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明朝開國演義》第064回 元兵敗直取汴梁

明朝開國演義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明朝開國演義

明朝開國演義 - 第064回 元兵敗直取汴梁

明朝開國演義

第064回 元兵敗直取汴梁

詩曰: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錄古楊炯詩

元帥徐達,即平定了山東諸郡,便率兵前往河南進發。

不一日來到大梁,真實好個形勝。

但見:

中華閫奧,九州咽喉。

虎踞龍蟠,從古來稱為陸海;負河面洛,到今來人道天中。

左孟門,右太行,沃野千里,描得上錦繡乾坤;東成皋,西澠地,平衍膏腴,贊不盡盤紆山水。

中間有具茨山,白雲山、黃花山、薊門山、王屋山、女兒山、桐柏山、朗陵山、雲夢山,簇簇堆堆,隱隱顯顯,都留下仙跡神蹤;又有那靈巖洞、華一陽一洞、水簾洞、王母洞、白鹿洞、達摩洞、空同洞、浮瓣洞、靈源洞,幽幽窈窈,折折灣灣,無非是罕見奇聞。

鍾靈毓美,多少帝,多少主,多少豪傑,建都立國,控齊秦,跨燕趙,俯視荊吳。

唐時有韋蘇州詩云:

夾水蒼山路向東,東南山豁大河通。

寒樹依微遠天外,夕一陽一明滅亂流中。

孤村幾歲臨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風。

為報洛橋游宦侶,扁舟不系與心同。

徐達領兵來到汴梁,與元將平章李景昌相持了二十餘日。

那李景昌只是緊閉上城門,晝夜提防,不敢出戰。

副將軍常遇春向前諫道:「元帥攻山東,一鼓而下。

今到此日久,不能拔得一城,倘河南諸郡及元帝遣兵來援,反為不美。

我思量洛一陽一俞勝、商嵩、虎林赤、關保這四個人,號為胡元智勇之士。

可分兵五萬,與裨將先取洛一陽一,便攻河南諸郡,則汴梁自不能守。

汴梁既得,據有東西二京形勝之地,雖有元兵來援,不足懼矣。」

徐達大喜說:「常公此言極妙。」

遂令傅友德、康茂才、楊璟、任亮、耿炳文等,領兵五萬,隨遇春向西進發。

是日天晚,兵便到了洛一陽一,就令在洛一陽一之北列陣搦戰。

那元將脫因帖木兒,恰同都統俞勝、商嵩、虎林赤、關保四人,率兵五萬,對陣迎敵。

那虎林赤生得好條大漢,甚是醜惡難看。

你道如何?真個好笑:

