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分兩頭。且說帝堯自從在尹壽家中拜子州《上古神話演義》第七十三章 帝子朱漫遊是好 誇父臣於帝子朱

上古神話演義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上古神話演義

上古神話演義 - 第七十三章 帝子朱漫遊是好 誇父臣於帝子朱

上古神話演義

第七十三章 帝子朱漫遊是好 誇父臣於帝子朱

話分兩頭。

且說帝堯自從在尹壽家中拜子州支父為師之後,起身而歸。

在路上,心中總是惦念洪水,便命從人暫不歸都,先繞道到孟門山來一看。

哪知逾過鼓鐙山,到了稷山一望,只見西面一片浩淼,目不見其涯涘!比前次來時,水勢不知道增長几倍了。

那大司農從前教民稼穡的場所,早已淹沒無存,不可尋覓。

帝堯看了,不勝歎息。

從人問:「可要乘舟?」

帝堯道:「且慢,沿山過去吧。」

於是沿著中條山,到了首山。

那首山西連華山,南連嵩山,為二岳之首,隆然特起,所以稱為首山,一名雷首山,又名首一陽一山,是個名勝之地。

當下帝堯到了首山,向西和向北一望,仍無涯涘。

從前的田廬都成澤國,不禁憂從中來。

忽然看見無數槐樹之中有一種異鳥,飛來飛去。

其狀如梟而有耳,並且有三隻眼睛,叫起來聲音如鹿,又如豕,頗為詫異,便叫從人去打聽,才知道這種鳥兒名叫「馱鳥」,出在那面機谷之中,並不為害,吃了它的肉,可以治下濕之疾的。

