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豪格提議乘夜攻營,太宗道:「汝言雖有理,但袁蠻子《皇清秘史》第十七回 袁崇煥蒙兔下囹圄 洪承疇拜命援錦州

皇清秘史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皇清秘史

皇清秘史 - 第十七回 袁崇煥蒙兔下囹圄 洪承疇拜命援錦州

皇清秘史

第十七回 袁崇煥蒙兔下囹圄 洪承疇拜命援錦州

卻說豪格提議乘夜攻營,太宗道:「汝言雖有理,但袁蠻子饒有智略,料他必有防備此去務須格外小心,處處防他埋伏。

左右分軍,互相策應,方是萬全之策。」

豪格等領命出兵。

這時,滿營在北,袁營在南,由北趨南,須經過兩道隘口。

恩格德爾自恃勇力。

一到右隘,便從隘口進去。

豪格一想,彼此右入,我應從左進,但若兩邊都有設伏,那時左右俱困,豈不是兩路失敗麼。

不若隨入右隘,接應前軍為是。

便命軍士隨入右隘。

起初還望見恩格德爾的後隊,轉了幾個灣頭,前軍都不見了。

正驚疑間,聽得一聲號炮,木石齊下,把去路截斷。

豪格知道前面遇伏,忙令軍士搬開木石,整隊急進。

幸喜山下沒有伏兵下來,尚能疾行無阻,行未數里,見前面聚著無數明兵,把恩格德爾圍住。

豪格催動前騎,拚命殺入,明軍漸漸退卻,方才把因格德爾救出令他前行,自己斷後,引兵回營。

明軍見他有援應,也不窮追。

恩格德爾見了太宗,跪下說道:「袁蠻真是利害。

奴才中了他的計。

若非豪格貝功前來相救,定然陷入陣中,不能生還。」

太宗見他狼狽萬狀,可恨亦復可憐,便道:「我已經叫你格外小心,為何這等莽撞。

本應治罪,念你一點忠誠,姑且恕你一次。」

恩格德爾叩頭謝恩,又謝過了豪格。

太宗接著道「袁蠻子一日在我們憂愁一日,總要設法除他。」

次日探馬報說,敵營豎一立柵木,開濠掘溝,此昨日更守得嚴密了。

太宗暗想他這種情形,無非要和我久持。

我軍遠來,糧餉接濟難久,當下如集文武臣僚大開會議。

議論紛紛也有主張火速進攻的,也有主張停止攻擊立刻退兵的。

惟有那範文程一言不發,只是微笑太宗一眼望去,知他胸中必在成算。

便命文武各官一齊退出,留下範文程一人,在帳中秘密談了許久。

帳外但聽得太宗的笑聲,不知他們講些什麼。

大家你猜我度,到底摸不著頭腦。

歇了一會,範文程也出帳去了。

過了一天,傳報明京德勝門及永定門外,遺有兩封義和書,是滿洲太宗致袁崇渙的。

又過一天,滿軍捉住明太監二名,不加審問,就令漢人高鴻中監守著。

又過一天,滿軍退五里下寨。

又過一天,高鴻中報告明太監脫逃。

又過一天高鴻中面帶喜色,入報明督師袁崇煥下獄。

總兵祖大壽何可綱奔出關外去了。

太宗道:「范先生好似一個智多星。

此番得除掉這個袁蠻子,真是我國前途唯一的幸事。」

看官,你道這位神出鬼沒的範文程,究竟葫蘆裡裝什麼藥。

