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齊嗣主昭業,即位逾年,改元隆昌《南北史演義》第三十回 上淫下烝丑傳宮掖 內應外合刃及殿庭

南北史演義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南北史演義

南北史演義 - 第三十回 上淫下烝丑傳宮掖 內應外合刃及殿庭

南北史演義

第三十回 上淫下烝丑傳宮掖 內應外合刃及殿庭

卻說齊嗣主昭業,即位逾年,改元隆昌。

自思從前不得任意,至此得了大位,權由己出,樂得尋一歡取樂,快活逍遙,每日在後宮廝混,不論尊卑長幼,一味兒頑皮涎臉,恣為笑謔。

世祖時穆妃早亡,不立皇后,後宮只有羊貴嬪、范貴妃、荀昭華等,已值中年,尚沒有甚麼苟且事情。

獨昭業父文惠太子一宮內,尚有幾個一寵一姬,多半是年貌韶秀,華色未衰。

不過貞一婬一有別,品一性一不同。

就中有一霍家碧玉,年齡最稚,體態風一騷一,當文惠太子在日,也因她柔情善媚,格外見憐,此時嫠居寂寞,感物傷懷,含一著無限淒楚,偏昭業知情識趣,眉去眼來,一個是不衫不履,自得風一流,一個是若即若離,巧為迎一合,你有情,我有意,漸漸的勾搭上手,還有甚麼禮義廉恥。

更有宦官徐龍駒,替兩人作撮合山,從旁慫恿,密為安排。

好一個牽頭。

於是雲房月窟,暗裡綢繆,海誓山盟,居然伉儷,說不盡的鸞顛鳳倒,描不完的蝶一浪一蜂狂。

龍駒又想出一法,只說度霍氏為尼,轉向皇太后王氏前,婉言稟聞。

王太后哪識一奸一情,便令將霍氏引去,龍駒竟導至西宮,令與昭業徹夜交一歡,恣情行樂,並改霍氏姓為徐氏,省得宮廷私議,貽笑鶉奔。

此外又選入許多麗姝,充為妾媵,就是兩宮中的侍女,也采擇多人。

不過霍氏是文惠幸姬,格外著名,昭業更格外一寵一愛一,所以齊宮丑史,亦格外播揚。

更可醜的是皇后何氏,也是一個一婬一婦班頭。

她在西州時候,因昭業入宮侍奉,耐不住甭帳獨眠,便引入侍書馬澄,與他私通。

及迎入為後,與昭業雖仍恩一愛一,但昭業是見一個,一愛一一個,見兩個,一愛一一雙,仍使何後獨宿中宮,擔受那孤眠滋味。

她前時既已失節,此時何必完貞。

可巧昭業左右楊珉,生得面白唇紅,丰姿楚楚,由何後窺入眼中,便暗令宮女導入,賜宴調一情。

楊珉原是個篾片朋友,既承皇后這般厚待,還有甚麼不依,數杯酒罷,攜手入幃,為雨為雲,不消細說。

那時昭業上烝庶母,何後下私幸臣,爾為爾,我為我,兩下裡各自圖歡,倒也無嫌無疑,免得爭論。

卻是公平交易。

昭業不特漁色,並好佚游,每與左右微服出宮,馳騁市裡,或至乃父崇安隧中,擲塗賭跳,作諸鄙戲,興至時濫加賞賜,百萬不吝,嘗握錢與語道:「我從前欲用汝一枚,尚不可得,今日須任我使用了!」錢神有知,應答語道:快用快用,明年又輪不著用了!

