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名】亦名苦、苦骨、地槐、水槐、菟槐、驕槐、野槐、《本草綱目》草部  苦參

本草綱目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 - 草部  苦參

本草綱目

草部  苦參

【釋名】亦名苦、苦骨、地槐、水槐、菟槐、驕槐、野槐、白一莖一。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

1、熱病發狂。

用苦參末,加蜜調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十丸,薄荷湯送下。

也可用苦參末二錢,水煎服。

2、傷寒結胸(傷寒流行時,感病四、五日,胸滿痛,大發燒)。

用苦參一兩,加醋三升,煮成一升二合,服後能吐即愈。

3、谷疸(頭昏、心慌、發黃。

這是大病後暴食傷胃所引起)。

用苦參二兩、龍膽一合,共研為末,加牛膽調藥成丸,如梧子大。

每服五丸,生大麥煎汁送下。

一天服三次。

4、毒熱足腫。

用苦參煮酒多擦。

5、夢一遺食減。

用苦參三兩、白朮五兩、牡蠣粉四兩,共三為末;另取雄豬肚一個,洗淨,在沙罐中煮爛,和藥搗勻,做成丸子,如小豆大。

每服四十丸,米湯送下。

每天服三次。

久服能使身一體轉健,食量增加,不再夢一遺。

6、飲食中毒。

用苦參三兩,苦酒一升半,煮成八合,分兩次服,取吐即愈。

7、血痢。

用苦參炒焦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十五丸,米湯送下。

8、脫一肛一。

用苦參、五倍子、陳壁土等分,煎湯洗患處,並以木賊末敷上。

9、齒縫出一血。

用苦參一兩、枯礬一錢,共研為末。

一天擦齒三次,有效。

10、鼻瘡流膿發臭。

用苦參、枯礬各一兩,生地黃汁三合,加水煎濃,隨時滴瘡上。

11、遍身風疹(痛不可忍,涎痰多,夜難睡)。

用苦參末一兩,另用皂角二兩,在水一升中一揉一濾取汁,瓦器內熬成膏,和藥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飯後服,溫水送下。

12、大風癩(按:即麻風)。

用苦參五兩,切片,浸在酒三斗中,過一個月後,每取取酒飲一合。

一天三次。

宜常服不斷。

又方:苦參末二兩,縫在豬肚子中煮熟,把藥去掉。

病人先餓一天,第二天早晨,飲清水一碗後,即取食豬肚,如吐出,須再吃。

過一、二時後,以肉湯調「無憂散」五、六錢服下。

有惡物排一出時,即為見效。

再服皂角一斤(去皮,去子)煮汁,汁中調入苦參末,另加何首烏末二兩、防風末一兩半、當歸末一兩、芍葯末五錢、人參末三錢,一起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溫酒或茶送下。

一天服三次。

同時,還用麻黃、苦參、荊芥煎水洗癩。

又方:治大風癩及熱毒、風瘡、疥癬等,用苦參(去皮,曬乾)一斤、枳殼(麩炒)六兩,共研為末,加蜜為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

一天服三次(白天兩次,夜間一次)。

13、皮膚疥癩,手足壞爛,時出黃水。

用苦參三十一兩、荊芥穗十六兩,共研為末,滴水糊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茶送下。

14、上下諸瘺(或在頸部,或在下部)。

用苦參五升,在苦酒一斗中浸泡三、四天後服下。

15、瘰疬結核。

用苦參末四兩,加牛膝汁調成丸子,如綠豆大。

每服二十丸,熱開水送下。

16、湯火傷。

用油調苦參末敷傷處。

18、赤白帶下。

用苦參二兩、牡蠣粉一兩五錢,共研為末;另以雄豬肚一個,在水三碗中煮爛後,再搗成泥,和藥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百丸,溫酒送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本草綱目》古代醫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釋名】亦名苦、苦骨、地槐、水槐、菟槐、驕槐、野槐、《本草綱目》草部  苦參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