說起來,也不過是一個反間計。

原來明京兩門外的議和書,都是範文程捏造情由,遣入前去安放。

守門的兵目,得了此書,持報朝廷。

崇禎皇帝便命親近太監出城查訪不料途中遇著滿兵,被他拿去兩名。

這兩名太監,捕入滿營,由高鴻中監守。

高系漢人,和這太監漸漸談得接近,非但不加刑具並且好酒好肉的款待他。

到晚飯時候,鴻中和這太監對吃對喝,忽然有一兵官模樣的進來見二太監在座,便即退出。

鴻中假作酒醉,追出門外,和那兵官密談。

這二太監見座中無人,便悄悄地到門後竅聽。

彷彿聽得袁崇煥已經講好,明日我們退五里下寨這話。

言畢,那兵官匆匆去了。

鴻中復入門,再飲數巡,便站起來,說一句要摒擋行李,恕不奉陪,也就出去。

二太監趁這個當兒,走出帳外,便一溜煙跑回明京,把這情形詳細奏明崇禎帝。

崇禎帝赫然震怒,立刻召袁崇煥入朝。

責他種種專擅,命錦衣衛縛置獄中。

總兵祖大壽何可綱聞主帥無故下獄,頓時大憤,率兵馳回山海關。

這時明軍失了主帥,驚惶的了不得。

偏這滿洲太宗,計中有計,不去乘勢攻取,反向固安良鄉一帶,去游弋一回。

朝廷還道是滿兵退去,略略疏防。

不料過得幾天,滿兵復轉回來,直一逼一庫溝榜。

這時守城大將,只有滿桂一個,琿靠得住。

此外都是酒囊飯袋,全不中用。

崇禎帝封他為武經略。

屯西直安定二門,滿桂奏稱目下彼眾我寡,只宜堅守,未可輕占。

偏這不知軍旅的文臣,和盈廷的Yan寺,日日在帝前慫恿。

催令速戰。

滿桂無可如何只得率領兵官孫祖壽等,出城三里,和滿宮搏戰。

自晨起直到掌燈時候,滿洲太宗見部隊戰明軍不下,想了一計,令侍衛改作明裝,趁黑夜時混入明軍隊裡。

滿桂不防,還以為是城內援兵。

誰知這偽明軍專殺直明軍。

一陣一騷一擾,明軍大亂。

這位能征善戰的滿桂,也死於亂軍之中。

滿軍大獲勝仗,個個正想踴躍登城,不意太宗竟下令退軍,弄得眾貝勒大臣都疑惑起來。

當下也有上前諫阻的,太宗把退兵的意見對大眾說道:「這番繞道出征,師勞日久,有前無繼,最犯兵家的忌。

即使乘勝攻城,應手而下,也久難守。

萬一那時引動了明朝的勤王兵,四方雲集,反致進退兩難。

所以決意暫且退兵,把畿輔打擾一番,擾得他民窮財盡激起內亂,那時我們乘隙再來,怕那明朝江山,不歸我掌握麼。」

各人聽了,方才明白,班師回到沈一陽一。

大開慶賀筵宴,封孔有德做恭順王、耿仲明做懷順王。

此外各貝勒大臣一一加封進爵。

到了明年,拜和碩睿親王多爾袞為統帥,向大凌河進兵,猛戰三日三夜,打破了大凌河。

捉住明將祖大大壽。

說動了他,放他回國去,做軍事偵探。

接著進兵轉換包圍住錦州。

明朝得報,拜洪承疇做經略史,帶領王樸、曹變蛟、馬科、吳三桂、李輔明、唐通、白廣恩、於廷臣八個總兵官,參將游擊守備二百多名,馬步兵十三萬人,去援錦州,把營盤紮在松山城北一乳一峰山的山岡上。

