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黃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內列諸華,或外分荒服《魏書》帝紀第一 序紀

魏書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魏書

魏書 - 帝紀第一 序紀

魏書

帝紀第一 序紀

昔黃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內列諸華,或外分荒服。

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號。

其後世為君長,統幽都之北,廣漠之野。

畜牧遷徙,射獵為業,淳樸為俗,簡易為化,不為文字,刻木紀契而已。

世事遠近,人相傳授,如史官之紀錄焉。

黃帝以土德王,北俗謂土為托,謂後為跋,故以為氏。

其裔始均,入仕堯世,逐女魃於弱水之北,民賴其勤,帝舜嘉之,命為田祖。

爰歷三代,以及秦漢,獯鬻、獫狁、山戎、匈奴之屬,累代殘暴,作害中州,而始均之裔,不交南夏,是以載籍無聞焉。

積六十七世,至成皇帝諱一毛一立,聰明武略,遠近所推,統國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

崩。

節皇帝諱貸立,崩。

莊皇帝諱觀立,崩。

明皇帝諱樓立,崩。

安皇帝諱越立,崩。

宣皇帝諱推寅立。

南遷大澤,方千餘里,厥土昏冥沮洳。

謀更南徙,未行而崩。

景皇帝諱利立,崩。

元皇帝諱俟立,崩。

和皇帝諱肆立,崩。

定皇帝諱機立,崩。

僖皇帝諱蓋立,崩。

威皇帝諱儈立,崩。

獻皇帝諱鄰立。

時有神人言於國曰:「此土荒遐,未足以建都邑,宜復徙居。」

帝時年衰老,乃以位授子。

聖武皇帝諱詰汾。

獻帝命南移,山谷高深,九難八阻,於是欲止。

有神獸,其形似馬,其聲類牛,先行導引,歷年乃出。

始居匈奴之故地。

其遷徙策略,多出宣、獻二帝,故人並號曰「推寅」,蓋俗云「鑽研」之義。

初,聖武帝嘗率數萬騎田於山澤,欻見輜軿自天而下。

既至,見美一婦人,侍衛甚盛。

帝異而問之,對曰:「我天女也,受命相偶。」

遂同寢宿。

旦,請還,曰:「明年周時,復會此處。」

言終而別,去如風雨。

及期,帝至先所田處,果復相見。

天女以所生男授帝曰:「此君之子也,善養視之。

子孫相承,當世為帝王。」

語訖而去。

子即始祖也。

故時人諺曰:「詰汾皇帝無婦家,力微皇帝無舅家。」

帝崩。

始祖神元皇帝諱力微立。

生而英睿。

元年,歲在庚子。

先是,西部內侵,國民離散,依於沒鹿回部大人竇賓。

始祖有雄傑之度,時人莫測。

後與賓攻西部,軍敗,失馬步走。

始祖使人以所乘駿馬給之。

賓歸,令其部內求與馬之人,當加重賞,始祖隱而不言。

久之,賓乃知,大驚,將分國之半以奉始祖。

始祖不受,乃進其一愛一女。

賓猶思報恩,固問所欲。

始祖請率所部北居長川,賓乃敬從。

積十數歲,德化大洽,諸舊部民,鹹來歸附。

