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白話版
卷二十二 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第十二
(朱祐、景丹、王梁、杜茂、馬成、劉隆、傅俊、堅鐔、馬武)
◆朱祐傳
朱祐字仲先,是南陽郡宛縣人。
少年喪父,回到復陽縣外祖父母劉氏家中,往來舂陵,世祖與伯升都與他親一愛一。
伯升拜大司徒後,以朱祐為護軍。
世祖為大司馬,討伐河北時,又以朱祐為護軍,時常面晤親幸,並住宿在裡面。
朱祐陪宴,從容說:「長安政治混亂,公有帝王之相,這是天降之命啊。」
世祖說:「召喚刺一奸一來收捕你這個護軍!」朱祐於是不敢再說了。
跟從征討河北,時常力戰破陣,以朱祐為偏將軍,封安陽侯。
世祖即位,拜為建義大將軍。
建武二年(26),更封堵陽侯。
冬,與諸將擊鄧奉於育陽,朱祐兵敗,被鄧奉所俘獲。
第二年(27),鄧奉被攻破,就肉袒跟朱祐投降。
帝恢復朱祐職位而且厚加慰勞賞賜。
派遣他擊新野、隨縣,都平定了。
延岑自從敗於穰,就與秦豐部將張成會合,朱祐率領征虜將軍祭遵與延岑戰於東陽,大破延岑,臨陣斬了張成,延岑敗走歸秦豐。
朱祐收得印綬九十七件。
進擊黃郵,黃郵降,賞賜朱祐黃金三十斤。
建武四年(28),率領破一奸一將軍侯進、輔威將軍耿植代征南大將軍岑彭圍攻秦豐於黎丘,破其將張康於蔡陽,斬張康。
帝親到黎丘,派御史中丞李由持璽書招降秦豐,秦豐口出惡言,不肯降。
帝引還,授朱祐以方略,朱祐盡力圍攻。
第二年(29)夏,城中窮困,秦豐就領他的母親妻子九人肉袒投降。
朱祐以囚車載秦豐送到洛陽,把他斬了。
大司馬吳漢彈劾朱祐廢詔接受投降,違反了將帥的使命,帝不加罪。
朱祐返回後,與騎都尉臧宮會擊延岑余一黨一陰縣、贊縣及築陽縣的賊眾,全都平定了。
朱祐為人質樸耿直,喜尚儒學。
率領兵眾,多接受投降,以能安定城邑為根本,不追求濫斬首級的功勞。
又嚴禁士卒不准虜掠百姓,軍人樂於放縱,多因此埋怨朱祐。
建武九年(33),屯兵南行唐抵拒匈奴。
建武十三年(37),增加封邑,定封鬲侯,食邑七千三百戶。
建武十五年(39),朝京師,呈上大將軍印綬,因留京奉朝請。
朱祐奏說古代人臣受封賞,不加王爵,建議改諸王為公。
帝即採納施行。
又奏說應令三公都去掉「大」的冠號,以傚法過去經典。
後來帝也接受他的建議。
朱祐起初就學長安,帝前往問候,朱祐不時相勞苦,而先升講捨。
後來帝到朱祐府第,因而笑道:「主人得不捨我而講嗎?」
因有舊恩,多次承蒙賞賜。
建武二十四年(48),去世。
子朱商嗣位。
朱商卒,子朱演嗣位,永元十四年(102),因從兄伯為外孫陰皇后巫蠱事所牽連,被免為庶人。
永初七年(113),鄧太后續封朱演兒子朱沖為鬲侯。
◆景丹傳
景丹字孫卿,馮翊櫟陽人。
年少時就學長安。
王莽時舉四科,景丹以言語科被舉為固德侯相,被稱譽為有幹事才能,遷為朔調連率副貳。
更始即位,派遣使者到上谷宣示,景丹與連率、耿況投降了更始,再為上谷長史。