帝聽了,也不言語,當下下山乘舟,各處考察一會,方才回都。

自此之後,帝堯在朝除處理政治之外,總是憂心於洪水。

哪印一柄一難未紓,家憂又作,原來帝子朱的失德漸漸彰著了。

那帝子朱在幼年的時候,帝堯知道他的氣質不好,要想用一種沉潛刻苦均東西變化他的氣質,所以教他圍棋。

起初似乎有一點高興,孜孜不倦的去研究,久而久之,不免討厭了。

一則圍棋的工夫非常深細,極費腦力。

二則沒有對手是不能弈棋的。

帝堯憂勤國事,哪有閒工夫和他做這遊戲之事?其餘宮人小臣等,亦沒有他的敵手,所以益發感覺無味,漸漸也不去弄它了。

後來年紀漸長,遊戲之心不改,又到外面去結交了些一婬一朋損友。

初則不過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而已。

後來漸漸的酣歌恆舞,無晝無夜的一婬一樂起來。

帝堯事務雖忙,然到了這個地步,豈無聞知。

因此又叫子朱來,懇懇切切的教導他一番,一面又選了幾個端方明達的朝士做他的師友,教導他,輔佐他,希冀他能夠逐漸的遷善改過。

哪知俗語說得好:江山好改,本一性一難移。

他總給你一個種種不受。

那幾個師傅不得已,只能向帝堯辭職,自言不勝教誨之任。

帝堯聽了,非常憂悶,一面慇勤慰留師傅,一面又叫了子朱來,嚴厲的責備了一番,方才了事,如此者已不止一次。

這一年,是帝堯在位的第五十三載。

因為有特別關係,率領了幾個掌禮的官員,預備了無數祭品,親自到洛水去致祭了一遍。

祭畢之後,就匆匆回都,總共行期,不過二十日。

哪知剛到平一陽一相近,只見那汾水之中有許多船隻在那裡遊行。

船隻之中笙簧鐘鼓,聒耳沸天,好不熱鬧!帝堯暗想:「如此洪水大災,人民饑寒困苦,憂愁不遑,哪個竟在這裡苦中作樂!可謂全無心肝了。」

當下就叫從人前去探聽。

從者回報說道:「是帝子朱在那裡遊玩呢。」

帝堯聽了,又怒又憂,當下歎了一口氣,也不言語,就匆回宮而去。

且說那帝子朱何以在此流連作樂呢?原來他的天一性一極好漫遊,連年帝堯在都,拘束著他,他好生煩悶。

這次帝堯忽然往南方去了,他料定必有幾個月的勾留,因為帝堯向來出門日子總多的。

所以他得意之至,連忙去約了那班一婬一朋損友,並且預備了船隻音樂,在汾水之中邀游多日,暢快之極。

幾年的煩悶,總算發洩殆盡了。

這日,正要回來,哪知給帝堯遇見了。

子朱知道之後,頓然面孔失色。

那些一婬一朋損友亦知道事情不妙,各各上岸,獸散鼠竄而去,子朱亦急急回宮。

到了晚上,帝堯果然又飭人來叫子朱去,痛痛的訓責他一下。

看那子朱的情形,垂手低頭,戰兢侷促,彷彿觳觫得不了。

但看他臉上,毫無愧恥之心,知道他決不會改過的。

這一一夜,帝堯憂悶之至,竟不能成寐。

次日視朝之後,退休較早,約了大司農、大司徒二人到小寢之中商量處置子朱之法。

帝堯的意思是想放逐他到遠方去,再圈禁他起來,庶幾可以保全他的壽命,否則照此下去,恐有生命之憂。

大司徒道:「臣的意思,一個子弟的不好,總是被那些一婬一朋損友引一誘壞的。

先帝摯的那時候,就是受了這種的影響。

現在既然給帝遇見了,那些一婬一朋損友,究竟是什麼人?究竟有多少人?可否將他們一一召集攏來,嚴加懲處,以警戒他們蠱惑帝子之罪?這麼一來,那些一婬一朋損友當然絕跡,沒有了引一誘之人,那麼事情就好辦了。

一面再慎選師傅,督率教導,或者可以挽回,未知帝意以為如何?」

帝堯歎道:「汝的意思,朕亦想到。

不過有兩層為難:一層,一婬一朋損友之害的確有的。

但是推究起來,那些人固然是一婬一朋損友,朱兒亦不是良朋益友,究竟是他們來引一誘朱兒的呢?

