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回劫法場御賜金錘鞭張保深結《薛丁山征西》第69回 劫法場御賜金錘 鞭張保深結仇冤

薛丁山征西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薛丁山征西

薛丁山征西 - 第69回 劫法場御賜金錘 鞭張保深結仇冤

薛丁山征西

第69回 劫法場御賜金錘 鞭張保深結仇冤

第69回劫法場御賜金錘鞭張保深結仇冤

且言次日薛剛同了秦紅等,結束停當,暗藏軍器,都來到狀元橋。

只見西安府監斬應舉,將繩索捆好,斬條一道,鑼鼓齊鳴,迎將來了。

薛剛一看,拔一出身邊短刀,大喊一聲,將西安知府驚跑。

眾人一齊動手,殺了劊子手,劫了法場,救了薛應舉。

眾百姓走散,眾兄弟叫一聲:各自回去,不可連累。

自古說,好漢作事一人當。

眾人皆各分散,唯有薛剛一人,率同應舉夫妻,說道:「只說你是我兄嫂,被張保所害。

聖上問起,要說明白了。」

商量已定,來至朝門,天子升殿,上前奏道:「臣有堂兄嫂,來京投親,不料被張保相害,綁去法場,今臣救了。

奏聞聖上,請究一奸一佞。」

天子龍顏大怒,即問君左。

君左回奏:「臣實不知,或有冒了臣姓,亦未可知。」

聖上亦不甚究,罰俸一年。

封薛剛為通城虎,賜金錘一一柄一,朝中打一奸一臣,民間打惡豪。

薛剛謝恩出朝,同應舉夫妻回家,見母親樊梨花,假言兄嫂。

樊夫人以禮相待。

薛剛對母親說:「孩兒不願做官,登州總兵哥哥去做,孩兒在京侍奉母親。」

夫人一大喜,次日設酒送行。

應舉夫妻感恩不淺,拜謝畢,即去登州上任。

薛剛有了欽賜金錘,朝中大臣,哪個不怕?一日同小英雄,到教場玩耍比武。

薛剛所用鐵棍,系異入傳授,有三十六棍,天下英雄聞名,稱為黑三爺,猶如水磨金剛,煙熏太歲。

秦紅使金鑭;羅昌使梅花槍;尉遲景用水磨鐵槍;王宗立用長槍;程月虎太歲用抱月金斧。

不料張保帶了家丁,亦來觀看。

巡官看見,報知薛剛。

眾人竟將張保拿進。

薛剛明曉得是張保,只做不認得,說:「你是何人,竟敢偷看?」

吩咐左右拿下,重打四十。

張保大叫:「我是丞相之子張保,吾父現在朝中為相,不要認錯了。」

眾小英雄說:「張君左焉有此子,分明是偷賊,打他二十。」

不由分說,竟將張保打了二十大板,打得皮開肉綻,鮮血直流,—跌一拐回去。

眾人一大笑而回。

張保見了父親,說明此事,說薛剛甚是猖狂。

君左大怒,父子上朝哭奏。

天子言道:「該打,你父子生事教場,先帝分與二十四家國公,你是文官,不教你子讀書,反去爭鬥惹禍,朕亦不究。

君左父子仇恨回家,父子商議,另尋別事算計他。

再言宮中武後,這日君左父子進朝,看見張保生得美貌,奏知聖上,將張保承繼為子。

天子耽於酒色,聽依武後,竟將張保作為殿下,從此醜聲外播。

再言丁山到山西祭葬父骨,安享了三年,奉旨欽召回京,文武相送,離了山西,逕上長安。

到了自己府中,三夫人梨花、薛剛迎接。

次早上朝,左相徐敬業、魏旭等相見,各敘寒溫,金鞭三聲,駕坐早朝。

丁山上前朝見,天子大悅:「久不見王兄,朕思想之甚。」

丁山謝恩,天子賜宴。

次日又去拜會各公爺。

及至魯國公府,咬金請酒,說起薛剛生事惹禍劫法場,天子寬恩不究,望公爺回府,必須教訓一番。

丁山領諾,回府埋怨夫人,喚薛剛要痛責。

梨花不好面前回護,吩咐將薛剛關進書房,不許出外生事。

再言高宗不理天下,一寵一幸武後,朝中大臣諫表,天子不准。

武後知帝昏庸,易以煽惑,即垂簾預政,時計依違,並肆意荒一婬一,竟將王懷義和尚、張保、張宗昌等,留在後宮。

魏相、徐相覺其不雅,將張保等禁止於外,不許妄入,武後無可奈何,遂使心復奏帝,調敬業外任,魏相告老,從此朝廷大政全歸武後,內外為之一變。

再言丁山見朝廷顛倒,且又思念母親柳太夫人,上本回家養親。

天子准奏。

遂吩咐家丁,各自看守王府,同夫人梨花、薛剛,出了長安,各官送行。

魯國公程咬金說:「兩遼王,你回山西安享,想這唐朝天下,虧我們汗馬功勞,不久盡歸武氏,甚為可惜。」

丁山說:「老叔祖,為臣子當盡忠而已,不必慮他,須要在朝力諫,自應太平,諒聖上明白。」

各公家亦有一番言語。

丁山辭別,竟往山西,到王府一家完聚,拜見二位母親,設家宴。

次日去拜客,忙了一日。

再言柳氏老太太,思念女兒下淚,丁山上前雙膝跪下,說:「孩兒上叨父母福蔭,做了二朝蕃王,不能報答親恩,今正享受榮華,因何不悅?莫非孩兒不孝之罪?」