王郎起來後,景丹與耿況共同謀議抗拒王郎。
耿況派景丹與兒子耿..及寇恂等率兵南歸世祖,世祖引見景丹等,笑著說「:邯鄲將帥幾次揚言要發漁陽、上谷兵,我只是聊且應付而已,沒想到二郡卻為我而來!當與二郡的士大夫共享此功名哩。」
拜景丹為偏將軍,號奉義侯。
跟從攻擊王郎部將兒宏等於南..,郎兵迎戰,漢軍退卻,景丹縱突擊騎兵攻擊,大破王郎軍,追奔十餘里,死傷縱橫在道。
景丹回,世祖對他說:「我聽說突擊騎兵是天下的一精一兵,現在看到突騎參戰,其喜悅豈可用言語表達呢?」
於是跟從征伐河北。
世祖即位,以讖文用平狄將軍孫鹹代理大司馬,部眾都不高興。
帝下詔書求群臣推舉誰可為大司馬,群臣推舉的只有吳漢和景丹。
帝說「:景將軍是北州大將,大司馬可以是他。
然而吳將軍有建立大策的功勳,又誅了苗會、謝躬,他的功勞大。
按舊制驃騎將軍官銜與大司馬可以兼任。」
於是以吳漢為大司馬,而拜景丹為驃騎大將軍。
建武二年(26),定封景丹為櫟陽侯。
帝對景丹說:「現在關東原有的王國,雖有好幾個縣,只有櫟陽是萬戶邑。
俗話說『富貴不歸故鄉,像穿了錦繡的衣服在黑夜中走路』,所以封你為櫟陽侯哩。」
景丹以頭叩地表示感謝。
秋,與吳漢、建威大將軍耿..、建義大將軍朱祐、執金吾賈復、偏將軍馮異、強一弩一將軍陳俊、左曹王常、騎都尉臧宮等跟從擊破五校於..陽,投降的達五萬人。
恰逢陝賊蘇況攻破弘農,活捉了郡守。
景丹當時患了病,帝因他是歸將,想讓他勉強起來擔任弘農郡守,於是在夜間召他入見,對他說「:賊迫近京師,只要依仗將軍威信,睡在一床一上鎮守就夠了。」
景丹不敢推辭,於是勉強支撐病體接受任命,率營兵西到弘農郡,十多天後病逝。
子景尚嗣位,徙封余吾侯。
景尚去世,子景苞嗣位。
景苞去世,子景臨嗣位,景臨無子,封國廢除。
永初七年(113),鄧太后續封景苞弟景遽為監亭侯。
◆王梁傳
王梁字君嚴,漁陽郡要陽縣人。
為郡吏,太守彭一寵一以王梁掌管狐奴縣令,與蓋延、吳漢都率兵南下追及世祖於廣阿,拜為偏將軍。
攻拔邯鄲後,賜爵關內侯。
跟從平定河北,拜野王令,與河內太守寇恂南拒洛陽,北守天井關,朱鮪等不敢出兵,世祖以為是王梁的功勞。
等到即位,議選大司空,而《赤伏符》說「王梁主衛作玄武」,帝以野王是衛元君所徙,玄武是水神之名,司空是水土之官,於是擢拜王梁為大司空,封武強侯。
建武二年(26),與大司馬吳漢等共擊檀鄉,詔令軍事一律歸屬大司馬,而王梁擅自發動野王兵,帝以其不遵詔令,令他在所在縣中停止行動,而王梁又擅自進軍。
帝以王梁前前後後都違抗命令,大怒,派遣尚書宗廣持符節往軍中斬王梁。
宗廣不忍,就用囚車將王梁載回京師。
到京後,帝赦免了他。
月餘,又以他為中郎將,兼執金吾事。
北守箕關,擊赤眉別校,別校降。
三年(27)春,轉擊五校,追到信都、趙國,大破之,所有屯聚都平定了。
冬,派遣使者持符節拜王梁為前將軍。
建武四年(28)春,進擊肥城、文陽,都攻下了。
進與驃騎大將軍杜茂擊佼瞗、蘇茂於楚、沛之間,攻拔大梁、砫桑,而捕虜將軍馬武、偏將軍王霸也分道並進,一年多全都平定了。