先是世祖賾生平好儉,庫中積錢五億萬,齋庫亦積錢三億萬,金銀布帛,不可勝計。

昭業更得任情揮霍,視若泥沙,祖宗為守財奴,子孫往往如此。

嘗挈何後及一寵一姬,入主衣庫,取出各種寶器,令相投擊,砰磞砰磞的好幾聲,悉數破碎,昭業反狂笑不置。

或令Yan人豎子,隨意搬取,頃刻垂盡。

中書舍人綦母珍之、朱隆之,直閣將軍曹道剛、周奉叔,各得一寵一眷。

珍之內事諂媚,外恣威權,所有宮廷要職,必須先賂珍之,論定價值,然後由珍之列入薦牘。

一經保奏,無不允行。

珍之任事才旬月,家累巨萬。

往往不俟詔旨,擅取辟物,及濫調役使,有司輒相語云:「寧拒至尊敕,難違舍人命!」

宦官徐龍駒得受命為後閣舍人,常居含章殿,戴黃綸帽,披黑貂裘,南面向案,代主畫敕,左右侍直與御坐前無異。

這是做牽頭的好處。

衛尉蕭諶,為世祖賾族子,世祖嘗引為宿衛,使參機密。

征南諮議蕭坦之,與諶同族,曾充東宮直閣,昭業因二人同為親舊,亦加信任。

諶或出宿,昭業常通宵不寐,直待諶還直宮中,方得安心。

坦之出入後宮,每當昭業游宴,必令隨侍。

昭業醉後忘情,脫一衣一裸一體,坦之扶持規諫,略見信從;但後來故態復萌,依然如故。

何皇后私通楊珉,恐事發得罪,所以對著昭業,比前尤暱,曲意承歡。

昭業喜不自勝,迎後親戚入宮,使居耀靈殿,齋閣洞一開,徹夜不閉,內外淆雜,無復分別,好似那混沌世界,草昧乾坤。

想是子業轉世來亡齊祚。

當時惱動了一位宰輔,屢次上疏,規戒主惡。

怎奈言不見聽,杳無復諭,自欲入宮面奏,又常被周奉叔阻住禁門,不准放入。

情急智生,由憂生憤,遂欲仿行伊、霍故事,想出那廢立的計謀。

這人為誰?就是尚書令西昌侯蕭鸞,特筆提敘,喝起下文。

鸞擁立昭業,得邀重任,政無大小,多歸裁決。

武陵王曄,雖亦見倚賴,但政治經驗,未能及鸞,所以遇事推讓。

竟陵王子良已被嫌疑,只好鉗口不言,免滋他禍。

鸞專握朝綱,見嗣主縱一欲怙非,不肯從諫,乃引前鎮西諮議參軍蕭衍,與謀廢立。

衍勸鸞待時而動,不疾不徐。

鸞悵然道:「我觀世祖諸子,多半庸弱,惟隨王子隆,世祖第八子。

頗具文才,現今出鎮荊州,據住上游,今宜預先召入,免滋後患。

惟他或不肯應一召,卻也可憂。」

衍答道:「隨王徒有美名,實是庸碌,部下並無智士,只有司馬垣歷生,太守卞白龍,作為爪牙,二人唯利是圖,若給他顯職,無有不來!隨王處但費一函,便足邀他入都了。」

鸞撫掌稱善,即征歷生為太子左衛率,白龍為游擊將軍。

果然兩人聞信,喜躍前來。

再召子隆為撫軍將軍,子隆亦至。

鸞又恐豫州刺史崔慧景,歷事高、武二朝,未免反抗,因即遣蕭衍為寧朔將軍,往戍壽一陽一,慧景還道是意外得罪,白服出迎,由衍好言宣慰,偕入城中。

那蕭鸞既撫定荊、豫,釋去外憂,便好下手宮廷,專除內患。

蕭坦之、蕭諶兩人本系昭業心腹,因見昭業怙惡不悛,也恐禍生不測。

鸞乘間運動,把兩蕭引一誘過來,曉以禍福利害,使他俯首帖耳,樂為己用,然後使坦之入奏,請誅楊珉。

昭業轉告何後,何後大駭,流涕滿面道:「楊郎直呼楊郎曾否知羞?年少無罪,何可枉殺!」昭業出見坦之,也將何後所說,複述一遍,坦之請屏左右,密語昭業道:「楊珉與皇后有情,中外共知,不可不誅!」昭業愕然道:「有這般事麼?快去捕誅便了。」

