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演義
第四十一回 太和殿受禪承帝統 白蓮教倡亂釀兵災
卻說乾隆帝在位六十年,多福多壽多男子,把人生榮華富貴的際遇,沒一事不做到,沒一件不享到。
他的武功,上文已經略敘,他的文字亦非常講究。
即位的第一年,就開博學鴻詞科;第二年又令未曾預考各生,一律補試。
十四年,特旨命大學士九卿督撫保舉經儒,授任國子監司業;南巡數次,經過的地方,嘗召諸生試詩賦,舉人進士中書等頭銜,賞了不少,又編造巨籍,上自經注史乘,下至音樂方術語學,約有數十種,比康熙時還要加倍。
三十六年,開五庫全書館,把古今已刊未刊的書籍,統行編校,匯刻一部,命河間才子紀昀,做了總裁。
紀昀字曉嵐,博古通今,能言善辯,乾隆帝特別眷遇,別樣事情,講不勝講,只據「老頭子」三字的解釋,便見紀昀的辯才。
他身一子很是肥碩,生平最畏暑熱;做總裁時,在館內校書,適值盛夏,炎酷異常,他便赤著膊圈了辮,危坐觀書。
巧逢乾隆帝踱入館門,他不及披衣,忙鑽入案下,用帷自蔽,不料已被乾隆帝瞧見,傳旨館中人照常辦事,不必離座,館中人一齊遵旨。
乾隆帝便踱到紀昀座旁,靜悄悄的坐著。
紀昀伏了許久,汗流浹背,未免焦躁起來,聽聽館中人寂靜無聲,就展開了帷,伸首問眾人道:「老頭子已去麼?」
語方脫口,轉眼一瞧,座旁正坐著這位首出當一陽一的乾隆帝,這一驚正是不小。
向著他道:「紀昀不得無禮。」
紀昀此時只得出來穿好了衣,俯伏請罪。
乾隆帝道:「別的罪總可原諒,你何故叫我老頭子?有說可生,無說即死。」
眾人聽見這句上諭,都為紀昀捏一把汗。
誰知紀昀卻不慌不忙,從容奏道:「老頭子三字,乃京中人對著皇帝的統稱,並非臣敢臆造,容臣詳奏。
皇帝稱萬歲,豈不是老?皇帝居兆民之上,豈不是頭?皇帝便是天子,所以稱子。
這『老頭子』三字,從此流傳了。」
聰明絕頂。
乾隆帝拈鬚笑道:「你真是個淳於髡後身,朕便赦你起來罷。」
紀昀謝恩而起。
自此乾隆帝越加優待,等《四庫全書》告竣,連番擢用,任總憲三次,長禮部亦三次。
此外如沈德潛彭元瑞諸人,也蒙乾隆帝恩遇,然總不及紀昀的信任。
只是乾隆帝雖優禮文士,心中恰也時常防備:內閣學士胡中藻,著《堅磨生詩》集,內中有觸犯忌諱等語,遂把他梟首;鄂爾泰侄兒鄂昌,做了一篇《塞上》吟,稱蒙古為胡兒,也說他暗斥滿人,將他賜死;沈歸愚錄有《黑牡丹》詩,身後被訐,追奪官階;江西舉人王錫侯,刪改《康熙字典》,別著字貫,又飭逮下獄;浙江舉人徐述夔,著一《柱樓》詩,不知如何吹一毛一索瘢,指他悖逆,他已經病死,還要把他戮一屍一。
乾隆朝的文字獄,比雍正朝也差不多。
總之專制時代,皇帝是神聖無比,做臣子的能阿諛諂媚,多是好的,若是主文譎諫,便說他什麼詆毀,什麼叛逆,不是斬首,就是滅族,所以揣摩迎一合的佞臣,日多一日。
到乾隆晚年,僉壬之徒,賄賂公行,乾隆帝只道是安富尊榮,威福無比,誰知暗地裡已伏著許多狐群狗一黨一,這狐群狗一黨一的首領,系是誰人?就是大學士和珅。
無論皇親國戚,功臣文士,沒有一個及得來和珅的尊一寵一。
乾隆帝竟一日不能離他,又把第十個公主,嫁他兒子豐紳殷德。
未嫁時候,乾隆帝最一愛一惜十公主,幼時女扮男裝,常隨乾隆帝微行,乾隆帝又常帶著和珅扈駕。
十公主見著和珅,叫他丈人,和珅格外趨奉。
十公主要什麼,和珅便獻什麼。
一日,同行市中,見衣鋪中掛著紅氅衣一件,十公主說了一聲好,和珅便向鋪中買來,費了二十八金,雙手捧與十公主。
乾隆帝微笑,對著公主道:「你又要丈人破鈔。」
十公主原是歡喜,和珅卻比十公主還要得意。
這件故事,都人傳為趣談,其實常人家的用人,也多是趨奉東家兒女,不足為和珅責。
後來十公主長成,就配了豐珅殷德,豐珅殷德比男妾差不多。
和珅與乾隆帝竟作了兒女親家。
一個抬轎夫,一寵一榮至此,可謂古今罕聞。
因此和跂肆行無忌,內外官僚,多是和珅一黨一羽,把攬政一柄一三十年,家內的私蓄,乾隆帝還不及他。
他的美妾孌童,艷婢俊僕,不計其數。
還有一班走狗,仗著和珅威勢,在京城裡面,橫一衝一直一撞,很是厲害。
御史曹錫寶,為了他家奴劉全,借勢招搖,家資豐厚,劾奏一本;乾隆帝令廷臣查勘,廷臣並不細查,只說錫寶風聞無據,反加他妄言的罪名。
一個家奴,都參他不倒,何況和珅呢?