二十九年,賓臨終,戒其二子,使謹奉始祖。

其子不從,乃一陰一謀為逆。

始祖召殺之,盡並其眾,諸部大人,悉皆款服,控弦上馬二十餘萬。

三十九年,遷於定襄之盛樂。

夏四月,祭天,諸部君長皆來助祭,唯白部大人觀望不至,於是征而戮之,遠近肅然,莫不震懾。

始祖乃告諸大人曰:「我歷觀前世匈奴、蹋頓之徒,苟貪財利,抄掠邊民,雖有所得,而其死傷不足相補,更招寇讎,百姓塗炭,非長計也。」

於是與魏和親。

四十二年,遣子文帝如魏,且觀風土。

魏景元二年也。

文皇帝諱沙漠汗,以國太子留洛一陽一,為魏賓之冠。

聘問交市,往來不絕。

魏人奉遺金帛繒絮,歲以萬計。

始祖與鄰國交接,篤信推誠,不為倚伏以要一時之利,寬恕任真,而遐邇歸仰。

魏晉禪代,和好仍密。

始祖春秋已邁,帝以父老求歸,晉武帝具禮護送。

四十八年,帝至自晉。

五十六年,帝復如晉;其年冬,還國。

晉遺帝錦、罽、繒、彩、綿、絹諸物,鹹出豐厚,車牛百乘。

行達并州,晉征北將軍衛瓘,以帝為人雄異,恐為後患,乃密啟晉帝,請留不遣。

晉帝難於失信,不許。

瓘復請以金錦賂國之大人,令致間隙,使相危害。

晉帝從之,遂留帝。

於是國之執事及外部大人,皆受瓘貨。

五十八年,方遣帝。

始祖聞帝歸,大悅,使諸部大人詣一陰一館迎之。

酒酣,帝仰視飛鳥,謂諸大人曰:「我為汝曹取之。」

援彈飛丸,應弦而落。

時國俗無彈,眾鹹大驚,乃相謂曰:「太子風彩被服,同於南夏,兼奇術絕世,若繼國統,變易舊俗,吾等必不得志,不若在國諸子,習本淳樸。」

鹹以為然。

且離間素行,乃謀危害,並先馳還。

始祖問曰:「我子既歷他國,進德何如?」

皆對曰:「太子才藝非常,引空弓而落飛鳥,是似得晉人異法怪術,亂國害民之兆,惟願察之。」

自帝在晉之後,諸子一愛一寵一日進,始祖年逾期頤,頗有所惑,聞諸大人之語,意乃有疑。

因曰:「不可容者,便當除之。」

於是諸大人乃馳詣塞南,矯害帝。

既而,始祖甚悔之。

帝身長八尺,英姿瑰偉,在晉之日,朝士英俊多與親善,雅為人物歸仰。

後乃追諡焉。

其年,始祖不豫。

烏丸王庫賢,親近任勢,先受衛瓘之貨,故欲沮動諸部,因在庭中礪鉞斧。

諸大人問欲何為,答曰:「上恨汝曹讒殺太子,今欲盡收諸大人長子殺之。」

大人皆信,各各散走。

始祖尋崩。

凡饗國五十八年,年一百四歲。

太祖即位,尊為始祖。

章皇帝諱悉鹿立,始祖之子也。

諸部離叛,國內紛擾。

饗國九年而崩。

平皇帝諱綽立,章帝之少弟也。

雄武有智略,威德復舉。

七年,匈奴宇文部大人莫槐為其下所殺,更立莫槐弟普撥為大人。

帝以女妻撥子丘不勤。

帝饗國七年而崩。

思皇帝諱弗立,文帝之少子也。

聰哲有大度,為諸父兄所重。

政崇寬簡,百姓懷服。

饗國一年而崩。

昭皇帝諱祿官立,始祖之子也。

分國為三部:帝自以一部居東,在上谷北,濡源之西,東接宇文部;以文帝之長子桓皇帝諱猗統一部,居代郡之參合陂北;以桓帝之弟穆皇帝諱猗盧統一部,居定襄之盛樂故城。

自始祖以來,與晉和好,百姓乂安,財畜富實,控弦騎士四十餘萬。

是歲,穆帝始出并州,遷雜胡北徙雲中、五原、朔方。

又西渡河擊匈奴、烏桓諸部。