坦之領命,忙去拿下楊珉,牽出行刑。

何皇后聞報,急至昭業前跪求,哭得似淚人兒一般。

昭業也覺不忍,便命左右傳出赦詔。

甘作元緒公。

哪知坦之早已料到此著,一經推出楊珉,便即處決。

至赦文傳到,珉已早頭顱落地了。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一流。

詔使返報昭業,昭業倒也擱起,獨何後記念情郎,不肯忘懷,一行一行的淚珠兒,幾不知滴了多少。

坦之慮為所譖,向鸞問計。

鸞正欲誅徐龍駒,便囑坦之賄通內侍,轉白何後,但言楊珉得罪,統是龍駒一人唆使。

坦之依計而行,何後不知真假,便深恨龍駒,請昭業速誅此人,昭業尚未肯應允,再經鸞一本彈章,令坦之遞呈進去,內外夾迫,教龍駒如何逃生!刑書一下,當然畢命。

楊、徐既除,要輪到直閤將軍周奉叔了,奉叔恃勇挾勢,陵轢公卿,嘗令二十人帶著單刀,擁護出入,門衛不敢訶,大臣不敢犯。

嘗嘵嘵語人道:「周郎刀,不識君!」鸞亦親遭嫚侮,所以決計翦除。

當下囑使二蕭,勸昭業調出奉叔,令為外鎮。

昭業耳皮最軟,遂出奉叔為青州刺史。

奉叔乞封千戶侯,亦邀俞允。

獨蕭鸞上書諫阻,乃止封奉叔為曲江縣男,食邑三百戶。

奉叔大怒,持刀出閤,與鸞評理。

鸞不慌不忙,從容曉諭,反把奉叔怒氣,挫去了一大半,沒奈何受命啟行。

部曲先發,自入宮面辭昭業,退整行裝,跨馬欲走。

鸞與蕭諶矯敕召奉叔入尚書省,俟奉叔趨入省門,兩旁突出壯士,你一錘,我一撾,擊得奉叔腦漿迸流,死於非命。

鸞始入奏,託言奉叔侮蔑朝廷,應就大戮。

昭業拗不過蕭鸞,且聞奉叔已死,也只好批答下來,准如所請。

只能欺祖考,不能欺蕭鸞。

溧一陽一令杜文謙嘗為南郡王侍讀,至是語綦母珍之道:「天下事已可知了!灰燼粉滅,便在旦夕,不早為計,將無噍類呢!」珍之道:「計將安出?」

文謙道:「先帝舊人,多見擯斥,一旦號召,誰不應命?公內殺蕭諶,文謙願外誅蕭令,就是不成而死,也還有名有望,若遲疑不斷,恐偽敕復來,公賜死,父母為殉,便在眼前了!」珍之聞言,猶豫未決。

不到旬日,果為鸞所捕,責他謀反,立即斬首。

連杜文謙也一併拘住,駢首市曹。

武陵王曄忽爾病終,年只二十八。

竟陵王子良時已憂悶成病,力疾弔喪,一場哀慟,益致困頓。

既而形銷骨立,病入膏肓,便召語左右道:「我將死了!門外應有異征。」

左右出門瞭望,見淮中魚約萬數,浮出一水上,齊向城門。

不禁驚訝異常,慌忙回報,子良已痰喘交作,奄然而逝了,年三十有五。

子良為當時賢王,廣交名士,天下文才,萃集一門。

又有劉瓛兄弟,素具清一操一,無心干進,子良欲延瓛為記室,瓛終不就。

繼除步兵校尉,又復固辭。

京師文士,多往從學,世祖且為瓛立館,撥宅營居,生徒皆賀。

瓛歎道:「室美反足為災,如此華宇,奈何作宅!幸奉詔可作講堂,尚恐不能免害呢!」子良折節往謁,瓛與談禮學,不及朝政。

年四十餘,尚未婚娶,歷事祖母及母,深得歡心。

母孔氏很是嚴明,嘗呼瓛小字,指語親戚道:「阿稱阿瓛小字。

便是今世曾子呢。」

後奉朝命,娶王氏女。

王女鑿壁掛履,土落孔氏一床一上,孔氏不悅,瓛即出妻。

年五十六病終。

子良移廚至瓛宅,囑瓛徒劉繪花縝等,代為營齋。

後世為瓛立碑,追諡貞簡先生。

瓛弟璡亦甚方正,與瓛同一居,瓛至夜間,隔壁呼進共語,璡下一床一著衣,然後應瓛。

瓛問為何因?璡答道:「向尚未曾束帶,所以遲遲。」

又嘗與友人孔澈同舟,澈目注岸上女子,璡即與他隔席,不復同坐。

子良為他延譽,由文惠太子召入東宮,遇事必諮,璡每上書,輒焚削草稿。

尋署璡為中兵兼記室參軍,病歿任所。

劉瓛兄弟,系叔季名士,故特筆帶敘。

及子良逝世,士類同聲悲悼,獨昭業素有戒心,至是很覺欣慰,不過形式上表示褒崇,賻贈加厚,算作飾終盡禮罷了。

看官聽說!這武陵王鞍,與竟陵王子良,本是高武以後著名的哲嗣,位高望重,民具爾瞻,此次迭傳耗問,失去了兩個柱石,頓使齊廷闃寂,所有軍國重權,一古腦兒歸屬蕭鸞。

昭業雖進廬陵王子卿世祖第三子。

為衛將軍,鄱一陽一王鏘高帝第七子。

為驃騎將軍,究竟兩人資望尚淺,比蕭鸞要遜一籌。

鸞又得加官中書監,進號鎮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自是權勢益隆,一陰一謀益急,廢立兩字的聲一浪一,漸漸傳到昭業耳中。

