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僕骨東境康於河,斷松投之,輒化為石,其色佳,謂之康《本草綱目拾遺》卷二 石部-鬆化石

本草綱目拾遺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本草綱目拾遺

本草綱目拾遺 - 卷二 石部-鬆化石

本草綱目拾遺

卷二 石部-鬆化石

唐書︰僕骨東境康於河,斷松投之,輒化為石,其色佳,謂之康於石。

錄異記︰婺州永康 縣山亭中有枯松,因斷之,誤墜水中化為石,取未化者試於水,隨亦化焉,其所化者枝幹乃皮與松無異,但堅勁。

博物誌雲︰松本石氣,石裂受沙即產松,松至三千年更化為石。

與地紀︰宋建炎間,遂寧府轉運使衙門後圃有松石,外猶松樹,而中化為石。

又重慶府永川縣有石松坪,有松花石,石質而松理,或二三尺許,大可合抱,然不過相望數山有之,俗呼雷燒松。

神仙傳,三千年當化為石。

張綠猗塗說︰松花石有黃紫二色,質理甚細,皮上有水紋,或松皮紋,亦有節暈紋者,天台山間有之。

西北亦產,乃年久折松入澗水,得地氣變石。

且有變不全,尚帶松質者,入藥宜用全化者。

服之令人忘情絕想。

治相思症,凡男一女有所思不遂者,服之,便絕意不復再念。

敏按︰鬆化石乃有情化無情,為一陽一極反一陰一之象,男一女一愛一慕,結想成病,致君相二火虛磨妄動 ,鑠耗真一陰一,魂狂魄越,神不守舍。

非此反折之使入和平不可,正取其貞凝之氣以釋妄緣也。

瀕湖石部不灰木後附松石雲︰松久所化,不入藥用,殆未深悉其奧妙耳。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本草綱目拾遺》古代醫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唐書︰僕骨東境康於河,斷松投之,輒化為石,其色佳,謂之康《本草綱目拾遺》卷二 石部-鬆化石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