建武五年(29),跟從救桃城,破龐萌等,王梁戰鬥尤其有力,拜為山陽太守,鎮守撫一慰新歸附者,將兵一如過去。
幾個月後徵召入京,代歐陽歙為河南尹。
王梁開渠引谷水注入洛陽城下,向東瀉入鞏川,等到渠成而水不流。
建武七年(31),有司彈劾奏明,王梁慚懼,上書請求退職。
帝下詔書說「:王梁以前率兵征伐,眾人稱他為賢,所以擢升到京師。
建議開渠,為人興利,眾力已過,而功不成。
百姓埋怨誹謗,言談者喧嘩吵嚷。
雖蒙寬宥,他本人還是執意謙退,『君子成一人之美』,特以王梁為濟南太守。」
建武十三年(37),增加封邑,定封為阜成侯。
建武十四年(38),卒於官。
子王禹嗣位。
禹去世,子王堅石嗣位。
王堅石因父親王禹及弟王平參與了楚王劉英謀反的罪案而被追究,斬於市,封國廢除。
◆杜茂傳
杜茂字諸公,南陽郡冠軍人。
起初歸光武於河北,為中堅將軍,常跟從征伐。
世祖即位,拜為大將軍,封為樂鄉侯。
北擊五校於真定,進降廣平。
建武二年(26),更封苦陘侯。
與中郎將王梁擊五校賊於魏郡、清河、東郡,平定了所有營堡,其持節大將三十多人都投降了,三郡得以清靜,道路流通。
明年,派遣使者持符節拜杜茂為驃騎大將軍,進擊沛郡,攻拔芒縣。
當時西防再次造**,迎佼瞗。
建武五年(29)春,杜茂率捕虜將軍馬武進攻西防,幾月後攻拔了,佼瞗逃奔董憲。
東方既已平定,
建武七年(31),詔令杜茂引兵北上屯田晉陽、廣武,以防備胡寇。
建武九年(33),與雁門太守郭涼攻擊盧芳將尹由於繁..縣,盧芳將領賈覽率領胡騎萬餘人援救,杜茂與戰,軍敗,引入樓煩縣城。
這時盧芳佔據高柳,與匈奴兵相連結,多次侵犯邊民,帝很憂慮。
建武十二年(36),派遣謁者段忠將各郡解除刑枷的犯人配給杜茂,鎮守北邊,因而發動邊卒築亭候,修烽火,又發動運輸金帛繒絮以供給軍士,並賜給邊民,官吏相望前後不絕。
杜茂也建屯田,用馬盧車轉運。
先是,雁門人賈丹、霍匡、解勝等被尹由所掠,尹由以他們為將帥,與尹由共守平城。
賈丹等聽說盧芳失敗了,就與霍匡、解勝等共殺尹由來見郭涼;郭涼上奏情狀,都封為列侯,帝詔令將運輸金帛賜給杜茂、郭涼軍吏及平城投降的民眾。
自此以後盧芳的城邑逐漸來投降,郭涼誅其豪強大族郇氏之屬,安一撫老弱,一月之間雁門暫趨平定,盧芳於是逃亡到匈奴。
帝擢升郭涼兒子為中郎,宿衛左右。
郭涼字公文,右北平人。
身長八尺,氣力強壯勇一猛,雖是武將,然一精一通經書,多智略,尤通曉邊事,有名於北方。
起初,幽州牧朱浮征為兵曹掾,擊彭一寵一有功,封廣武侯。
建武十三年(37),增加杜茂食邑,更封..侯。
建武十五年(39),因牽涉到割斷兵馬..縑,使軍吏殺人案件,被免官,削戶邑,定封參蘧鄉侯。
建武十九年(43)去世。
子杜元嗣位。
永平十四年(71),因牽連與東平王等謀反,減死一等,封國廢除。
永初七年(113),鄧太后續封杜茂孫杜奉為安樂亭侯。
◆馬成傳
馬成字君遷,南陽郡棘陽人。
年少時為縣吏。
世祖伐穎川,以馬成為安集掾,調守郟縣縣令。
世祖討伐河北,馬成就棄官步行,追及於蒲陽,以馬成為期門,跟從征伐。
世祖即位,再遷護軍都尉。
