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菜根譚》藏巧於拙 寓清於濁

菜根譚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菜根譚

菜根譚 - 藏巧於拙 寓清於濁

菜根譚

藏巧於拙 寓清於濁

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真涉世之一壺、藏身之三窟也。

一壺:壺是指匏,體輕能浮於水。

《鶻冠子·學問》篇中有「中流失船,一壺千金」,此處的一壺指平時不值錢的東西,到緊要時候就成為救命的法寶。

三窟:通常都說成狡兔三窟,比喻安身救命之處很多。

據《戰國策·齊策》說:「狡兔

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

做人寧可裝得笨拙一點,不可顯得太聰明,寧可收斂一點不可鋒芒太露,這才是明智之舉,寧可隨和一點也不可太自命清高,寧可退縮一點,不可太積極前進,這才是立身處世最有用的救命法寶,才是明哲保身最有用的「狡兔三窟」。

一個人要真能得到立身處世的救命法寶,第一宜藏巧於拙,鋒芒不露,第二還要有韜光養晦的修養功夫,為什麼呢?請看《莊子·徐無鬼》中的一則故事:

吳王度過長江,登上獼猴聚居的山嶺。

猴群看見吳王打獵的隊伍,驚惶地四散奔逃,躲進了荊棘叢林的深處。

有一個猴子留下了,它從容不迫地騰身而起抓住樹枝跳來跳去,在吳王面前顯示它的靈巧。

吳王用箭射它,它敏捷地接過飛速射來的利箭。

吳王下命令叫來左右隨從打獵的人一齊上前射箭,猴子躲避不及抱樹而死。

吳王回身對他的朋友顏不疑說:這隻猴子誇耀它的靈巧,依恃它的便捷而蔑視於我,以致受到這樣懲罰而死去!要以此為戒啊!唉,不要用傲氣對待他人啊!顏不疑回來後便拜賢士董梧為師以剷除自己的傲氣,棄絕一婬一樂,辭別尊顯,三年時間全國的人個個稱讚他。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菜根譚》蒙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菜根譚》藏巧於拙 寓清於濁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