昭業嘗私問鄱一陽一王鏘道:「公可知鸞有異謀否?」

鏘素和謹,應聲答道:「鸞在宗戚中,年齒最長,並受先帝重托,諒無他意。

臣等少不更事,朝廷所賴,惟鸞一人,還請陛下推誠相待,勿啟猜疑!」昭業默然不答。

過了數日,又商諸中書令何胤。

胤系何後從叔,後嘗呼胤為三父,使直殿省。

昭業與謀誅鸞,胤不敢承認,但勸昭業耐心待時。

昭業乃欲出鸞至西州,且由中敕用事,不復向鸞關白。

鸞知昭業忌己,急謀諸左僕射王晏,及丹一陽一尹徐孝嗣,乞為臂助,兩人亦情願附鸞。

會由尼媼入宮,傳達異聞,昭業又召問蕭坦之道:「鎮軍與王晏蕭諶,意欲廢我,傳聞藉藉,似非虛誣,卿果有所聞否?」

偏偏問著此人,真是昭業快死。

坦之變色道:變色二字,甚妙。

「天下寧有此事!好好一個天子,誰樂廢立?朝貴亦不應造此訛言,想是諸尼媼挑一撥是非,淆惑陛下,陛下切勿輕信!況無故除此三人,何人還能自保呢?」

昭業似信非信,復商諸直閤將軍曹道剛。

道剛為昭業心腹,即密與朱隆之等設法除鸞。

尚未舉行,鸞已有所聞,急告坦之。

坦之轉白蕭諶,諶答道:「始興內史蕭季敞,南一陽一太守蕭穎基,已奉調東都,我正待他到來,共同舉事,較易成功。」

坦之道:「曹道剛、朱隆之等,已有密謀,我不除他,他將害我,衛尉若明日不一舉,恐事已無及了!弟有百歲老母,怎能坐聽禍敗?只好另作他計呢。」

諶被他一嚇,不由的惶遽起來,亟向坦之問計。

坦之與他附耳數語,諶連聲稱善。

當即約定次日起事,連夜部署,準備出發。

一宵易過,轉瞬天明,諶令兵士早餐,食畢入宮,正與曹道剛相遇。

道剛驚問來由,才說一語,刃已入胸,倒斃地上,腸已流一出。

諶麾眾再進,又碰著朱隆之,亂刀直上,揮作數段。

直後將軍徐僧亮怒氣直衝,揚聲號召道:「我等受主厚恩,今日應該死報!」說著,即拔刀來鬥,究竟寡不敵眾,也被蕭諶殺死。

蕭鸞繼入雲龍門,內著戎服,外被朱衣,踉蹌趨進,急至三次失履。

王晏、徐孝嗣、蕭坦之、陳顯達、王廣之、沈文季等,一併隨入,宮中大擾。

昭業在壽昌殿,聞有急變,忙使內侍閉住殿門。

門甫闔就,外面已喊聲大震,蕭諶引著數百人,斬關直入。

昭業駭極,奔入徐姬房,與姬訣別,徐姬也抖作一一團一,涕泗滂沱。

這便是先笑後號咷。

兩人正無法可施,偏喊聲又復四集,昭業遽起,拔劍出鞘,吞聲飲恨道:「他……他不過要我一性一命,我就自了罷!」說著,用劍自刺,急得徐姬搶前來救,將昭業抱住,連呼陛下動不得動不得。