建武四年(28),拜為揚武將軍,督誅虜將軍劉隆、振威將軍宋登、射聲校尉王賞,發會稽、丹陽、九江、六安四郡兵攻擊李憲。
當時帝到壽春,設立壇場,按祖禮祭祀。
進圍李憲於舒,令諸軍各深溝壁壘。
李憲多次挑戰,馬成堅壁不與交戰,圍守一年多,
到建武六年(30)春,城中食盡,於是攻城,屠一殺舒城居民,斬李憲,追擊其一黨一羽,盡平定江淮地區。
建武七年(31)夏,封為平舒侯。
八年(32),跟從征伐破隗囂,以馬成為天水太守,統帥軍隊如故。
冬,徵召回京師。
建武九年,代來歙掌管中郎將,率武威將軍劉尚等破河池縣,於是平定武都郡。
第二年,大司空李通罷官,以馬成代理大司空事,居大司空府如實職辦事,數月復拜揚武將軍。
建武十四年(38),屯兵常山、中山以警備北部邊疆,並領建義大將軍朱祐所部。
又代驃騎大將軍杜茂建築工事,自西河至渭橋,自河上至安邑,自太原至井陘,自中山至鄴,都建築堡壘,起烽火,十里建一個瞭望哨所。
在職事五六年,帝以馬成勤勞,徵召回京。
邊疆人士多有上書求其回邊的,帝因此再派遣馬成還屯。
等到南單于保塞自安,北方安寧無事,拜馬成為中山太守,呈上將軍印綬,仍領屯兵如故。
建武二十四年(48),南擊武奚谷蠻賊,未建軍功,就呈上太守印綬。
建武二十七年(51),定封全椒侯,就國。
建武三十二年(56)去世。
子馬衛嗣位。
馬衛卒,子馬香嗣位,徙封為棘陵侯。
馬香卒,子馬豐嗣位。
馬豐卒,子馬玄嗣位。
馬玄卒,子馬邑嗣位。
馬邑卒,子馬丑嗣位,桓帝時以罪廢其封國。
延熹二年(159),復封馬成玄孫馬昌為益陽亭侯。
◆劉隆傳
劉隆字伯元,南陽安眾侯的宗室。
王莽居攝年間,劉隆案劉禮與安眾侯劉崇起兵謀殺王莽,事洩露,劉隆以年不滿七歲,得免於禍。
等到年壯,就學於長安,更始拜他為騎都尉。
請假歸,迎妻子兒女安置在洛陽。
聽說世祖在河內,就追及世祖於射犬,被任為騎都尉,與馮異共拒朱鮪、李軼等,李軼就把劉隆的妻子兒女殺了。
建武二年(26),封亢父侯。
建武四年(28),拜為誅虜將軍,討伐李憲。
李憲被討平後,派遣劉隆屯田武當。
建武十一年(35),代理南陽太守,一年多,呈上大將軍印綬。
建武十三年(37),增加食邑,更封為竟陵侯。
這時,天下墾田多不符合實際,戶口年紀又互有增減。
建武十五年(39),詔令各州郡檢核墾田事,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者以優良富饒田地給予豪強大族,而對羸弱百姓侵佔剝削,百姓嗟歎埋怨,號啕呼叫的擠滿了道途。
當時各個郡各遣使者奏事,帝見陳留吏牘上有書,一看,見寫著「穎川、弘農可以問,河南、南陽不可以問」。
帝詰問此書來歷,吏不肯說真話,詐說是在長壽街上撿到的。
帝發怒。
當時顯宗為東海公,年令只有十二歲,在幄幕後說「:吏受郡守命令,當然想以墾田作為方法哩。」
帝說:「既然這樣,為什麼說河南、南陽不可以問呢?」
顯宗回答說:「河南是帝城,多親近之臣,南陽是帝鄉,多近親,田宅超過規定,不可為標準。」
帝令虎賁將詰問該吏,吏就如實說明,恰如顯宗說的一樣。