太夫人說:「非為別事,你妹妹同你妹丈鎮守西遼白虎關,久無音信,意欲差人探問。」

薛剛說:「孩兒願去問候姑丈姑母。」

太夫人一大悅,說:「孩兒肯去,吾願足矣!」丁山說:「不肖三孩兒不可去,他吃酒生事,恐防起禍。」

梨花說:「孩兒勇一猛,萬無一失。」

夫人竇仙童也想兄妹,亦有一言勸去。

丁山說:「要去必得戒酒。」

薛剛依從父命,今日就戒。

丁山說:「要立個誓來!」薛剛說:「從今後若開了酒戒,殺吾全家。」

丁山大怒說:「畜生胡言亂語。」

薛剛說:「不要慌,殺盡了,還有我報仇。」

丁山氣得目瞪口呆。

梨花道:「相公不要聽,他是呆子,顛倒說的。」

陳金定也來勸解。

丁山見母親要他去,三位夫人又來說,只得允從,端整禮物,派了家丁數名。

次日薛剛拜別,離了山西,往西遼而去。

一路上果然真不飲酒,又不生事。

一日從天雄山經過,只聽得鑼聲響,跳出數百嘍囉,攔住要討買路錢。

薛剛大怒,打死頭目。

嘍囉報上山中說:「大王,方才小的們出去巡山,路逢數人,內中一個黑面的使棍,十分勇一猛,將頭目打死,特來報知。」

大王大怒,帶馬抬槍衝下山來,見了薛剛,大叫一聲說:「不要逞強,俺來了!」薛剛見大王白面銀牙,相貌堂堂,就是一棍。

大王說聲:「來得好!」把手中長槍,望棍上噶喇一聲響,架在旁邊,衝鋒過去。

回得馬轉來,薛剛又是一棍。

大王又架在旁邊去了。

一連數棍,打得大王滿身是汗,兩膊酸麻,大叫一聲:「好棍!」到後棍也輕了一半,被大王一連數槍,薛剛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棍之力,拚命將棍抬住說:「這大王認得俺黑三爺麼?」

大王說道:「哪個黑三爺?」

薛剛道:「我乃兩遼王三公子便是。」

大王聽了,忙下馬說:「得罪莫怪,俺不曉得是三爺。

你卻為何在此經過?乞道其詳。」

薛剛亦下了馬,說道:「壯士下問,吾家父親差我往西遼探親,走此經過,不期遇著壯士,三生有幸。」

大王邀薛剛同到山林。

薛剛問姓名,說:「吾姓伍名雄,祖名雲召,父伍登,均已去世,弟故在此落草。」

薛剛道:「久慕大名,相見恨晚!」即叫家人先到西涼,我就來,家人領命而去。

伍雄拜薛剛為兄,留在山中,當日設席飲酒,薛剛辭謝,說:「我在家中,家父面前立誓戒酒。」

伍雄說:「伯父恐於道路之中生事,所以戒酒,今日山中,只有吾二人飲酒,何妨。」

薛剛說:「兄弟只是要少吃些。」

當夜飲酒,次日到前後山玩耍。

再言長安高宗天子在宮中貪於酒色,二目昏花,不理朝政。

武後奏道:「聖上二目不明,明春上元佳節,大放花燈,主人看燈,二目就明亮。」

天子大喜,旨下明春大放花燈,與民同樂。

正月十三上燈,十八落燈,朝中大小衙門,俱端整花燈,外省行台節度,俱送名燈進京。

再言薛剛、伍雄在山,情投意合,走馬射箭,比較武藝。

正南上相離數十里,有一山名曰雙雄山,山上有一大王,姓雄名霸,雄闊海之孫,在山落草,與伍雄往來,最相友一愛一。

嘍囉報說:「伍大王那邊,有甚麼黑三爺在山較武,客人不敢過往。」

雄霸聽了,備馬帶了嘍囉,報說伍大王。

伍雄聞知,下山往迎,接進獨角殿,說起薛剛一事。

雄霸大喜,三人結拜為兄弟。

薛剛見雄霸儀表非凡,豹頭珠眼,燕頷虎鬚,聲如銅鐘,身長一丈,兩膀有千斤之力。

想道:「不枉西遼走一遭。

若在家中,怎能會得二位弟兄?」

心中大悅,當夜弟兄飲酒,吃得大醉,各去安歇。

次日雄霸接薛剛、伍雄到雙雄山飲酒。

不覺年盡,有兒郎來報,拿得燈匠十餘名,求大王發落。

伍雄說:「拿進來。」

嘍囉將人拿到獨角殿,問是什麼人?朱健上前說:「小人奉南唐蕭大王之命,明春大放花燈,聖上解燈進京,並無財物,乞大王發放。」

薛剛見朱健身材長大,也是個好漢,說:「兄弟,他說解燈,拿燈上來看。」

朱健即將十餘盞名燈拿上來,說:「大鰲山燈進於天子;小鰲山燈送與忠山王武三思;鳳凰燈送張太師。」

伍雄、雄霸叫嘍囉將燈俱留下,打發他回去。

薛剛說:「不可,不可。」

不知說什麼話來,且看下回分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薛丁山征西》古典俠義小說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第69回劫法場御賜金錘鞭張保深結《薛丁山征西》第69回 劫法場御賜金錘 鞭張保深結仇冤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