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回攬內權辣手逞兇勸過宮引裾極諫卻說孝宗《宋史通俗演義》第八十二回 攬內權辣手逞兇 勸過宮引裾極諫

宋史通俗演義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宋史通俗演義

宋史通俗演義 - 第八十二回 攬內權辣手逞兇 勸過宮引裾極諫

宋史通俗演義

第八十二回 攬內權辣手逞兇 勸過宮引裾極諫

第八十二回攬內權辣手逞兇勸過宮引裾極諫

卻說孝宗末年,金主雍亦病殂,號為世宗。

這金世宗卻是一個賢主,即位後,以故妃烏林荅氏死節,終身不立後,已好算作世界上的義夫。

至南宋講和,偃武修文,與民休息,所用人士,多半賢良;一性一尤儉約,命宮中飾品,毋得用黃金;稍有修築,即以宮人所省的歲費,移作工資,因此薄俺寬征,家給人足。

刑部每歲錄囚,死罪不過十餘人,國人稱為小堯、舜。

夏相任得敬,脅迫夏主,割畀土地,且為己向金請封。

金世宗料事獨明,謂必由權一奸一所一逼一,定非夏主本意,遂卻還來使,並賜諭夏主道:「祖宗世業,汝當固守,今來請命,事出非常,如系由一奸一人播弄,不妨直陳,朕當為爾興師問罪。」

得敬接到此諭,始有戒心。

嗣夏主誅死得敬,因遣使申謝。

未幾高麗國王睍,為弟皓所廢,皓上表乞請冊封,但說是由兄所讓。

世宗疑皓篡國,更令有司詳問。

至得睍表文,謂遵父遺訓,傳與弟皓,乃不得已遣使冊封。

既而高麗西京留守趙位一寵一,佔據四十餘城,奉表降金,世宗又言:「朕為共主,豈助叛臣為虐?」

執位一寵一使付高麗,高麗王遂討平位一寵一。

世宗又興太學,求直言,所有宋、遼宗室,寓死金邦,悉移葬河南廣寧舊陵旁。

在位二十九年,遠近謳歌,逝世時悲聲徹野。

太子允恭早卒,孫璟嗣立,不逮乃祖,金邦自是絰衰了。

插一入此段,隱仿孔子夷狄有君之義,且以見金主賢明,尚非孝宗所可及。

惟南北兩朝,吊死問生,已成常例,不必細敘。

且說光宗受禪後,改元紹熙,廢補闕拾遺官,罷周必大,用留正為左丞相,王藺為樞密使,葛邲參知政事,胡晉臣簽書樞密院事。

四大臣同心輔政,還算是黼黻承平,沒甚弊政。

無如宮中有個妒後李鳳一娘一,不肯安分,日思離間三宮,乘間竊一柄一,偏光宗又懦弱不振,對了這位女一娘一娘一,好似晉惠帝碰著賈南風,唐高宗碰著武則天,唯唯承命,不敢忤旨;但心中頗有一些瀏亮,明知李後所恃,全仗宦官,欲要釜底一抽一薪,須將宦官一律誅逐,免得老虎添翼。

只是計畫雖良,一時又未敢實行,偏宦官已窺知上意,按日裡諛媚李後,求她庇護。

李後一力擔承,每遇光宗憎嫌宦官,她即極口包庇,害得光宗有口難言,漸漸的釀成一種怔忡病。

英武何在?壽皇聞光宗得著心疾,當然懷憂,隨時召御醫入問,擬得一個良方,好容易合藥成丸,欲俟光宗問安時,教他試服。

何不叫御醫往診,偏要這般鬼祟?不料光宗並不來朝,這合藥的消息,卻已傳遍宮中。

宦官乘此生風,便入訴李後道:「太上皇合藥一大丸,擬俟宮車往省,即當授藥,萬一不測,豈非貽宗社憂?」

李後聞言,便深信不疑。

非惟不疑,且將深幸。

等到光宗稍稍痊可,即用出一番狐媚手段,暗囑宦官備了可口的膳饈,搬入宮中,請光宗上面坐著,自己旁坐相陪,與光宗淺斟低酌,小飲談心,席間語光宗道:「擴兒年已長成了,陛下已封他為嘉王,何不就立為太子,也好助陛下一臂之力?」

