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便於掌握,中醫養生學的理論,有必要予以總結和歸納,提出《中醫養生學》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1、協調臟腑

中醫養生學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中醫養生學

中醫養生學 - 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1、協調臟腑

中醫養生學

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1、協調臟腑

為了便於掌握,中醫養生學的理論,有必要予以總結和歸納,提出若干基本原則,用以指導養生實踐。

事實上,千百年來所產生的諸多形式的養生方法,正是遵循了這些基本原則。

一、協調臟腑

五臟間的協調,即是通過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生剋制化的關係來實現的。

有生有制,則可保持一種動一態平衡,以保證生理活動的順利進行。

臟腑的生理,以「藏」、「瀉」有序為其特點。

五臟是以化生和貯藏一精一、神、氣、血、津一液為主要生理功能;六腑是以受盛和傳化水谷、排一洩糟粕為其生理功能。

藏、瀉得宜,機體才有充足的營養來源,以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任何一個環節發生了故障,都會影響整體生命活動而發生疾病。

臟腑協同在生理上的重要意義決定了其在養生中的作用。

從養生角度而言,協調臟腑是通過一系列養生手段和措施來實現的。

協調的含義大致有二:一是強化臟腑的協同作用,增強機體新陳代謝的活力。

二是糾偏,當臟腑間偶有失和,及時予以調整,以糾正其偏差。

這兩方面內容,作為養生的指導原則之一,貫徹在各種養生方法之中,如:四時養生中強調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養腎;一精一神養生中強調一情志舒暢,避免五志過極傷害五臟;飲食養生中強調五味調和,不可過偏等等,都是遵循協調臟腑這一指導原則而具體實施的。

又如:運動養生中的「六字訣」、「八段錦」、「五禽戲」等功法,也都是以增強臟腑功能為目的而組編的。

所以說,協調臟腑是養生學的指導原則之一,應予以足夠重視。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中醫養生學》古代醫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為了便於掌握,中醫養生學的理論,有必要予以總結和歸納,提出《中醫養生學》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1、協調臟腑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