於是派遣近侍考察核實,奏明一奸一狀。
第二年(40),劉隆被征下獄,其同輩十多人都死。
帝以劉隆是功臣,特將他貶為平民。
建武十七年(41),再封劉隆為扶樂鄉侯,以中郎將副伏波將軍馬援擊交趾蠻夷征側等,劉隆另於禁奚谷口破其軍,俘獲其帥征貳,斬首千餘級,降者兩萬餘人。
回京,更封大國,為長平侯。
到大司馬吳漢去世後,劉隆為驃騎將軍,代理大司馬事。
劉隆奉法自守,視事八年,呈上大將軍印綬,官罷,賜養牛,上樽酒十斛,以列侯奉朝請。
建武三十年(54),定封慎侯。
中元二年(57)卒,謚為靖侯。
子劉安嗣位。
◆傅俊傳
傅俊字子衛,穎川郡襄城人。
世祖攻取襄城,傅俊以縣亭長迎接漢軍,拜為校尉,襄城逮捕他的母弟及宗族,都誅滅了。
跟從攻破王尋等,以傅俊為偏將軍。
另擊京、密,攻破了,遣他回穎川,收葬家屬。
到世祖討伐河北時,傅俊與賓客十餘人北追,在邯鄲追到了,上謁世祖,世祖使他率領穎川兵,常常跟從征伐。
世祖即位,以傅俊為侍中。
建武二年(26),封昆陽侯。
建武三年(27),拜傅俊為積一弩一將軍,與征南大將軍岑彭擊破秦豐,因而率兵攻取江東,揚州全部平定。
建武七年(31)去世,謚為威侯。
子傅昌嗣位,徙封蕪湖侯。
建初年間,遭母喪,因而上書,以蕪湖貧窮不願去封國,要求賜錢五十萬,為關內侯。
肅宗發怒,貶傅昌為關內侯,竟不賞賜錢財。
永初七年(113),鄧太后復封傅昌子傅鐵為高置亭侯。
◆堅鐔傳
堅鐔字子及,穎川襄城人。
為郡縣吏。
世祖討伐河北,有人舉薦堅鐔,世祖因而召見。
以其有任郡縣吏的才能,署為主簿。
又拜為偏將軍,跟從平定河北,另擊破大槍於盧奴。
世祖即位,拜堅鐔為揚化將軍,封隱強侯。
與諸將攻洛陽,而朱鮪部將守東城者作為反間,私約堅鐔於清晨開上東門。
堅鐔與建義大將軍朱祐乘機而入,與朱鮪大戰於庫下,殺傷很多,直到早餐時才停戰,朱鮪因此而投降。
又另擊內黃,平定了。
建武二年(26),與右將軍萬..攻取南陽各縣,而堵鄉人董斤在宛城造**,俘獲南陽太守劉馬..。
堅鐔就引軍赴宛,自選耙死隊乘夜登城樓,斬關而入,董斤於是棄城走回堵鄉。
鄧奉又在新野造**,攻破了吳漢。
這時萬..因病去世,堅鐔孤獨無援,南面要拒鄧奉,北面要擋住董斤,一年之間道路阻塞,糧食給養斷絕,堅鐔吃的是蔬菜,與士卒共勞苦。
每遇戰,常先當矢石,身上三處受了傷,以此能保全其部眾。
等到帝征討南陽,擊破董斤、鄧奉,以堅鐔為左曹,經常跟從征伐。
建武六年(30),定封為合肥侯。
建武二十六年(50)去世。
子堅鴻嗣位。
堅鴻去世,子堅浮嗣位。
堅浮去世,子堅雅嗣位。
◆馬武傳
馬武字子張,南陽郡湖陽人。
年輕時因避仇,在江夏客居。
王莽末年,竟陵、西陽三老起兵於郡界,馬武也參加了,後來進入綠林中,於是與漢軍會合。
更始立,以馬武為侍郎,與世祖破王尋等,拜為振威將軍,與尚書令謝躬共攻王郎。
世祖攻克邯鄲,請謝躬及馬武等舉行盛大酒會,想借此誅殺謝躬,沒有成功。
酒會既罷,世祖獨與馬武登上叢台,從容對馬武說:「我得到漁陽、上谷突擊騎兵,想讓你統帥,怎麼樣?」