自杏城以北八十里,迄長城原,夾道立碣,與晉分界。

二年,葬文帝及皇后封氏。

初,思帝欲改葬,未果而崩。

至是,述成前意焉。

晉成都王司馬穎遣從事中郎田思,河間王司馬顒遣司馬靳利,并州刺史司馬騰遣主簿梁天,並來會葬。

遠近赴者二十萬人。

三年,桓帝度漠北巡,因西略諸國。

四年,東部未耐婁大人倍斤入居遼東。

五年,宇文莫廆之子遜暱延朝貢。

帝嘉其誠款,以長女妻焉。

七年,桓帝至自西略,諸降附者二十餘國,凡積五歲,今始東還。

十年,晉惠帝為成都王穎一逼一留在鄴。

匈奴別種劉淵反於離石,自號漢王。

并州刺史司馬騰來乞師。

桓帝率十餘萬騎,帝亦同時大舉以助之,大破淵眾於西河、上一黨一。

會惠帝還洛,騰乃辭師。

桓帝與騰盟於汾東而還。

乃使輔相衛雄、段繁,於參合陂西累石為亭,樹碑以記行焉。

十一年,劉淵攻司馬騰,騰復乞師。

桓帝以輕騎數千救之,斬淵將綦母豚。

淵南走蒲子。

晉假桓帝大單于,金印紫綬。

是歲,桓帝崩。

帝英傑魁岸,馬不能勝。

常乘安車,駕大牛,牛角容一石。

帝曾中蠱,嘔吐之地仍生榆木。

參合陂土無榆樹,故世人異之,至今傳記。

帝統部凡十一年。

後定襄侯衛一操一,樹碑於大邗城,以頌功德。

子普根代立。

十二年,賨人李雄僭帝號於蜀,自稱大成。

十三年,昭帝崩。

徒何大單于慕容廆遣使朝貢。

是歲,羯胡石勒與晉馬牧帥汲桑反。

穆皇帝天姿英特,勇略過人,昭帝崩後,遂總攝三部,以為一統。

元年,劉淵僭帝號,自稱大漢。

三年,晉并州刺史劉琨遣使,以子遵為質。

帝嘉其意,厚報饋之。

白部大人叛入西河,鐵弗劉虎舉眾於雁門以應之,攻琨新興、雁門二郡。

琨來乞師,帝使弟子平文皇帝將騎二萬,助琨擊之,大破白部;次攻劉虎,屠其營落。

虎收其餘燼,西走度河,竄居朔方。

晉懷帝進帝大單于,封代公。

帝以封邑去國懸遠,民不相接,乃從琨求句注、陘北之地。

琨自以托附,聞之大喜,乃徙馬邑、一陰一館、樓煩、繁畤、崞五縣之民於陘南,更立城邑,盡獻其地,東接代郡,西連西河、朔方,方數百里。

帝乃徙十萬家以充之。

劉琨又遣使乞師救洛一陽一,帝遣步騎二萬助之。

晉太傅東海王司馬越辭以洛中饑饉,師乃還。

是年,劉淵死,子聰僭立。

四年,劉琨牙門將邢延據新興叛,招引劉聰。

帝遣軍討之,聰退走。

五年,劉琨遣使乞師以討劉聰、石勒。

帝以琨忠義,矜而許之。

會聰遣其子粲襲晉一陽一,害琨父母而據其城,琨來告難,帝大怒,遣長子六脩、桓帝子普根,及衛雄、范班、姬澹等為前鋒,帝躬統大眾二十萬為後繼。

粲懼,焚輜重,突圍遁走。

縱騎追之,斬其將劉儒、劉豐、簡令、張平、邢延,伏一屍一數百里。

琨來拜謝,帝以禮待之。

琨固請進軍,帝曰:「吾不早來,致卿父母見害,誠以相愧。

今卿已復州境,然吾遠來,士馬疲弊,且待終舉。

賊奚可盡乎?」

饋琨馬牛羊各千餘,車令百乘,又留勁銳戍之而還。

是年,晉雍州刺史賈疋、京兆太守閻鼎,以晉懷帝為劉聰所執,共立懷帝兄子秦王業為太子,於長安稱行台。

帝復戒嚴,與琨更克大舉。

命琨自列晉行台,部分諸軍,帝將遣十萬騎從西河鑒谷南出,晉軍從蒲阪東度,會於平一陽一,就食聰粟,迎復晉帝。

