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回楊妃井太真洗心尚書葛天民奉《元代野史》第八十四回 楊妃井太真洗心

元代野史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元代野史

元代野史 - 第八十四回 楊妃井太真洗心

元代野史

第八十四回 楊妃井太真洗心

第八十四回楊妃井太真洗心

尚書葛天民奉宋主命,略地廣右,至蒼梧,道經容縣之西。

有楊妃井者,相傳以為昔日太真所飲也。

好事者建祠其右,肖太真於內,香火特甚。

天民一見笑曰:「異哉!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入神祠,此亦文人韻事也。」

命市紙馬冥鏹數十事,入祠酌椒槳奠之。

奠畢,在祠中觀玩一會,詠唐一人句云:元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難忘日月新。

終是聖明天子事,景一陽一宮井又何人?

天民歎曰:「一床一第之言不逾閾,椒房宮閫之事,史官何由知之?洗兒一事,新舊《唐書》不載,溫公《通鑒》乃以天寶遺事入之,此委巷之讕言也。

又論者動以武後、楊妃同稱,亦太不公。

武後與呂後等,詎可與楊妃比例?語云:『姚宋若存妃子在,胡塵哪得到中華?』林甫、國忠之罪,何妄加於妃子也?」

感歎良久。

是夕,宿驛中,見一人冠步搖壁,披紫霞衣,佩紅玉,曳鳳舄,明擋翠羽,飄飄欲仙,侍者十餘人相隨,向天民斂衽謝曰:「蒙尚書枉顧,惠及梓里,復承厚貺,辨明前事,馬嵬坡前,死且不朽。

但予更有一言,予與武後,事雖不同,而皆蒙千古不白之冤,予並為武後一陳衷曲,共釋覆盆。

按貞觀十一年,以武氏為才人,年十四;二十三年,太宗崩,武後為尼。

永徽五年,以才人武氏為昭儀,年三十一歲,明年立為後;子宏生三年矣。

宏道元年,高宗崩,則後六十歲,臨朝七年,稱皇帝,改唐為周。

又十五年,中宗復辟,遷太后於上一陽一宮,凡十月而崩,年八十二歲。

中宗景龍四年,臨-王討韋氏之亂,封平王立為太子,年二十六。

睿宗太極元年,傳位於太子。

明年癸丑,改元開元,開元七年,予始生,至二十三年,始冊為壽王妃,予時年十七;二十五年,武惠妃薨;二十八年,度予為女道士,號太真,召入宮;時皇帝年五十七,予年二十二。

天寶四載秋七月,冊予為貴妃。

十四載十一月,祿山倡亂,十五載,丙申六月,皇帝幸蜀,予死於馬嵬,年三十八歲,肅宗即位靈武,尊皇帝為太上皇。

至德二載,丁酉,上皇還西京。

上元元年庚子,李輔國遷太上皇於西內。

寶應元年,壬寅,太上皇崩,年七十八歲。

夫武後不能亂唐,高宗自亂也。

武後雖亂唐,未嘗亂天下也。

唐祚之得長也,武後系之也。

中宗非令主,韋氏多失德,房陵無異於桐宮,悔艾不終於元德,武後不帝,而誰帝乎?二十二年之間,使環海恬波,金甌無恙,是豈中宗所能辦耶?向使天促其年,相從於乾陵之下,韋條煽禍,烈於鸚鵡,不知李氏百年社稷,作何景象?」

蓋中宗之闇弱,甚於高宗。

韋氏之才略,不及武後。

高祖太宗,殆陰壽之以待臨-王之壯,-天下而遠之子孫。

彼中宗者,為之傳捨而已。

武後何嘗亂天下,亦何嘗竟亂唐也?至予之事,則誠如尚書所言,以貌見一寵一,不與國政,並無陰謀遠略。

稍有過於男子,設使當年宰相非林甫、邊帥非祿山,何至雨泣鈴淋,香銷羅襪,波翻太液之飆,虐煽驪山之焰?致予繼恨而沒,沉香亭畔,花萼樓前,彰彰可考也。

千秋下有知我心者,其尚書之謂矣。

予言已畢,請從此逝。」

倏忽不見。

天民亦寤,披衣而起,挑燈少坐,歎曰:「天下安危,繫於將相,吳信宰-,而西子沉冤,唐任安李,而太真蒙慘,同一千古疑事也。

不意祠前一奠,竟感其靈,滌垢洗污,直至今日,鬼猶如此,人何以堪?」

次日復至祠中,再拜稱謝。

出俸錢十萬,命容縣令為新其祠。

奏聞宋主,更發帑藏,大為恢廓,改作宮殿。

而顏之曰「靈妃」。

置田百畝,春秋奉祀。

自是而水旱疾疫,合郡禱之,一靡一不應。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元代野史》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第八十四回楊妃井太真洗心尚書葛天民奉《元代野史》第八十四回 楊妃井太真洗心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