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名】亦名砂、狄鹽、北庭砂、氣砂、透骨將軍《本草綱目》金石部  硇砂

本草綱目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 - 金石部  硇砂

本草綱目

金石部  硇砂

【釋名】亦名砂、狄鹽、北庭砂、氣砂、透骨將軍。

【氣味】鹹、苦、辛、溫、有毒。

【主治】

1、腎臟積冷,心腹疼,面青腳冷。

用硇砂二兩、桃仁一兩(去皮)。

先以酒一小碗煮硇砂,沸十多次,去掉砂石,加入桃仁漲,慢慢熬成膏,和蒸餅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熱酒送下。

2、積年氣塊,臍腹疼痛。

取木瓜三個,切開去瓤,將醋煮過的硇砂二兩裝入瓜內,曬在太一陽一下。

到瓜爛時,研勻,加米醋五升煎濃,再加蜜收存。

用時以附子末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一丸,熱酒化下。

3、痃癖症塊(按:症狀為心胸絞痛,有積塊)。

取桑條燒灰,淋去苦汁,曬乾。

另按硇砂一兩和水三兩的比便,把硇砂、水、灰拌合起來,使乾濕適當,然後放入瓶中。

放前,瓶底熱灰約半寸,放後,還要將灰填蓋好。

如此處理完畢,再以文武火鍛紅。

冷定取出,倒藥在小竹箕上(箕上先鋪好三層紙),用熱水淋藥,收取濾汁,淋至硇味去盡為止。

保持濾汁於熱灰中,常令鼓出小魚眼小泡。

待汁干後,再鍛一次,取藥重研,加粟飯一揉一成丸子,如綠豆大。

每服五丸,空心服,酒送下。

4、反胃。

用硇砂二錢,加水調和,包入蕎麥面中,鍛焦。

冷後,剝取中間濕藥。

焙乾一錢,配檳榔二錢、丁香二個,共研細。

每服七厘,燒酒送下。

一天服三次,服至病癒為止。

愈後吃白粥半月,還要服其他健胃藥。

5、各種痢疾。

用硇砂、丹砂各二錢半,研細。

另以黃蠟半兩,巴豆仁二十一粒(去膜)同在瓦罐內煮透。

到豆色變紫時,取其中七粒與硇砂、丹砂共研勻,和熔蠟做成丸子,如綠豆大。

每服三丸至九丸,淡薑湯送下。

此方名「靈砂丹」。

6、月一經不通,臍腹積聚疼痛。

用硇砂一兩、皂角五個(去皮和子,銼成末),共研為末。

加頭醋一大碗熬膏,又放入陳皮末三兩。

搗細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丸,溫酒送下。

7、死胎不下。

用硇砂、當歸各半兩,共研為末。

分兩次服,溫酒調下。

8、喉痺口噤。

用硇砂、硭硝等分,研勻,點喉部。

9、牙齒腫痛。

用老鼠一個,剝去皮後,擦上硇砂。

三日後,肉化盡。

取殼,瓦上焙乾,研細,加入樟腦一錢、蟾蜍二分,每用少許點牙根上,能消腫痛。

10、眼生一弩一肉。

用杏仁百枚,蒸熟後去皮尖,研搗後取淨汁。

汁中加硇砂末一錢,水煮化。

每日以汁點眼。

11、魚骨鯁喉。

用硇砂少許,嚼咽可下。

12、喝蠆叮螫。

用水調硇砂塗搽。

13、疔瘡腫毒。

用好硇砂、雄黃,等分為末。

針刺瘡口,擠去惡血後,以豆大的一撮藥搽入瘡中,外貼紙包好。

如有毒氣入腹引起嘔吐時,可服「護心散」即愈。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本草綱目》古代醫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釋名】亦名砂、狄鹽、北庭砂、氣砂、透骨將軍《本草綱目》金石部  硇砂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