還是朱兒去引一誘他們的呢?論起理來,朱兒身為帝子,應該特別的恭慎勤恪,以為他們的倡率。

現在竟一婬一樂到如此!丙然有罪,朱兒是個首,那些人還是個從;朱兒應該辦得重,那些人還可以辦得輕。

假使不問緣由,朱兒不先嚴辦,反將那些人嚴辦起來,天下之人必以為朕偏袒自己的兒子,仗著天子的威權去凌虐平民了,朕決不敢做的。

講到『君子責己重以周』的古語,朕亦不肯做的,所以這一層是為難的了。

第二層,朱兒現在年紀已不小了,不比童子之年,做父母的可以用強權劫制。

到現在這麼大的年齡,豈能長此幽閉在家裡?年齡既大,意志亦堅,就使有嚴師督責在旁,拘束了他的身,不能拘束了他的心。

而且積憤之後,將來反動起來,恐怕愈加不可收拾,所以這一層亦是為難。」

大司農道:「帝的話固然不錯,但是現在遽然竄到遠方去,究竟覺得太忍。

可否由臣等去叫了他來,懇切的勸導他一番,曉之以利害,或者能夠覺悟,豈不是好?如其不能,到那時再行設法。

未知帝意如何?」

帝堯道:「那麼好極了,朕雖屢屢嚴責他,但是因為父子天一性一的關係,有些話不便說,深恐因此而賊恩。

現在二位伯父去教導他,不妨格外嚴重。

倘能使他革面洗心,那真感激不淺。」

說罷稽首,大司農等慌忙還禮。

當下大司農等歸去之後,急忙去召帝子朱來。

帝子朱不知何事,急急應一召而至。

大司農先扳著面孔訓責他道:「你的行為真荒唐極了!有學問不肯去求,有德行不肯去修,終日裡在家酣歌恆舞,耽於逸樂,成什麼模樣?近來又跑到外面去遊戲了。

洪水蕩藹,聖天子憂危到如此,而你反在其中尋逸豫;人民顛沛到如此,而你反在其中貪快樂,真可謂全無心肝!你是天子的元子,本來有繼嗣的希望,現在絕望了。

不但不要你繼嗣,並且要驅逐你到遠方去,不許你住在都城裡。

我已和天子說過,限你明日即行,你可回去,好好收拾一切。

明日上午我送你去。」

帝子朱聽了這話,出其不意,不覺目瞪口呆,一聲不言。

大司徒道:「一個人總要能夠改過。

你種種失德,天子不知道勸戒了你幾次,你總不肯改過,所以不得已,只好出此下策,你好好的去吧。

現在你還有什麼話說?」

帝子朱方才說道:「我不願到外邊去,我情願改過。」

大司農道:「我看你決不會改過,決不肯改過,這種話都是空說的,還是趕快去收拾吧!」帝子朱道:「我以後一定改過。」

大司農總不相信。

大司徒在旁做好做歹,總算和他訂了一個條約:「這次暫時饒恕,以後如再有類乎此的失德事情發生,一定決不寬貸。」

帝子朱一一答應了。

大司農和大司徒又痛痛切切地訓戒了他一番,方才走散。

自此之後,帝子朱果然不敢慢游了,和那些一婬一朋損友不敢接近。

那些一婬一朋損友聽到帝子朱幾乎遠竄的風聲,防恐帝堯連他們亦懲治在內,所以亦不敢再來和帝子朱親近,因此足足有一年餘,沒有什麼失德的事件發現。

不過帝子朱雖則沒有做失德之事,卻亦沒有做進德之事。

假使能夠日日進德,那麼元氣日充,邪氣日退,久而久之,根本肅清,才是個徹底的辦法。

現在帝子朱一方面雖不為惡,但是一方面並未修德,純是個強迫消極的行為,所以是靠不住的。

果然過了一年,那老脾氣漸漸又發露了。

起初在家裡對於小臣、從人非常之虐一待,輕則罵,重則打,種種怨忿煩悶之氣無可發洩,統統都發洩到他們身上去,甚而至於拳毆足踢,亦是尋常之事。

有一天,趁帝堯和大司農等都為了祭地祭祀在那裡齋戒的時候,就溜出宮來逛逛,恰好遇到了從前的幾個一婬一朋損友,不免各訴相思,各道契闊,傾談了良久,不覺把一年中壓迫在裡面的不道德之心,一齊都活動起來了。

於是大家又提議到哪裡去快活他一日,商量結果仍舊是坐船的好,因為坐船可以躲避人家的耳目,又可以到遠處去盡量作樂。

大家上船之後,就向汾水上流搖去。

這時帝子朱故態復作,把大司農所訂的條件早已忘記了。

那些一婬一朋損友亦趁此開心,肆無忌憚,有的奏竹,有的彈絲,樂不可支。

後來到了一處,望見對面彷彿大湖,湖中隱約見許多名花開放在那裡,顏色似甚美麗。

帝子朱忽然說要到那湖裡去賞花,吩咐舟子停船。

大家都上了岸,走有幾百步之路,到得湖濱一看,那美麗的花開在湖中一個小渚之上,可望而不可及。

環著湖濱走了許多路,又找不到一隻船。

大家正在躊躇,內中有一個人創議道:「我們原坐的那隻船,何妨叫搖船的人拖它過來呢。」

有一個人說道:「船身太大,船夫只有兩三個,恐怕拖不過來呢。」

帝子朱這時已遊興勃一發,自己已不能遏制自己,聽了這話,就嚷道:「我們叫他拖,他敢不拖?拖不過,我就打這無用的人。」

說著,獨自當先,率領眾人回到船上,叫船夫將這船從陸地上拖過去。

船夫笑道:「這麼大的船,起碼有幾百斤,怎樣拖得去呢?」

帝子朱聽了,登時沉下臉來,罵道:「你們這兩個狗才,敢抗違我的命令!你們這兩副賤骨頭,不要在那裡想討打!」旁邊一婬一朋損友又幫著催一逼一,兩個船夫道:「委實拖不過的,不是小人們吝惜力氣不肯拖。