何不前日作此語?昭業見徐姬滿面淚容,淒聲欲絕,禁不住心軟手顫,墜劍落地。

俄而蕭諶馳入,一逼一昭業出殿庭,昭業自用帛纏頸,隨諶出延德殿。

宿衛將士,皆隸諶麾下,作壁上觀。

昭業也竟無一言,被諶引入西齋,就昭業頸上纏帛,把他勒斃,年止二十一歲。

遂輿一屍一出殯徐龍駒故宅,一面奉蕭鸞命,收捕嬖倖,並及改姓無恥的徐姬,盡行牽出,一刀一個,了結殘生。

絕妙徐一娘一,又好與昭業作地下鴛鴦了。

鸞顧語大眾道:「廢君立君,目下應屬何人?」

已有自立意。

徐孝嗣應聲道:「看來只好立新安王!」鸞微笑道:「我意也是如此,但必須作太后令,卿可急速起草。」

孝嗣道:「已早繕就了。」

說著,即從袖中取出一紙,遞呈與鸞。

鸞略閱一周,便道:「就是這樣罷。」

當下將令文宣佈,大略說是:

自我皇歷啟基,受終於宋,睿聖繼軌,三葉重光。

太祖以神武創業,草昧區夏,武皇以英明提極,經緯天人,文帝以上哲之資,體元良之重,雖功未被物,而德已在民。

三靈之眷方永,七百之基已固。

嗣主特鍾沴氣,爰表弱齡,險戾著於綠車,愚固彰於崇正,狗馬是好,酒色方湎,所務唯鄙事,所嫉唯善人。

世祖慈一愛一曲深,每加容掩,冀年志稍改,立守神器。

自入纂鴻業,長惡滋甚。

居喪無一日之哀,縗絰為歡宴之服,昏酣長夜,萬機斯壅,發號施令,莫知所從。

Yan豎徐龍駒專總樞密,奉叔珍之,互執權一柄一。

自以為任得其人,表裡緝穆,邁蕭、曹而愈信布,倚泰山而坐平原。

於是恣情肆意,罔顧天顯,二帝姬嬪,並充一寵一御,二宮遺服,皆納玩府,內外混漫,男一女無別。

丹屏之北,為酤鬻之所,青蒲之上,開桑中之肆。

又微服潛行,信次忘返,端委以朝虛位,交戰而守空宮。

宰輔忠賢,盡誠奉主,誅鋤群小,冀能悛革,曾無克己,更深怨憾。

公卿股肱,以異己置戮,文武昭穆,以德譽見猜,放肆丑言,將行屠膾,社稷危殆,有過綴旒。

昔太宗克光於漢世,簡文代興於晉氏,前事之不忘,後人之師也。

鎮軍居正體道,家國是賴,伊霍之舉,實寄淵謨,便可詳依舊典,以禮廢黜。

新安王體自文皇,睿哲天秀,宜入嗣鴻業,永寧四海,即當以禮奉迎,使正大位。

未亡人屬此多難,投筆增慨,不盡欲言!

看官閱過前回,應知新安王就是昭文,系文惠太子第二子。

當時曾任中軍將軍,領揚州刺史,年方十五。

由蕭鸞等迎入登台,授鸞為驃騎大將軍,錄尚書事,兼領揚州刺史,晉封宣城郡公。

頒詔大赦,改隆昌元年為延興元年。

復奉太后命令,追廢故主昭業為鬱林王,何皇后為王妃。

總計昭業在位,僅得一年。

小子有詩歎道:

到底歡娛只一年,兩齋斃命亦堪憐;

早知如此遭奇禍,應悔當初惡未悛!

昭文即位,朝局粗定,除蕭鸞晉爵外,還有一番封賞。

欲知底細,須待下回表明。

宋有子業,齊有昭業,好似天生對偶,名相似而跡亦略同。

且子業時代,有會稽公主謝貴嬪之一婬一亂,昭業時代,有霍一寵一姬何皇后之一婬一污,男一女宣一婬一,又若後先一轍;其稍有不同者,則子業好殺,昭業尚不如也。

宋湘東王彧,屢瀕於危,不得已而圖一逞,死中求生,情尚可原。

齊西昌侯蕭鸞,權傾中外,誅楊珉、徐龍駒,殺周奉叔、綦母珍之,一舉即成,不煩智力。

假使有伊尹之志,放昭業於崇安隧中,用正人以輔導之,亦未始不可為太甲,乃必謀廢立,殺主西齋,為將來篡逆之先聲,以視湘東王彧之所為,毋乃過甚!本回演述大意,始則歸咎昭業,繼則歸罪蕭鸞,蓋與二十一回之文法,隱判異同,明眼人自能灼見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南北史演義》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卻說齊嗣主昭業,即位逾年,改元隆昌《南北史演義》第三十回 上淫下烝丑傳宮掖 內應外合刃及殿庭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