多爾袞打聽得明兵聲勢浩大,怕自己抵敵不住,便打發旗牌官回盛京求援。

太宗立刻調動大隊人馬,親自統帶著到錦州來。

京城裡的事體,自有鄭親王濟爾哈朗照管。

不多幾天,太宗兵馬到了遼河西岸。

多爾袞前來接駕。

說起洪承疇兵來攻我右翼和土謝圖親王的營盤,被我兵士打退。

太宗聽了,也不說話,騎著馬帶著幾個親王大臣,到松山腳下,去看敵兵的形勢。

回到自己營裡,便吩咐把大兵散開,包圍住松山到杏山這一段路。

又從烏忻河紮營,直扎到海邊,攔斷了一條大路。

那明朝兵將見自己被清兵圍住了,心裡個個驚慌起來。

都打算偷偷地逃去。

到第二天清早,明朝八個總兵官,都帶領本部人馬鳴鼓吹角,直衝進噶布什賢的陣地裡來。

誰知那噶布什賢早已得了太宗的機宜,只是把守宮門,偃旗息鼓的不動聲色。

看看明兵走近營門,只見紅旗一動,營裡面萬一弩一齊發,一箭一個,明兵的先鋒隊,被射倒四五百人。

明兵嚇了一跳,急轉身逃命。

後面的人馬,被前面的人馬衝動,一齊和潮水一般倒退下去。

自己踏死自己的兵馬,也不在少數。

滿兵乘勢追殺,鑲藍旗擺牙喇,武英郡王阿濟格、貝子博洛、內大臣圖爾格,四路夾攻。

直追到塔山地方,再過筆架山,有明兵七宮駐守,看護著二十堆糧草。

阿濟格奮力上前,把這二十堆糧草,統奪過來。

明朝將官,吃了這一回敗仗,又失去了許多糧草,無心戀戰,都打算逃回國去。

那清朝鑲紅旗兵攔住了他們的去路。

洪承疇傳令猛撲鑲紅旗兵。

兩軍各出死力對敵。

正殺得起勁,明兵見前面一簇人馬,張著黃傘,傘下面一個人,威風凜凜地騎在馬上。

早嚇得心驚膽戰,撇下敵兵,逃回營去。

太宗嗚金收軍,立刻傳集諸將進帳。

太守說道:「我看明兵營中旌旗不整,今夜敵兵必逃。

著左翼四旗攏牙喇,合著阿禮哈蒙古兵,噶布什賢兵,接連著擺一個長蛇陣,直到海邊,攔住敵兵的去路。」

到了晚上,一更剛盡,明軍人馬果然暗暗移動,接著探馬來報,明兵逃了。

那吳三桂、王撲、唐通科、白廣恩、李輔明幾個總兵,帶了馬步兵向噶布什賢陣地上逃走。

太宗只說得一個追字,兩邊將官一齊走出營門,各帶本部兵馬向海邊追去。

這裡太宗又打發蒙古固山額真阿賴庫魯克爾漢,各帶人馬埋伏一在杏山一路,吩咐如見著敵兵,立刻攔頭痛擊,不得遠追,也不得擅自回軍。

又下令睿親王多爾袞、貝子羅托、公屯濟一班主將,帶領四旗擺牙喇兵,和土謝圖親王兵,前往錦洲城外塔山大路上,攔腰截斷敵兵。

又傳令達齊堪辛達裡納林,率領槍炮手,前往筆架山保守糧米。

又傳令正黃旗阿禮哈超哈,鎮國將軍宗室巴布海,章京圖賴帶兵去攔截塔山路敵兵。

又令武英郡王濟格,也去塔山這一路。

倘然敵兵要偷過塔山,可率巴布海圖賴,從寧遠直向連山路上追去。

又令貝子博洛帶兵從桑喝爾塞堡,攔截敵兵。

又聽得明郎中張若麒,由小凌河口坐船逃去,令鑲黃旗蒙古固山梅勒章京賴虎察哈爾部下巴特巴,帶兵往前追趕。

各路奉命四出,趕的趕殺的殺,可憐那班明兵,被清兵殺得一屍一橫遍野,血流成河,東奔西突,只恨爺一娘一不給他多長兩條腿,跑得快些。

太宗看看軍事順手,便命多爾袞和阿濟格,調動主要軍隊,進圖塔山。

又調來紅衣大炮十尊,幫著攻打。

打破了塔山城,活捉明將王希賢、參將崔定國、都司楊重鎮等三人。

這時吳三桂、王樸正由杏山逃去。

被噶布什賢的伏兵,打得七零八落,落荒而走。

這一場斯殺,殺死明兵五萬三千多人,獲得馬匹糧草器械不計其數。

正是:深宵令下千軍動猛將成成萬骨枯欲知明軍情形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皇清秘史》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卻說豪格提議乘夜攻營,太宗道:「汝言雖有理,但袁蠻子《皇清秘史》第十七回 袁崇煥蒙兔下囹圄 洪承疇拜命援錦州

© 2007-2025 喜蜜滋