馬武說「:我駑鈍怯懦沒有方略哩。」
世祖說「:將軍久為將帥,深習兵事,難道與我掾史相同嗎?」
馬武由此心裡歸向世祖。
謝躬被誅後,馬武奔往射犬投降,世祖見了很高興,把他引到左右,每次慰勞宴會諸將,馬武常常起身斟酌於前,世祖甚為歡暢。
再使馬武率領其部隊到鄴,馬武叩頭推辭說不願意,世祖更加讚美其意,因使馬武跟從進擊諸群賊。
世祖擊尤來、五幡等,在慎水失敗,馬武獨殿後軍,返回去攻破敵軍陣地,所以賊兵不敢追及。
進到安次、小一便陽,馬武常為前鋒,力戰向前,諸將都引軍相隨,所以攻破賊兵,窮追到平谷縣、浚一靡一縣而回師。
世祖即位,以馬武為侍中、騎都尉,封山都侯。
建武四年(28),與虎牙將軍蓋延等討伐劉永,馬武另擊濟陰,攻下了成武、楚丘,拜捕虜將軍。
第二年,龐萌造**,攻桃城,馬武先與交戰,攻破龐軍;恰好帝車駕到,龐萌於是敗走。
建武六年夏,與建威大將軍耿..西擊隗囂,漢軍不利,引軍下隴。
隗囂追得很緊急,馬武選一精一騎回軍抵禦隗囂,身披盔甲手持畫戟奔擊,殺數千人,隗囂兵才退,諸軍得還長安。
建武十三年(37),增加食邑,更封俞侯。
率領軍隊北屯下曲陽,防備匈奴。
因殺軍吏獲罪,接受詔命領妻子兒女往封國。
馬武直至洛陽,呈上將軍印綬,削食邑五百戶,定封為李虛侯,因留京師奉朝請。
帝后來與功臣諸侯在宴會上交談,從容說道:「諸卿如果不遇到這樣的機遇,你們自己估計能做多大的官呢?」
高密侯鄧禹先回答說「;我年少時曾經學習過,可以做郡文學博士。」
帝說:「你說話怎麼這樣謙虛呢?你是鄧氏子,志氣行為修整,為什麼不能做州郡的功曹呢?」
其餘的一個個回答,到馬武,馬武說「:臣以武勇,可作軍尉以督討盜賊。」
帝笑著說「;且莫為盜賊,自己送到亭長手裡,這樣就可以了。」
馬武為人嗜喝酒,胸懷闊達敢說真話,這時喝醉了在皇上面前面折各功臣諸侯,評說他們的長短,無所迴避忌諱。
帝故意讓他講,以為笑樂。
帝雖然制約駕御功臣,而每每能曲法寬容,原諒功臣們的小餅。
遠方貢獻來的珍寶甘味,必先遍賜列侯,而皇帝的廚中卻很少。
有功,常增賞封邑,而不任以官職,所以都能保其福祿,沒有誅殺謫降的。
建武二十五年(49),馬武以中郎將率軍擊武陵蠻夷,回京,呈上印綬。
顯宗初,西羌侵犯隴右,覆滅守軍攻殺將領,朝廷深以為患,於是再拜馬武為捕虜將軍,以中郎將王豐為副,與監軍使者竇固、右輔都尉陳斤,率領烏桓、黎陽營、三輔招募士兵、涼州諸郡羌胡兵及解除刑枷的犯人,共四萬人攻擊之。
到了金城郡浩..縣,與羌戰,斬首六百級。
又戰於洛都谷,被羌兵打敗,死了千餘人。
羌於是率眾引出塞外,馬武再追擊到東、西邯,大破羌兵,斬首四千六百級,活捉一千六百人,其餘或降或散。
馬武整頓軍旅回京師,增加食邑七百戶,與以前的食邑相加共一千八百戶。
永平四年(61)去世。
子馬檀嗣位,因牽涉到兄伯濟與楚王劉英一黨一與顏忠謀反獲罪,封國廢除。
永初七年(113),鄧太后續封馬武孫馬震為亭侯。
馬震去世,子馬側嗣位。
史官評論道:中興二十八將,前世以為是應著天上的二十八宿,沒有詳考。
