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兵敗,回許都見了曹一操一,伏地請罪《三國演義少兒版》第十三回 定三分隆中決策

三國演義少兒版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三國演義少兒版

三國演義少兒版 - 第十三回 定三分隆中決策

三國演義少兒版

第十三回 定三分隆中決策

曹仁兵敗,回許都見了曹一操一,伏地請罪。

曹一操一問:「單福是何許人?」

程昱道:「此人真名叫徐庶,字元直,很有才學。」

曹一操一道:「可惜賢才歸了劉備!」程昱道:「丞相想讓徐庶來,卻也不難。」

說著,獻了一計。

曹一操一便讓人到穎川騙來徐庶的老母親,模仿她的筆跡給徐庶寫了一封信。

徐庶對母親至孝,見了信,不由得大哭起來。

他對劉備道:「我今天就要和將軍分別了。

我其實姓徐,名庶。

將軍對我如此信任,我非常感激。

本想為將軍盡力,可是老母親在曹一操一那裡,我不能不去救她。」

劉備也大哭道:「母子乃天下至親,元直不必擔心劉備,儘管去吧,他日我們或者還會有相聚的機會。」

孫乾偷偷對劉備說:「元直乃天下奇才,而且完全瞭解我軍虛實。

現在若讓他投了曹一操一,必然受重用,如此我方就危險了。

主公應該苦苦相留,切勿放走。

曹一操一見元直不去,必然殺了他母親。

如此,元直必死心塌地報效主公了。」

劉備道:「不可。

我寧死,也不會做此不仁不義之事。」

於是劉備與眾人都到城外送行,徐庶道:「我才微智淺,深受主公重用,如今不得已離去,實為了老母的緣故。

以後到了曹營,縱然曹一操一想一逼一,我終生決不獻一計。」

劉備戀戀不捨,送了一程,又送一程。

臨分別時,徐庶對劉備道:「這裡附近的隆中有個天下奇才,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人稱臥龍,才能勝我十倍。

將軍如果能請到他,不愁不能平定天下。」

說罷,灑淚而別。

徐庶見到母親,才知道受了騙。

徐母聽說劉備是個仁德之人,便大罵徐庶沒出息,進後堂上吊死了。

徐庶十分悲痛。

後來,他在曹營果然不獻一言。

劉備送走徐庶第二天,便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請諸葛亮。

找到諸葛亮的茅廬,劉備便親自上去叩門。

出來開門的小童道:「先生一早就出門去了,不知何時回來。」

劉備非常失望。

關羽道:「既然不在家,只好改日再來啦。」

劉備無奈,只好先回新野。

劉備於是天天派人打聽諸葛亮的消息。

一天,派去的人來報告說臥龍先生回來了,劉備便立即讓人備馬。

張飛道:「諸葛亮不過是個村夫,何必哥哥親自去呢?派個人叫他來得了。」

劉備不高興地說道:「孔明是天下大賢,怎能隨便叫來呢?」

這時外面正刮著北風,下著鵝一毛一大雪。

張飛勸劉備等雪停了再走,劉備道:「頂著大雪去,正是想讓孔明知道我的誠意呀!」

三人到了草房,見一個青年正在讀書。

劉備大喜,忙上前施禮道:「今天我總算是見到先生了!」那青年急忙還禮道:「我是諸葛亮的弟弟,叫諸葛均。

大哥諸葛瑾,現在一江一東。」

劉備失望地搖了搖頭,留了封信給諸葛亮,就起身告辭了。

過了幾天,劉備又去拜訪諸葛亮。

關羽道:「兄長兩次親自前往拜訪,禮數太過了!想那諸葛亮有虛名而無實學,所以才避而不敢見。」

劉備道:「不然。

昔日齊桓公想見東郭野人,去了五次方見上一面,何況我去見大賢呢!」張飛道:「量此村夫,何足為大賢。

此次不必哥哥去,我只用一條麻繩將他捆了來!」劉備斥責張飛:「你難道沒聽說過周文王求見姜子牙的故事?文王尚且如此敬賢,你豈敢如此無禮!今番不用你去,我和雲長去。」

張飛道:「兩位哥哥都去,小弟自然相隨。」

劉備告誡張飛不可無禮。

三人到了諸葛亮莊上叩門,有童子出來道:「先生雖在家,但在草堂上午睡未醒。」

劉備道:「既如此,且不要驚動他,我等他一會兒。」

於是讓關張二人等在門外,自己悄悄進院,見諸葛亮臥於草堂之上,就恭恭敬敬地在台階下等。

張飛在門外不見動靜,大怒道:「這先生也太傲慢了!見我哥哥侍立階下,他竟然敢高臥不起!等我去屋後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劉備擺擺手,讓他們耐心等。

一會兒,諸葛亮在堂上翻了個身,童子正要通報,被劉備擺手止住。

又過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醒,隨口吟詩道:「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諸葛亮吟罷轉身問童子:「有俗客來否?」

聽說劉備在外等候,諸葛亮起身道:「何不早報?」

便入後堂整好衣冠出迎。

劉備見他身長八尺,面貌清秀,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仙風道骨。

劉備下拜道:「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互相施禮後,兩人分賓主坐下,談論起天下大勢,劉備傾訴胸中大志,向諸葛亮求教。

諸葛亮道:「自董卓造逆以來,天下豪傑並起。

曹一操一勢力不及袁紹,而竟能戰勝袁紹,此並非僅僅是出於天時,更在於人的謀劃啊!現在曹一操一擁有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確實不可與之爭鋒匹敵。

孫權擁有一江一東,已經歷三代,地勢險要民心歸附,此可以為外援而不可圖謀。

荊州一向是用武之地,可劉表卻不久於人世,這是天意把荊州賜給將軍。

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要,沃野千里,是天府之國,漢高祖就是靠那裡成就帝業的。

守臣劉璋無能,智能之士,思得明主。

將軍是帝室之胄,信義著稱四海,總攬英雄,思賢若渴。

若能跨有荊州、益州,守其險阻,外結盟孫權,內修明政理,等到天下有變再出兵,如此將軍大事可成,漢室也可以復興了。」

諸葛亮又命童子取出一幅西川地圖,指圖道:「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一操一占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佔人和。

先取荊州為根本,隨後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三分之勢,然後可圖中原也。」

劉備聽了,離席起身拱手謝道:「先生之言,讓劉備茅塞頓開,如撥一開雲霧見青天……」如此一席話,諸葛亮雖然身在隆中,已預見到未來天下三分的大勢。

劉備於是拜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推辭。

劉備再三懇請道:「先生如不出,天下蒼生如何是好?」

說罷,淚灑袍袖,衣襟盡濕。

諸葛亮見劉備如此誠心,便道:「將軍既不相棄,願效犬馬之勞!」劉備大喜。

於是諸葛亮吩咐家人依然躬耕田園,就準備起身同劉備前往新野。

從此,諸葛亮開始了他征戰一生、鞠躬盡瘁的生涯。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演義少兒版》四大文學名著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曹仁兵敗,回許都見了曹一操一,伏地請罪《三國演義少兒版》第十三回 定三分隆中決策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