隱恨壽皇,偏從此處用計,正是奇想。

擴封嘉王,即從李後口中帶過。

光宗欣然道:「朕亦有意,但非稟明壽皇不可。」

李後道:「這也須稟明壽皇麼?」

光宗道:「父在子不得自專,怎得不先行稟明?」

李後默然。

可巧過了兩三天,壽皇聞光宗少痊,召他內宴。

李後竟不使光宗聞知,乘輦自往重華宮。

既至宮門,乃下輦入見壽皇,勉強行過了禮。

壽皇問及光宗病狀,李後道:「昨日少愈,今日又不甚適意,特囑臣妾前來侍宴。」

壽皇皺眉道:「為之奈何?」

你道他英武類己,如何這般模樣?李後即接口道:「皇上多疾,據妾愚見,不如亟立嘉王擴為太子。」

壽皇搖首道:「受禪甫及一年,便要冊立太子,豈不是太早麼?且立儲亦須擇賢,再待數年未遲。」

李後不禁變色道:「古人有言,立嫡以長,妾系六禮所聘,嘉王擴又是妾親生,年已長了,為何不可立呢?」

振振有詞,可謂悍婦。

看官!試想這幾句話兒,不但唐突壽皇,並唐突壽成皇后,壽成皇后謝氏,系是第三次的繼後,並且世系寒微,本非名閥,光宗又是郭後所生,並非出自謝後。

李鳳一娘一有意嘲笑,所以特出此言。

惟壽皇聽了此語,忍不住怒氣直衝,便叱道:「汝敢來揶揄我麼?真正無禮!」李後竟轉身退出,也不願留侍內宴,即上輦還宮。

冤冤相湊,一入寢室,恰不見了光宗,詰問內侍,才知到黃貴妃宮內去了。

黃貴妃本在德壽宮,光宗為皇太子時,旁無姬侍,孝宗因內禪在邇,移徙德壽宮,入見黃氏體態端方,特賜給光宗。

光宗格外一愛一寵一,即位後便封為貴妃,惟李後妒悍一性一成,平時見了黃貴妃,好似一個眼中釘,此次往重華宮,正被壽皇斥責,又聞光宗去幸黃貴妃,教她如何不氣?如何不惱?當下轉至黃貴妃處,不待內侍通報,便闖將進去。