但他們都能感會風雲時事的變化,奮其智慧勇力,稱為輔佐之臣,他們也真是志能之士哩。
評議的人多對光武不以功臣任職,以至使那些英俊之士,已取得豐功偉績的,棄而不用,持否定態度。
然而推究起來實在是出於深謀遠慮,才有這樣的舉措哩。
至於王道既衰,降到霸德,還能夠以功勞賢良來授官授職,譬如管仲、顯朋之迭升於齊桓之世,先軫、趙衰之同列於晉文之朝,可以說是兼通了。
到了秦、漢,世人看重武力,至於助成王運,都是由於武人的崛起。
也有賣繒屠狗輕猾之徒,或推重以連城之賞,或委任以天下依倚取平之地,所以勢相疑則間隙生,力相當則禍亂起。
蕭何、樊口會猶身陷縲紲,韓信、彭越終被菹戮,難道不是這樣嗎!自此以後,至於孝武,五世的宰輔無不一由公侯勳貴充任。
致使士大夫道路阻塞,賢能之士蒙蔽隔斷,朝廷有父子相繼之私恩,下面多俊傑守門之嗟怨。
其懷才不遇,委身草莽的,說也說不完。
所以光武鑒於前事之背離,存矯枉之大志,雖然寇恂、鄧禹之高功,耿..、賈復之偉業,封土不過幾個大縣,所加也只是特進、奉朝請而已。
考察他在治平時期的施政方針,考核職務責問過失,正是所謂「導之以政,齊之以刑」的人啊。
如按法律辦事,必定會傷害他們。
為什麼呢?按法令辦事則虧傷了私恩故舊,原情寬宥又違廢了禁令典刑,選擇德才則不必有大功,舉薦功勞則人未見得賢德,參與任職則群心難於滿足,如功賢並列任用則高祖時的弊病未遠。
不得不考核其勝任與否,即以事實來權衡。
所以高官厚祿,答謝元勳,苛酷的法條和嚴厲的法令,責成官吏們各盡其職。
建武之世,封侯的一百多人,但參與國政的卻只有鄧禹、賈復、李通等數人,均分休咎,其餘的都以寬宏的律法相優待,完備他們的封地俸祿,莫不都以功名延續流惠於其後代。
以前張良以為劉邦所用的都是蕭何、曹參的故舊,而郭及也譏刺南陽顯貴過多,鄭興又勸諫不要專用功臣。
崇恩偏授,容易造成私溺的弊病,以至公讓大家蒙受恩澤,必能廣招天下的賢才,想起來難道不是這樣的嗎?永平中,顯宗追感前世功臣,就畫了二十八名宿將的圖懸於南宮雲台,其外又有王常、李通、竇融、卓茂,合計三十二人。
這裡按其本來秩序附於篇末,以志功臣之位次。
太傅高密侯鄧禹,大司馬廣平侯吳漢,左將軍膠東侯賈復,建威大將軍好畤侯耿弇,驃騎大將軍參蘧侯杜茂,執金吾雍奴侯寇恂,征南大將軍舞陽侯岑彭,征西大將軍陽夏侯馮異,建義大將軍鬲侯朱祐,征虜將軍穎陽侯祭遵,驃騎大將軍櫟陽侯景丹,虎牙大將軍安平侯蓋延,衛尉安成侯銚期,東郡太守東光侯耿純,城門校尉朗陵侯臧宮,捕虜將軍楊虛侯馬武,驃騎將軍慎侯劉隆,中山太守全椒侯馬成,河南尹阜成侯王梁,琅笽太守祝阿侯陳俊,驃騎大將軍參蘧侯杜茂,積一弩一將軍昆陽侯傅俊,左曹合肥侯堅鐔,上谷太守淮陵侯王霸,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右將軍槐裡侯萬修,太常靈壽侯邳彤,驍騎將軍昌成侯劉植,橫野大將軍山桑侯王常,大司空固始侯李通,大司空安豐侯竇融,太傅宣德侯卓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