事不果行。

六年,城盛樂以為北都,修故平城以為南都。

帝登平城西山,觀望地勢,乃更南百里,於壘水之一陽一黃瓜堆築新平城,晉人謂之小一平城,使長子六脩鎮之,統領南部。

七年,帝復與劉琨約期,會於平一陽一。

會石勒擒王浚,國有匈奴雜胡萬餘家,多勒種類,聞勒破幽州,乃謀為亂,欲以應勒,發覺,伏誅。

討聰之計,於是中止。

八年,晉愍帝進帝為代王,置官屬,食代、常山二郡。

帝忿聰、勒之亂,志欲平之。

先是,國俗寬簡,民未知禁。

至是,明刑峻法,諸部民多以違命得罪。

凡後期者皆舉部戮之。

或有室家相攜而赴死所,人問;「何之?」

答曰:「當往就誅。」

其威嚴伏物,皆此類也。

九年,帝召六修,六修不至。

帝怒,討之,失利,乃微服民間,遂崩。

普根先守外境,聞難來赴,攻六修,滅之。

衛雄、姬澹率晉人及烏丸三百餘家,隨劉遵南奔并州。

普根立月餘而薨。

普根子始生,桓帝后立之。

其冬,普根子又薨。

是年,李雄遣使朝貢。

平文皇帝諱鬱律立,思帝之子也。

姿質雄壯,甚有威略。

元年,歲在丁丑。

二年,劉虎據朔方,來侵西部。

帝逆擊,大破之。

虎單騎迸走。

其從弟路孤率部落內附,帝以女妻之。

西兼烏孫故地,東吞勿吉以西,控弦上馬將有百萬。

劉聰死,子粲僭立,為其將靳准所殺。

淵族子曜僭立。

帝聞晉愍帝為曜所害,顧謂大臣曰:「今中原無主,天其資我乎?」

劉曜遣使請和,帝不納。

是年,司馬睿僭稱大位於江南。

三年,石勒自稱趙王,遣使乞和,請為兄弟。

帝斬其使以絕之。

四年,私署涼州刺史張茂遣使朝貢。

五年,僭晉司馬睿遣使韓暢加崇爵服,帝絕之。

治兵講武,有平南夏之意。

桓帝后以帝得眾心,恐不利於己子,害帝,遂崩,大人死者數十人。

天興初,尊曰太祖。

惠皇帝諱賀辱立,桓帝之中子也。

以五年為元年。

未親政事,太后臨朝,遣使與石勒通和,時人謂之女國使。

二年,司馬睿死,子紹僭立。

四年,帝始臨朝。

以諸部人情未悉款順,乃築城於東木根山,徙都之。

是年,張茂死,兄寔子駿立,遣使朝貢。

五年,帝崩。

是年,司馬紹死,子衍僭立。

煬皇帝諱紇那立,惠帝之弟也。

以五年為元年。

三年,石勒遣石虎率騎五千來寇邊部,帝御之於句注陘北,不利,遷於大寧。

時烈帝居於舅賀蘭部。

帝遣使求之,賀蘭部帥藹頭,擁護不遣。

帝怒,召宇文部並勢擊藹頭。

宇文眾敗,帝還大寧。

四年,石勒擒劉曜。

五年,帝出居於宇文部。

賀蘭及諸部大人,共立烈帝。

烈皇帝諱翳槐立,平文之長子也。

以五年為元年。

石勒遣使求和,帝遣弟昭成皇帝如襄國,從者五千餘家。

二年,石勒僭立,自稱大趙王。

五年,勒死,子大雅僭立。

慕容廆死,子元真代立。

六年,石虎廢大雅,僭立。

李雄死,兄子班立。

雄子期,殺班自立。

七年,藹頭不修臣職,召而戮之,國人復貳。

煬帝自宇文部還入,諸部大人復奉之。

煬皇帝復立,以七年為後元年。

烈帝出居於鄴,石虎奉第宅、伎妾、奴婢、什物。

三年,石虎遣將李穆率騎五千納烈帝於大寧。

國人六千餘落叛煬帝,煬帝出居於慕容部。

烈皇帝復立,以三年為後元年。