驀見光宗與黃貴妃,正在促膝密談,愈不禁醋興勃一發,就在門首大聲道:「皇上龍體少愈,應節除嗜欲,奈何復在此處調一情?」

光宗見了,連忙起立。

黃貴妃更嚇得魂不附體,不由的屈膝相迎。

李後竟不答禮,連眼珠兒都不去瞧她。

光宗知已惹禍,不便再留,便握住李後的手,同往中宮,心中還似小鹿兒相撞。

待至宮中,但見李後的眼眶內,簌簌的流了許多珠淚。

光宗大驚,只好加意溫一存。

李後道:「妾並不為著黃貴妃,陛下一身為天子,止有幾個妃嬪,難道妾不肯相容麼?不過陛下新痊,未便縱一欲,妾是以冒昧勸諫。

此外還有一種特別事故,要與陛下商議。」

黃貴妃是掌中物,不妨暫置,要是立儲要緊。

言至此,更嗚嗚咽咽的大哭起來。

虧她做作。

光宗摸不著頭腦,再三婉問,她方囑內侍召入嘉王擴,令跪伏帝前,自己亦陡的下跪道:「壽皇要想廢立了,妾與擴兒兩人,將來不知如何結局,難道陛下尚不知麼?」

光宗聽了,越覺驚得發一抖,再加詢問。

李後才將壽皇所說,述了一遍,更添了幾句不好聽的話兒。

光宗到了此時,自然被她引入迷一團一,便道:「朕不再往重華宮了。

汝等起來,朕自有計較!」李後方挈嘉王擴起身,彼此密談多時,無非是說抵制壽皇的計策。

李後又欲立家廟,光宗也是允從,偏樞密使王藺,以為皇后家廟,不應由公費建築,頓時忤了後意,立請光宗將他罷職,進葛邲為樞密使。

一日,光宗在宮中盥洗,由宮人奉邲進呈,光宗見她手如柔荑,禁不住說了一個「好」字。

適被李後聽聞,懷恨在心。

越日,遣內侍獻一食盒,光宗親自揭啟,總道是果餔等物,哪知盒中是一雙血肉模糊的玉手,令人慘不忍睹,那時又不好發作,只得自怨自悔,飭內侍攜了出去。

忍哉李後!懦哉光宗。

自是心疾復作,夢寐中嘗哭泣不休。

至紹熙二年十一月,應祭天地宗廟。

向例由皇帝親祭,光宗無從推諉,沒奈何出宿齋宮。

這位心兇手辣的李鳳一娘一,趁著這個空隙,召入黃貴妃,責她盅惑病主,不異謀逆,竟令內侍持入大杖,把黃貴妃重笞百下。

可憐她玉骨冰姿,哪裡熬受得住?不到數十下,已是魂馳魄散,玉殞香消。

李後見她已死,令內侍拖出宮外,草草棺殮,一面報知光宗,詭說她暴病身亡。

光宗非常驚駭,明知內有隱情,斷不至無端暴斃,可奈身為後制,不敢詰問,並且留宿齋宮,不能親視遺骸,撫棺一訣,悲從中來,解無可解。

是夕,在榻中翻去覆來,許久不曾合眼,直至四鼓以後,矇矓睡去,突見黃貴妃滿身血污,淚眼來前,此時也顧不得什麼,正要與她抱頭大哭,忽外面一聲怪響,頓將睡魔兒嚇去,雙眸齊啟,並沒有什麼一愛一妃,但聽得朔風怒號,簷馬叮噹,窗櫺中已微透曙色了。