一日,乾隆帝召諸王大臣入內,擬把帝位傳與太子,自己稱太上皇。
諸王大臣,倒也沒甚驚疑,不過表面上總稱聖上康頤,內禪事還可從緩。
獨和珅吃了一大驚,他想嗣王登位,未免失卻尊一寵一,急忙啟奏道:「內禪的大禮,前史上雖是常聞,然也沒有多少榮譽。
惟堯傳舜,舜傳禹,總算是曠古盛典。
但帝堯傳位,已做了七十三載的皇帝;帝舜三十征庸,三十在位,又三十餘載,始行受禪。
當時堯舜的年紀,都已到一百歲左右,皇上一精一神矍鑠,將來比堯舜還要長壽,再在位一二十年,傳與太子,亦不算遲,況四海以內,仰皇上若父母,皇上多在位一日,百姓也多感戴一日,奴才等近沐恩慈,尤願皇上永遠庇護;犬馬尚知戀主,難道奴才不如犬馬麼?」
情現乎詞。
這番言語,說得面面圓到。
從前的時候,和珅如何說,乾隆帝便如何行,偏這次恰是不從,也是和珅數到。
只聽乾隆帝下諭道:「你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朕二十五歲即位,曾對天發誓,若得在位六十年,就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六十有零的年數。
今蒙天祐,甲子已周,初願正償,何敢再生奢望?皇子永璉,不幸早世,惟皇十五子顒琰,克肖朕躬,朕已遵守家法,書名密緘,藏在正大光明匾額後面,現即立顒琰為皇太子,命他嗣位;若恐他初登大寶,或致叢脞,此時朕躬尚在,自應隨時訓政,不勞你等憂慮。」
和珅無詞可說,只得隨王大臣等一同退出,暗中復運動和碩禮親王永恩等,聯名匯券,請乾隆帝暫緩歸政。
乾隆帝仍把對天發誓的大意,申說一番,並擬定明年為嘉慶元年,即飭禮部恭定典禮。
於是內禪已決,禮部因內禪制度,乃是創例,清朝未曾行過,須要參酌古制,揆合時宜,定得冠冕堂皇,方饜乾隆帝的心目。
巧於迎一合。
足足忙碌了一個月,才把內禪大典,錄奏聖裁。
乾隆帝見得體制尊崇,立批照行。
先冊立顒琰為皇太子,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后,位居孝賢皇后之次。
候嘉慶元年元旦,舉行歸政典禮。
和珅知事無可挽,忙到皇太子處賀喜,說了無數恭維的話。
偏這皇太子不甚喜歡,只淡淡的對答數語。
和珅隨即辭退。
馬屁拍錯了。
皇太子傳進長史官,命嗣後和珅來見,不必進報,和珅頗為驚懼。
還虧乾隆帝雖擬歸政,仍是大權在手,乾隆帝活一日,和珅也活一日,因此和珅早夜祝禱,但願乾隆帝永遠活著,免生意外的危險。
話休敘煩,且說湖南貴州交界的地方,有一大山,綿亙數百里,叫作苗嶺,統是苗民居住。
康、雍、乾三朝,次第招徠,苗民多改土歸流,與漢民往來交接,漢民亦漸漸移居苗地,嗣後喧賓奪主,不免與苗民涉訟。
地方官單論財勢,不講曲直,苗民多半吃虧,心很不悅。
適貴州銅仁府悍苗石柳鄧,素稱桀黠,倡議逐客民,復故地。