城新盛樂城,在故城東南十里。

一年而崩。

昭成皇帝諱什翼犍立,平文之次子也。

生而奇偉,寬仁大度,喜怒不形於色。

身長八尺,隆準龍顏,立發委地,臥則一乳一垂至席。

烈帝臨崩顧命曰:「必迎立什翼犍,社稷可安。」

烈帝崩,帝弟孤乃自詣鄴奉迎,與帝俱還。

事在《孤傳》。

十一月,帝即位於繁畤之北,時年十九,稱建國元年。

是歲,李雄從弟壽殺期僭立,自號曰漢。

二年春,始置百官,分掌眾職。

東自濊貊,西及破洛那,莫不款附。

夏五月,朝諸大人於參合陂,議欲定都壘源川,連日不決,乃從太后計而止。

語在《皇后傳》。

娉慕容元真妹為皇后。

三年春,移都於雲中之盛樂宮。

四年秋九月,築盛樂城於故城南八里。

皇后慕容氏崩。

冬十月,劉虎寇西境。

帝遣軍逆討,大破之,虎僅以身免。

虎死,子務桓立,始來歸順,帝以女妻之。

十二月,慕容元真遣使朝貢,並薦其宗女。

五年夏五月,幸參合陂。

秋七月七日,諸部畢集,設壇埒,講武馳射,因以為常。

八月,還雲中。

是年秋,司馬衍死,弟岳僭立。

六年秋八月,慕容元真遣使請薦女。

是年,李壽死,子勢僭立,遣使朝貢。

七年春二月,遣大人長孫秩迎後慕容氏元真之女於境。

夏六月,皇后至自和龍。

秋七月,慕容元真遣使奉聘,求交婚。

帝許之。

九月,以烈帝女妻之。

其年,司馬岳死,子聃僭立。

八年,慕容元真遣使朝貢。

是年,張駿私署假涼王。

九年,石虎遣使朝貢。

是年,張駿死,子重華代立。

十年,遣使詣鄴觀釁。

是年,司馬聃擒李勢。

張重華遣使朝貢。

十一年,慕容元真死,子俊代立。

十二年,西巡,至河而還。

是年,石虎死,子世立。

世兄遵,殺世自立。

尊兄鑒,殺遵自立。

十三年,魏郡人冉閔,殺石鑒僭立。

十四年,帝曰:「石胡衰滅,冉閔肆禍,中州紛梗,莫有匡救,吾將親率六軍,廓定四海。」

乃敕諸部,各率所統,以俟大期。

諸大人諫曰:「今中州大亂,誠宜進取,如聞豪強並起,不可一舉而定,若或留連,經歷歲稔,恐無永逸之利,或有虧損之憂。」

帝乃止。

是歲,氐苻健僭稱大位,自號大秦。

十五年,慕容俊滅冉閔,僭尊號。

十六年,慕容俊遣使朝貢。

是年,張重華死,子曜靈立。

重華庶兄祚殺曜靈而自立,稱涼公。

十七年,遣使於慕容俊。

張祚復稱涼王,置百官,遣使朝貢。

十八年,太后王氏崩。

是年,苻健死,子生僭立。

羌姚襄自稱大將軍、大單于。

張瓘、宋混殺張祚,立重華少子玄靖,稱涼王。

十九年春正月,劉務桓死,其弟閼頭立,潛謀反叛。

二月,帝西巡,因而臨河,便人招喻,閼頭從命。

冬,慕容俊來請婚,許之。

二十年夏五月,慕容俊奉納禮幣。

是年,苻堅殺苻生而僭立。

姚襄為苻眉所殺。

二十一年,閼頭部民多叛,懼而東走。

渡河,半濟而冰陷,後眾盡遍閼頭兄子悉勿祈。

初,閼頭之叛,悉勿祈兄弟十二人在帝左右,盡遣歸,欲其自相猜離。

至是,悉勿祈奪其眾。

閼頭窮而歸命,帝待之如初。

二十二年春,帝東巡,至於桑乾川。

三月,慕容俊遣使朝貢。

夏四月,帝還雲中。

悉勿祈死,弟衛辰立。

秋八月,衛辰遣子朝貢。

二十三年夏六月,皇后慕容氏崩。