急忙披衣起一床一,匆匆盥洗,連食物都無心下嚥。

外面早已備齊法駕,由光宗出門登輦,直抵郊外,天色已經大明,只是四面一陰一霾,好似黃昏景象。

下輦後步至天壇,驀覺狂風大作,驟雨傾盆,就使有了麾蓋,也遮不住天空雨點,不但侍臣等滿身淋濕,就是光宗的祭服上面,也幾乎濕一透。

到了壇前,祭品均已擺齊,只是沒法燃燭,好容易爇著燭光,禁不起封姨作對,隨爇隨滅。

天亦發怒。

光宗本已頭暈目眩,又被那罡風暴雨,激射下來,越覺站立不住,勉強拜了幾拜,令祝官速讀祝文。

祝官默承意旨,止念了十數句,便算讀完,即由侍臣掖帝登輦,踉蹌回宮。

嗣是終日奄臥,或短歎,或長吁,飲食逐日減少,漸漸的骨瘦形枯。

李後卻乘此干政,外朝奏事,多由她一人作主,獨斷獨行。

事為壽皇所聞,輕車視疾,巧值李後出外,遂令左右不必通報,自己悄悄的徑入殿幄,揭帳啟視,見光宗正在熟寐,不欲驚動,仍斂帳退坐。

既而光宗已醒,呼近侍進茗,內侍因報稱壽皇在此,光宗矍然驚起,下榻再拜。

壽皇看他面色甚,倍加憐恤,便令他返寢。

一面問他病狀,才講得三兩語,外面即趨入一人,形色甚是倉皇,壽皇瞧將過去,不是別人,正是平日蓄恨的李鳳一娘一。

李後聞壽皇視疾,不覺驚訝,便三腳兩步的趕來,既見壽皇坐著,不得不低頭行禮。

壽皇問道:「汝在何處?為什麼不侍上疾?」

李後道:「妾因上體未痊,不能躬親政務,所有外廷奏牘,由妾收閱,轉達宸斷。」

壽皇不覺哼了一聲,又道:「我朝家法,皇后不得預政,就是慈聖、指曹太后。

宣仁指高太后。

兩朝,母后垂簾,也必與宰臣商議,未嘗專斷,我聞汝自恃才能,一切國事,擅自主張,這是我家法所不許哩。」

李後無詞可對,只好強辯道:「妾不敢違背祖制,所有裁決事件,仍由皇上作主。」

壽皇正色道:「你也不必瞞我,你想上病為何而起?為何而增?」

李後便嗚咽道:「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奈何推在妾一人身上?」

壽皇道:「上天震怒,便是示儆。」

說至此,聞光宗在臥榻上,歎了一聲,觸著心病了。

因即止住了口,不復再言。

父母一愛一子之心,無所不至。

只勸慰光宗數語,即起身出去。

光宗下榻送父,被李後豎一起柳眉,瞋目一瞧,頓時縮住了腳。

如此怕妻,真是可憐。

李後俟壽皇去遠,免不得帶哭帶罵,又擾亂了好多時。

光宗只好閉目不語,聽她咒詛罷了。

自光宗增病後,經御醫多方調治,服藥數十百劑,直至三年三月,才得告痊,親御延和殿聽政。

群臣請朝重華宮,光宗不從,從前壽皇誕辰,及歲定節序,例應往朝,只因光宗多疾,輒由壽皇降旨罷免。

至是群臣因請朝不許,再聯絡宰輔百官,以及韋布人士,伏闕泣諫。

光宗始勉強允諾。

誰知一過數日,仍然不往。

宰執等又復奏請,方於夏四月間,往朝一次,自後並不再往。

到了五月,光宗舊病按發,朝政依舊不管,哪裡還顧及重華宮。

及長至節相近,病已痊可,逐日視朝。

節前一日,丞相留正等,面奏光宗,請次日往朝壽皇,光宗不答。

留正只好約同百官,於翌晨齊集重華宮,入謁稱慶,禮畢退歸。

兵部尚書羅點,給事中尤袤,中書舍人黃裳,御史黃度,尚書左選郎官葉適等,復上疏請朝重華宮,仍不見報。

秘書郎彭龜年,更上書極諫,略云:

壽皇之事高宗,備極子道,此陛下所親睹也。

況壽皇今日,止有陛下一人,聖心惓惓,不言可知。

特遇過宮日分,陛下或遲其行,則壽皇不容不降免到宮之旨,蓋為陛下辭責於人,使人不得以竊議陛下,其心非不願陛下之來。

自古人君處骨肉之間,多不與外臣謀,而與小人謀之,所以交哄日深,疑隙日大,今日兩宮萬萬無此。

然臣所憂者,外無韓琦、富弼、呂誨、司馬光之臣,而小人之中,已有任守忠者在焉。

宰執侍從,但能推父子之一愛一,調停重華,台諫但能仗父子之義,責望人主,至於疑間之根,盤固不去,曾無一語及之。

今內侍間諜兩宮者,實不止一人,獨陳源在壽皇朝,得罪至重,近復進用,外人皆謂離間之機,必自源始。

宜亟發威斷,首逐陳源,然後肅命鑾輿,負罪引慝,以謝壽皇,使父子歡然,宗社有賴,詎不幸歟!