黑踢塔一張闊臉,狠粗疏兩道濃眉。

尖著雷公嘴,好掛油瓶;彎著鸚嘴鼻,挖人腦髓。

兩耳兜風,盡道賣田祖宗;絡腮鬍子,怕看刷掃髭鬚。

睜開了雙鬼眼,白多黑少,竟是那討命的無常;灑開了兩隻一毛一拳,肉少筋多,何異那催魂的鬼判。

喝一聲,響索索,破鑼落地;走幾步,披離離,毒虺輕移。

他也不打話,逕對了常遇春直殺過來。

常過春一心下想道:「天生出這般一毛一鬼,也敢在世間無禮!」叱吒一聲道:「看箭!」這箭不高不低,正望著咽喉射去。

那虎林赤應弦而倒。

遇春便招動三軍,左有任亮、耿炳文,右有楊璟、傅友德,後軍又有康茂才,一齊殺奔前來。

殺得無兵大敗虧輸,俘獲的無算。

那脫因帖木兒收了敗兵,逕走陝西去了。

遇春入城安一撫百姓。

那百姓扶老攜幼道:「我等陷沒無塵,已經九十餘年,豈想今朝復睹天日!」常遇春令三軍秋毫無犯。

百姓歡聲動天。

次日下令,著任亮往諭嵩州。

那嵩州望風投款。

遇春因令傅友德守洛一陽一,任亮守嵩州,自領兵攻取敖近州郡,不題。

且說元朝知明兵攻取中原,乃招擴廓帖木兒為大元帥,經略山東等處,保守河北。

李思齊為左元帥,張良弼為右元帥,會陝西八路的兵馬,出潼關恢復河南。

又著丞相也速,領兵十萬,捍御海口,以次恢復山東。

那李思齊、張良弼刻日便出潼關,過了閿鄉、靈寶等縣,逕到硤石山前屯紮,大兵一連布列數里地面。

兩個商議道:「大明將士,頗善衝擊。

今此地最為平坦,可以依著山崖築立排柵,兩旁現有樹木,豎一立營寨,把他馳突不得,然後再議迎敵為是。」

哨馬備將軍務報與徐達。

徐達對眾將說:「今在此圍困汴梁,徒耽月日,久無利益。

今洛一陽一、新安、澠池等處,雖見新附,然常內將軍攻取穎州未還,倘他們元將仍來取按,佔了形勝之地,於我反為不利。

況李景昌苦守汴梁,全望河北、陝西兩處來救,我們不如且棄汴梁,將兵竟去破了李思齊,則汴梁不戰後服。」

諸將齊聲讚道:「此論極妙,極奇,元帥真是神算。」

徐達便令三軍,即日解圍,前向陝西進發。

那李景昌在城不知何故,也不敢來追趕。

明兵不數日已到陝西,與李軍相近。

徐達傳令,離山二十里安營,謹防中路無軍衝突。

三軍且各飽餉而進。

未及半路,果然元兵大至。

李思齊當先出馬,明陣上郭英縱馬迎敵。

兩將交戰良久,思齊料自己氣力不加,轉馬逃回本陣而去。

徐達即著馮勝扎駐大兵,親身便同郭英領了三千人馬,乘勢追殺。

馮勝上前說:「我聞無兵二十餘萬,駐在硤石山邊,元帥止帶三千士卒,倘有不測,何以支應?」

徐達不聽,揮兵而行。

約有六七里之地,那些元兵俱占登了石山。

徐達吩咐便也追到山上,不得退步。

早見山上木石如雨的打將下來,明兵不能抵擋,被他傷殘的約有二百餘眾。

徐達把眼仔細看了山寨,便令奪路而回。

恰聽一聲喊叫,四下伏兵殺將攏來,東有張良臣(良強之制),西有趙琦(李思齊養兒),南有張德飲,北有薛穆飛,統了五萬兵馬,截住去路。

徐達喚令不可交戰,只是奔走。

明軍又折了千餘,走得回營。

馮勝接著道:「元帥今日孤軍深入敵營,竟受驚厄。」

徐達回說:「此等小事,何憂之有。」

急令帳中將奔回軍士重加犒賞,以慰勞力;如有傷殘的,速為調治。

徐達到晚筵宴,談笑自若。

馮勝等見他更不著急,便問:「元帥今日以輕身入虎一穴一,必有深思,偏裨愚才,敢問其略。」

徐達道:「臨鋒對敵,豈能保得士卒不傷?然用兵者,全要察其寨之虛實。

吾捨不得千人,何以破李思齊二十萬之眾?故我冒危前去,以探敵情。

今見他依樹為清,在邊積糧草,右邊出軍卒,於兵法大是不合。

若以火攻之,其破必矣。」

馮勝等深為敬服。

次日,徐達著轅門外傳令各營將帥會齊,早入營中聽令。

只見營前不緊不慢擂了三通鼓,裡面接應擊了三通雲板,吹了三通畫角。

這些將官芸芸簇簇,整整齊齊的都站立在轅門之外,只等營門開了進來。

徐達聽見外面打了報時鼓,已知眾將齊集,隨將五方旗牌,交付了旗牌官,跟隨著為了中軍寶帳。

三聲銃響,鼓樂齊鳴。

轅門外東西兩班的將官,魚貫而入,排在階下。

五軍提兵使,通名點過,諸將應了本名,都立在兩旁下聽令。

徐達傳令吳良、華高二將,統領刀斧手三千,乘夜上硤石山東寨,砍倒樹柵,隨帶火器進前攻打,孫興祖率本部鐵甲軍五百接應;陸仲亨、張興祖二將,統領刀斧手三千,乘夜上硤石山西寨,砍倒樹柵,隨帶火器進內攻打,趙庸率本部鐵甲軍五百接應;周德興、華雲龍二將,統領萬斧手三千上硤石山,砍倒南寨樹柵,帶著火器進內攻打,唐勝親率本部鐵甲軍五百接應;薛顯、曹良臣二將,統領刀手三於上硤石山,砍倒北寨樹柵,帶著火器進內攻打,胡美率本部鐵甲軍五百接應;自領中軍鐵騎五千,張龍為左翼,郭英為右翼,直取李思齊中營;馮勝權守兵營;汪信率本部軍校為遊兵,捕獲逃兵,左右來往報信。

分撥已定,各將出營,整備行一事,只待夜間進發。

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明朝開國演義》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詩曰: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明朝開國演義》第064回 元兵敗直取汴梁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