苗眾同聲附和,遂揭竿叛清。
湖南永綏苗石三保,鎮筸苗吳隴登,吳半生,乾州苗吳八月,各聚眾響應,四出劫掠,一騷一擾川、湖、貴三省邊境。
於是湖南提督劉君輔,馳保鎮筸,湖廣總督福寧,亦調集兩湖諸軍,援應劉君輔,雲、貴總督大學士福康安,又督雲、貴兵進銅仁府,四川總督和琳,復統川兵至貴州,與福康安會攻石柳鄧,柳鄧敗走,苗寨四十餘被毀,貴州苗略定。
福康安遣總兵花連布,率兵二千人攻永綏,劉君輔亦自永綏轉戰而至,兩軍相會,攻破石三保,解了永綏的圍。
只乾州已由吳八月等陷沒,各軍分道進攻,多被苗民截住,只劉君輔因乾州險阻,繞出西北,得了兩三回勝仗,怎奈兵單餉寡,一時未能規復。
旋經福康安迭破要塞,逐走石三保,生擒吳半生,永綏鎮筸的悍苗,稍稍平定,一意規復乾州。
不料石三保石柳鄧等,都竄依吳八月,吳八月復進據平隴,居然稱起吳王來了。
吳八月也要發賺。
清廷方定期內禪,急望福康安等剿平叛苗,首封福康安貝子,和琳一等伯,加賜從徵兵丁一月餉銀,限期蕩平。
福康安亦懸賞招撫,添兵會剿,吳隴登雖已願降,並誘擒吳八月,奈吳八月的兒子廷禮廷義,後與隴登等仇殺不休,福康安手下將士,又觸冒瘴雨,病的病,死的死,弄得剿撫兩窮。
海蘭察已死,福康安何能為。
轉眼間已是殘冬,過了除夕,便是嘉慶元年第一日。
乾隆帝御太和殿,舉行內禪大典,親授皇太子御寶。
皇太子敬謹跪受,率諸王大臣先恭賀太上皇,賀畢,太上皇還宮,皇太子遂登帝位,受群臣朝賀,隨頒行太上皇傳位詔書,普免全國錢糧,並下大赦詔。
是日的繁華熱鬧,不消細說。
授受成禮,內外開宴,歡呼之一聲,遍達宮廷。
越數日,奉太上皇帝命,冊立嫡妃喜塔臘氏為皇后。
又越數日,侍太上皇帝御寧壽宮開千叟宴。
正在興高采烈的時候,外面遞進湖北督撫的奏折,內說枝江、宜都二縣,白蓮教徒聶傑人、劉盛鳴等,糾眾滋事,請派兵迅剿等語。
嘉慶帝總道是區區教匪,有什麼伎倆?即飭湖北巡撫惠齡,專辦剿匪事宜,誰知警報接續傳來,林之華發難當一陽一縣,姚之富發難襄一陽一縣,齊林妻王氏發難保康縣,鄖一陽一、宜昌、施南、荊門、來鳳、酉一陽一、竹山、鄧州、新野、歸州、巴東、安陸、京山、隨州、孝感、漢一陽一、惠臨、龍山數十州縣,同時擾亂。
教徒的聲勢,幾遍及湖北了。
嘉慶帝大驚,忙稟知太上皇,與太上皇商議妥當,即傳旨命西安將軍恆瑞,率兵趨湖北當一陽一縣,剿林之華,都統永保,侍衛舒亮,鄂輝,剿姚之富及齊王氏,枝江教匪,專飭鄂督畢沅,及惠齡剿辦。
諸軍奉詔並進,自正月至四月,先後奏報,殺賊數萬,其實多是虛張功績。
只枝江教徒聶傑人,總算被總兵富志那擒住,余外的教徒,反越加鴟張。
看官!你道這等教徒,為什麼這般厲害呢?白蓮教的起源,也不知始自何時,小子參考史策,元末有韓林兒,明季有徐鴻儒,相傳是白蓮教中人,後來統歸剿滅,追溯源流,方是歷史小說。
但總沒有搜除淨盡。
已死的灰,尚且復燃,何況是未盡死呢?
