少林寺時,還有小孩哭要吃呢……

油膩膩又怕什麼,郡主一個人剛吃著涮羊肉大排作料加酒吧唧著,回

3

關於好漢們的品位,我覺得倒問題不大。

嫌肉食者鄙?蘇軾千古第一雅人,吃起肉來絲毫不差。

李漁袁子才什麼,都對肉有心得。

話說趙郡主吃涮羊肉,滿嘴油膩吧?一回頭喀嚓朝張教主嘴上啃一口,人家都意亂情迷著。

江湖好漢,胖其實也不算壞事。

練外家功的哥們也許要求筋骨幹練,但凡內功高厚的,胖點也不礙。

趙三爺仗著身一子肉壓陳禹,孝感樂厚肥嘟嘟的小手,功力也不差。

洪幫主肚子也大,不妨礙飛簷走壁。

所以我覺得,好漢們吃得差點,不是因為艱苦樸素習慣了,大概還是許多時候店小沒條件,或者眼界不高。

前者如紫姑娘拿牛肉擦皮靴,給二師兄與姐 夫叫的一桌,菜質量不差,二位吃得也高興;張家口那一頓之前,郭大俠也是一個只知吃牛羊肉的傻小子;等請過了黃賢弟,什麼口蘑雞湯之類,也能學學辯味了。

這說明人都是成長起來的。

只要有條件了,好漢們還是願意多吃一口的。

九師太武功基本在大一陸是首屈一指的了,吃起素齋來也挑得很。

斐大爺還知道紅燒裡脊、清蒸豬腦怎麼做呢,想必之前也嘗過。

最後了,韋爵爺還不是靠好吃好喝,把十八羅漢勾結得歡歡喜喜麼?

4

當然,挑食本身是挺不好玩的。

比如黑宋三,丫一囚犯,還趕著戴宗吃魚什麼,又嫌這不中吃如何如何,看著就生氣。

大家吃肉也都不易。

《射鵰》裡說曲靈風的店,初一十五才賣肉,阿彌陀佛。

魯大師去吃酒,問要肉吃,回說「剛有些牛肉,全賣光了」。

氣煞!幸好有狗,趕緊將來,蘸蒜泥吃。

像黃幫主,奢華時一路四鹹酸四蜜餞吃著,給郭巨俠還一路介紹。

人家店裡江瑤柱,說幾聲也忍了;貧寒時和郭巨俠吃西瓜、偷雞,什麼都肯。

瀟灑自若,好姑娘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水滸傳》四大文學名著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1村野小店,烹大塊豬也許麻煩些,做狗比較方便《水滸傳》讀後感江湖好漢為何愛吃醬牛肉、不喜紅燒肉之小考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