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齊國有一對好朋友管仲和鮑叔牙《中華上下五千年》管鮑之交的故事

中華上下五千年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中華上下五千年

中華上下五千年 - 管鮑之交的故事

中華上下五千年

管鮑之交的故事

春秋時期,齊國有一對好朋友管仲和鮑叔牙,他們年輕時一一一交一一一情就非常好。

管仲早年喪父,還要奉養老母,很早就承擔了養家的重任,生活得很清貧。

好友鮑叔牙知道他生活艱難,就找管仲合夥做生意。

但是,管仲家裡很窮,拿不出本錢來,因此本錢幾乎都是鮑叔牙出的。

後來,他們的生意賺了錢,分紅利時管仲拿的卻比鮑叔牙要多。

鮑叔牙一點都不計較,但是,他的夥計們都為他憤憤不平,背地裡說,管仲這個人太不厚道,沒出多少本錢,拿的利錢卻比誰都多。

鮑叔牙知道後說:「不是這樣的!管仲家貧,還要奉養母親,負擔較重,是我情願多分給他一點的。」

管仲感念好友的照顧,也曾多次出主意,想幫鮑叔牙辦事,可是卻經常好心辦壞事,反而把事情辦砸了,給鮑叔牙添了很多麻煩。

但鮑叔牙從沒責怪過他,還安慰他說:「你不要難過,事情沒辦好,不是因為你的主意不管用,只是我們沒抓好時機。」

不久兩人同去從軍,一到打仗的時候,管仲就躲到後面,甚至臨陣脫逃。

人們就嘲笑他,說他是貪生怕死的膽小鬼。

這時,鮑叔牙馬上替管仲解釋說:「你們誤會了,管仲不是怕死,只是顧念老母,如果他死了,他的母親要由誰來照顧呢?」

後來,管仲和鮑叔牙都在齊國當上了官。

當時齊國的國君是齊僖公,他有三個兒子:世子諸兒、公子糾、公子小白。

而管仲和鮑叔牙就分別給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當師傅,輔佐他們。

但是,鮑叔牙對這個安排很不滿意,他覺得齊僖公知道小白沒什麼才能,將來不可能任國君,才讓他輔佐的。

但管仲卻不這麼認為,他勸導鮑叔牙說,公子小白雖不及公子糾聰明,但是他深有遠慮;而公子糾即便以後真的廢兄立君,也做不出功績來,到時候安邦定國就只有靠你鮑叔牙了。

鮑叔牙聽了管仲的話,才決定接受任命,盡心輔佐小白。

公元前6一98年,齊僖公駕崩,兄長諸兒即位,是為齊襄公。

但是,齊襄公品質卑劣,與其妹文姜亂一倫通一奸一,還醉殺了文姜的丈夫魯國的國君魯桓公。

當時的齊國朝綱失常,政局混亂,齊襄公只好靠濫殺來穩定秩序,搞得朝廷內外人人恐慌。

管仲預感到齊國將會有大亂,便提示鮑叔牙帶著小白外出避禍。

鮑叔牙保護小白逃到了莒國,而公子糾的母親是魯君的女兒,管仲和公子糾的另外一位老師召忽就保護著公子糾逃到了魯國。

齊襄公眾叛親離,最終成為孤家寡人,這給了齊僖公的侄子公孫無知可乘之機。

齊僖公還活著的時候,對待侄兒公孫無知和自己的兒子就沒什麼差別,那時襄公諸兒為此非常不滿。

諸兒即位後,故意降低了公孫無知的待遇,讓公孫無知心生怨恨。

而大夫連稱、管至父因為小事對襄公懷恨在心。

現在襄公失盡人心,三人便勾結起來,密謀殺害襄公,擁立無知為齊君。

後來,公孫無知抓住齊襄公在狩獵時受傷的機會,派人殺死了齊襄公。

然後,連稱、管至父就擁立無知為國君,此事引起朝廷內外的一致反對。

公孫無知在位僅一年多,就被大夫雍林等貴族給殺死了。

接連的內亂導致齊國朝中無君,陷入了一片混亂。

公孫無知死後,齊國的大臣們商議立誰為新君,按照禮法公子糾年長,應該由公子糾繼位。

於是齊國和魯國接洽,表示要迎回公子糾繼任國君,魯國決定派兵護送公子糾返國。

但是朝中的正卿高溪自幼和公子小白一一一交一一一好,急忙暗中派人給在莒國避難的公子小白寫了一封密信,讓他回國爭奪王位。

公子小白接到信後,通過和鮑叔牙分析國內形勢,決定立即回國,於是向莒國借了兵車,馬不停蹄地往齊國趕去。

公子糾得知小白也正趕回齊國,就派管仲帶兵在莒國到齊國的路上攔截小白。

管仲帶兵走過即墨,很快就追上了公子小白的車馬。

管仲彎弓搭箭,瞄準小白,一箭射一了過去,公子小白應聲倒下。

管仲以為小白必死無疑,就帶著人馬回去覆命了。

但事實上,管仲的箭射中的是小白的衣帶鉤,小白並沒有死。

他只是急中生智,倒下裝死。

這次雖有驚無險,但公子小白與鮑叔牙卻提高了警惕,更加快馬加鞭地趕回齊國。

當他們趕到臨淄城,鮑叔牙先進城遊說,正卿高溪聯合其他的大臣表示願意擁立小白為君,就這樣公子小白順利進城登上了王位,他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齊桓公。