是時吏部尚書趙汝愚,未曾入奏,龜年責他誼屬宗卿,何故坐視?汝愚被他激動,遂入奏內廷,再三規諫。

光宗乃轉告李後,令同往朝重華宮。

李後初欲勸阻,繼思自己家廟,已經築成,不若令光宗朝父,然後自己可歸謁家廟,免致外廷異言,於是滿口應允。

長至節後六日,光宗先往重華宮,後亦繼至。

此次朝謁,父子間甚是歡洽,連李鳳一娘一也格外謙和,對著壽皇夫婦,只管自認罪愆。

壽皇素來長厚,還道她知改前非,也是另眼相看。

又被她瞞過了。

因此歡宴竟日,才見帝后出宮。

都下人士,欣然大悅。

哪知才過兩日,即有皇后歸謁家廟的內旨,斯時無人可阻,禮部以下,只好整備鳳輦,恭候皇后出宮。

李鳳一娘一鳳冠鳳服,珠玉輝煌,裝束與天仙相似,由宮娥內侍等人,簇擁而出,徐徐的登了鳳輿,才經大小衛役,呵道前行。

及至家廟門內,鳳一娘一始從容下輦。

四面眺望,覺得祠宇巍峨,規模崇敞,差不多與太廟一般,心下很是喜慰。

並因高祖以下,均已封王,殿中供著神主,居然玉質金相,異常華麗。

那時喜上加喜,說不盡的快樂,瞻拜已畢,當有李氏親屬,入廟謁後,由鳳一娘一一一接見,除疏戚外,計得至親二十六人,立即推恩頒賞,各親屬不勝歡謝。

無如駒光易過,未便留戀,沒奈何辭廟回宮。

是夕,即傳出內旨,授親屬二十六人官階,並侍從一百七十二人,俱各進秩。

甚至李氏門客,亦得五人補官,這真是有宋以來特別的曠典。

雌鳳兒畢竟不凡。

轉眼又是紹熙四年,元旦這一日,光宗總算往朝重華宮,到了暮春,再與李後從壽皇、壽成後,幸玉津園,自是由夏及秋,絕跡不往。

至九月重明節,光宗生辰。

群臣連章進呈,請光宗朝重華宮,光宗不省,且召內侍陳源為押班。

中書舍人陳傅良,不肯草詔,並劾源離間兩宮,罪當竄逐。

給事中謝深甫,亦上言:「父子至親,天理昭然,太上皇鍾一愛一陛下,亦猶陛下鍾一愛一嘉王。

太上皇春秋已高,千秋萬歲後,陛下何以見天下?」

光宗聞得此言,始傳旨命駕往朝,百官排班鵠立,待了多時,見光宗已趨出御屏,大眾上前相迎,不料屏後突出李鳳一娘一,竟攬住扁宗手,且作媚一態道:「天氣甚寒,官家且再飲酒!」老臉皮。

光宗轉身欲退,陳傅良竟跑上數步,牽光宗背後的衣裾,抗聲道:「陛下幸勿再返!」李後恐光宗再出,復用力一扯,引光宗入屏後。

傅良亦大著膽,跟了進去。

李後怒叱傅良道:「此處是何地?你秀才們不怕斫頭麼?」

傅良只好放手,退哭殿下。

李後遣內侍出問道:「無故慟哭,是何道理?」

傅良答道:「子諫父不聽,則號泣隨之,此語曾載入禮經。

臣猶子,君猶父,力諫不從,怎得不泣?」

內侍入報李後,李後愈怒,竟傳旨不復過宮。

群臣沒法,只好再行上疏。

怎奈奏牘呈入,好似石沉大海,毫無轉音。

直待了兩閱月,仍然沒有影響,於是丞相以下,俱上疏自劾,乞即罷黜。

嘉王府翊善黃裳,且請誅內侍楊舜卿,秘書郎彭龜年,又請逐陳源,均不見批答。

太學生汪安仁等二百十八人,聯名請朝重華宮,亦不見從。

至十一月中,工部尚書趙彥逾,復入內力請,才得一回過宮。

既而五年元日,也由光宗往朝壽皇,越十二日,壽皇不豫,接連三月,光宗毫不問疾,群臣奏請不報。

父疾不視,光宗全無人心了。

立夏後,光宗反偕李後游玉津園,兵部尚書羅點,請先過重華宮,光宗不允,竟與後游幸終夕,盡興始歸。

彭龜年已調任中書舍人,三疏請對,概置不答。

會光宗視朝,龜年不離班位,伏地叩額,血流滿地。

光宗才問道:「朕素知卿忠直,今欲何言?」

龜年奏道:「今日要事,莫如過宮。」

同知樞密院事余端禮隨奏道:「叩額龍墀,曲致忠懇,臣子至此,可謂萬不得已了。」

光宗道:「朕知道了。」

言畢退朝,仍無過宮消息。

群臣又接連進奏,方約期過宮問疾。

屆期由丞相以下,入宮候駕,待至日昃,才見內侍出報道:「聖躬抱恙,不便外出。」

群臣懊悵而返。

到了五月,壽皇疾已大漸,竟欲一見光宗,每顧視左右,甚至泣下。

這消息傳入大廷,陳傅良再疏不答,竟繳還告敕,出城待罪。

丞相留正等,率輔臣入宮諫諍,光宗竟拂衣入內。

正引帝裾極諫,羅點也泣請道:「壽皇病勢已危,若再不往省,後悔無及。」

光宗並不答言,盡避轉身進去。

留正等隨著後面,至福寧殿,光宗趨入殿中,忙令內侍闔門。

正等不能再進,慟哭出宮。

越二日,正等又請對。

光宗令知闔門事韓侂胄侂音托。

傳旨道:「宰執並出。」

正等聞旨,遂相率出都,至錢塘江北岸的浙江亭待罪去了。

正是:

人紀無存胡立國?忠言不用願辭官。

光宗聞正等出都,尚不為意,獨壽皇聞知,憂上加憂,遂召韓侂胄入問。

欲知侂胄如何對答,且看下回表明。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宋史通俗演義》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第八十二回攬內權辣手逞兇勸過宮引裾極諫卻說孝宗《宋史通俗演義》第八十二回 攬內權辣手逞兇 勸過宮引裾極諫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