秋七月,衛辰來會葬,因而求婚,許之。

是歲,慕容俊死,子暐立,遣使致賻。

二十四年春,衛辰遣使朝聘。

是年,司馬聃死,衍子千齡僭立。

二十五年,帝南巡,至君子津。

冬十月,行幸代。

十一月,慕容暐薦女備後宮。

二十六年冬十月,帝討高車,大破之,獲萬口,馬牛羊百餘萬頭。

是年,張重華弟天錫殺玄靖而自立。

二十七年春,車駕還雲中。

冬十一月,討沒歌部,破之,獲牛馬羊數百萬頭。

二十八年春正月,衛辰謀反,東渡河。

帝討之,衛辰懼而遁走。

冬十二月,苻堅遣使朝貢。

是歲,司馬千齡死,弟弈僭立。

二十九年夏五月,遣燕鳳使苻堅。

三十年冬十月,帝征衛辰。

時河冰未成,帝乃以葦緪約澌,俄然冰合,猶未能堅,乃散葦於上,冰草相結,如浮橋焉。

眾軍利涉,出其不意,衛辰與宗族西走,收其部落而還,俘獲生口及馬牛羊數十萬頭。

三十一年春,帝至自西伐,班賞各有差。

三十二年正月,帝南幸君子津。

冬十月,幸代。

三十三年冬十一月,征高車,大破之。

是年,苻堅擒慕容暐。

三十四年春,長孫斤謀反,伏誅。

斤之反也,拔刃向御座,太子獻明皇帝諱寔格之,傷脅。

夏五月,薨,後追諡焉。

秋七月,皇孫珪生,大赦。

是年,司馬弈臣桓溫,廢弈為海西公,立睿子昱。

三十五年,司馬昱死,子昌明僭立。

三十六年夏五月,遣燕鳳使苻堅。

三十七年,帝征衛辰,衛辰南走。

三十八年,衛辰求援於苻堅。

三十九年,苻堅遣其大司馬苻洛率眾二十萬及朱彤、張蠔、鄧羌等諸道來寇,侵一逼一南境。

冬十一月,白部、獨孤部御之,敗績。

南部大人劉庫仁走雲中。

帝復遣庫仁率騎十萬逆戰於石子嶺,王師不利。

帝時不豫,群臣莫可任者,乃率國人避於一陰一山之北。

高車雜種盡叛,四面寇鈔,不得芻牧。

復度漠南。

堅軍稍退,乃還。

十二月,至雲中,旬有二日,帝崩,時年五十七。

太祖即位,尊曰高祖。

帝雅一性一寬厚,智勇仁恕。

時國中少繒帛,代人許謙盜絹二匹。

守者以告,帝匿之,謂燕鳳曰:「吾不忍視謙之面,卿勿洩言。

謙或慚而自一殺,為財辱士,非也。」

帝嘗擊西部叛賊,流矢中目。

賊破之後,諸大臣執射者,各持錐刀欲屠割之。

帝曰:「彼各為其主,何罪也。」

乃釋之。

是歲,苻堅滅張天錫。

史臣曰:帝王之興也,必有積德累功博利,道協幽顯,方契神祇之心。

有魏奄跡幽方,世居君長,淳化育民,與時無競。

神元生自天女,桓、穆勤於晉室。

靈心人事,夫豈徒然?昭成以雄傑之姿,包君子之量,征伐四克,威被荒遐,乃立號改都,恢隆大業。

終於百六十載,光宅區中。

其原固有由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魏書》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昔黃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內列諸華,或外分荒服《魏書》帝紀第一 序紀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