乾隆年間,有一個安徽人,姓劉名松,他是白蓮教首領,在河南鹿邑縣傳教,借持齋治病的名目,偽造經咒,誑騙錢財,即是黃巾賊一流人物。
官吏因他妖言惑眾,把他捕著,問成重罪,充發甘肅。
他的徒眾劉之協、宋之清等,未曾被獲,仍分投川、陝、湖北一帶,傳播邪教,呆頭呆腦的百姓,受他欺騙不少。
到乾隆晚年,教徒竟多至三百萬人。
劉之協復捏造謠言,遣徒四播,傳說劫運將至,清朝又要變作明朝,百姓若要免禍,須亟求真命天子保護。
可憐這種呆百姓,聞了此言,統求劉之協指出真命天子,劉之協遂奉了鹿邑同一黨一王姓的孩子,本名發生,冒充朱明後裔,作為真命天子。
煽動流俗,擇日豎旗。
忽被官吏探悉,將王發生一干人犯,統同擒住,劉之協亦提拿在內,由吏役押至半途,得了劉之協重賄,將之協放走,只解到了王發生。
年猶一乳一臭,乾隆帝格外開恩,把他充軍了事,還有幾個叛徒,盡行斬首。
另下旨大索劉之協。
河南、湖北、安徽三省的官吏,得了聖旨,遂命一班狼心狗肺的差役,罵得很是。
下鄉搜緝,挨戶索詐,有錢的百姓,還好用錢買命,無錢的百姓,被差役指作叛徒,下獄受苦。
武昌同知常丹葵,更糊塗得了不得,不怕罪人多,只怕罪人少,索一性一將無辜百姓,捉了數千人,羅織成罪,因此百姓大加怨憤。
適值貴州、湖南、四川等處,興師征苗,沿途不無一騷一擾,販鹽鑄錢的愚民,又因朝旨嚴禁私鹽私鑄,窮困失業,遂仇官思亂,把「官一逼一民反」四字,作了話一柄一,趁著教民四起,一律往投;從此向入教的,原是結一黨一成群,向未入教的,也是甘心從逆。
這班統兵剿匪的大員,又都變作和珅一黨一羽,總教和珅處恭送金銀,就使如何貽誤軍事,也屬不妨。
豺狼當道,安問狐狸。
嘉慶帝略有所聞,因太上皇一寵一愛一和珅,不好就用辣手,只得責成統兵各官,分地任事。
保康的教徒,歸永保恆瑞剿辦,當一陽一的教徒,歸畢沅、舒亮剿辦,枝江、宜都的教徒,歸惠齡、富志那剿辦,襄一陽一的教徒,歸鄂輝剿辦。
永保奏言教匪現集襄一陽一,異常猖獗,姚之富、齊王氏俱在此處,劉之協亦在其中,為各路教匪領袖,應調集諸軍,合力並攻等語。
嘉慶帝覽奏,覆命直隸提督慶成,山西總兵德齡,各率兵二千往會。
無如官多令雜,彼此推諉,姚之富狡悍異常,且不必說,獨這齊林妻王氏,雖是一個婦人,她卻比男子還要厲害。
齊林本是教徒,起事的時候,還未曾死,經了一回小小的戰仗,便中了彈子,把一性一命送脫。
齊王氏守了寡,卻繼著先夫遺志,組織一大隊,由襄一陽一府衝出安陸府,直向武昌,頭上帶著雉尾,身中圍著鐵甲,腳下穿著小蠻靴,跨了一匹駿馬,彷彿是戲中裝扮的一員女將軍。
她的臉面頗也俊俏,一性一情頗也貞烈,手中一對繡鸞刀,頗也有數十人敵得住,可惜迷信邪教,弄錯了一個念頭,徒然作了叛眾的女頭目。
若使不然,那南宋的梁夫人,晚明的秦良玉,恐怕不能專美呢。
平心之論。
只是官兵遇著了她,往往望風遁走,究竟是怕她的嬌力,抑不知是懼她的色藝,幸虧天公連日大雨,洪水暴發,阻住她的行蹤,不令進薄武昌,湖北省城還算平靜。
清廷屢加詰責,命永保總統湘北諸軍,打了幾個勝仗,方把姚之富、齊王氏驅回西北。
當一陽一、枝江等處,亦屢破教徒,陝、甘總督宜綿,又奉旨助剿,略定鄖一陽一一帶。
湖北境內,只襄一陽一及宜昌二府,尚有餘寇未靖,其餘已統報肅清了。
誰知四川達州民徐天德,與太平縣民王三槐、冷天祿等,又糾眾作亂,告急奏章,又似雪片一般,飛達京師。
正是:
日中則昃,月盈則蝕;
亂機一發,不可收拾。
未知嘉慶帝如何處置,且待下回表明。
清高宗決意內禪,自謂不敢擬聖祖,此是矯飾之論。
高宗好大喜功,達於極點,十全備績,五世同堂,諭旨中屢有此語;但尊不嫌至,貴不厭極,因發生一內禪計議,舉帝位傳與仁宗,自尊為太上皇,大權依然獨攬,名位格外優崇,高宗之願,於是償矣。
豈知累朝元氣,已被和珅一人,斫喪殆盡,才一內禪,才一改嘉慶年號,白蓮教徒,即一騷一然四起,豈仁宗之福,果不逮高宗?若釀之也久,則發之也烈,誰為之?孰令致之?吾則曰惟和珅,吾又曰惟清高宗。
本回處處指斥和珅,即處處揭櫫高宗。
用人不慎,一至於此,固後世之殷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