正在回齊國路上的管仲與公子糾以為公子小白已死,可以穩坐王位了,也就不著急趕路了,六天後才到齊國。

到了齊國,他們才知道齊國新君已經即位,而且就是公子小白。

公子小白搶先一步奪走了君位,公子糾和管仲只有返回魯國尋找容身之地。

魯國的國君魯莊公得知齊國另立新君,對齊極為仇視,決定用武力為公子糾奪回君位。

魯莊公親率大軍帶著公子糾來到齊境。

齊桓公也不示弱,決定「以兵拒之」。

雙方各投入300輛兵車戰鬥。

齊軍一舉擊破魯軍,包圍魯莊公主力。

魯莊公放棄自己的戰車,改乘軺車,改裝後才突圍逃回魯國。

公子糾和管仲也和魯莊公一起退了回去。

魯軍慘敗,齊軍乘勝追擊,攻入魯國境內。

齊桓公想要讓魯國殺了管仲,報一箭之仇,但是鮑叔牙勸他說:「如果主公只想治理好齊國,叔牙和高傒足以勝任,但是如果主公想要在天下諸侯中稱霸,就一定不能錯過管仲了。」

齊桓公難忘舊恨,說:「當初,我差點死於他的箭下,他是我的仇人,怎麼可能來輔佐我呢?」

鮑叔牙勸解道:「他這麼做也是為了效忠於自己的主人!管仲是天下奇才,不管哪個國家任用他,都肯會成就一番事業。

我聽說明君是不會記仇的,如果您能不計前嫌,赦免其罪,並委以重任,他定忠心耿耿地為您效力。

要完成一代霸業,非管仲莫屬。」

經過鮑叔牙的勸諫,齊桓公終於釋掉舊怨,決定任用管仲。

但此時管仲人在魯國,他們擔心魯國不肯放人。

於是,鮑叔牙給魯侯寫了一封信,讓魯侯殺了公子糾,把召忽、管仲送來齊國,齊國國君要自己殺了他們報仇,如不照辦就攻進魯國國都。

魯國的大臣施伯認為,齊國要管仲是想要重用他,如果得到管仲的輔佐,齊國勢必更加強大,威脅魯國的安全,所以提議殺了管仲,而把一一屍一一首還給齊國。

但是魯莊公剛剛大敗,現在齊國大兵壓境,很是害怕,還是殺了公子糾,把召忽和管仲囚禁起來送回了齊國。

召忽以死明志,表示效忠公子糾,而管仲則被押送到了齊國。

鮑叔牙在齊國邊境等待迎接他。

押送管仲的囚車到來後,鮑叔牙見到老友非常親切,並馬上命人打開囚車,放管仲出來,讓他休息一下後,便說齊桓公想任用他治理國家。

管仲回答說:「我輔助公子糾並沒有幫他登上君位,後來也沒有像召忽那樣為他死節盡忠。

現在卻要去輔佐仇人,豈不要被天下人恥笑!」鮑叔牙勸導他說:「做大事不拘小節,立大功何必求得別人的諒解!在治國方面,你有你的蓋世奇才。

國君志向遠大,想要成就霸業,如你能幫他實現大志,公德必能被天下人傳揚。」

做通了管仲的工作後,鮑叔牙就帶著管仲到都城臨淄去見齊桓公。

桓公和管仲談論如何建立霸業,發現管仲果然有治國之才,於是任命他為宰相。

經過鮑叔牙的推薦,管仲被委以重任,而鮑叔牙自己則甘願當他的下屬。

管仲發揮自己的治世長才,終於幫助齊國成為春秋時期的霸主,但也與鮑叔牙的知才善薦是分不開的。

後世的人們景仰管仲的才幹,但同樣也稱讚鮑叔知人善諫,讓位於賢的胸襟和氣度。

鮑叔牙死後,管仲在他的墓前大哭不止,還曾感慨地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管鮑之一一一交一一一,已成廣為流傳的佳話。

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 有巢氏構木為巢的故事 人文始祖伏羲氏的故事 燧人氏鑽木取火的故事 神農嘗百草的故事 黃帝戰蚩尤的故事 堯舜禪讓的故事 大禹治水的故事 商湯滅夏的故事 武王伐紂的故事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晉楚城濮之戰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中華上下五千年》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春秋時期,齊國有一對好朋友管仲和鮑叔牙《中華上下五千年》管鮑之交的故事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