請帝子和諸位原諒吧。」

帝子朱聽了這話,更不發言,便伸手一個巴掌打過去,打得那船夫「阿育皇天」的亂叫。

有一個一婬一朋便來解勸,向船夫道:「不管拖不拖得過,帝子既然命令拖,你們且上岸拖拖看,如若拖不過再說。」

兩個船夫沒奈何,只得上岸來拖,但是哪裡拖得動呢!那時岸上看的百姓甚多,見這種情形說:「如此大船,兩個人哪裡中用,恐怕二十個人還是吃力呢。」

帝子聽了這話,禁不得激動了無名之火,便又走過來,用腳連踢那兩個船夫,口中罵道:「這兩個無用的囚徒!」踢得那兩個船夫都蹲在地上亂叫,索一性一不拖船了。

正在不得下台之時,忽見遠遠地跑來一個大漢,身軀之長,約在三四丈以上,偉大異常,手一操一大杖,其行如風,倏忽之間已到面前。

因見眾人圍集在一處,他也立定了觀看,看見帝子朱踢那船夫,他就將大杖排開眾人,大步入內,向帝子朱說道:「足下要將這隻船拖到岸上做什麼?」

帝子朱朝那人一看,不覺吃了一驚,暗想:「天下竟有這樣長大的人,真是可怪!」

當下便和他說道:「我要將這船拖到那邊湖中去。」

那大漢道:「這個容易,我替他們效力吧。」

說著,就倒轉他的大杖,將大杖頭上彎鉤向那船頭一鉤,往上一拖,那船登時已在岸上。

那大漢回身走了兩步,早將這船安放在湖中了。

這時眾百姓看了,無不咋舌稱怪。

那帝子朱尤其樂不可支,便過來請教他的姓名。

那大漢道:「我名字叫誇父。

我是炎帝神農氏的後代。」

帝子朱聽了,非常歡喜,便邀他同坐船,到那小渚中去賞花,誇父也不推辭。

大家坐在船中,一路閒談,才知道他就是顓頊、帝嚳兩朝做后土的那個勾龍的孫子。

他的父親名字叫信,已去世了。

他的伯父垂,正在朝廷做官。

他自己因為形狀與常人不同,又最歡喜四方奔走遊玩,所以不樂仕進,終年到處跑來跑去。

據他自己說,跑得很快,認真跑起來,從天下極東跑到極西,不要一日呢。

帝子朱聽見他有這種異能,而且又歡喜遊玩,與自己的一性一情相合,尤其得意,便說道:「你的不要做官,不過為做了官之後太拘束,不能暢意遊玩就是了。

我明朝做了天子之後,一定要你做官,同了我到各處遊歷,不來拘束你,你願意嗎?」

誇父聽了這話,不覺詫異,便問帝子朱:「你是何人?」

那些一婬一朋損友在旁代對道:「這位就是當今聖天子的元子,你不知道嗎?」

誇父聽了,又將帝子朱看了兩眼,說道:「即是如此,我也願意。

不過來去一切,要聽我的自一由。」

帝子朱道:「那個自然。」

於是誇父從此就做了帝子朱的臣子。

當下到了小渚,賞了一會花,天要黑了,大家都有點為難起來,怕得不能回去。

誇父道:「怕什麼?從此地到平一陽一,不過幾十里,不須眼睛一瞬,就可以到,怕什麼?我送你們回去吧。」

當下船到岸邊,誇父先跳上岸,叫眾人都不必動。

他又將大杖鉤住船頭,拖到岸上,但是他不再拖到汾水之中,逕向陸地上拖去。

眾人但覺兩岸樹木、高山、房屋等的黑影,紛紛從船外掠過,彷彿和騰雲駕霧一般。

不到片刻,果然已到了平一陽一,但是那隻船底已破損不堪。

眾人出船後,無不道有趣。

帝子朱尤為樂不可支,重重賞了那兩個船工,便邀誇父到宮裡去。

誇父道:「我的形狀駭人,到宮裡去不方便,果然要我來,明朝仍舊在西門外汾水邊等待可也。」

帝子朱聽了,亦以為然,於是約定明日再見。

帝子朱便獨自回宮,幸喜未遇到熟人,亦無人查問,將心放下。

到了次日,打聽得帝堯和大司農等仍在那裡齋戒,不管理外事,不覺大喜,邀了那些一婬一朋損友,又到西門外汾水邊來。

那誇父早已先在,大家就商量游程及游法。

帝子朱道:「最好用昨晚的方法,我們坐在船裡,你拖著我們。」

誇父道:「這個亦使得,不過有兩層不便。

一層,白晝裡人家看見了,要駭怪,而且往來的人多,我走得很快,容易給我衝倒。

第二層,太遠了,船身損壞,恐怕轉來為難。」

帝子朱道:「那麼仍舊在水裡行船,到晚了,你再拖回來,如何?」

誇父道:「這個可以。」

於是大家就上船,搖了一程,帝子朱終覺無味。

就向誇父說道:「這樣氣悶極了,還是你上岸拖吧。

撞殺了人不要緊,有我呢。

假使船壞,別地方總有船,可以換一隻。

就使沒有船,你亦可以背我們回去,難道這樣大船拖得動,我們這幾個人反背不動嗎?」

說得大家都笑起來。

誇父道:「既然如此,亦可。」

於是誇父上岸,又用杖拖船上岸,往前便跑。

一路百姓看見這種陸路行舟的情形,又是這麼快,大家紛紛傳說,都以為怪。

這一路上卻游得甚遠,船破壞了六七隻,直到半夜方回到平一陽一,喜得不撞壞人。

自此以後,一連數日都是如此,直到帝堯祀禮既畢,方才不敢再出門。

但是如此招搖,帝堯和大司農等豈無聞知;再加以沿途強迫借用百姓的船隻,雖則仍舊酬他財物,但是豈能適當。

因此不名有怨恨之一聲,漸漸的給帝堯等知道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上古神話演義》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話分兩頭。且說帝堯自從在尹壽家中拜子州《上古神話演義》第七十三章 帝子朱漫遊是好 誇父臣於帝子朱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